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9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9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docx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校本导学案

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

世界古代史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公元前3500年—476年)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时空坐标】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轻巧识记】数字归纳法记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概念阐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⑴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⑵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⑶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⑷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易混易错】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弥补上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图示解史】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示意图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特别提醒】认识“罗马法”的概念

⑴罗马法是一系列法律的总称,而不是某一部法律的名称。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只是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⑵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它是罗马法的本体,其他法是形式。

⑶罗马法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成文法又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

【图示记忆】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概念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

⑵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⑶《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公元3世纪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考点一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机构及运作方式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全体公民参加

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

抽签产生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陪审法庭

抽签产生

负责各种诉讼

日常司法机关

2.古代雅典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

①前者适用于小国寡民,直接民主;后者是代议制,有政党制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

②前者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选举制;后者是以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

③前者的基础是奴隶制的贵族社会;后者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④前者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后者更加广泛,基本实现了普遍的民主。

⑤近代西方民主在制约机制、治理机制和程序等方面更加完善。

⑵联系:

两者都有选举制,行政首脑和议员都是选举出来的,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雅典民主制度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历史资源和模本。

考点二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不同点

对道德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考点三 罗马法

古代罗马文明的演进

1.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⑴从形式上看:

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⑵从内容上看:

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

⑶从作用上看:

是维系国家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⑷从局限上看:

体现出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⑸从地位上看:

是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罗马法看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⑴法律是社会的规范:

罗马法律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解决社会冲突,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⑵法律是人类文明提高的标志:

法律偏向理性,即使法律本身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也比人治客观有效,是人类文明提高的标志。

⑶法律是权益的保障: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极为发达的产物。

它对商品生产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成为古代反映商品生产和交换最完备、最典型的法律。

3.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中的原则

对后世的影响

陪审制度

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源头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核心突破】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

“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成年的公民中抽签选出。

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

——据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

材料三 下图是古希腊人口结构与公民所占比例图示。

——潘桂仙《试析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民主提供了渊源”这一观点?

 

  ⑵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二、罗马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

“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

”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

然则其原因安在耶?

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

  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

“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

”意若曰:

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

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

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良以原始时代,家父权高于一切,对妻子、奴隶,滥用权威,违背人道,国家不能干涉,先贤自目击此不人道不平等之现象,乃希望伸张法律之权威,借重法律,以杀宗法之势力,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

——摘自陈朝壁《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

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及原因。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特点及其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思维建模】

问题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答案在哪里

怎么答

答案范围

答什么

答多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孟子和苏格拉底

法制观念

10分,5~6个点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问题

分层信息

把握层意

概括归纳

法制观念

材料一

 

 

所学

 

材料二

 

 

 

所学

 

问题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答案在哪里

怎么答

答案范围

答什么

答多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产生的社会背景;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7~8个点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分点列表

答案来源  

孟子的法制观念

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归纳异同

社会背景(从所学知识归纳)

历史价值(上升到史观角度归纳)

【课外阅读】

一、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希腊地区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城邦的兴起,一是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城邦最早兴起于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由于周围都是外族人,所以人们集中生活在有城墙防御的城市内。

在大部分希腊地区,由于地形破碎,岛屿繁多,间接促使许多独立的小城邦的出现。

这些城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政治上的独立,形式上的标志就是神庙的建立。

这个时候许多城邦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这些神庙不但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同时也是城邦的政治、社会和军事活动的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地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当然,并不是希腊的所有地区都实行所谓的城邦制,有些地区的人们仍然散居在广大的农村中,而宗教、习俗上的一致使他们结合为一个类似部落的政体。

城邦的另一特点是其外部特征,一是“小国寡民”,多数城邦都是弹丸小邦,最大的城邦斯巴达其面积也仅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

其次,城邦多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多设在高地,位于交通和商贸要道上。

但是并非所有的城邦都有这样的城邦中心,如斯巴达就是一个没有城市的城邦。

每个城邦都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共生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史料拓展:

殖民运动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

人口增加所做成的土地压力、粮食紧张和政治动荡等都可能是移民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商贸的需求,当时希腊人最需要的是生矿,特别是金属。

在马西利亚(今马赛)和伊特鲁立亚建立殖民地是为了开拓从北方运入锡的商道。

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特别是西班牙的银。

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这一动机刺激了米利都和后来的麦加拉殖民地城邦的建立。

从这些殖民城邦获得粮食,并通过它们控制粮食运输通道,从来都是雅典最重要的事务。

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但他们可以吸收外来人加入新城邦。

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和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是独立的。

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

殖民者刚到时不可避免地要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与其他殖民大国如迦太基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如意大利、法国南部、西班牙、北非等。

但是希腊的殖民地仅限于地中海沿岸的一圈,还没有深入到各国的腹地。

……

殖民运动对希腊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各城邦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刺激了一些商品农业如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强了希腊对外部世界的交流,使得希腊人能更深入地吸收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等)的各种成就。

希腊人不仅与其殖民城邦有商贸上的关系,而且通过它们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商贸关系也随之发生了。

移民运动促进了城邦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

东方人的生活方式被带到城邦,由此引起城邦内部贫富差别的加大。

社会矛盾再次加剧,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因素。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随着公民们城邦意识的增强,以及城邦疆域的逐步固定,富有的贵族家族对权力的垄断收到威胁。

……我们从古风时期的诗歌中不断听到贫穷公民对贵族强取豪夺的抗争,以及要求参与政治的呼声。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二、走向民主政治的雅典:

民主制的建立

在雅典,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富有的贵族与多数贫穷的公民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梭伦开始担任立法者时,传统贵族、经济上成为暴发户但没有政治特权的公民以及贫困的农民之间存在着多重而严峻的冲突。

后者面临破产和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关于梭伦改革的背景,教科书已经有所提及,这里不多加赘述)

梭伦试图保护所有的公民和他们的财产。

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从而维持经济秩序和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他通过立法反对不荣誉的或暴力的行为。

例如,他制定了反狂傲法,他还限制葬仪的铺张浪费和过度悲痛等。

(财产等级制、民众法庭等内容见教科书)

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

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这种将公民划分成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的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定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力,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梭伦的改革没有马上带来政治上的稳定。

贵族与为他们服役者之间的矛盾,加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

(经过僭主制的时代),随着社会矛盾的再度激化,克里斯提尼在公民的推举下就任执政官,开始更为深入的民主制改革,建立了更为民主的制度,使得所有的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五百人会议改革见教科书)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

克里斯提尼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有10个行政区。

经过这样的调整,每个行政区中的人口数量、出身和职业就大体取得了平衡。

然后再由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军事、外交、民政。

又规定每区的五十名代表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日常行政,其中一人为主席,任期一天。

而一个委员会的任期则为一年的十分之一,如此五百人在一年的任期中都有机会轮流成为政府中重要的行政人员。

又由于有不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公民大会本身则是立法、宣战、缔约和约的最高权力机构。

至于原有的9名执政官,他们还继续工作,但其具体成员,已由贵族逐渐转移到平民阶级,并且在公元前487年之后由推选改为抽签。

而政府中的各级行政官吏,除了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的将军和建筑师之外,也都是由抽签选出。

此外,每一重要的行政任务都由10个人或更多人组成委员会来共同负责。

……此外,还有一种防止独裁者或危害公共安全者出现的办法,这就是在必要时公民大会可以投票选出最不受欢迎的人物,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在6000以上才有效,得票最多的人将流放至国外10年,这种投票,一年举行一次。

由于当时的选票是碎陶片,因此这一制度就被称为“陶片放逐法”。

雅典并没有完全禁止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但是这样时他们承受极大的压力。

因为当时的社会提倡平等和民主,提倡将奢侈消费降低到最低点,而将时间和金钱更多投入到为所有公民谋利的事情上。

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

这种制度的重要性不在于对那些富有者施加舆论上的压力,而是要以“荣誉”和“官职”鼓励富人为城邦效力,同时也给他们以更多的政治特权,更多的参政机会,在民众法庭上有更多的获胜机会,等等。

(雅典的民主制度允许公民参加民众法庭,担任陪审员。

这种做法的确能对贵族的行为起到某种约束的作用,这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

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

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

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伯利克里在演说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对波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雅典的政治和文化。

以方便,它证明了雅典的民主制度胜过波斯的独裁制度,雅典人更有信心了;另一方面,受战争胜利的鼓舞,雅典的思想文化蓬勃发展,进入了所谓的“古典时代”。

(但随后爆发的古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内战,使古希腊文明走向了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征服。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三、古希腊的古典文明(古典时代)

“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希腊的奇迹”、“希腊的光荣”——这是人们在提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时通常所用的一些表示称赞的说法。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

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

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望学习、富有常识。

希腊人时常以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的身份到国外去旅行;在旅行时,他们总是保持着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

他们探究一些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查。

柏拉图在《申辩》一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是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还指出了自由辩论对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思想是希腊人所独有,至少就其普遍和强烈的程度而言是如此。

世俗的人生观也是希腊人所独有的;他们坚信,人活着,最主要的事是完满得表现此时此地人的个性。

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希腊人这些独有的特点在他们的宗教思想和习俗中清楚地反应出来。

希腊人把神看做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区别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

由于信奉这样的神,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而感到无忧无虑、安适自在。

希腊艺术也是城邦文明的独特产物。

由于神庙成为城邦文化的城市与宗教的核心,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度的表现。

……希腊的一些艺术体现了希腊人平衡、和谐和中庸的基本思想。

希腊的哲学思辨与其他民族的哲学思辨作一比较时,也会发现类似的差别。

在世界的本质这一问题上,……他们不求助于以诸神的干预为基础的解释,而是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随着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哲学家们将他们的关注点从物质世界转移到人和有关人的各种问题上。

(具体见教科书,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四、古罗马的历史分期

  1、王政时代:

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

  传说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

  2、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通过对外战争和外交手段,罗马共和国逐渐由一个城邦发展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

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

所以,罗马虽号共和政治,实为贵族政治也。

  3、帝国时代:

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分裂

  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卒后也被称为“皇帝”,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4、西罗马帝国或者东罗马帝国时代

  西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仍定都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标志了西方古代的结束,漫长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开始。

  东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定都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法涉及上述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西罗马帝国时代、东罗马帝国时代的前期,总之,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真题汇编】

1.(2013·新课标I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2008·新课标·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3.(2010·海南·9)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