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5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docx

复习指南及复习重点

各章节重要问题:

(不拘泥于此建议按照课堂重点讲授、强调内容复习,注意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识记或应用等不同要求一定要看教材、理解教材)

绪论章

一、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三、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四、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五、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具有什么特点?

六、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核心是什么?

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八、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九、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

如何客观、辩证地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二章

一、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什么?

从实践到认识经历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形式?

三、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四、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包括那些要素?

地理环境因素有怎样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意识?

具有怎样的相对独立性(反作用)?

三、社会的生产方式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四、社会形态的内涵及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六、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七、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四、五章

一、如何认识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二、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五、资本积累的内涵及影响

六、资本的循环周转和再生产

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八、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第六、七章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四、马克思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五、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重要知识点:

1.马克思的两个重大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8.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两个发展形态。

11.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13.联系的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5.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17.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揭示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认识到实践。

其中,第一次飞跃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基本形式有感觉、知觉、表象,第二个阶段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历史上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0.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

21.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2.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判断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对)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对)

4.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对)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资本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

(对)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是积极参与工人运动。

(对)

7.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的具体论述。

(错)

8.当前马克思热的原因在于很多西方的理论家开始发现马克思思想的价值。

(错)

9.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

10.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对)

11.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

1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对)

13.持“相距遥远的人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心灵感应”的观点是唯心主义。

(对)

14.“扬弃”就是辩证的否定,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对)

15.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错)

16.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此,每个人的认识都必须依靠直接经验。

(错)

17.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对)

18.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对)

19.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错)

2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对)

21.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对)

22.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对)

23.科技革命对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有重要影响。

(对)

24.科技革命能够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对)

25.人只有社会属性,而没有自然属性。

(错)

26.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都是人的本质的体现(错)

27.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有本质区别。

(对)

28.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

(对)

29.存在固定不变的人的本质。

(错)

30.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普通个人则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错)

选择题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公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水、火、气、土等具有物质特性的“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承认世界由运动变化的物质组成,物质之间存在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

尽管它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说明自然界,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仍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9、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

C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10、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D)

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

这道题选项"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是说时间流逝得快,而非说时间是否倒流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是说时机问题,时机具有时间性,也不是说明时间的一唯性。

1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来源:

分析这道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和确认。

题干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上句“风定花犹落”是说“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映成趣,即“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

选择此题,必须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1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3.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CD)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5、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A.直接经验的重要性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0.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BCD)

A、知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21.“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A、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22.下列体现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ABCD)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24、“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25.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26.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2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8、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D)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3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2.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BC)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3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3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3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3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3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

3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3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权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

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42.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斯大林

43、“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4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47、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D)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辨析题样题(样题,供同学们了解题型体会答题技巧)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实践及其对哲学的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革命的,又是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

其一,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在对一切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它是完备的、彻底的、毫无片面性的唯物主义,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从而使它成了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哲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基础的,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革命性和科学性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它通过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实践,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革命性,即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它可以避免和减少失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这道题也属于常规题,回答时思路容易理清:

首先分析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及其理论中的作用,再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及其内涵,最后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在实践的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4.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凡是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