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00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docx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

(一)

民族团结一家亲。

有一句歌词叫做“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

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自秦朝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

我国幅员广阔。

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

民族团结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当今的中国,搞好民族团结才是重中之重。

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责任感。

伊斯兰教的教规当中有一句话叫做“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那么我在加上一句,“但凡相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繁荣的多民族国的家的人,维护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

因为什么,因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如果说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国也不可能迅速的发展。

7.5事件,由于外国势力的影响,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信任,不团结,才导致了7.5事件的爆发。

等爆发之后,更多的人才意识大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个离不开思想从此开始慢慢的的刻到每一个民族同胞的脑海中。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团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

在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

20XX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

丽达:

“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

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像丽达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中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等级的限制。

才让我们这么多的各民族的孤儿在一起有一个新的家。

在整个大中国当中,像丽达这样的人还有无数。

他们知道在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

56各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

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

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

只有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

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

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尝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

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200米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

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

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

“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

“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

”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

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

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

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

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

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

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

掏出去多少钱?

调解了多少矛盾?

他早已不记得了。

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

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在局属701队,一提起地勘院的“助学帮困”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自起,701队地勘院发起了一项由职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民族职工“助学帮困”的活动。

几年来,“助学帮困”活动已捐助少数民族学生36人次,

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

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

是啊!

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

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有色地勘局各族职工间的情谊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中愈加深厚,就像天山峰顶七月的阳光,火热、灿烂……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

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三)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这个正式国名,但是并不能说明世界上没有“中国”,因为国家的概念是后来出现的,大概是指一定数量的居民永久地占有领土,流传文化,形成主权制度、更好地创造人类文明的存在形式。

事实上大概从清朝开始,全世界就把清朝叫做“中国”,后来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和“中国”的名称比较接近。

本来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关键在实,而不在其名。

我们必须追寻“中国”这个符号背后的实体,是不是有具体的内涵,是不是有明确的界限,是不是有存在的连续性,是不是有主权制度,是不是被世界认同,是不是以国家的身份改造环境。

当然,最重要的是人的作用,有人--才有世界、才有国家、才有“中国”!

而文明是立国之本,民族文化是国家之根,只要人民和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是持续的、并且被世界认可的,“中国”就一直很真实、清晰、自然地存在着。

一个完整的国家概念是--国家是被外部环境认可的“国家意识”,而“国家意识”的内涵包括五个属性:

1、经济属性--也就是财富、文明(比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2、环境属性--相对稳定的内部治理环境(比如疆域)

3、文化属性--(从过去流传下来并且延续到未来的)各民族文化融合

4、主权属性--整体的高度统一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度(比如外交和内政)

5、人民属性--体现每个人对主权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能叫“公益属性”更能表达天下为公的自觉性主动性)。

各族人民自觉认同统一主权的存在,获得与主权同步的情感体验(拥护效忠),和主权同命运共呼吸,主权的意愿能够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愿望,各族人民服从主权的支配和控制,自觉维护主权的利益,随主权的成长发展而发展,每个人都是整体主权的一分子,以主权的身份、在主权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并且全体人民能够明确地区分主权的意志和主权外的意志。

如果一个集体,“文化属性”以血缘或者单一民族为主导,其“主权属性”符合氏族制度形式,“人民(公益)属性”只能体现对氏族主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五个属性就只能升华到”民族意识”,这个集体(被环境认可以后)就是氏族社会;

如果一个集体的“文化属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主权属性”符合国家制度,“人民(公益)属性”体现对国家主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五个属性就可以升华到“国家意识”,这个集体(被环境认可以后)就是国家。

可见,只有当全体人民拥有了“国家意识”,才能形成国家,然后国家就拥有国家的文明财富、国家的领域环境、延续的国家文化、国家的主权制度、拥护国家的人民。

“国家意识”是“民族意识”的升级,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存在。

国家的进化发展过程是从以稳定组合为中心的原始部落--以血缘或宗教或文化为中心的氏族社会--以主权制度为中心的国家形式,推论下去,下一个高级存在形式是以人类“公益意识”主导的“大同社会”。

“国家意识”的产生和“被环境认可”是国家概念的两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

一个集体,即使她在五个方面的属性都符合国家属性并且形成国家意识,如果环境“不”认可,也不能说是一个国家。

而当国家成立以后,即使这个国家失去了“国家意识”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属性,只要“国家意识”仍然在环境之中发挥实际上的作用,我们还是应该认可这个国家仍然存在。

当然,全体人民事实上是由大多数人代表的,而环境认可在古代也仅仅停留在外族人民的心里或者不反对就是默认。

国家的“主权属性”是国家的根本标志,但是主权只有被全体人民认同,体现了每个人对国家整体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后,才能形成“国家意识”,进而被环境认可为一个真正的国家。

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国家主权可以由不同的政党政府来代表,同一时间里面只有一个最高的政权--就是当权者。

全体人民有可能不拥护代表国家主权的当权者,於是就出现当权者的改朝换代,然而并不影响国家存在的连续性。

事实上,国家主权就是民-主的高度统一,人民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政府去集中执行。

主权属性的本质是内部矛盾的成功“统一”,根本目的是是在同种竞争中成长发展,追求外部的最大利益。

紧密团结起来可以增强个体的力量,追求整体的最大利益,社会的一方影响另一方,在低层次表现为外部的生存竞争(征服和防御)、内部的阶级斗争,在高层次表现为外部和其他国家的共生互惠、内部的政治制度高於一切(事实上还是法制规范人民);而进化到人民(公益)属性,至高无上的主权依托全体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必要将竞争目标从同类竞争转变成与自然环境竞争发展,表现为国家主动地认识改造环境,在低层次表现为压抑自由,无限度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在高层次表现为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天人合一,保护完善和提升生态平衡。

主权分为外部主权和内部主权(内政)。

由於各种原因,国家的主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分-裂或者丧失,但是只要“国家意识”仍然在发挥实际上的作用,并不影响这个国家的连续性。

比如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0月28日独立建国,1939年国土全部被德国吞没,主权脱离国土和人民。

1945年5月9日重新解放,然而国庆节仍然是10月28日,这个事实生动地说明了国土、主权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人,是国民创造的文明财富、延续的文化和保留的“国家意识”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华文明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元谋人开始使用石器和火。

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保存使用天然火。

到了大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进入了农耕文明,这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发现和被动的使用),人工取火是人类主动创造的文明。

从距今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中华文明始祖们依次进行了燧人人工取火、神农刀耕火种尝百草、伏羲画卦结绳记事等等流传下来的文明活动,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中华文明,构成了原始部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大约4000多年前,形成了炎、黄、尧、舜、禹为权力中心的氏族社会。

现在我们去看看约公元前22世纪的夏朝:

大禹以“禅让制”的形式接替舜,成为了部落的首领。

治水时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拥护,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至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是华夏子孙的由来)。

这种世袭制不按照能者当权的历史规律,事实上是一种“政治制度”。

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米,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的文物,这些已证明夏的“国家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至於夏朝是不是在人民心中形成了“中国意识”,是不是被外部环境承认(当时没有联合国),还是去问一问历史学家吧。

这里我不想过多考证“中国”究竟成立於什麽时候,不过,至少於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朝肯定是一个国家,因为秦朝有比较完善的“国家制度”。

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制订法规,主动地改天换地修长城以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我想说的是,“中国”一旦成立,“中国意识”就永远存在着,不管是以什麽样的文明形式,也不管国土是否统一,只要中国的文化是在持续地发展演变,不管是什麽形式的政治主角,都代表了“中国”。

事实上,不管哪朝哪代的人民,都把逐鹿中原,统治“中国”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

然而,台-独为什麽不想问鼎“中国”?

这种边缘性的奇怪现象恐怕只有在后面进行更深入的心理分析才能得到答案并且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现在来看看大陆和台湾的定位,一个“中国”的概念应该非常清楚--就是环境认可的“中国意识”。

联合国明文规定只承认一个“中国”,两地的宪法都明确了一个“中国”的定义。

比如台湾宪法规定:

““中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说明台湾至少从清朝到现在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血缘、国际法或两地的国内法看,都是如此。

结论:

目前的大陆和台湾事实上都统一在一个“中国”的概念之中。

中国至少成立於公元前221年,其中经历过文明的兴衰、国境内的变化、文化的演绎、主权的更替,人民的流动,但是“中国意识”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也一直被世界人民默认。

华侨为什麽叫汉人、唐人?

因为这就是“中国意识”。

犹太人为什麽在亡国2000多年以后还是成立以色列国,也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以色列意识”。

在环境的承认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代表了中国已经有55年(1949-20XX),中华民-国曾经代表了中国38年(1911-1949),夏朝曾经代表了中国500年,秦朝曾经代表了中国15年,汉朝曾经代表了中国231年……不同的政治势力都可以代表中国,根本就没有任何本质性的不同;

在内部主权方面:

台湾政府拥有台湾的内政主权和深圳市政府拥有深圳的自治权没有本质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有大陆的自治权和中华民-国拥有台湾的自治权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司法系统(包括警-察)是保障内部主权的国家机器。

在外部主权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目前在联合国代表了中国的外部主权已经有31年(1971-20XX),中华民-国曾经在联合国代表了中国的外部主权有26年(1945-1971),夏朝曾经代表了中国的外部主权500年,秦朝曾经代表了中国的外部主权15年,汉朝曾经代表了中国的外部主权231年……军队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外部主权。

台湾的“军队”是内战的产物,1949年以后就没有大规模抵抗过外国侵略或者侵略其他国家,所以只能说是一种武装力量。

在我们探讨“中国”这个概念的过程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存在的连续性,“中国”并不是任何一个当权政府确定的国家名字,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的概念。

这一点和其他国家明显不同,比如伊拉克在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后来先后属于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依儿汗国、奥斯曼帝国、英国“委任统治区”,直到1921年8月宣布独立,才成立伊拉克王国。

我们不能说巴比伦……奥斯曼就是伊拉克,但是我们可以说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等等都是“中国”!

“中国”的改朝换代是通过武力进行的,而目前西方国家的政府轮替是通过金钱选举进行的而已,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的“中国意识”有效地延续了“中国主权”,“民-主”才是“中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