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21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2

19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

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

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

2.生:

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

3.师:

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她该准备什么,我们先看天气图,请你帮乐乐说说她该准备什么东西?

4.生:

雨伞、雨衣…

5.生:

还得准备换洗的衣物,因为暑假是在夏季所以要准备夏装。

6.师:

不错,同学们考虑到了天气变化需带好雨具,还考虑到是夏季要带几件夏装替换,适应夏季的气候。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引出天气和气候主题]

二、区分天气与气候

(一)观察刚才一周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

1.师:

观察甲地一周天气变化图表,想一想:

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

2.生:

天气包括:

阴、晴、风…

3.师:

对,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

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变化又与当地的气候有关,一年中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会有当地的特点。

我们一起观察下面这些地方的天气变化,它们分别是什么?

4.生:

四季如夏、常年炎热、四季分明

5.师:

这几类气候明显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说说四季如春这种气候下天气情况怎样?

6.生:

一年四季都跟春天似的…

7.师:

四季如春是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就形成了四季如春。

说说常年炎热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8.生:

常年炎热就是全年都很热…

9.师:

常年炎热气候下,一年四季都很热。

说说四季分明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

四季分明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

10.师:

四季分明的气候一般是:

春季,寒冷干燥,夏季,潮湿炎热,秋季,风吹落叶,冬季,风雪严寒……

集体总结:

天气

气候

时间

短时间

长时间

规律

一次性出现的是天气

周而复始出现的是气候

 

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

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

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等方面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

11.师:

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2.生:

下雨天会穿雨衣、雨鞋、撑伞…

13.生:

夏天热的气候下会穿裙子、短裤、背心…

14.生:

冬天很冷,会穿棉袄、棉裤、羽绒服…

15.师:

天气变化影响人们的穿衣、出行;气候也会变化人们更是会提前做好准备把夏装或着冬装提前找出来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三、观察数据,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

1.师:

观察两地的气温、降水量图,比较这两地气候特点的不同。

(小组观察并讨论不同月份的气温、降水量)

课件出示两个地区的气温、降水量比较图

师:

观察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图、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引导:

甲乙两地的气温比较图(线条图)横轴数据表示月份,纵轴数据表示温度;从图中的数据看,哪个地区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哪个地区全年不同月份气温变化大?

2.生:

乙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甲地不同月份气温变化很不同……

3.师:

读图引导:

甲乙两地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图横轴数据表示月份,纵轴数据表示降水量。

从降水量图中的数据看,两地全年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4.生:

乙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多每月比较平均;甲地全年降水量不同月份变化很大……

5.师:

从刚才比较我们发现,哪个地区全年气温比较高,哪个地区全年降水量比较多?

6.生:

乙地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多。

甲地降水量集中在7、8、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比较少……

7.师:

如果要去甲、乙两地旅游,分别在哪个月份合适,你会选择哪个月份?

生:

如果去乙地,我会选择1月份,我们这里比较冷,那里比较暖和。

去甲地,我会选择10月份,气温不是很高,也不低,雨季也过了……

过渡:

通过分析气象信息数据图,我们知道了不少关于天气的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因此学习有关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很重要。

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表,让学生直观认识两地的气候特点。

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1.师:

大家说昆明四季如春是描述的什么?

2.生:

昆明的春夏秋冬都像春天似的,不冷不热……

3.师:

昨夜一直在下雨是描述什么?

4.生:

昨天夜里不停地下雨……

5.师:

未来两天有寒潮是描述的什么?

6.生:

最近两天里会很冷有寒潮到来……

7.师:

北极全年严寒是描述的什么?

8.生:

北极一年都很冷……

9.师:

梅雨天马上要到了是描述的什么?

10.生:

梅雨天就要来了……

11.师:

今天可真热是描述的什么?

12.生:

今天是个大热天……

13.师:

以上这些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14.生:

说天气的有:

昨晚一直在下雨、未来两天内有寒潮、今天可真热……

15.生:

说气候的有:

昆明四季如春、北极全年严寒……

16.师:

你能模仿这些句子写一句话吗?

17.生:

今天天气晴朗……

18.生:

夏日连续高温……

过渡:

天气和气候对于生活很重要。

气象知识比较丰富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对于天气和气候变化分辨能力就强,比如经验丰富的农民看天气就知道当天该准备哪些农具、经常出差的人会看天气预报准备自己的行程。

[设计意图:

通过观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认识天气预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五、查阅资料,列举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1.师:

雨林气候有什么特点?

2.生:

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师:

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观察图片,说说雨林气候下生活着什么植物?

4.生:

望天树、华盖木……

5.师:

热带雨林的许多乔木高大笔挺,没有分枝。

有些树主干基部具有外露土面的板状根。

雨林里充满了藤。

藤本植物有很好的生态适应,它们可以以本身缠绕而上,或以嫩枝卷绕支持物而上,或依靠卷须,或依靠吸根向上攀登。

观察图片说说雨林气候下有什么动物?

6.生:

绿孔雀、长臂猿……

7.师:

热带雨林气候区动物种类的分化达到高峰,个体数却较少。

具有鲜丽的体色,奇怪的外形。

美洲主要有,卷尾猴,蛛猴,亚洲有猩猩,长臂猿,眼镜猴,绿孔雀,等。

大洋洲有树袋鼠,树袋熊,等。

观察图片,说说草原气候有什么特点?

8.生:

气候干燥、树长得高……

9.师:

草原气候属于沙漠气候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

其特征是降雨量偏少,以夏季阵性降雨为主,气候干燥,高大的树木无法生长。

草原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很高。

但全年的日照时间较长,拥有较好的热量条件,适于牧草的生长。

草原气候下生活着什么动、植物?

10.生:

草原气候下有长颈鹿、斑马等,草原植被,植物以草为主。

11.师:

草原气候下有大象,长颈鹿、角马、羚羊等,观察极地气候的特点怎样?

12.生:

终年严寒……

13.师:

极地气候常冬无夏,终年严寒。

极地气候下生活着什么动、植物?

14.生:

企鹅、北极熊……

15.师:

极地气候:

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气候特点:

常冬无夏,终年严寒。

  主要植物:

苔藓,地衣;动物有企鹅、北极熊……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

认识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板书设计】

19.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天气与气候联系与区别

不同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课后反思】

 

 

高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恩格斯曾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中第九个部分明确指出: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三:

前不久国外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清理垃圾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向全球年轻人发起了“垃圾清理挑战”(Trashchallenge)——

找一个你觉得需要清理的地方,拍一张照片;

打扫干净后,再拍一张照片;

最后把对比图发出来!

没过多久,一个来自尼泊尔的年轻人就发布了自己挑战成功的照片。

接下来来自各国的年轻人便一发不可收拾,纷纷晒出了自己挑战的照片。

这是继“冰桶挑战”之后,再一次火遍全球的公益挑战。

说到“垃圾清理挑战”,中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震惊世界——中国要清理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派出一支30人的队伍,耗时两个月,清理了8.5吨垃圾,这些垃圾大部分只能靠人力扛下山,这种壮举也受到了世界网友的称赞。

材料四: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悄悄发了一条推特,盛贊中国在“全球变绿”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虽然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却贡献了25%的新增植被面积!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奋发有力,共创中国梦

鲁迅曾说: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是顺潮而上还是逡巡不前,是事不关己还是心系祖国,是坐享其成还是积极奋斗,主动权皆在你我手中。

我想,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现代化蓝图已具规模,全面小康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非遥遥无期。

在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潮流中,今之少年应当奋发有力,携手共进,勠力同心,志存高远,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只争朝夕、不待日月之精神。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便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

深圳人民秉持着哪管千难万苦、只待千计万计之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奋发努力,拼搏前进。

昼夜更替,寒来暑往,亦不止其步伐。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日艰月辛,终换得令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榜样,只争朝夕,不待日月,黑发勤学,青春惜时,心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脚踏实地,勤学苦读。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之意识。

古人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道德经》中亦有“道法自然”的思想。

改革开放几十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自己的路子,无数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中国梦的实现,终究绕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一味追求建设的高速度,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那便是坏了根基,舍了本钱,若终不晓悔改,便会积微成著,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幸哉!

勤劳的中华儿女在为中国梦奋斗之时,终不忘青山绿水,亦不忘为子子孙孙留下蓝天白云。

浙江以“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为奋斗标语,更是告诫炎黄子孙:

勿忘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道方为良策。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训诫,在努力建设中国的同时,亦应时时刻刻不忘守护大自然,守护我们的家园。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不卸重担、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雄安新区牢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胸怀。

北宋张载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古人尚有如此高的责任意识,今之少年更是责无旁贷。

今之少年,应以此为激励,砥砺前行,苦学科技,为书写新时代之华章,完成中华之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华泱泱,万寿无疆;时代变迁,气象万千。

我们应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中国圆梦,亦有可期;今之少年,共创新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审题】

本题的材料共有五则,综合起来,要点有三条:

一是,保护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二是,我国正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三是,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立意角度:

碧水蓝天,是全人类的梦想;

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奋发有为,共创中国梦。

素材准备:

(1)经典名言

①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

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⑥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⑦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⑧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

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2)经典论据

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②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

这次沙尘暴连刮3天,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

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结构设想:

本题是材料作文,比较适合于写出议论文。

首先需要根据立意的角度确定一种立意,然后拟定一个鲜明的文章标题。

然后根据材料引出论题,提出论点。

接着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典型素材,恰当地分析素材,做到言而有据,论证充分。

再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从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立场出发,谈对论点的理解和领悟。

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展望未来。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俄。

——袁隆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担当责任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

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

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

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

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在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

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

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

她犹豫了,怎么办?

是接受这个工作?

还是另谋职业?

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

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

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

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

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

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

《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

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由多个相关联的名句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

第一句话“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说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谈的是“爱国”“奉献”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爱国”“奉献”),当国家有难时,或者为了国家利益,革命先驱敢于牺牲自己一切,这是此句的主要意思。

第二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反映出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奉献”“责任”“担当”等关键词。

第三句话是青年演员罗海琼在接受《华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记者问罗海琼:

你现在很幸福吧?

你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罗海琼回答道:

是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里很满足。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这句话,表达了青年一代的幸福观和人生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平凡”,关注的是“亲情”的温馨幸福。

可以提取“平凡”“家庭”“亲情”等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这三个句子,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

三句话,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人生追求。

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牺牲时年仅32岁。

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人生追求是“为国献身”。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因此,他的人生追求是“为全人类做奉献”。

这两种人生追求都是崇高伟大的。

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驱和科学家的爱国奉献,责任担当,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

那么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关注“身边最亲近的人”,让他们“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也是一种朴素的人生追求。

不过,我们还可以推想,当今青年人是否都应该像罗海琼一样,仅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行了呢?

青年人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呢?

……由此可见,这道题的三句话是一个闭合的话题体系,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近、相关或相反)。

第三步,找准立意角度,确定中心思想。

题干中要求考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考生可以选其中某一句话来立意,或者任选其中两句话来立意,或者综合三句话来立意。

从材料内容上看,第三句话与前面两句话应该有一种“对比”的意味,面对革命先烈和科学家的“为国”“为所有人”的牺牲奉献精神,作为青年演员的罗海琼却只想着“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就不得不引发考生去深入思考: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社会,我们青年一代难道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够了吗?

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是否还应该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牺牲“小我”为人类谋福利的“大我”精神?

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先烈们的爱国与奉献,如果没有科学家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小家”还能“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吗?

再有,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又会怎样呢?

……这些问题,考生如能深入地思考,立意自然就会显得深刻了。

总之,这个题目在审题立意、写作空间和层次梯度上,都有很好的导向。

它引导学生既不忘过去的爱国奉献与责任担当精神,又引导学生关注个人成长,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考和表达,是一道具有时代感和思辨空间的好题目。

参考立意:

1、当今,仍需爱国与奉献;2、做人,应有崇高的追求;3、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4、既要“关注身边人”,更要关注“所有人”;5、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6、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7、不忘过去,珍惜当下;8、“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9、当今,我们应该有“家国情怀”;10、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