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9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docx

高三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8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地理单元验收试题(4)【新人教】

命题范围: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B.火山活动C.流水溶蚀D.风力侵蚀

右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B.夏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形成多沟谷

C.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D.气候寒冷,冰川作用强烈

6.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河网密度大,不会出现地下水漏斗现象

B.图中水库的主要功能,发电与航运

C.图示地区地表水丰富,可以满足当地生产和生活需求

D.图中渭河谷地形成的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

秦直道是与长城、兵马佣和媲美的世界奇迹,它始建于公无前212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读图,回答7~8题。

7.阳附近地形区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断层中的岩块下降,河流堆积而形成

D.褶皱中的背斜成谷

8.据考证,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道。

她们在沿途看到的景象可能正确的是()

A.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峰林丛立B.人们在农田里收割谷子

C.一个个平顶的房子散落于沟谷附近D.成片的荒漠风沙肆虐

下表为中国河川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9~11题。

9.表中A、D河川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利用风力作用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

10.与表中B、C河川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针叶林

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1.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是()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B.保护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据此回答12~13题。

12.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A.古冰川作用B.古岩浆活动

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13.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较大

B.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C.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岩

D.雁荡山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读四地水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反映中间高四周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四地中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4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考虑地转偏向力)。

回答16~17题。

16.R河流的流向大体上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

17.R河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B.背斜C.谷地D.山岭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M-向斜-山地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M-断层-山谷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M-向斜-山谷V-背斜-山地

19.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B.高原C.丘陵D.平原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

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右图中的()

A.b①B.a②C.e③D.d④

21.有关左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

结合右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23.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

“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

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地层界线。

据此回答5~6题。

 

24.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A.背斜成岭B.向斜成谷C.向斜成岭D.背斜成谷

25.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C.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小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二、综合题。

26.(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3分)

 

(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北部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7分)

 

27.(10分)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

(2分)

(3)没有标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8.(10分)下面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乙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根据AB线绘出的剖面图。

学习小组的同学还查阅了图示区域的相关资料(见表)。

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甲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l%

6.2%

1.3%

8.2%

(1)乙图示意的地质构造为;其走向为。

(2分)

(2)一般而言,C、D两地土层较厚的是地。

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分)

 

(3)C、E两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地。

该地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根据图表信息,简析该区域30年间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的原因,并指出环境改善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4分)

 

29.(10分)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在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右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喀什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盛产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巴旦杏等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材料三:

我国某棉花分布区示意图

(1)图甲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图乙中的B

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喀什附近地区主要地

形的成因。

(4分)

 

(2)分析材料三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3分)

 

30.(10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证实为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

读图后回答问题

(1)大峡谷的形成,说明了板块之间,图中A是板块,B是板块。

(2)反映大峡谷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3)峡谷入口江面海拔2800m,出口处海拔155m,造成这里资源丰富。

(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5)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CCBDB6—10DCBBC11—15ACBBD16—20DBDAC21—25DBDDD

26.(10分)

(1)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南部是(恒河)平原。

(3分)

(2)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空气稀薄(1分);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1分),河、湖众多(1分),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土壤发育程度较差(1分);土壤较贫瘠,多冻土、沼泽(1分);植被稀少,多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

(1分)

27.(10分)

(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分)

(2)②④ ④⑤(2分)

(3)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2分)

(4)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2分)

28.(10分)

(1)断层(1分)东北—西南(1分)

(2)D(1分)D地海拔较低,坡度较缓,沉积物多。

(1分)

(3)C(1分)虽同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但C地海拔较高,且处于山地迎风坡。

(1分)

(4)原因:

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1分)②水土流失减轻。

(1分)影响:

①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1分)②河流的含沙量减少。

(1分)

29.(10分)

(1)(山前)冲积扇(1分)断层(地堑)(1分)

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凹陷(1分),受流水的冲积作用,而形成的冲积扇平原(1分)

(2)流量小,流程短,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甚至断流。

(3分)

(3)水循环不活跃,为内陆循环;(1分)降水少,蒸发旺盛;(1分)以积雪融水为主,下渗严重,地表径流量少。

(1分)

30.(10分)

(1)挤压印度板块,亚欧大陆板块。

(3分)

(2)内力作用(1分)

(3)水能资源(1分)

(4)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比较薄弱。

(2分)

(5)南坡受印度洋水汽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高山上积雪量大,雪线低。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