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953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培校本课程课题申请书.doc

2014年国培校本研修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皖北农村薄弱学校新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

申请人:

唐猛李品泽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8日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皖北农村薄弱学校新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农村薄弱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新教师现状

课题

负责人

唐猛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84-09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中学二级教师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颍上县甘罗乡村教育社

电子邮箱

1229621792@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236225

联系电话

15055871280

身份证号

341226198409133336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新课改下教师的成长途径》

唐猛

论文

阜阳市教育局

2014—05

《男子气概》

李品泽

电脑制作

阜阳市教育局

2014—05

《碧水蓝天》

李品泽

电脑制作

阜阳市教育局

2014—05

三、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和实践依据、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国外的研究状况: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需求存在很大缺口,而薄弱学校由于新教师多、缺乏支持性管理、教师待遇不高导致教师流失率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薄弱学校教师质量要求却比以前更高了。

为了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美国一方面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制定政策对学校高质量教师提出硬性要求或通过间接的政策调控迫使薄弱学校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另一方面改善薄弱学校管理,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和要求,提供支持性管理,给教师以更多的自主权,提供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前景。

2、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师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词汇”,世界各国为

提升本国的教师质量,开展研究、制定政策、发起项目,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

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新西兰从教师教育、政策制度、资金支持、专业标准和

资格认证等方面开展改革,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国内的研究状况

1、《农村教师薪酬问题研究——来自浙江、河北、四川三省的调研报告》容中逵,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2、《我国农村教师专业情感态度问题研究发展趋势》王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3、《初探建构农村新教师立体式学习共同体培养模式》(安徽省祁门县教师进修学校

4、《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综观以上单位和个人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发现,本课题现阶段的研究还处于“模式再构建”和“综合应用与实践”阶段,本课题组通过对以上经验的搜集、学习和反思,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应该不断向纵深推进,构建更加完善的研究体系。

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

以斯皮克(G.Spark)为代表提出的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要建立一种“以学校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多范畴发展管理模式”

3、集体动力论集体动力论:

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在合作中可以互补,且有利于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

合作成员“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他们在合作中互勉、互助、互爱,因目的相同而产生社会凝聚力,并希望彼此都获得共同的成功。

实践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王建军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运用这一理论,结合各地区的实际,能使学校通过不断的反思,真正发现农村薄弱学校新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本校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选题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薄弱学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跨校教研,探索案例研究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并通过对案例研究的推进,促进薄弱地区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选题的价值: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正确的引领与指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是解决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从皖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现状与实际需求来看,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与“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

一是各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形式单一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脱离,缺乏完善的教研制度和专业引领;二是教师是各有所长,年轻新教师,理论水平较充足,但实践经验不足,年长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还亟待于深入和加强;三是校际间教研差别大,缺少专业引领,部分学校教师教育活动开展不深入,教师专业水平难以提高。

基于皖北地区的校情,以及我们对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认识,本选题能达到“组建一个网络,剖析一个学校,带动一批人”的效果,形成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新教师。

概念的界定:

薄弱地区:

指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新教师:

指09年以来皖北地区公开招聘教师和特岗教师。

研究目标:

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建立校际间教研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以案搭桥,以案论教,以案促研,以案促思,共享资源,共享经验,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寻找一条有效引领、适合薄弱地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构建出一个卓有成效的研究共同体,从而提升新教师研究品质,提升新教师实践智慧,促进农村薄弱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含以下三方面:

1、构建网络研究共同体。

组建教研网络,组织教师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的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构建合作伙伴,拓展教师群体的视野,并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结合各校和有价值的案例进行整理、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2、案例研究过程。

开展案例研究,目标是以各校新教师成长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促进学校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进行反思、改进,总结经验,形成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探索建立与案例研究相适应的研究制度,从而促进和规范教师的研究与学习行为,激发教师的参与自觉性和积极性,保障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专业诊断。

把过去从案例转化为专业诊断;案例研究做到“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办?

”、“怎么干?

”。

对每一案例,进行专业诊断,做到分析、阐释和研究,使之成为促进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基于网络,构建伙伴计划,依据当地的校情,制定出一套跨校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制度,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切实有效的研究为主要载体,形成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建设,促进薄弱地区均衡发展。

2、本课题在于结合现代网络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探索薄弱地区教师发展的路径,以师师互动方式,形成研究共同体,促进薄弱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科研发展的“双赢”。

形成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促进薄弱地区教研、教育均衡发展。

  研究思路: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结合优质教师资源,组建伙伴计划,依据案例例研究这一载体,实行网络教研、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师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教师提供教研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化从而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统计法;

    2、案例分析法;

    3、网络研讨法;

4、文献研究法

5、比较研究法

6、个案跟踪研究法

7、访谈法等等。

7、技术路线

①、构建教研网络,收集案例

→②、课例研讨、应用培训

→③、初步形成研究方案,制度

→④、调查、研讨、反馈教学效果

→⑤、初步完善方案形成符合实情的网络教研模式

→⑥、教学,研讨,优化模式

→⑦、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⑧、推广方案、结题。

8、研究措施、步骤

    

(1)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构建可操作性目标体系

    ②、 完善培训研讨网络、形成研究体系

    ③、建立教师学进行理论、课例学习和专题研讨制度。

     ④、发挥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专家组的指导作用

   ⑤、利用绩效工资的促进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

(2)、采用以下步骤:

→①、调研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形成课例与网络研讨的要点

→②、形成调研报告

→③、开题

→④、利用网络研讨,初步形成课例研究方案、

→⑤、调查、研讨、反馈教学效果、初步完善研究方案

→⑥、中期报告,

→⑦、教学,研讨,撰写论文、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⑧、形成可行方案、推广方案、形成案例集。

→⑨、结题。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我校已有相关成果:

《农村初中大班额教学的对策研究》(市级课题已结题)

《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省级级课题已结题)

2、参考文献: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21世纪的教育》,

《苏北农村初中专任教师流动情况调查分析》(盐城师范学院)

《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探索》钱扑

3、完成课题保障条件:

1、科研手段和资料准备。

课题组成员人人电脑操作娴熟,因此,我们构建网络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及问卷调查、个案跟踪、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在资料准备上,首先拥有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的使用权,各校均建立班班通,备有课题研究专用科研理论书籍,课题研究组专门配用多媒体备课教室。

为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对教研工作常抓不懈,在教科研上提供了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保障。

3、专家队伍的支撑。

我校邀请专家教授对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通过个案分析、研究、反思,去粗取精,获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请专家论证、提升研究成果,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4年月

----------

2014年月

调查与研究报告,组建网络平台

调研报告

2

2014年月

----------

2014年月

开题

开题报告

3

2014年月

----------

2015年月

初步实施方案,制度建立研究

方案

4

2015年月

----------

2015年月

中期报告、研究论文

报告、论文

5

2015年月

----------

2015年月

继续完善方案,形成不同模式

方案

6

2015年月

----------

2016年月

实施方案分析报告

方案、报告

7

2016年月

----------

2016年月

研究报告、案例集

报告

8

2016年月

----------

2016年月

结题

结题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6年月

----------

2016年月

研究报告

报告

2

2014年月

----------

2015年月

论文集

论文

3

2015年月

----------

2016年月

案例集

案例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或其他高级专业职务(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

第一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推荐意见:

第二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八、课题申请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省课题办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

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章):

课题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九、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省课题办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

证明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省课题办。

(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十、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签名:

年月日

评审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评审组

建议立项意见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

3.课题名称:

4.研究内容:

5.课题组织:

6.研究方法:

7.研究经费:

8.研究成果:

9.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月日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存在问题(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1.选题问题;

2.课题设计问题;

3.研究内容问题;

4.研究方法问题;

5.课题组织问题;

6.经费资助问题;

7.研究成果问题;

8.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月日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