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53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单选.docx

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单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综合测验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 )。

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剩余劳动D.资本积聚

2.( )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

A.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 )实现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长度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的比率。

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预付总资本D.流动资本

5.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的资本是(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固定资本

6.(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资本积累

B.货币流通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扩大再生产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8.( )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

A.阶级革命过程

B.产业革命过程

C.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D.民主法治过程

9.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条件的是( )。

A.商业的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

C.大机器工业的出现

D.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0.(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A.剩余价值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价值规律

D.经济危机规律

1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13.货币的本质是( )。

A.贮藏的手段

B.流通的手段

C.交换的媒介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体现了货币的(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5.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1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的。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个别劳动

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商品的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8.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 )的凝结。

A.抽象劳动

B.体力劳动

C.具体劳动

D.简单劳动

19.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价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

2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转化为资本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发点是( )。

A.货币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商品和商品经济

22.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3.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

A.猿脑变成人脑

B.社会分工

C.语言的产生

D.社会性劳动

24.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这体现的是规律的(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重复性

D.稳定性

25.下列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C.现象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6.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运动的方面

C.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发展的方面

27.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楼房、草房、瓦房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30.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否具有新形式、新特点

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31.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

C.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

D.新思想的产生和旧思想的灭亡

3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3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生产资料

B.剩余价值

C.资本积累

D.竞争

3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之间的比例

B.反映技术水平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C.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D.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6.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这种资本主义制度是( )。

A.君主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议会君主制

D.二元君主制

37.在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实行( ),它是比较完备、成熟和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A.民主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议会君主制

D.二元君主制

38.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39.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中国

40.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君主制

B.普选制

C.多党制

D.议会制

41.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

A.利己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D.拜金主义

4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利己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D.拜金主义

4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A.资本主义发达的市场经济

B.资本主义自身制度的优势

C.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D.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调节

44.“参与制”是金融寡头( )。

A.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45.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 )。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股份公司

D.康采恩

46.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 )两个方面。

A.财政调控

B.财政分配

C.财政支出

D.财政经济

4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国家间接投资建立的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48.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的工具

B.垄断资本家操纵市场的工具

C.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的工具

D.垄断资本家操纵世界经济的工具

49.垄断低价一般是(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垄断资本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50.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51.以下不属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的市场的是( )。

A.劳动力市场

B.外汇市场

C.商品市场

D.资产市场

52.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53.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 )。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有经济的私有化

5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根源是( )。

A.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B.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C.私人垄断资本的实力不足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自发调整

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 )。

A.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渐萎缩

B.私人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占主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C.资本输出量逐渐减少

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提高

58.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的出现,它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A.过剩资本

B.经济全球化

C.国内投资需求不足

D.生产社会化

59.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6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经济特征是( )。

A.自然资源输出

B.资本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服务输出

61.资本的输出可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两种基本形式,其划分的角度为( )。

A.资本输出规模是否固定

B.形成方式的不同

C.资本形态

D.期限的不同

62.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是( )。

A.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

63.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资本家的贪婪本性

C.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D.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6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B.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C.法国古典哲学思想

D.德国古典经济学

65.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分为和平形式和( )。

A.暴力革命

B.和平演变

C.议会斗争

D.和平革命

66.二战后的欧洲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 )。

A.波兰

B.苏联

C.中国

D.朝鲜

67.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最卓越的思想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工农阶级民主

C.武装夺取政权

D.爱国民主战线

6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马克思主义

D.坚持党的领导

69.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标志是( )。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尽所能,按资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生产要素分配”

70.从历史观来看,人类解放就是( )。

A.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

B.摆脱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实现人类的绝对自由

71.社会阶级消灭的前提是( )。

A.生产高度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

C.民主法制的完善

D.社会制度的全面完善

72.人们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是(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7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74.(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75.公式G—W…P…W′—G′表示的是( )。

A.商业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货币资本的循环

7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D.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77.资本的周转时间是( )。

A.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购买时间的总和

B.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C.资本的流通时间和购买时间的总和

D.资本的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78.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属于( )。

A.非劳动时间

B.劳动时间

C.流通时间

D.生产时间

79.下列选项中即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工具

80.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以便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这叫做社会总产品的( )。

A.价值补偿

B.物质补偿

C.销售补偿

D.利润补偿

81.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 )。

A.商品绝对过剩

B.商品生产过剩

C.商品生产不足

D.生产效率低下

8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资产阶段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各个政党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和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83.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信贷关系呆滞,这是( )的特征。

A.繁荣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危机阶段

8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

A.生产过程的阶段性

B.消费过程的阶段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D.产业利润分割的阶段性

85.资本主义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包括( )。

A.c+m

B.c+v

C.v+m

D.c+v+m

86.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于个人的剥削程度

87.平均利润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表现为(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流动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88.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不再按价值销售,而是按( )销售。

A.生产成本

B.生产价格

C.平均利润

D.剩余价值

89.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仍然存在超额利润是因为( )。

A.商品的生产成本与价值之间存在差额

B.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差额

C.商品的生产价格与利润之间存在差额

D.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差额

90.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

A.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销售商品,补偿各种费用

91.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商业资本的数量越多越好

B.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

C.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

D.商业资本的数量越少越好

92.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的利息是( )。

A.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B.借贷资本使用权的产物

C.借贷资本自身的增殖

D.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93.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

A.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的平均利润

B.银行雇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存贷款利息

94.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 )。

A.股东会

B.独立董事

C.监事会

D.经理

95.股份公司是以( )为前提的。

A.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统一

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C.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统一

D.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

96.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

A.是由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

B.是由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

C.是由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

D.是由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而形成的

97.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98.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土地的肥沃程度

99.农业资本家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 )。

A.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B.不缴纳级差地租,要缴纳绝对地租

C.要缴纳级差地租,不缴纳绝对地租

D.既不缴纳级差地租,也不缴纳绝对地租

100.( )是资本化的地租。

A.租金

B.土地价格

C.土地价值

D.货币资本

101.认识是在( )中产生的。

A.主观意识

B.劳动实践

C.社会分工

D.手脚分工

10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革命性

103.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

A.内部矛盾

B.主要矛盾

C.矛盾

D.实践

10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05.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没有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

106.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

A.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

C.认识的过程是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

D.认识的过程是创造与被创造的统一

107.理性认识的形式不包括( )。

A.知觉

B.判断

C.概念

D.推理

108.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 )。

A.可知论

B.先验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109.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110.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

A.反映论

B.可知论

C.唯物论

D.辩证法

111.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1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为人民服务

D.共同富裕

113.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主观符合客观的原则

D.“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14.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物质生产

B.生活习惯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115.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社会意识可以分为( )。

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116.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有( )。

A.政治思想

B.法律思想

C.艺术

D.语言学

1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在于(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8.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19.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方式

120.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不包括(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社会形态

121.下列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

A.政治

B.法院

C.法律

D.艺术

122.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 )。

A.传统的农业社会

B.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

D.物的依赖性社会

123.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欧洲的日耳曼民族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起封建社会,这说明( )。

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124.社会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25.阶级首先是一个(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