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25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docx

读经教育手册王财贵教授指导父母书城网

儿童读经指导:

读经教育及其顺序

书南文化(王财贵)

儿童读经的顺序

儿童读经方法读经顺序第一级: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

《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

《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

读经四要领1、及早读,越早越好,最好是十三岁以前。

2、老师读,只是读。

3,大量读,基本标准:

一天一百字,一字一百遍。

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

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读经教育的三个要点:

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十三岁以前。

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

3,教育的方法,诵读。

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

三岁的孩子不读经怎么办?

要如何教导三岁的孩子,孩子有其个别差异,本不能一概而论。

但可以建议的是:

能听能跟能指文能识字能背诵是上好的,其次能听能跟能指就很好了,其次愿意听声而跟念已经了不起,再其次,只要常给他听,不管有无反应,教育的重大效果就已在其中了。

一步一步慢慢尝试,不要急。

从只有听,偶尔鼓励他念,到有时候也指指字,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想想,你已经二三十岁了,还一事无成,他只不过三岁,前途还远得很,只要家长是有心的--有恒心的,还怕教不成材吗?

但也不可以放任不理就是了。

所以只要一心想着要教读经即可,每天每时每刻,在他可能接受旳范围内,都多少教他一点。

--小孩一天一天受教,一天一天懂事,您就一天比一天好教了。

最怕的第一件事是:

跟本不知道要教读经,第二件事是,既知道了,信心不足,见异思迁,东想西想,终将一事无成;第三件事是:

有信心教读经了,而那信心是假的,是一种功利的心态,急急躁躁的想要看到效果,东看西看的要拿别的孩子来比较,则不但不能持久,也把孩子的胃口弄坏了。

切记切记。

成人还可以读经吗?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

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为迂腐而不敢去读。

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

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

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

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

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

而特别要注意的是:

「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

──这样就没有「艰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因为「论语」篇章各自独立,所以可以分开来读,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两分钟,只要身边有一本论语,随地都可翻开来读。

可以在生活周遭,到处都放一本论语,每本各有它的进度。

每本书中备一张书签,读到那里,夹到那里,下次再接着读下去,直到读完。

每读完一遍在书末划一条线,读完五遍就写成一个「正」字,等到划了二十个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据欧阳修的统计,论语一书有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

以普通读书的速度,每分钟两百个字相除,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一遍。

起初会感到有些拗口,读到一二十遍以上,渐渐顺适。

四五十遍时,读完上句,下句就会自然涌出来,愈读愈快,甚至四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即可读完一遍。

读到一百遍就几乎能背了。

  等到读一百遍,文句熟透了,想要了解,再读注解不迟。

到那时,一字一句一章一遍去理解,不仅不觉艰难,反而会在融会贯通中,证实了「学而时习」之乐。

况且,何必等到一百遍?

在平常的读诵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两句在不经意中跳出来,大放光明,照亮颜色,撼动心弦──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通一经,则可通群经,论语读一百遍了,会有人想接着读老子,(老子五千一百四十四字,半小时读完一次),有人想再读学庸,(大学一千九百零六字,中庸四千零五十六字,合计不到六千字,也半小时可以读完一次),或唐诗或诗经易经皆无不可。

甚至只将论语多读再多读亦可。

程伊川曾说:

「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只论语一书,即可陪你一辈子。

  

此法可以人人自己立志读,可以夫妻相约共读,可以亲子读,可以邀三五朋友一起读,老师或校长可以鼓励一班一校的学生读,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公司可以发起员工自愿读,甚或规定必须读。

如果学校或团体,能发给奖励,将更提升参与的兴致。

不过有奖也好,无奖也好,其读了以后,收获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奖赏了。

“三百读经教学法”。

所谓“三百”,乃是三个“一百”,即:

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

这样就真有点“读经”的味道了。

兹稍作说明如下:

  首先,“每天进度一百个字”:

“一百字”,大概如论语的前三章(含标题及序号计有九十八个字),或老子的第一第二两章(含标目计一百五十三字),或唐诗前两首(含标题作者计一百零三字),或论语一章配老子一章(计一百零三字)等等。

如果怕初学者一时背不来,从五十个字开始也可以,视其能力逐次增加。

但是千万不要低估了儿童的能力,千万不要因为大人自已背不来,就想当然地认为儿童也不行,于是平白地浪费了他的大好时光。

请静心计算一下,每天一百个字,一年若只算三百天,只要一年功夫,即有三万个经典文字在生命里,一辈子也就很够用了。

何况读个五六年,人才尽自此中出矣!

  其次,“念一百遍”:

一百个字左右的经文,中等资质的儿童大约反复五十遍就会背。

(上等资质过目不忘者不列入一般考虑)而一般人正常念书的速度是每分钟两百个字,一百个字的功课,一分钟可以念两遍,(念熟后每分钟甚至可以达到四五遍之多),念一百遍最大需求是五十分钟。

加上每天最好把前五天的五百字连起来复习,复习一次约两分钟,用十分钟复习五次,逐次前进,就可以终身不忘。

所以家长或老师的教学责任,便是想办法让他有大约六十分钟的读经时间。

而这六十分钟并不需要整段连续,用零碎时间,效果一样好。

家长可以安排上学前、放学后、饭前、饭后、睡前等各十几分钟。

学校级任老师更容易挪出各种小时间,如早自习十五分钟、每节打上课铃后五分钟,合计已将近四五十分钟,课后作业再指派念十五分钟(三十遍),即超过需求了。

  再说,“每天每人都得一百分”:

“读经”本是可喜可悦的事。

如果儿童读经读得不喜悦,便是老师教坏了。

好的读经老师不仅应让儿童喜悦,而且要让他有双重喜悦:

第一重是让他有学习的成就感,第二重是给他精神奖励。

老师如照以上所说办法让他念一百遍而会背了,他自已就有了成就的喜悦,如果再因为会背,而给他“一百分”,更是给他最好的奖励。

不过,如果有少数资质稍差的儿童,念了一百遍,居然还不会背,老师应该只看在他用了功的份上,也给他“一百分”,他将可能因得到鼓励而有所长进。

又如果有怠惰异常,根本不想念的儿童,不会背,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只要他听了别人念一百遍,某种文化教养的功能都已深深打入他的生命中了,老师只要象征性的叫他来补念三十遍,也给他“一百分”吧!

反正每人都“一百分”,非“一百分不可”!

小朋友受益,老师也绝不会吃亏的。

  最后,有人会问:

如果每天花一个小时在读经上,岂不妨碍了其它功课的学习?

这里,我们必需再讨论另一个教育问题:

是不是一切科目的学习效果都是机械地相等的?

其实,从理论上及实验中,我们都发现有些学习是可以做为其它学习的基础的,亦即有些学习具有开发潜能的效用,学了这科,智能提升了,其它功课自然显得容易。

“读经”,便是具有强大的潜能开发之功效的功课,如果一天真能花一个小时读经,则其它功课不仅不会退步,一个学期之后,不论国语、社会、还是自然、数学,几乎不用学习就自然会了。

台中县大里市崇光国小朱安邦老师每天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作读经教学,他所带的三年级新班,开学二十天,班级管理就上轨道了(去年九月一日开学,二十一日大地震,校舍全毁,这一班的学生在帐篷中复学后,立即正常化),经过一个学期,所有秩序、功课一概不用老师家长操心,此种教育成效可供教育当局参考。

  读经,是如此的轻松、有味、自然、简单、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切记:

有读就有,没有读就没有!

五、在社会中倡导“读经”的方式有三:

第一、用“读经”的方式倡导,由名师宿儒讲授,此适用于成人。

第二、用“读经会”的方式,即由若干有兴趣者自读书会,而选用“经典”作为研读文本,此亦适用于成人。

第三、提倡“儿童读经”,即一般家庭中的家长自行教导其小孩读经,或鼓励公寓大楼、社区邻里、文化社团、才艺教室、教堂会所、道场寺庙等开办“儿童读经班”,而最好是学校中级任导师在一班上随机教学,或在团体活动成立读经项目,或全校性利用当时机一齐教学。

而如欲培养高度人才,最有效者,则是开设读经学校,或以私塾方式,施行全天候以读经为主的教育。

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手册》

至于要读什么经,王财贵提供了一份书单: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当必读;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尤其是七言古诗);古文观止,能全读最好,否则挑重要(不是挑简短的)的背;楚辞、昭明文选等也一样。

再有时间,宋词、元曲也都是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背。

王财贵解释说,花一样时间去背书,且同样都不懂,应该选些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可能不会读到的东西。

如“春眠不觉晓”国文读本一定有,可不教;七言古诗就绝少人会主动去研读,因此必须趁现在就教他背下来。

背文章也是一样,选千古有名的长篇。

一旦长篇大论都会背,将来看到短文,读起来简直易如反掌。

教孩子背书,得记住一个原则:

不要跳章、不要跳节。

尽管一路读下去,不要刻意去选容易或难的;也不要管文章合不合现代(王财贵说,都好几千年的文章,说合也不合,说不合却又合,因为时代不同但人性相同。

挑三捡四的,孩子起了分别心,讨价还价,就难教了。

 

读经教育简介

宗 旨

弘扬中华文化,提倡伦理道德。

推展国学启蒙教育,协助蒙童“培养福德·开显智慧”,求取人生真正之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课 程

一、解门:

教导儿童读诵《四书五经》、《唐诗》等传统典籍,振兴国有文化。

   二、行门:

阐扬“福智十善法”,落实道德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

福智十善法德目

1)孝顺父母2)尊敬师长3)热爱祖国4)用功读书5)不交损友

6)不虐物斗殴7)不抢劫偷盗8)不说谎恶口9)不烟酒毒品10)不看无益书

陆桴亭论小学云: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

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

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礼记·经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民族的绵延不衰,关系在於人心之邪正清浊;欲使人心清正,则必须奠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国民的品行,是国家兴衰的征兆。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德。

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

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

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

欲救此弊,舍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人格教化”,难以达威!

而人格之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福德,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此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有鉴于此,故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期以优美文化来教导蒙童“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学敦行以开显智慧”,形塑福智圆满的身心。

惟愿民风归向淳厚,国家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兴隆不衰,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颂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著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俗云: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必须在幼小时培养。

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与定力,更应晓以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

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

苏东坡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视伦常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致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的父母师长能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於此。

   儿童应读经外,青少年及成人亦宜读诵。

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

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以孔子之智慧,虽已熟读《易经》,仍然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益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

(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书的熟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数之多。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这正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

   尊敬的大德、同志们,连外国的有识之士,都能提出这种高瞻远瞩的声明,有幸生长于文化宝库中的中国人,更应有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落实道德教育,建设祖国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化强国的决心。

让我们不分地域,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国人的世纪”之理想而迈进吧!

 

儿童读经教育手册

与其读诵教科书,不如读诵三字经;与其读诵三字经,不如读诵千家诗;与其读诵千家诗,不如读诵唐诗宋词;与其读诵唐诗宋词,不如读诵文选古文观止;与其读诵文选,不如读诵百家诸子;与其读诵百家诸子,不如读诵十三经。

要读诵十三经,则当从四书起,四书又以论语为先,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脉所在!

当然一本读完,可以再读一本,乃至以上之书全部读完。

一开始所选用的教材是论语、老子和唐诗

第七节儿童读经实务之二

(教法问题)

一、教学原理:

儿童读经教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

它的原始方法是:

“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份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起念……”总之,就是反覆再反覆的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念,而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这么简单的教学法,如果教本选用拼音本,则任何人,只要读过小学二年级以上,认识拼音符号,就可以当指导读经的老师,因为不必讲解,所以不需要科班出身的专家,任何家长只要准备了书本,甚至不需要书本,只要影印或抄写,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开一个类似才艺班的读经班,教一班儿童。

如果原来有教学经验当然最好,如无教学经验,只要有热诚,就可以开始教了。

从做中学习,渐教就渐有心得了,千万不要为了找一个科班的教师而耽误了儿童的学习年龄!

二、教材的顺序:

最好又最简单的方式是按经文从头教起,一章教过了教第二章,接着第三章等等,尤其像论语、老子、唐诗一类的书,根本没有所谓重要不重要可选择。

而且或长或短并不会造成差异,因为短的可以连几章而变长,长的可以切成数段而变短,等到儿童背熟了,他反而会喜欢长诗长文,他一背起来,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滔滔而下,其乐融融。

三、教学的时间和教学进度:

不管是家庭中由父母自己教自己小孩读经,还是在学校或读经班团体教学,其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的推展,都是很自由的,在此只能提供一个读经实验班的规模,以供作参考。

教学时间:

每周上课一次,每次一小时半。

(中间或可休息)

教学进程:

因为同时读三本经典,所以课程也依经典分为三阶段,每阶段又分三小段,即复习、考试、教读三部份。

其详情是:

第一阶段,复习论语,题材是上周或以往所背过的内容,约用十五分钟,(儿童对他熟悉的东西,是愈念愈起劲的,儿童读经的声音是清纯优美的,这时教师可以倾听欣赏或跟着朗读。

)其次是考论语,考上周所教的内容,或摘一章两章,或全部各章一气相连,(不大相关的各章,要连在一起,这在成人很难做到,在儿童却轻而易举。

并非连章有什么道理,只是为了让他多念几遍更加熟悉而已。

)考试可以用口试,或一个个考,或两三人一起考,高年级也可笔试,但对生字不必要求太多,以免增加其负荷。

考试时间约十五分钟,然后教新的论语课程,大体是十章,(视长短可略伸缩,刚开班时,儿童没有背书经验,可以先教三章或五章,视情况慢慢增多,大体以二分之一学生每天自修三十分钟所能应付的进度为准)。

每章带念两三次即可,这就是本周的“家庭作业”。

新课程带读约用十分钟。

第二阶段,依一样程序教老子,先复习老子,五分钟;考老子,十分钟;教一或二章新课程五分钟。

第三阶段,依一样程序教唐诗,复习五分钟,考试十分钟,教新课程十分钟,约二三十句。

(实验班是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开始教起,因为那是成人不肯念的部份,我们就先教儿童背起来,以免他将来也没机会念。

)剩下最后五分钟,可以交代事务,激励气氛,联络感情等等,一堂读经课程就在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中完成。

以上各种安排,可随教师意愿而任意调配,如果在家中或在学校,则时间运用上更是不同,都是可以随机而变的。

四、教室气氛的营造:

教室最好保持热络而不混乱,专注而不死板。

儿童本来就是活泼的,而且是喜欢念书背书的,所以只要顺势利导,教室气氛很容易保持良好状况。

不过还是需要提醒几点,以供注意:

第一,不可为了求好心切,而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需知,全班只要有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通过要求就应该满足了,要在前面带那些跟上程度的而有成就感,不要在后面赶那些跟不上的而受挫折。

跟不上的人只要跟在后面,多听别人背几遍,偶尔也记得一些,就有了大受用。

教师没有挫折感,是使读经教学能维持下去的最大保障。

若是家长教自己小孩,也不可太着急,一着急就坏事了。

第二,少责备而多鼓励。

需知此事难得,对有成就的学生常加鼓舞,一直让他维持在高峰上,他愈背愈快速,终可达至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

又需知此事并不紧急,对应付不良的学生也不必责备,说不定有一天他开窍时就上路了。

此种教育不同於数学,数学是基础不懂,全盘乌有;读经是随时可提可放,只要肯等待,渐次上路,为时不晚。

把教读经,当作和儿童共同成长,以轻松好玩的态度来教,千万不可开骂或开打。

第三,宁安静勿燥动,宁简单勿繁琐。

有人以为“寓教於乐”才是适合儿童的,其实未必,儿童也不一定永远喜欢乱糟糟的情境,儿童有时也很喜欢平和安静,读经的气氛,以稍带安静的悦乐为好。

五、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儿童读经,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或放弃,这是很可惜的。

但需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也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防止。

只是,天下教导读经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

在此只提供一些可能的建议,做为参考:

(一)“流行”可以制造兴趣:

儿童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

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比较不排斥了。

所以只有一个人读经较难,如招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大为提高。

(二)“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

家长和老师都需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起初儿童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和小孩一起读经,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却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这种状况当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时也要用些手腕。

曾有一个很有诚意要让其小孩读经,而小孩却不大有兴趣的家长来问我办法,我告诉他说:

“回去正经的告诉你的小孩说:

‘其他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读经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读到小学毕业不可!

’”此法果然有效,但只提供给有极大信心的家长用。

最近有人向我提议,设定一个全国共同读经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一种“创造流行”以及“亲子参与”的好办法。

兹订於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为“全国共同读经时间”,欢迎各家庭随时在自己家中响应参加,各依自己的进度去读。

则到时全家一起读经,邻居也在读,全社区都在读,全国到处朗朗书声,有了固定时间,有了亲人相伴,又知道有广大的小朋友陪读,儿童就较有兴趣,而容易养成习惯了。

(三)“情感”可以维系兴趣:

家长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经。

(四)“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

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即当表示满意,加以赞赏,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五)“典励”可以吸引其努力:

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记点数,或盖章或发卡片,累积点数而给奖,奖品可以是礼物或发给奖状,但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六)“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

读经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徵答,都可以。

但如不会变花样,只是平平常常亦可,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其中也有趣味。

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

(七)“讲故事”、“讲有趣的常识”,不管与本课有无关系,都可以增长兴趣。

(八)最不得已是“做游戏”。

(九)如果有些人依然提不起兴趣,而且反抗太大,则放一放、停一停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没有到十三岁以上,都还有机会等到他回心转意!

(不过,十三岁以上的人,要等他自己省悟过来,再有接触经典的机会,这时大体已是四五十岁或七八十岁了。

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呀!

如果在小学中,由老师来教读经,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动起来,所以在学校中推广是最容易的。

可以全校读,也可以班级各别读。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最好是每节上课铃一打的三分钟,大家一面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也帮助教室的气氛静下来。

一天念个二十几分钟就差不多了。

这样利用零碎的时间,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经之乐趣。

以小学老师这样优厚的条件,若不教读经,实在是很可惜的。

但是还有些老师认为多了读经教学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误会。

级任老师若能每天利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把读经当作语文的“补充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