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7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x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

中考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复习课

一、常考的诗词类型有:

怀古抒怀诗:

吊古伤今,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游子思乡诗:

对故乡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寂寞。

赠友送别诗:

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担忧或祝福。

边塞征战诗:

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山水田园诗:

前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是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

隐逸的情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考场常常赏析的句子有:

写景名句修辞名句哲理名句典故名句常颂名句

1、写景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修辞名句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哲理名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典故名句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

5、常颂名句如“会当凌绝顶,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

1、炼字角度2、画面角度3、修辞角度4、哲理角度5、情感角度6、表现手法

(一)鉴赏字词:

字词品味:

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公式:

词语+词意+效果+描写内容+情感。

答题套路:

句子中“@@”一词,有“&&&&”之意,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这类题答题时,要抓住这些词,从词性、色彩、修辞及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的去谈词的作用。

答题公式:

词语+效果+情形+情感答题模式:

“&&”一词,生动形象(传神/贴切)地描绘出(刻画出)@@@@@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画面欣赏,如:

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

“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

“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答题公式:

翻译+扩写+联想     这类题的拟题方式:

(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四)、修辞角度赏析这种角度通常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1、答题公式:

修辞手法+解释修辞+效果+情形+情感等。

2、答题模式:

这两句诗(词)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将**怎么样,生动形象(传神/贴切)地描绘出@@@@@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情怀/理想/心情等)。

3、举例:

A比喻:

这两句诗(词)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态,表达(表现)了******的感情/精神等,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河破碎比喻成风中飘絮,将个人身世比喻成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个人命运艰难,漂泊不断的情景,表达作者的忧国伤感之情;B、拟人:

这两句诗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态,表达了*******情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对偶:

这两句诗词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与&&相对,**与&&相对,结构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采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沉舟”与“病树”相对,“侧畔”与“前头’相对,“千帆过”与“万木春”相对,结构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或者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的感情”。

 (五)、哲理角度这两句诗词蕴含着这样的哲理:

************。

(六)、思想感情角度翻译诗句+情感

(七)、表现手法通常对典故、对比、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的句子赏析

如典故,这两句诗词运用典故,诗人以**自比,表达了*********感情/雄心壮志等

(八)情感体味:

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

“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

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1、这类题的答题公式:

翻译(描绘形象)+情感/抱负等。

2、答题套路是:

这首诗通过塑造或者描绘********的形象或者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有: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思念亲人、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离愁别恨等。

 四、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

    ①清新秀逸 俊美清秀 清幽淡远 高雅 委婉 含蓄而有韵味 雄放壮阔 慷慨悲壮 雄健遒劲 豪爽苍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通俗传神  生动活泼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有声有色  栩栩如生  气势磅礴   亲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简意赅  细致入微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五、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六、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公式:

修辞手法+解释修辞+效果+情景+情感+(给读者感受)

 4、表现手法:

这类题答题格式是:

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准确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材料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5、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词语+情景+感情/抱负等

6、从思想内容进行赏析:

翻译+情感

7、评价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题套路:

苏轼的评论中肯。

王维的诗确实具有图画美,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的画面:

&&&&&&&&&&&&(描绘出画面)

七、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表现自然美的诗歌,理解时切忌牵强,要避免程式化的人为拔高)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八、附:

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

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

⑴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⑶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⑷意境指的是:

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⑸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⑹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⑺常见的内容:

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⑻常见的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 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2.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答: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3.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情感。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现在常比喻什么?

答:

这两句写的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现在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现在常比喻败中取胜,绝处逢生,绝境中出现新的转机。

5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略)

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

(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自然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7、找出山西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被广泛运用?

答:

因为这两句诗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仍蕴涵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引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赞凭杯酒长精神。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试联系前面的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答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2.这首诗是对白居易给自己赠诗的酬答,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诗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

答:

通过描写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感情沉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愤懑(伤感),后四句高昂乐观(或慷慨激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5.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哲理)。

(1)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2)含义(哲理):

新旧更替是必然的,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作者心胸的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

答: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感,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千帆竟渡,“病树前头”,终会万木争春,表现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三)《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迷离冷寂(或:

朦胧悲凉)的特点。

(或: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本诗的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

为什么?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表面上是批评商女不知亡国的悲愤,实则批评那些一味沉醉于靡靡之音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梦、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4、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

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答: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 不满(或愤恨等)。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退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5、怎样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

这两句是形象婉曲的议论,意在讽刺那些不知亡国恨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渴望团聚的急切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今夜”的心情。

答: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的内容,说说它的含义.

答: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五)《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季。

2.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 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愁苦之情。

其感情基调可用;“愁”字来概括。

4.“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

这样写有什么妙出?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1)妙处:

利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中感受

(2)新意:

内心的烦乱(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

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幽微难言的感受。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诗人将书比作“方塘”,用“天光”“云影”比喻 “书的内容精彩”“徘徊”即“欣赏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地 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3.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答: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七)《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答:

“愁”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落”“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八)《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春天。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诗人内心 激愤和抑郁。

3.根据此诗写出四种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4.全诗叙述了诗人出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答: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从景物描写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答: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征蓬”“归雁”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汗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7、苏轼曾评论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试以这首诗的颔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谈谈你对苏轼评论的看法。

答:

苏轼的评论中肯。

王维的诗确实具有图画美,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开阔淡远的边塞水墨画:

在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起一柱直上云霄的烽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上,一轮红日显得异常壮丽深圆,是那么的雄浑壮美。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左迁”的意思是贬官,降子职远调.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采用_融情于景手法,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

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诗人通过丰富而巧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十)《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第一二句,写实的是:

“飞来峰上千寻塔 ”,联想的是:

“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黎明时分雄鸡啼鸣,登塔望见红日东升时的壮丽的画面。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感情,形象地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的道理。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 自然现象,实际暗指 社会现象 

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

指遮挡视线的屏障,学习、事业上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

5.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义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等

6、你从诗中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登得高才能望得远,知识和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比别人想得深远一些(或者:

要想比别人想得更深远一些,就要在知识和认识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8、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

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十一)《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外,蜀的目的。

到楚国故地游览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3.本诗中间四句所写的景物有山、江、月、云,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荆门外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平旷的特点。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无限眷恋(依依不舍,思念)的思想感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中的动词“随”、“入”的使用得到后人的好评。

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作简要的赏析。

答:

“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表现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或:

“入”字写出了长江滚滚远去仿佛流入无边无际的荒野,写出了江水磅礴气势

6、全诗以“起程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见闻”,最后以“依依惜别”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7、用简要的语言描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想象的奇特之处。

答:

诗人将映入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天之镜,将辉耀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