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79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0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讲述遗失在抗战烽火中的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

“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之后,裴文中赴法留学,贾兰坡接手发掘。

于是才有了1936年连续发现三具猿人头盖骨的奇遇。

而随后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则让周口店发掘工作陷于停顿。

研究人员纷纷南下,后迁往重庆北暗。

裴文中历经艰险于1937年回国担任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

为躲避日军骚扰,丰盛胡同地质调查所旧址插上了美国国旗,换上了“北平协和医学院新生代研究室”的牌子,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着日美关系的逐步紧张,研究室同仁也在考虑头盖骨的去向问题。

研究人员商量后,1941年初曾到东交民巷内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寻求支持,即将化石运往美国。

经过中美双方协商,两箱化石被运往美国公使馆,然后再由公使馆将其运送到秦皇岛美国海军陆战队,由陆战队撤离时带往美国。

而在这之前美国从菲律宾调了一艘船一一哈里逊总统号来秦皇岛撤退海军陆战队,这艘船来到上海后停泊在吴淞口外,正待开往秦皇岛,而此时日军偷袭了珍珠港。

此船被俘之后被日军改作运输船,于1944年被美国潜艇击沉。

而1941年12月美国在秦皇岛的海军陆战队全部成了俘虏,北京人化石也下落不明。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点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

答案提示:

考古发掘和化石。

知识点二北京人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世界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

答案提示: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

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

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答案提示:

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

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火种。

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

这可是件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

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

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知识点三山顶洞人

1.比较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体质特征,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

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模样基本相同。

2.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怎样?

参考答案:

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懂得爱美;生活集体为氏族。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解了我国境内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各自的体质形态,生产和生活活动等知识。

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板书设计】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二、北京人

1.体态样貌

2.制造、使用打制石器

3.会用火并保存火

三、山顶洞人

1.体态样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生产生活很接近现代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弄清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和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知识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国远古人类对世界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以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或树上,随着人口的增多,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行不行?

为什么?

如何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呢?

哪些同学听说过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

谁能介绍一下吗?

教师总结:

这些都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究竟是怎样开始的呢?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而且是遍及中华大地,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答案提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教师点拨: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出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图片。

展示问题:

1.他们的饭桌上会有什么食物?

答案提示:

他们的饭桌上会有米饭、猪肉、狗肉、牛肉。

2.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

答案提示: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骨粗和磨制石器。

3.他们的居住条件怎样?

答案提示:

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

4.他们有什么手工制品吗?

答案提示:

他们的手工制品有陶器、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骨制品和漆制品。

知识点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出示“半坡遗址博物馆图”,展示问题:

1.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

答案提示:

半坡人主要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另外也使用弓箭、长矛、石球,以及鱼叉、渔钩、渔网等工具。

2.他们的食物都有哪些?

你认为他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答案提示:

食物有粟、猪肉、狗肉、猎取的动物肉、采集的野果。

食物来源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其次为猎取的动物和采集的野果。

3.他们的居住条件怎样?

答案提示:

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

4.他们还会制作什么手工制品吗?

答案提示:

会制作彩陶、乐器、骨针、骨锥、纺轮。

【课堂小结】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板书设计】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栽培水稻

2.北方地区:

栽培粟和黍

3.家畜饲养出现

4.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地点

2.生产工具

3.农作物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地点

2.生产工具

3.农作物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

为什么对黄帝和炎帝有着如此念祖之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远古的传说》,共同探寻答案。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炎黄联盟

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他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呢?

答案提示: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我们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

答案提示: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我们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人民勤劳、勇敢、坚强、善良。

所以我很骄傲。

教师点拨: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我们现在的历史辉煌更是由中华民族的人民缔造而成,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才无愧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知识点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课本中关于黄帝的神话,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是带有神话色彩的?

怎样看待才更科学?

答案提示:

传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创制文字、编出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创制文字,指有了原始文字。

河姆渡原始居民时就掌握了挖掘水井这门技术。

制造舟车,在河姆渡遗址也出现过木桨等。

但说这些是黄帝、嫘

祖、仓颉或伶伦的个人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因黄河泛滥,三个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结合教材说一说,他们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答案提示:

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请同学们说一下,什么是禅让制?

答案提示:

相传,黄帝以后,尧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课堂小结】

你听说过哪些远古的传说和故事?

用简短的语言把你所搜集到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一、炎黄联盟

1.炎帝:

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2.黄帝:

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3.蚩尤:

九黎族的首领。

传说他铜头铁额,擅长征战,但残酷暴虐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

2.黄帝发明: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等;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

祖擅长纺织,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

了解史

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一边以幻灯片展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中秋节的图片,一边提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传说的后羿和嫦娥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吗?

等学生讨论作答后,教师点明:

“有的同学答对了,传说他们是夏朝人,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之后还有商朝和西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

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幻灯展示课本P18的“材料研读”题目内容,让学生思考:

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家”是指帝王把国家当做私产,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

2、国家机构的建立内容有哪些?

答案提示:

军队、刑法、监狱、历法(夏历)等。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1、汤的统治与商朝的强大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商朝强大起来的原因。

2、盘庚迁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

自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知识点三武王伐纣

1、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谁?

答案提示:

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

2、哪一决战使得商朝灭亡了,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答案提示: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答案提示: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

2、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答案提75:

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分封制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有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

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课堂小结】

本课讲解了夏朝的建立及其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情况;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中国甲骨文文字,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汉字,并说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什么材料制造的工具?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

青铜器在商朝以后有什么发展呢?

答案提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哪个?

答案提示:

司母戊鼎。

教师点拨:

商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

1、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答案提本:

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2、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答案提ZK: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

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

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

“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知识点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每种造字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小: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朝的青铜铸造业

2、司母戊鼎: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发现

2、甲骨文记载内容

3、甲骨文发现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东周的概念、历史分期和“春秋”名称的由来。

掌握春秋时期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特点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

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回忆:

前面我们学习了早期国家的建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主要有哪几个王朝,他们什么时候建立的?

西周时怎么灭亡的,东周又是怎么开始的呢?

让我们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的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提示:

农业上出现了铁农具、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丙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农具的改变,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提示: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2)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2、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答案提示:

原因是分封制逐步瓦解。

导致了诸侯崛起、争霸。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

2、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答案提示:

(1)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2)促进各民族间的交融;(3)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农业上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很多产业都有所发展;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和金属货币被使用。

然而这时期西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动荡时期,众多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开展了激烈的争斗。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难点】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对封建制度形成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措施、作用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样的局面呢?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活动一对比P31《春秋争霸形势图》与P34《战国形势图》,思考:

(1)对比两幅图,哪些国家是从春秋时期发展壮大一直到战国的?

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到哪里去了?

(2)说说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

国?

答案提示:

(1)楚国、燕国、齐国和秦国。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齐国由田氏取代。

(2)齐、楚、燕、韩、赵、魏、秦。

2、阅读教材P33和P34有关“兼并战争”的内容,思考:

(1)主要的战役有哪些?

(2)与春秋时期相比,这些战争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

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特点从军队规模、持续时间、用兵谋略、战况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

教师点拨: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春秋政治是以“争霸”为主,战国政治是以“兼并”为主。

3、教材P34的“问题与思考”中,当时人们对战争有什么想法?

他们最渴望什么?

答案提示: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1、活动二穿越时空来到秦国,你成为大改革家商鞅,你需要思考:

(1)秦国要想富裕,要发展生产力,该怎么?

答案提示:

结合教材P35方框中的内容来回答。

(2)改革并不是顺利的,阅读教材P35的“材料研读”,思考:

该如何推行改革?

答案提示: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改革能给秦国带来什么改变?

答案提示:

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来思考。

2、活动三穿越回现代,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1)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同时完成P37的“课后

活动”第2题的思考)

答案提示: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

RTEo

(2)商鞅变法是成功是还是失败了?

答案提示:

成功了。

理由:

商鞅变法使秦国在社会制度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点拨:

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变革在历史发展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结合教材P36的《都江堰示意图》和《李冰石像》,思考:

李冰设计这一水利工程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策略以求在战争中取胜,尤其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成功。

政治上实行变法;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都江堰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老子、孔子及其他思想家的主张,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记住百家争鸣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诸子百家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景剧表演切身体会各学派的主张。

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学风,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