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7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docx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

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摘要: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地带,学生组成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学生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学生构成的变化和目前国内劳动教育的现状,我校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确立了“养成好习惯,成就大事业”的办学理念,课题组成员在劳动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

小学教育;劳动教育;学科融合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都是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要么被教师、家长等教育主体无意识地略过,要么化为一句口号,在教育实践中匆匆跳过。

这个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

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开展的,它渗透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与其他学科教育息息相关。

因此,教师有必要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真正将劳动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轻视劳动教育,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劳动教育中,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没有参与意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等教育主体对劳动教育存在轻视心理,相比于参加劳动活动,教师和家长更希望学生能将时间投入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主动帮助学生逃避劳动实践活动。

这种行为会直接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敬畏之心,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二)劳动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缺乏参与感

很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实践只停留在口号和标语宣传阶段。

即使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任务,但任务内容也流于形式。

如让学生拍摄一组劳动时的照片,为了省事,默许学生进行摆拍,这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自然无法真正在学生的思想层面起到作用。

另外,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学生缺乏真实的参与感,即使走完一套流程,也难以产生心得和体会,甚至还会因为形式化的工作和任务,对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离,未能深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校制订了明确严格的教学计划,教师按规定带领学生充分配合劳动教育工作,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表现得非常优秀,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但一旦回到家中,学生却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愿意洗。

有的学生在校园里对于任务之外的劳动活动,表现得十分抗拒。

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被割裂开,学校方面倡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学生回到家中,家长却以劳动能力不足、惧怕危险等理由不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矛盾、撕裂的,这样的劳动教育自然无法纠正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价值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

但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研究不够深入,仍然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没有重视学生是否能将学科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将劳动教育融进学科教育中,可以将不同学科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发挥出来,有利于实现学科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科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二)有助于学科教育的拓展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或者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有助于学科教育的拓展,通过有关劳动的拓展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加生活技能劳动以及服务劳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荣誉感与满足感。

另外,学科教育的部分内容也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

通过学科拓展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拓展过程中领会劳动教育的真谛。

基础教育»

(三)促进学生坚韧意志的养成

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紧密相连,只有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只有经历了通过劳动获取成果的过程,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经历了面对困难、寻找思路、解决困难这些过程,可以有效磨炼学生的心志,提高学生的实干精神以及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

同时,在劳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三、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立足数学教材内容,开发劳动主题

劳动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劳动活动,对学生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劳动活动的展开,要围绕着一个确定的主题。

要想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劳动主题,将劳动活动与教育内容紧扣在一起。

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又能有效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组织收集矿泉水瓶或清洁楼层过道卫生等志愿活动。

学生通过所学知识,一方面将矿泉水瓶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并在垃圾回收站计算所卖价格,统计矿泉水瓶回收的收入。

另一方面,结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对墙面或者地面的污渍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对不同楼层的清洁程度进行统计,最终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既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节约、环保意识。

(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推行劳动素养培育

劳动课是学生获取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基础。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很多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的。

单纯的劳动知识讲解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所以小学教师要创新劳动课程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用更加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劳动兴趣,深化学生对劳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小学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劳动课程的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学生心智的教学情境,采用更多新鲜元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融入劳动教育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加入具体的演示和示范,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确保学生更积极、活跃地参与实际劳动,避免出现事故。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后,小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操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加完美的劳动成果,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和审美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介时代已经到来,为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科目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劳动教育的变革。

利用社会媒介的正面信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感动中国》等电视节目,给学生灌输工匠精神,让学生感悟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历程,将“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

观看以后,可以要求学生书写一份观后感,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报纸、杂志、电视等社会媒介以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劳动技能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通过参与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社会媒介的信息良莠不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避免不良社会思想对学生产生误导。

(三)立足语文教材让学生体会劳动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教课用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

教师在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首先应立足语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其中隐含劳动的教育因素。

蕴含劳动教育的文本、活动等为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提供了契机与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涉及劳动的文章约有45篇,包括一课综合性学习和两课口语交际,涵盖了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人民、学习劳动常识等内容。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潜藏着许多劳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体会劳动情感。

如学习《长城》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建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劳动观念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阅读则是吸取养分的重要手段。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会阅读、爱阅读,知识视野和精神世界才会更加丰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外阅读的契机,有选择地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劳动的书籍,通过主人公的美好品格,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理解劳动、热爱劳动,从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课堂上涉及有关劳动的内容时,教师可适当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劳动的书籍。

(五)在英语学科中通过案例展示劳动过程

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其实质也就是情境教学。

例如将一些简单的单词组合在一起,比如“look”和“say”,一个是看,一个是说,如何连接在一起呢,还是以“我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演示煮面条的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这个过程。

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口小锅、面条、食盐、香葱、胡萝卜等必备物件,课题的设计为“学习煮面条”,以“煮面条”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然后适当植入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顺势告诉学生“look”和“say”的使用方法,学生在看教师煮面条的中将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该单词。

具体过程为:

首先准备"Noodles”面条、salt”食盐、"chive”香葱、“carrot”胡萝卜这些单词。

在烧开水下入面条的时候,反复强调“Noodles”为面条,在等水烧开后下入"Noodles”面条,然后加入香葱、食盐、胡萝卜,让学生学会做饭的同时学习新词汇。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以实践为目的作业,比如说与父母一起做饭,与父母一起收拾家务等,从而更加贴切地在英语教学中植入劳动教育,实现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六)在美术学科中融入创新劳动思维

1.劳动教育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首先,劳动教育与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其美术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美术课程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渗透劳动观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可见,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同向同行。

其次,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在实现方式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并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劳动教育与美术课程都属于活动类型的授课模式,通过设计系统的活动使教育目标顺利达成。

最后,小学的课程体系也为劳动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条件。

当下小学大都把开展劳动教育和美术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并不断进行融合与整合,使有限的课时和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发挥出了共同育人的作用。

2.融创新劳动思维于美术课堂教学中

创新性劳动思维是现代社会出现的新概念,借助人的脑力劳动而发生的知识、技术等的革新,实现劳动效率的提高。

创新性劳动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观点与思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创设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创造性及实用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让学生做“有心人”,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劳动思维。

例如,有学生发现环卫工人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太辛苦,便决定设计一款智能垃圾清扫车,通过对废气废水、杂物等进行智能化分类处理,减轻环保工人的工作压力,并改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长期、系统地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意练习,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思维锻炼的机会,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助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或提供直观图像资料,利用夸张、变形、组合等美术表现手法,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丰富经验,学会正向迁移,从而不断提高创新劳动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素养教育是新时代的教育使命,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

教师应深刻把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带动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对劳动的情感,让学生更加崇尚劳动。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将劳动教育渗透在生活小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加强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充分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

参考文献:

[1]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2]龙娟娟,王琦.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15).

[3]谢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张群,滕子迁.开展劳动教育创造幸福人生[J].中国农村教育,2021

(1).

[5]单亦裙.浅析美术教学中劳动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

[6]章麒.劳动创造美 卜学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理

念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