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39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目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科目 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目 语文.docx

《科目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目 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目 语文.docx

科目语文

[科目]语文

[年级]初中

[考试类型]同步练习

[文件]tongbu29.doc

[标题]小桔灯枣核榆钱饭扁鹊见蔡桓公诗词五首练习

[内容]

小桔灯

一、区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填在括号内。

  1.kōu()门  2.发jì() 3.瓜ránɡ()  4.nuó()动      

  5.lènɡ()了一下  6.血hén()   7.布lián()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红色的词语。

  1.只有八九岁光景

  2.仄仄的楼梯

  3.我无聊地站了起来

  4.斑斑的血痕

  5.她惊异地说

  6.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7.不住地打量我

四、阅读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长长)的    (惨白,苍白)的脸,冻得     (发白,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     (破旧,破烂)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1)选词填空,写在横线上。

  

(2)所填的词语都是起修饰作用的,试分析这些词的修饰作用。

 

  2.她又象安慰我似的说:

“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

“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这段中有两个“好”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好”字的含义。

  3.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这段话的含义是:

()

  A.这说明当时的革命力量虽然还不够强大,小桔灯却能照亮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革命的前途是无限美好的。

  B.“朦胧的桔红的光”是小姑娘精神的象征。

在那黑暗时代,她的精神给人以鼓励,使人看到光明。

  C.借小桔灯,赞美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4.对人物的刻画有以下几种方式,A.外貌描写、B.行动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等,判断下列各句是从哪些方面刻划人物的,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

  

(2)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

  (3)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

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

  (4)她说:

“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

五、体会下边各句中的红色的词语。

简要分析如果删去这些词语,表达效果会受什么影响。

  1.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

 

  2.“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3.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

  

  4.她笑着说:

“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六、画出下列各句中的形容词。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3.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4.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

  5.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6.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七、指出下列各组中与其他不同的一组,在括号内填上序号。

  1.A.白天老虎上海立秋

    B.学生事业桌子法律

    C.保卫反对认识朗读()

  2.A.优秀平静干净高兴

    B.长桔红肥胖慌张

    C.希望应该消逝喜欢()

  3.A.扩大调查发生纪念

    B.思想夏天作家前头

    C.方法规则科学昆虫()

枣核

一、按拼音填写汉字,或给红色字注音。

  1.qiā()指一算2.yān()红3.山ào()4.玛nǎo()5.luǎn()石6.国jí()7.往衣Dōu()里揣8.蹊跷()()9.沉甸甸()10.匀称()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的含义。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2.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3.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4.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了。

  5.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

三、下列词语中,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蹊跷(xī qiào)衣兜(Dōu)草坪(pínɡ)

  2.匀称(Chènɡ)玛瑙(nǎo)玄虚(xuán)

  3.殷切(yīn)枣核(hé)厂甸(Diàn)

  4.国籍(jí)潜艇(qián)嫣红(yān)

四、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枣核》一文的文章线索是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2.“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点什么”是指精神上的缺憾,远离故土的异国,物质上再如意,也不是心的归宿。

()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是明喻。

()

  4.“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所以在句子里是贬义的意思。

()

五、揣摩下列语句,并回答问题。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如改为“他放在掌心,像比什么都贵重。

”与原句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他劈头就问我: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

    把“劈头”换成“突然”好不好?

为什么?

  3.“你相信吗?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加点部分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4.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是文章的结尾段,这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六、指出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词的词性。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榆钱饭

一、辨析下列形似字,在括号内注音,在横线上组词。

  

二、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填在括号内。

  1.笊篱()()2.上屉()3.油腻()

  4.捋()榆钱儿5.稻麦两茬()6.珍馐佳肴()()

  7.擀薄皮儿()8.羼合()9.又苦又涩()

  10.粉个囊囊()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红色词语的含义。

  1.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

  3.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被逼得走投无路,恨不能钻进灶膛里,从烟囱里爬出去,逃到九霄云外。

  4.或许,物以稀为贵,榆钱饭由于极其难得,将进入北京的几大饭店,成为别有风味的珍馐佳肴。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榆钱饭》的作者是(),文章是以()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按()先后顺序叙事的。

“我”六七岁的时候,正是()时期,当时那样“馋”,想吃榆钱饭,是由于();我四十岁时,正是十年内乱时期,那时家家户户又吃榆钱饭,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已经进入()时期,“我”常常想吃榆钱饭,是因为()。

五、揣摩下边红色词语的表达作用。

  1.……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

   三个加点动词能调换位置吗?

为什么?

  2.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

   “馋得人淌口水”的原因是什么?

  3但是,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谁说草木无情?

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两个“又”字的含义是什么?

  4……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为什么用“揉”而不用“扔”“塞”之类的词呢?

扁鹊见蔡桓公

一、给下列句中的红色字注音。

  1.立有间()2.君有疾()在腠()理3.寡人()

  4.医之好治不病()5.桓()侯不应()6.汤()熨()

  7.骨髓()8.桓侯遂()死

二、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

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

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

三、为下列红色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A.有一会儿B.一会儿C.中间()

  2.不治将益深A.更加B.更加深入C.更加厉害()

  3.桓侯故使之问之A.故意B.特意C.才,又()

  4.望桓侯而还走A.往回走B.转身就走C.转身就跑()

  5.针石之所及也A.达到B.及时,来得及C.连词,无意义。

()

  6.司命之所属A.属于B.管辖C.家属()

  7.臣是以无请也A.请求B.邀请C.问()

  8.无奈何也A.怎么办B.没办法C.拿(事或人)……没办法()

  9.使人索扁鹊A.线索B.寻找()

  10.桓侯遂死A.马上B.已经C.于是,就()

四、写出下列红色词的古今义。

  1.立有间古义:

             今义:

        

  2.居十日古义:

             今义:

        

  3.将益深:

古义:

            今义:

        

  4.索扁鹊古义:

             今义:

        

  5.故使人问之古义:

           今义:

        

  6.望桓侯而还走古义:

          今义: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熨之所及也通    ,译作    。

  2.望桓侯而还走通    ,译作    。

  3.火齐之所及也通    ,译作    。

六、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

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3.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

七、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桓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没有办法了。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臣是以无请也。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填表。

诗句

题目(或词牌)

作者

出处

朝代

桃花流水鳜鱼肥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落花时节又逢君。

秦时明月汉时关。

二、给下列字注音。

  1.黍()2.轩()3.岐()4.鳜()

  5.蓑()6.箬笠()()7.碾()8.叱()

  9.绡()10.绫()11.敕()12.翩()

三、解释下列词语。

  1.具鸡黍:

  2.就菊花:

  3.胡马:

  4.几度闻:

  5.何所营:

  6.碾冰辙:

四、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佳作。

诗中描绘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

()

  2.“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是指汉代“飞将军”李广。

()

  3.《渔歌子》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志和。

()

  4.“宫使驱将惜不得”应当译成:

“炭车被宫使驱走,可惜得不到炭钱。

()

五、简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含义?

 

  2.《渔歌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衣正单”与“愿天寒”矛盾吗?

诗人

为什么同情卖炭翁?

 

六、填空。

  白居易,字(  ),号(  ),(  )朝诗人。

他的讽喻诗有(《     》)和(《    》)。

白居易的作品集是(《    》)。

七、朗读诗讲究节奏。

下列各句诗朗读的节奏不准确的一项是()。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岐王宅里——寻常见。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八、将下列诗句按正确顺序排列,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1.牛困人饥日已高 2.卖炭得钱何所营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市南门外泥中歇

  5.身上衣裳口中食 6.晓驾炭车辗冰辙

  7.夜来城外一尺雪 8.心忧炭贱愿天寒

 

作文训练

说话要有条理

〔作文提示〕

  一、《校门口所见》

  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题目限制了一个地点:

“校门口”。

校门口发生的事情不少。

有接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在校门口做生意的小贩和学生之间的;有的事恰恰发生在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分手的时候;校门口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都可以选来,当作写作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照像似的写,要看出这种现象表明什么,说明了什么。

  二、《集市见闻》

  “集市”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人多、事多,应该是不愁没的写。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从许多现象中文章要反映当今集市的某方面特点;第二步是把足以表现这种特点的人、事确定下来;第三步把全文的层次作个安排,开头怎么写,从哪儿下笔,结尾怎样写,怎么紧扣中心,中间记叙部分按怎样的顺序才能写得清楚明白。

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记叙为主,中间要有描写,结尾处写感情,可以发几句议论,明确中心。

  三、为连环画配文字说明。

  这种写作练习很有意思,可以提高写作的兴趣。

先要结合文字提示仔细看画,看明白事情的情节,看清楚人物的动作、神态,还不能放过画面上的细节。

这样,故事的来龙去脉就有了鲜明的轮廓,写时根据每幅画面,分出层次,再加入自己的想象。

因为是画配说明,文字要简而明,不可过多记叙,不可过细描写,点到即可。

〔例文与评析〕

例文1

我熟悉的地方

                         伊伟

  从上幼儿园到现在,整整七年,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天安门,我对天安门真是太熟悉了。

  每当我看到天安门,心中总是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那是1988年元旦的早晨,我又一次路过天安门,抬头一看,天安门城楼上竟然站着很多人。

起初我以为是工作人员。

但仔细一看,我发现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工作人员应该穿制服呀。

继而,我又发现他们中间有几位外宾。

城楼上的人有的正向下招手,有的走进了城楼大殿。

是游客?

我怀疑是否看错了,赶忙跑上金水桥,想看清楚些。

这时,我才发现,天安门到端午门之间的一段路上,飘扬着彩旗,最惹眼的一个大红横幅,上面用中文和英文写着一个标语:

“欢迎来天安门参观。

  天安门对外开放了!

我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

看到有一个售票处,我忙跑过去,问其中的一位叔叔:

“天安门真对外开放了?

”他笑了笑:

“看来你不常看报、听新闻,这消息早就报道过了。

”唉,真是,我这两天只顾复习考试了。

我向叔叔道了谢,离开了售票处。

  我再次注视着天安门,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为我国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古老的天安门对外开放,这不正是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吗?

  我又一次注视天安门,是的,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例文2

窗外

                         陈 征

  我小的时候,住在“古老”的四合院,房间很小,房里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拥拥挤挤。

窗外是堆积的杂物,来来往往的邻人,郁郁葱葱的大树,树阴下津津有味下棋的老人。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亲亲热热的。

一到夏天,每家的门都是敞开的,谁也不会担心丢了东西,也不掩饰什么秘密。

人们之间的那一份亲密和热情似乎冲淡了居住条件简陋带来的苦恼。

  我上学以后,搬了家,住在楼房一层。

窗外是熙熙攘攘的马路,一人高的灰色围墙,尽管屋里窗子很多,我却再也懒得向窗外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了,窗外沿街的地方摆起了大大小小的摊位,于是,叫卖声,吵嚷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我最初觉得新鲜,趴在窗户上向外看。

但日复一日地看着那些很精明强干,却缺少了真诚和纯朴的面容,心里总不大舒服。

渐渐地,我不再敞开窗户,还常常拉上窗帘。

  今年春天,我们又搬到一座楼的第八层。

从窗口望出去,楼下青草茵茵,小径幽幽,桃花、丁香争奇斗艳;抬头远望,蓝天、白云,视野开阔。

我的心情也开朗了一些。

但有时仍感到百般无聊,心中的寂寞仍是无计可消。

  一天,我在阳台上晒太阳,突然看见楼下小花园中有一只白色的小狗,摇头摆尾,蹦蹦跳跳,憨态可掬。

追着小狗跑的是个小女孩,身穿花衣,像一只花蝴蝶。

小女孩捉到了小狗,抱起它来。

不知为什么,她抬起了头,看见阳台上的我。

她向我挥挥小手,又抓着小狗的前爪,让它给我作揖。

那逗人的样子,使人发笑。

小女孩冲我做了个鬼脸,抱着小狗跑开了。

我忽然觉得心情好极了。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两个陌生人,为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而相视一笑,这是何等的善意,又是怎样的一种亲情啊。

  哦……窗外。

评析:

  例文1《我熟悉的地方》写的是天安门的变化,先强调这是七年来几乎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然后写有一天发现它变了,接着写带着疑问去寻求答案,最后写自己的感受。

层次安排很恰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小作者很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从天安门对外开放,看到了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继而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祖国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以小见大,文章虽短,内涵丰富。

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的处理也恰到好处。

  例文2《窗口》写的是人间的亲情,作者巧妙地利用几次搬家为线索,渲染人情的冷淡,自己的寂寞。

结尾处以小女孩的一笑,冲淡了自己的孤寂心态,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看似只写自己,实际也反映当今社会的状况。

文笔细腻,抒情自然。

 

参考答案:

小桔灯

  一、1.斑(Bān)斑痕班(Bān)班级  2.薯shǔ 白薯  暑shǔ 暑假  3.辨(Biàn)辨认 瓣(Bàn)花瓣  4.朦(ménɡ)朦胧 濛(ménɡ) 濛濛细雨

  二、1.叩 2.髻 3.瓤 4.挪 5.愣 6.痕 7.帘

  三、1.样子。

 2.狭窄、倾斜 3.精神空虚,无所寄托。

 4.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5.吃惊、奇怪。

 6.灵活、小巧。

 7.观察(人的衣着、外貌)。

  四、1.

(1)瘦瘦苍白发紫破旧

(2)这些修饰词语把小姑娘贫穷的生活、饥寒交迫的处境描绘得十分具体。

    2.第一个“好”是指妈妈的病好了;第二个“好”是指日子好了,生活好了。

    3.B、C     4.A、B、D、C

  五、1.“极其敏捷”一词既说明小姑娘怕耽误“我”赶路,又表现了她的灵巧,不能删去。

 

    2.“一定”,语气坚定,充满信心。

假如删去,这句话就没有力量了。

    3.“像安慰我似的”表现出小姑娘镇定、乐观的精神,假如删去,会削弱这句话的表现力。

    4.“年”字强调了小姑娘家就靠这红薯稀饭度过“年夜”,面对这样贫穷的生活,她“笑着”告诉客人,表现了她勇敢、乐观的精神。

删去这两个词语,句子就变成冷冰冰的叙述,大大削弱这句话的表现力。

  六、1.深蓝金黄  2.古老 狭窄 宽敞  3.朦胧 桔红 远 镇定 勇敢 乐观  4.好大 浓 湿 悄悄  5.阴晦 苍黄 远近 萧索 悲凉  6.和蔼 高 瘦 花白 大

  七、1.C  2.B  3.A

枣核

  一、1.掐  2.嫣  3.坳  4.瑙  5.卵  6.籍  7.兜

    8.qī qiāo  9.Diàn   10.Chèn

  二、1.奇怪。

  2.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

  3.离开家乡的人。

  4.象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到了晚年。

   5.感慨很深。

  三、4

  四、1.× 2.√  3.× 4.×

  五、1.“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像比玛瑙还贵重”把“贵重”的程度具体化了,全句表达了美籍华人朋友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修改后的语句感情色彩淡了,内容也空泛了。

    2.“劈头”有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意思,表现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如果改为“突然”,问话就变成出人意料了,与人物此时心情不一致,表达也就不准确了。

    3.这一串动作是人物思乡的动作,饱含着眷恋故土的深情,如果删去这些动作,变为冷冷的陈述,也就失去了句子的表达作用。

    4.点明中心意思。

  六、形 名 名 动 名 动 形 名 动 动

榆钱饭  

  二、1.(zhào)(li) 2.(tì)3.(nì)   4.(luō)5.(Chá)

    6.(xiū)(yáo) 7.(ɡǎn)8.(Chàn)9.(sè)  10.(nānɡ)

   三、1.陈粮已吃完,新禾未成熟。

也比喻一时之匮乏。

    2.比喻聊以空想自慰。

    3.形容很远的地方。

    4.事物以稀少的最为珍贵。

  四、刘绍棠吃榆钱饭时间解放前要靠榆钱饭度春荒政策太“左”,粮食一年比一年减产社会主义现代化忆苦思甜,打一打油腻。

  五、1.动词用得准确,不能调换

    2.因为饥饿难忍,榆钱儿是“救命”粮。

    3.两个“又”字显示悲剧重演,又是饥荒。

    4.“揉”写出饥饿难忍,急于靠榆钱“救命”的动作。

“扔”“塞”用得太平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