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43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docx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ABC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所面临的挑战,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是什么?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和标志。

(二)你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三)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心理学意味着什么?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四)管理心理学家能做什么?

管理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

内容、方法和管理中的人性观,组织中的个体——员工的心理与行为:

个体差异、员工激励,领导与沟通,激励性的组织环境:

工作压力与健康、选拔与生涯发展、选拔与绩效评估,来自文化的挑战。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问卷调查、定性研究等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准则等。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

(二)管理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1、识记:

(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2)管理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

2、领会:

管理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对个人、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识记: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领会:

(1)管理心理学各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2)管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3、简单应用:

运用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和特点分析实际的研究设计案例。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1、识记:

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2、领会:

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管理中的人性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性假设的概念,理解管理中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领会人性假设理论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性是什么?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第二节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经济人”假设的含义,“经济人”的特点,X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社会人”假设的含义和原理,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要点。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含义和管理策略,Y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复杂人”假设的含义和主要观点,超Y理论的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决策人”假设与Z理论

“决策人”假设的含义和主要观点,Z理论的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六)“文化人”假设与“变革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思想

“文化人”假设的含义和观点,“变革人”假设的含义和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二)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四、考核要求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1、识记:

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1、识记: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决策人、文化人、变革人假设的含义。

2、领会:

(1)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决策人、文化人、变革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X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3)Y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4)超Y理论和Z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模式;(5)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3、简单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2)结合实例分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在管理措施上的区别。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人性假设的X和Y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章是什么影响了员工的行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社会知觉、人格、态度等的基本概念,理解知觉误差、人格和工作态度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学会把社会知觉、人格和工作态度这三个方面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眼见真的为实吗?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误差

第二节性格决定命运吗?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影响员工的组织行为

第三节态度决定行为

(一)如何理解态度

(二)工作满意感

工作满意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工作满意感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三)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承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知觉与组织管理

(二)人格与组织管理

(三)态度与组织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知觉与组织管理

1、识记:

社会知觉及各种知觉误差的概念。

2、领会:

(1)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2)知觉误差。

3、简单应用:

分析各类知觉误差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应用知觉误差改善管理的有效性。

(二)人格与组织管理

1、识记:

人格的概念与决定因素。

2、领会:

人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3、简单应用:

人格对管理的意义。

(三)态度与组织管理

1、识记:

态度的概念、结构和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领会:

(1)工作满意感的概念;

(2)组织承诺的概念。

3、简单应用:

(1)分析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2)分析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工作满意感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组织承诺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第四章学会让你的员工更开心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激励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和观点,掌握这些理论的实质和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员工学习的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人都需要激励

(一)激励是什么?

(二)激励的意义

(三)激励理论概述

第二节拿什么来激励员工

(一)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观点,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两种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需要的概念及其与绩效的关系,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成就动机理论的意义。

(三)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与观点。

第三节高薪真的能激励员工吗?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二)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内容,员工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

(三)目标理论

目标设置和目标管理理论的内容,目标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奖惩的艺术

(一)员工的学习方式

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

(二)员工学习与奖惩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

(一)激励的概念和意义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四)员工学习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四、考核要求

(一)激励的概念和意义

1、识记:

(1)激励的概念;

(2)激励理论的分类。

2、领会:

激励的意义。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1、识记: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2)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3)成就需要的概念;(4)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2、领会: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2)成就需要与绩效的关系以及高成就需要者的特征;(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单应用:

比较内容型激励理论的相互关系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识记:

(1)期望理论的变量——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的概念;

(2)目标管理的概念;(3)公平理论的内容。

2、领会:

(1)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2)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3)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属性;(4)员工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

3、简单应用:

比较期望理论、目标管理和公平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期望理论、目标管理以及公平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四)员工学习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1、识记:

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的内涵。

2、领会:

有效的奖惩策略。

3、简单应用:

强化理论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有效奖励的策略;

(2)结合实例分析有效惩罚的策略。

第五章领导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领导的概念和领导者的产生,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以及领导者的权力的概念、构成或类型,掌握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和掌握领导有效决策的相关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从心理学视角看领导

(一)领导者的产生

领导的概念,领导者的产生

(二)领导与管理

(三)权力与影响力

第二节如何做个优秀的领导者?

(一)品质理论

(二)行为理论

(三)情景理论

权变理论,通路-目标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四)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归因理论,交易型-变革型理论。

第三节如何有效地决策?

(一)决策理性模型

(二)有限理性模型

决策时的三种启发式,前景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与领导者

(二)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三)领导者的决策

四、考核要求

(一)领导与领导者

1、识记: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者的产生。

2、领会: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2)权力和权力的种类。

(二)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1、识记:

(1)品质理论的观点和内容;

(2)领导风格理论的观点和内容;(3)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4)PM领导行为类型论的概念;(5)情景理论的概念。

2、领会:

(1)“伟人”理论与现代品质理论的比较;

(2)行为理论与品质理论的区别;(3)管理方格图的主要内容;(4)PM领导行为类型论的内容;(5)三种情景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权变理论、通路-目标模型、生命周期论;(6)领导的归因理论、交易型-变革型理论的内容。

3、简单应用:

比较行为理论、品质理论、情景理论的主要区别。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比较品质理论、行为理论、情景理论;

(2)结合实例分析当代领导理论,即归因理论和交易型-变革型领导理论。

(三)领导者的决策

1、识记:

(1)决策理性模型的观点和内容;

(2)三种启发式的概念。

2、领会:

(1)前景理论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第六章工作在群体,学会沟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群体的概念,认识群体成员关系、群体规范、凝聚力、从众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群体决策的意义和问题及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深刻理解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如何帮助管理者促进团体建设,铸造团队精神,掌握组织内部沟通的误区、形式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人物心理关系图

群体的概念,群体动力论的观点,人物心理关系分析方法。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四)从众心理

从众的概念,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

(五)群策与群力

群体决策的优势,群体决策的劣势。

(六)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让我们更懂得与人沟通

(一)沟通的误区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四个误区。

(二)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的形式,影响言语沟通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三个倾听的水平。

(三)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的概念,非言语信息的线索,对非言语信息的鉴别能力,团队沟通网络。

三、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的概念和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二)有效沟通

四、考核要求

(一)群体的概念和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1、识记:

(1)群体的概念;

(2)人物心理关系分析方法;(3)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的概念;(4)群体思维、群体极化、社会惰性的概念。

2、领会:

(1)勒温群体动力论的观点;

(2)影响凝聚力的因素;(3)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4)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5)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6)团队形成发展的过程。

3、简单应用:

(1)分析应向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2)分析群体决策的优劣。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群体凝聚力的策略;

(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克服群体决策的劣势;(3)结合实例分析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提高团队有效性的方法。

(二)有效沟通

1、识记:

(1)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2)言语沟通的形式;(3)边际式、评价式、投射式倾听的概念。

2、领会:

(1)影响言语沟通有效性的因素;

(2)非言语信息线索及其文化差异;(3)团队沟通网络。

3、简单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团队沟通网络的有效性。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

第七章工作压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概念及其区别,认识工作压力对人的影响,理解人们所面对的主要压力源,掌握影响压力体验和产生的因素,学会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应对压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工作压力,你了解多少?

(一)何谓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定义,工作倦怠的定义,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区别。

(二)工作压力的后果

工作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节员工压力来自何方?

(一)生活压力源

(二)职业压力源

职业内压力源和职业组织压力源,五种细分的职业压力源。

第三节压力免疫力

(一)性别差异

(二)A型人格与B型人格

(三)人格坚韧性

人格坚韧性的概念与结构。

(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支持的种类。

第四节应对压力

(一)组织层面的缓解工作压力的途径

合理分权授权,加强参与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重新设计,营造宽松和谐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自信心。

(二)个体层面的缓解压力的途径

了解自己,时间管理,培养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构建个人在组织中的良好人际关系,学习自我放松训练。

三、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和后果

(二)员工的压力源

(三)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四)压力应对策略

四、考核要求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和后果

1、识记:

(1)工作的定义;

(2)工作倦怠的定义。

2、领会:

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区别。

3、简单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工作压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二)员工的压力源

1、识记:

生活压力源和职业压力源。

2、领会:

各种压力源的本质和具体影响。

3、简单应用:

应用实例分析各种可能的压力源

(三)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1、识记:

(1)人格坚韧性的概念;

(2)社会支持的概念。

2、领会:

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3、简单应用:

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四)压力应对策略

1、识记:

(1)分权授权的定义;

(2)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压力应对方法。

2、领会:

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压力应对方法。

3、简单应用:

分析主要的压力应对方法。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应对压力。

第八章激发员工潜能,规划职业生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员工培训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员工培训的层次和内容,掌握员工培训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培训评估的模型和设计,掌握有关职业生涯的理论和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如何开发员工潜能——培训

(一)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二)员工培训的层次和内容

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

第二节培训一定要规范

(一)培训的流程

(二)需求确认

需求确认的阶段,培训需求分析。

(三)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时间、方式、人员、培训教师的确定以及成本费用控制。

(四)教学设计

(五)培训实施

(六)培训反馈

教师考评,培训组织管理考评,应用反馈,总结与资源归档。

第三节各种培训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缺点。

(二)模拟法

模拟情景培训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三)游戏法

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的原则及其优缺点。

(四)讲座法

讲座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五)研讨法

研讨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六)讲授法

讲授法的概念、类型及其优缺点。

第四节培训有效吗?

(一)培训评估模型

(二)评估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对照组前后测设计,时间序列设计。

第五节员工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锚的概念、内容和理论观点。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三)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培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和层次

(二)培训的流程

(三)培训方法

(四)培训评估

(五)职业生涯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培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和层次

1、识记:

培训的概念

2、领会:

(1)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的内容和层次。

3、简单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培训的重要性。

(二)培训的流程

1、识记:

培训流程的五个环节:

需求确认、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培训反馈和培训实施。

2、领会:

需求确认、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培训反馈和培训实施的主要内容、过程。

(三)培训方法

1、识记:

(1)各种培训方法的概念;

(2)讲授法的类型。

2、领会:

(1)游戏法的原则;

(2)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

(四)培训评估

1、识记:

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

2、领会:

(1)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

(2)培训评估的常用设计。

3、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在管理中的应用。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比较几种培训评估的常用设计的有效性。

(五)职业生涯管理

1、识记:

(1)职业生涯的概念;

(2)雪恩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3)职业锚的概念。

2、领会:

(1)职业锚理论及其内容;

(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3、简单应用:

(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3、综合应用:

(1)结合实际分析职业锚理论的应用。

第九章得贤、考贤之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组织如何通过内部和外部招募方法吸引人才,理解员工选拔的主要方法,理解绩效和绩效考核的含义,掌握组织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中的偏差与控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

(一)内部招募

内部招募的概念和方法。

(二)外部招募

外部招募及其方法,各种外部招募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如何选拔优秀的人才

(一)纸笔测试

(二)面试

面试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三)心理测验

面试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四)评价中心

评价中心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第三节如何评价优秀的人才

(一)绩效与绩效考核

绩效和绩效考核的概念。

(二)绩效考核的体系与方法

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

(三)绩效考核的偏差与控制

绩效考核中的偏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员招募

(二)人员选拔

(三)绩效考核

四、考核要求

(一)人员招募

1、识记:

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的含义。

2、领会:

(1)内部招募的方法;

(2)外部招募的方法。

3、简单应用:

各种招募方法的比较。

(二)人员选拔

1、识记:

(1)纸笔测验、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的概念;

(2)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

2、领会:

各种选拔方法的应用。

3、简单应用:

各种选拔方法的比较。

4、综合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各种选拔方法的应用。

(三)绩效考核

1、识记:

(1)绩效和绩效考核的概念;

(2)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

2、领会:

(1)绩效考核三个方面的含义;

(2)绩效考核的方法。

3、简单应用:

四类主要绩效考核方法的比较。

4、综合应用:

举例分析绩效考核过程中可能的偏差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偏差。

第十章多元化时代的挑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认识文化隐喻的洋葱理论和冰山理论,理解企业文化及其功能,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四维度的内容,深刻理解跨文化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洋葱还是冰山?

——文化及其隐喻

(一)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特征。

(二)文化隐喻

“洋葱”理论,文化冰山说。

第二节企业的灵魂——文化

(一)企业文化及其功能

(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容。

第三节站在文化的边缘——跨文化管理

(一)跨国公司与跨文化管理

(二)民族文化四维度

民族文化四维度,中国文化的维度分析。

(三)跨文化管理的实践和对策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文化及其隐喻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三)跨文化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文化及其隐喻

1、识记: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的特征。

2、领会:

(1)洋葱理论;

(2)文化冰山说。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1、识记:

(1)企业文化的概念;

(2)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2、领会:

企业文化的功能。

3、简单应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三)跨文化管理

1、识记:

(1)跨文化和跨文化管理的概念;

(2)跨文化管理的要素构成;(3)民族文化四维度的概念。

2、领会:

(1)跨文化管理的意义;

(2)民族文化四维度的内容和特点。

3、简单应用:

(1)中国文化的维度分析及其与美国、日本、德国文化的比较;

(2)跨文化管理的实践与对策。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

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

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

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

崔丽娟主编,孟慧、李永鑫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与钻研大纲与教材。

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自学者应深入学习各章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

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现代管理心理学学科体系。

     2、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

自学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对学习管理心理学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管理心理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内容学习同分析研究组织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

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