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84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章末强化评估测试湘教版

章末强化·评估测试

(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5·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

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

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

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

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

第2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答案] 1.A 2.C

(2013·福建3月)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

A.为发展中国家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4.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

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该国40岁以上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比例,即中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失调;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较低,可能是发达国家。

第4题,图中20~39岁人口逐年减少,而此年龄段人口是生育年龄段人口,所以他们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应相对应地减少,即0~4岁人口数量要多于5~9岁人口数量。

综上分析,年龄结构是导致0~4岁和5~9岁人口数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3.D 4.A

(2014·湖南十三校一模)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解析] 第5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显示③时期以后,二者之和大于零,故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为③。

第6题,图中显示③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一直处于增加态势;而③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处于减少态势。

故③时期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 5.C 6.A

(2015·山东潍坊4月)读“2000~2010年中国乡村、城市及镇的迁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7~8题。

7.图示人口迁移特点是(  )

A.乡村净转出人口中男性与女性数量相等

B.镇净转入人口明显多于城市净转入人口

C.转入城市的人口比转入镇的人口年龄段更集中

D.城市净转入人口和镇净转入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致

8.上述人口转移对城乡地区的影响是(  )

A.延缓了乡村老龄化进程B.促进了乡村聚落用地规模的扩大

C.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D.促进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解析] 第7题,虽然乡村净转出人口中男性与女性数量看似相差不大,但因为单位是万人,所以绝对数量相差不少;城市净转入人口和镇净转入人口两图横坐标的单位不一致,因此看似最多的镇净转入人口其实和转入城市的人口差不多。

CD两个选项,都是关于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对图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数进行比较,会发现转入城市的人口集中在青壮年,而转入镇的人口少年最多,并且各个年龄段相对均匀。

第8题,图示人口迁移补充了城市劳动力却加剧了乡村老龄化,但对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乡村聚落用地规模的扩大几乎没有影响。

[答案] 7.C 8.C

(2015·安康模拟)下图代表中国、印度、美国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10.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 第9题,结合中国、印度、美国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

第10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向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 9.B 10.D

(2015·湖北武汉4月)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一定区域内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数量之比,读图回答11~12题。

11.老年人口负担系数高的西部省市是(  )

A.湖南  B.安徽  

C.四川  D.云南

12.广东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较低的直接原因(  )

A.出生率低

B.中西部省份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

C.自然增长率高

D.经济发达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西部省市老年人口负担系数高的是四川、重庆和广西,云南较低,湖南和安徽属于中部省份,故老年人口负担系数高的西部省市是四川省。

第12题,广东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小,是由于广东属于经济发达省区,有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大量中青年劳动力人口的迁入,从而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低。

[答案] 11.C 12.B

(2015·金丽衢十二校4月)我国准备有条件放开二胎生育,某大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口增长数学模型图。

完成13~14题。

13.图甲中正确表达了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变化(比重或人口数)的是(  )

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3 D.模型4

14.图乙中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模型。

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解析] 第13题,在“某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比重,由于数值较小,不可能代表我国15~60岁劳动力人口的比重;由于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出生率提高,我国新出生的人口增加,短期内会使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但15年后劳动力人口会逐渐回升,在“某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图”中模型4符合题意。

第14题,由于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出生率提高,我国新出生的人口会大量增加,短期内会使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但一段时间后,劳动力人口比重会逐渐回升,使人口负担适当缓解。

[答案] 13.D 14.C

(2015·山东曲阜5月)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下图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请据图文资料回答15~16题。

15.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

A.黑龙江 B.上海 

C.西藏 D.三峡库区

[解析] 第15题,甲图图示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逐渐减小,但一直为正值;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年左右变为负值。

说明在图示时间内该地区人口先迅速增长后缓慢增长,图乙中③图与当地情况吻合。

第16题,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建国前一直是我国人口迁入目的地,建国后因开发当地石油资源、土地资源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入。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较沿海地区慢,人口迁入速度变缓,后成为我国人口净迁出区。

题目中上海一直为人口净迁入区,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当地成为人口迁出区,西藏人口迁入迁出大体持平。

[答案] 15.C 16.A

(2015·张家口4月)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

下表为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

据此完成17~18题。

劳动参与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

中国

80.4

75.2

印度

57.7

30.3

越南

81.2

78.1

日本

74.1

63.2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劳动参与人口最少

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男性

C.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

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18.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B.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C.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D.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解析] 第17题,读表格,根据数据分析,印度劳动参与率最低,不一定是劳动参与人口最少;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劳动参与率,说明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低于男性;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男性与女性适宜的劳动有差异;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第18题,劳动参与率与青壮年比率偏高有关,但不是青壮年比率高,参与工作的愿意就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工作,挣钱养家。

[答案] 17.C 18.D

(2015·浙江绍兴4月)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19~20题。

19.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3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20.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解析] 第19题,图中显示2013~2020年期间,左侧的总数应该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指标(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总数不可能达到3千多万人),右侧的百分比应该为抚养比的指标(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应远远大于18~25%)。

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甄别,考生很容易错选B项,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

第20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浙江省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浙江省人口的峰值推迟;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提高总抚养比;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应继续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

[答案] 19.D 20.A

(2016·哈尔滨5月)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第21~22题。

21.导致图示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2.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21题,199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5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苏、粤等沿海省区和城市转移所致。

第22题,由此可知今后农村、欠发达地区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

[答案] 21.C 22.D

二、综合题(共56分)

23.(2015·泰安5月)读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

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中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定义分析,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较高,导致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总抚养比增加。

2013年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较低,老龄化现象逐渐明显,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上升。

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

[答案]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

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其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

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24.(2015·湖北武汉2月)读中国人口相关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见下表。

数据来源

中国总人口

(不包括港、

总人口年龄结构/%

每10万人中大学生数/人

城镇人

口比重

/%

人口流

动/亿

0~14岁

15~59岁

≥60岁

第五次

12.6583

22.89

66.78

10.33

3611

36.22

1.44

第六次

13.3972

16.60

70.14

13.26

8930

49.68

2.61

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2010年)。

材料三 2005年和2050年(预测)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注:

横轴为该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2005~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及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我国人口国情要从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城镇人口比重、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方面分析回答。

(2)题,根据材料二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第(3)题,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增加,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少,因此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答案] 

(1)人口总数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流动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2)特点: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

原因: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和丘陵为主,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气候湿润,西部多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耕作业历史悠久,工业发达,西部地区以牧业为主;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西部地区交通闭塞。

 (3)变化:

老年人口比重明显增加,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出现的问题:

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

25.(2015·山东滨州3月)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6.29%

4.38%

1.91%

材料二 近几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成都项目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是四川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与四川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四川建厂。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四川省人口流动的趋势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四川转移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0~l4岁人口是后备劳动力资源,15~64岁人口是现在的劳动力资源,65岁及以上人口是需要赡养的人口,这些人口的比重变化会带来相关问题。

(2)题,四川是人口大省,由于省内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大量劳动力需外出打工;现在省内建设加快,会减少人口外出,促进省内就业。

第(3)题,劳动密集型工厂的转移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和数量。

[答案] 

(1)后备劳动力资源不足;目前就业压力大;养老负担重。

 

(2)向省外流动减少,省内流动增加。

 (3)深圳劳动力价格上升;四川劳动力充足,价格低。

26.(2015·湖南长沙3月)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20~44岁年龄段;根据材料二可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附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根据材料三可知,农业户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2)题,根据材料四可直接判读。

第(3)题,注意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