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复习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25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实验复习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复习习题.docx

《实验复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复习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复习习题.docx

实验复习习题

高三实验专题复习

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蔡文清

一、实验题的分类:

1.以实验为背景的题(隐性实验题)

2.考纲要求的课本实验(显性实验题)

3.实验设计(显性实验题)

二、以实验为背景的题(隐性实验题)

例(07年)10.某生物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南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4组单因素缺素培养实验中,他们观察到其中一组的表现为老叶形态、颜色正常,但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

该组缺乏的元素是

A.KB.PC.MgD.Fe

解析:

考察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答案:

D

三、考纲要求的课本实验

1.观察类实验

(1)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2)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②注意材料处理:

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③注意制片方法:

显微观察实验要用装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④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例(06年)34.(10分)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

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

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黑藻

斐林试剂

碘液

载玻片

乙醇

(2)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画滤液细线要注意的事项是▲;为了防止丙酮和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在研磨和层析分离时应当分别采取的操作措施是

▲、▲

(3)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答题卡绘图区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答案:

34.(10分)

 

(2)滤液细线均匀且直,滤液干后重复2—3次

研磨时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层析装置要加培养皿盖

(3)如图

2.鉴别类实验

(l)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2)鉴别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①实验结论常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来确定。

②有些可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应增设一组,加入已知的待检测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③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加热煮沸等。

例(05年)30.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

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

向4支试管分别注入5mL淡蓝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

处理

试管号

Ⅰ充入C.O2至过饱和

Ⅱ放入适量黑藻

Ⅲ适宜光照

1

-

+

+

2

+

-

+

3

+

+

-

4

+

+

+

注:

“+”表示有,“-”表示无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

A.试管1B试管2C.试管3D试管4

解析:

考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条件,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能吸收CO2。

溶液中CO2多会引起溶液呈酸性。

答案:

AD

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例(05年)40(9分)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

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_________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

(1)竞争

(2)见图(3)样方法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

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4.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

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等。

这类实验要求高,开放性强。

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05年)42(10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________。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

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________。

解析:

该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材料和实验步骤,归纳实验目的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提炼及获得结论和联想质疑的能力,要求学生思维要开阔、思路要活泼、答案要开放,便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3

四、实验设计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

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2.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

①空白对照:

即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例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留一部分样液不加入斐林试剂,以作对照。

②相互对照:

即不设控制组,只在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比。

例如,在植物激素与向性的设计实验中,5个实验组的相互比较。

在实验中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③条件对照:

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

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

④自身对照:

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

例如,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证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即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再如: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0度、50度,100度)为条件对照。

清水(软水)、河水(硬水)对加酶洗衣粉影响中,清水(软水)、河水(硬水)为相互对照。

用缺素营养液培养的出现缺素症状的植株加入某元素后恢复正常为自身对照。

2.2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2.3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案例剖析】例如,生物课本内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

实验变量是低温(冰),适温(60℃),高温(沸水);酶的活性变化即反应变量;试管的洁净度,淀粉酶的稀释度,可溶性淀粉的浓度,碘液的量和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操作程序等是无关变量。

实验中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此外还要做到操作规范。

在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应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尽可能消除误差,获取较为精确的反应变量。

3.根据条件设计实验的基本技巧:

3.1、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材料用具及有关提示;

3.2、过程要完整,且衔接合理;

3.3、要注意各步骤的顺序。

有时顺序一乱,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3.4、设计方案要充分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

3.5、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理、化知识,要按照相应学科的要求完成,如化学反应式写法等;

3.6、设计完毕,要自己通读并逐步认定,检查有无缺陷。

例(06)40.(8分)

为了调查太湖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白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

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体溶解

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02与呼吸消耗的02的差值(以WDO表示);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解0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02(以BDO表示)。

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步骤:

①用采水器取该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黑、白瓶并密封.剩余水样用于测▲:

②将黑、白瓶▲;

③▲。

(2)设计记录所测数据的表格。

▲(表格请设计在答题卡上)

(3)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步骤的能力,并要求能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

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思考题目中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装置的作用;二是不能随意增加实验材料(试剂);三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如温度)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答案:

(1)溶解氧浓度挂回原水层24h后取出黑、白瓶测溶解氧浓度

(2)黑、白瓶溶氧变化记录袁(mg/L)

编号

项目

白瓶

黑瓶

l

2

3

平均

l

2

3

平均

24h后溶氧量

原初溶氧

(3)若WDO—BDO>0,则有自养生物;

若WDO—BDO=0,则无自养生物;

若WDO≥0,则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例(06)42.选做题(6分)

A题,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面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I)设计实验步骤。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答案:

(l)①取甲、乙2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

②甲组的根系给正常的呼吸条件。

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2)①若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该物质不是主动吸收;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缎吸收速率。

或者完全不吸收。

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是主动吸收。

08年实验展望:

近年来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的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指导和评价,这与当前提倡的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进行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实验部分仍将成为高考的热点,并将提高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要求。

课堂训练1: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视野都很灰暗,只看见大概的细胞轮廓而无法看清细胞中的叶绿体,那么可能的原因是A

A.反光镜没有调节好B.没有用物镜

C.装片中的标本没有对准通光孔D.装片上没有标本

3.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4.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中出现问题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6.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

试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1

1mL 清水

35℃~38℃水浴

1mL 10%鸡蛋清溶液

2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5

1mL 10%鸡蛋清溶液

3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1mL 10%鸡蛋清溶液

4

1mL 胰蛋白酶

4℃水浴;pH=9

1mL 10%鸡蛋清溶液

5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5mm×5mm毛边纸

6

1mL 纤维素酶

35℃~38℃水浴;pH=5

5mm×5mm毛边纸

7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7

1mL 10%鸡蛋清溶液

A.1、4和5B.2、3和7C.5、6和7D.1、2和5

7.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8.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9.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滤纸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

10.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1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12.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13.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对三次过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过滤后,核物质存在于滤出的固体物中

B.第二次过滤时,使用多层纱布,DNA存在于纱布上的粘稠物中

C.第三次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可进一步除去非DNA物质

D.上述的A、B和C中有二项是正确的

14.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5.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用剂、该用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无水乙醇:

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生长素:

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果实

C.醋酸洋红:

使核物质染色,观察有丝分裂

D.30%蔗糖溶液:

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16.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17.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

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18.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B.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

C.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19.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应选择带有较多嫩叶和幼芽的一年生枝条

B.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基部,应使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C.必须严格控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

D.应采用“土培法”培植插条

2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动物新鲜肝脏研磨液煮沸并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会出现大量气泡

B.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静置10min以上,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蚕豆种子萌发的幼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运动

D.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状态

三、非选择题

21.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是一些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碰到有关颜色变化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稀释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原因是。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

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

(3)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浓度为0.015mol/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4)用棕色的广口瓶按课本要求规范地制作小生态瓶,摸拟池塘生态系统,各成分比例适合,取村良好,制好后放在卧室的装饰柜里,一星期后发现水质和藻类颜色异常,为了维持小生态瓶的稳定性,至少应作下列改进:

①;②;

(5)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两组完全相同的实验组装置(包括亚硫酸钠与稀硫酸的量相同),一组放在遮荫处,一组放在向阳处,结果后者植株首先出现褪绿现象,这说明。

(6)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经解离、染色后制成的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在其分生区细胞中看不到被明显染成深色的染色体,其原因最可能是。

22.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试管中出现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ml的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4)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