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5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三、本大题4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10分)

 

  林庚:

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

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10月4日,与往常一样,他吃过晚饭,上床休息了一会儿。

晚7时左右,家人发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杰出的诗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

他曾告诉自己的每

 

  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

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

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

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

“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

 

  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

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

 

  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

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

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

 

  门,说声“谢谢”。

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

林庚站在料峭

 

  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

林庚写信给自己的弟子孙玉石,会提笔写道:

“玉石兄如晤”。

“他对学生是不设防的,更是宽厚的”张鸣说。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

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

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

“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钱理群向记者转述,文革中,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

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

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

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

”钱理群说。

 

  2006年10月4日黄昏,林庚由保姆陪伴,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边。

很快将是中秋,他有些失望地说:

“怎么月亮不圆啊?

 

  “快了,后天就是中秋了。

”保姆答道。

 

  “好,到时候我们出来看月亮。

”林庚有些高兴地说。

这天晚上,他在燕南园62号的家中,永远地离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8日,有删改)

 

  17.文本说,林庚“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请分点概括这“精神财富”的具体内容。

(5分)

 

  18.文本大量引用了钱理群、张鸣等人评述林庚先生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些评述在文中的

 

  作用。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10分)

 

  伍立杨先生采访记

 

  采访者:

藏书报记者王雪霞

 

  受访者:

伍立杨

 

  问:

伍先生,在书界,您有着不小的名气,您觉得大家看重的是您的哪方面?

 

  答:

杂文家牧惠、舒展、史学家王春瑜等先生,他们的文章求真求美,文采思想的搏动之下,字里行间,充溢关心民瘼的精神。

以他们为师,可能迈出了一点点的步子。

博客论坛上有读者说我最近的《故纸风雪》“……特别是在这本书里,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抨击极权专制,为民主而呼喊,其胆其识其才,均令人钦佩”。

过奖了,但这不妨是我追求的境界。

说名气呢,还真汗颜。

 

  问:

买书、读书、作文在您的生活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答:

说全部嫌夸张,总之几乎是全部。

“我生原为读书来”,我不敢说是“读书种子”,大抵因为无能,买书、读书渐成癖好,读多了就有这样那样的感想,于是就写下来,似乎已成一种生活方式了。

 

  问:

现在您还是一如既往地买书、读书吗?

在《我的书房》一书中,我看到您的文章《书边散墨》,记述了您的书房,现在有多少册书了?

主要是哪方面的?

这些书都是为了阅读吗?

 

  答:

有时候,告诫自己,这趟出门,片纸不带。

真到了书店,又迈不开步子了。

我的藏书现约有七千余册。

主要是古典文学、文史哲、别集、合集;晚清民初史料、当事人回忆录……

 

  宪政及美国史系列……等方面;大书如“廿四史”(中华标点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

 

  朝文”、“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以及“民国丛书”第一辑数百种,小书如民智书局初版的《建国方略》等等奇书、杂书,很多。

特别喜欢的作家则专题收集,如钱钟书、唐德刚、苏轼、契诃夫等。

藏书为了阅读,纯而又纯的藏书,我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

有的朋友能两者兼顾,藏书多得吓人。

 

  问:

您把自己的第一书房,命为浮沤堂,第二书房命为发呆室,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深意?

 

  答:

浮沤来自于佛教典故,意谓人生在宇宙的大背景上其实很渺小,其间积极者看到积极,这是我的一点微意;至于发呆呢,就没有什么深意,人生包括读书生涯的枯燥、倦怠、得闲的时候,如朱自清先生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就近于“发呆”。

 

  问:

您曾长期供职于《人民日报》,作记者、编辑,1999年调到《海南日报》,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答:

安居方能乐业。

以前为住房所苦,南来以后,居住环境条件大大改善了。

七千多册书,在几十米的大客厅就大致放下了。

当时逼近中年,没有一个较舒适的读书写字的环境,真可说是六神无主。

 

  问:

您被流沙河先生归属于“富于春秋”的读书人,您写作的笔法也多有杂文的色彩,语言形式上也与文言文很近,这多少让您在众多的书人中显得有些另类,您自己怎么看?

 

  答:

文言文的坐标指向:

美。

而美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这是它恒久价值之所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给我的书做的简介是“报人伍立杨的《大梦谁觉》,思路开阔,识见独特,汪洋恣肆,不拘常格,所谈大部分是民国史,但于古代史乃至世界史也多有涉及,于传统读史笔记题材外又辟一新天地,特别是有些谈古代诗歌、典籍的文章,见解颇为新奇独到。

”这是美誉也是过誉,但我愿意做这样的追求。

 

  问:

作为一个书人,您觉得书人如今的责任是什么?

 

  答:

读书人也应该是启蒙者,这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和良心责任,对社会的发展,宜居安思危并葆有远见。

应该清楚世界大势和文明的普世价值,宜在人本的意义上读书写作,为争取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而运笔;绝不能满脑子糨糊昧于大势却又振振有辞……

 

  问:

现在在忙些什么?

有没有新著面世?

 

  答:

工作本身占用的时间已多,只能忙里偷闲读书写字;去年出版了《故纸风雪》《大梦谁觉》。

今年花山文艺要出一本小册子已签合同。

平时总是我采访别人,今天您采访我,惭愧惭愧,十分感谢。

 

  选自《文学界》2007年第7期,有删改)

 

  19.分析文中首次的问与答各有什么特点?

(4分)

 

  20.从全文来看,伍立杨读书有什么特点(6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1.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包括标点不超过12个字)(4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

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

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

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

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两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

春节前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

 

  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

 

  2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整句。

(6分)

 

  漓江的水,你似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因为它静;而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至于绿,那简直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3.请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60分)

 

  广东广雅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参考答案

 

  1.B(A中“悛”读作quān,C中“靥”读作yè,D中“恸”读作tòng)

 

  2.A(“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难免”是指不容易避免,结合语

 

  境讲,故地重游,想起往事自然是免不了的,故应选“不免”;“结余”指结算后余下,“节

 

  余”指因节约而省下。

根据句中的语境,前有“公司上下精打细算”,故句用“节余”;“谋取”为中性词,“牟取”是贬义词,故句用“谋取”)

 

  3.C(身无长物:

形容穷困或者俭朴。

A不堪设想:

对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敢想象,指预料到将来的结果很坏或很危险。

B义无反顾:

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D侃侃而谈:

指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褒义词。

 

  4.A(B滥用介词,缺主语,去掉“在……中”;C句意重复,“目的是”和“为了”重复;D“现象”与“改观”主谓搭配不当,可将“改观”改为“减少”。

 

  5.D(A《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

B本纪十二篇。

C《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是唐代柳宗元。

 

  6.C(A幸亏/希望;B指“我”/见面;D尽/举荐)

 

  7.D(副词,将要、将来。

A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B语气副词,表反诘,难道。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C疑问副词,怎么/句末语气词,呢。

 

  8.C(名词作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作动词。

 

  9.C(宾语前置句“客为何者?

”/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

”A宾语前置句。

B被动句。

D判断句。

 

  10.A(堪:

忍受。

 

  11.B(因为。

A领属性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副词,于是、就/副词,仍然;D转折连词,但是/副词,于是、就。

 

  12.D(③是写土豪横行霸道;⑤是写百姓为道同之死哀悼;⑥是写徐本求情。

 

  13.C(“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是指罗氏送美女给朱亮祖。

 

  14.

(1)您是大臣,怎么能受小人的役使呢?

 

  (3分。

判断句式1分;“奈何”1分;大意,1分)

 

  

(2)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4分。

“自是”1分;“惮”1分;“然”1分;大意,1分。

 

  15.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1分)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1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思家”、“孤寂”2分)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想象”1分)即冬天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1分)

 

  16.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普宁新闻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5)沧海月明珠有泪(6)猿猱欲度愁攀援

 

  (7)轻拢慢捻抹复挑(8)一尊还酹江月

 

  17.①治学严谨;②淡泊名利;③真诚谦和(平易近人)(平等待人);

 

  ④不媚权贵(不趋炎附势);⑤清贫自守(恬淡俭朴)。

 

  [5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

]

 

  18.①这些人或是林庚的同事,或是林庚的学生,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更真实可信,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②这些引文多为议论,可以对林庚的精神和人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分。

答对第一点得3分,答对第二点得2分。

]

 

  19.【答案示例】①问前有铺垫,首先肯定对方在书界的地位,拉近了彼此距离。

所问内容简短,但很新奇,惹读者关心。

②答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委婉而谦虚,有大家风度。

 

  【解题探究】本题考查访谈的文本特征的把握,局部思路的分析。

访谈,是“问”与“答”的艺术。

问要讲究技巧,要求简洁,有重点,有新意,有深度,有顺序。

答要有针对性,有所显又有所藏,彰显个性与机智,切忌随意,切忌问什么就直截答什么。

 

  20.【答案示例】读书成癖,涉猎广泛,与买书、藏书、写书结合,勤奋攻读,怀有人文精神。

 

  【解题探究】该题考查归纳被访者有关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把握思路与重点句子。

从“买书、读书渐成癖好”“已成一种生活方式”“‘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就近于‘发呆’”等可总结出“读书成癖”;从“藏书现约有七千余册”“主要是……”“大书如……”,“小书如……”“特别喜欢的作家则专题收集”等可总结出“涉猎广泛”;从“读多了就有这样那样的感想,于是就写下来”“为了阅读,纯而又纯的藏书,我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大梦谁觉》的评价等可以总结出“与买书、藏书、写书结合”;从“真到了书店,又迈不开步子了”,“只能忙里偷闲读书写字”等可以总结出“勤奋攻读”。

从“读书人也应该是启蒙者……”处可以总结出“怀有人文精神”。

 

  21.白鲸日前首次登陆(或“落户”)中国(或:

大连)。

 

  [说明:

日前(When1分)、白鲸(Who1分)、首次(1分)、登陆(或“落户”)中国(或:

大连)(What、Where1分)。

共4分,漏一处扣1分,超字或缺句号倒扣1分,扣完为止。

Who写成“白鲸家族”不得分。

“日前”,不主张写成“近日”。

写成“目前”“将”错误。

]

 

  2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6分,每句2分)

 

  参考译文: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

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

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去任番禺知县。

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

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

 

  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左右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

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

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给他们加上脚镣和手铐,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

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情。

道同声音严厉地说:

“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

”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没多久,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把他们放走了,他还借着别的事用板子打了道同。

一个姓罗的富民,送美女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作坏事。

道同还是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

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

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无理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

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

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

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达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

 

  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本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

 

  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

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

道同严正地说:

“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

”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

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