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61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

  2.发散思维,能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

  3.体验找洞洞的乐趣。

  活动过程分析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

  师:

我是一个魔法师,我的魔法会变出各种各样的宝物。

这里有个魔法箱,箱里有许多宝物,怎么才能拿到呢?

谁来试一试?

  幼:

把手从箱子里伸进去

  (幼儿摸出一只袜子)

  师:

这是什么?

  幼:

袜子

  师:

你们都穿过袜子吧,从哪里穿进去?

  幼:

从洞洞

  师:

用你们的小手来试一试,钻一钻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每个幼儿都试着钻了钻)

  师:

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拿出一个纸杯)

  师:

这是什么?

  幼:

纸杯

  师:

纸杯上面有洞洞吗?

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

装水、装饮料

  师:

我的魔力不太够了,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一下,对着我的收吹气

  师:

看,我又变出一样东西,纸上面有洞吗?

可不可以变出一个洞来呢?

怎么变?

  幼:

把纸的中间剪开

  师:

我们可以在纸上剪一个洞,看我再变,变出一张有洞的纸

  师:

还可以怎么变出洞?

  幼:

撕纸

  师:

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好了

  (教师将纸卷起来)

  师:

你们看,这是不是一个洞,它像什么?

  幼:

像望远镜

  师:

看看我们刚刚变的洞洞,有可以装水的洞、有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还可以用纸变出洞洞。

用魔术师引入,吸引幼儿注意。

幼儿的个别操作也增加参与的兴趣

  摸出一只袜子时,孩子们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教师拿袜子绕一圈,让每个幼儿都把小手伸到洞里试试,幼儿非常开心。

  已经摸了两次,小朋友有些厌倦,这时让幼儿对着手吹气,让幼儿有东西是自己编出来的感觉,再一次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

  纸变洞洞有创意,因为纸上没有现成的洞,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变出一个洞来。

  幼儿只想到一种方法,教师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幼儿展示还能将纸卷起来做一个洞洞。

  此处如果教师再深入引导,让幼儿自己将纸卷起来会更好

  二.寻找生活中的洞洞

  师:

魔法师的好朋友变出了更多的洞洞,这些洞洞藏在哪里呢?

我们来找一找

  (第一张PPT有树洞、地洞、树叶上被虫子咬的洞)

  师:

(指树洞)哪里有洞洞?

  幼:

树上

  师:

数上的洞叫树洞,谁会住在树洞里?

  幼:

小鸟、松鼠

  师:

(指地洞)哪里有洞洞?

  幼:

地上

  师:

谁会住在地洞里?

  幼:

蚂蚁、老鼠

  师:

(指叶子)这上面有洞洞吗?

洞洞从哪里来的?

  幼:

被毛毛虫咬的

  师:

大自然有好多洞洞

  (第二张PPT,有甜甜圈、藕、蛋卷)

  师:

(指甜甜圈)这是什么?

上面有洞吗?

  幼:

甜甜圈,有一个洞

  师:

(指藕)这个上面有洞洞吗?

只有一个吗?

  幼:

有许多洞洞

  师:

(指蛋卷)这上面有洞洞吗?

在哪里?

谁来指一指?

  师:

好吃的东西里也有洞洞

  (第三张PPT:

插座、剪刀、皮球、门)

  师:

还有洞洞呢,快看,洞洞在哪里?

  师:

(指插座)这个洞洞教师里有吗?

这个洞洞能用小手伸进去吗?

  幼:

不能,会触电

  师:

(指剪刀)剪刀上也有洞,有几个?

  幼:

两个,小手放进去的地方

  师:

(指皮球)皮球上有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拿着皮球给全班看)

  幼:

打气的时候从洞里打

  师:

(指门)门上有洞洞吗,在哪里?

  幼:

有,猫眼

  师:

哦,有看人用的猫眼,还有没有洞洞?

我们把图放大了看哪里还有洞洞?

  幼:

钥匙孔

  师:

原来,不仅在大自然里,在好吃的食物上,我们的生活用品中也有许多洞洞让幼儿看图片,寻找大自然中的洞洞,如果思路再开阔一些会更好

  叶子上的洞洞很出奇,跳出平常的思维圈

  第二张PPT都是吃的东西,并观察每样吃的有一个洞洞,洞洞是不是一样多

  指蛋卷的环节,如果让幼儿描述会更好,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再局限于指出洞在哪里就行

  第三张PPT里的东西教室里都能找到,我认为直接拿实物给幼儿看并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找一找会更好

  三.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师:

我把洞洞变到了你们的小脸上,快看看脸上有洞洞吗?

  师:

鼻子上有几个洞洞?

师用来干什么的?

  幼:

2个洞,用来呼吸

  师:

看看,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耳朵上的洞洞有什么用?

  幼:

耳朵可以听东西

  师:

你们的嘴巴有洞洞吗?

这个嘴巴的洞真大,能不能变小

  师:

脸上的洞洞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都是有用处的。

  师:

伸出你们的小手,可以变洞洞吗?

  (幼儿变望远镜、双手、单手)

  师:

我们身体能怎样变出洞洞?

请两个小朋友合作变出大洞洞

  (幼儿手牵手变出洞洞)五官上的洞洞观察还不够,还再加入这些洞洞能不能堵住这一概念会更好

  说嘴巴变大时,全班幼儿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时教师让他们将嘴巴变小,声音立刻没了,比维持纪律管用。

  四.游戏,小猪钻洞

  师:

你们看谁来了

  小猪:

你们好呀,刚刚看到你们变出了许多洞洞,想和你们玩个钻洞洞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个空地方,快快变出一个我小猪能钻进去的洞!

游戏结束小朋友很开心,同时也让所有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

幼儿的创造了也在此体现

  :

本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来,从幼儿的兴趣中来。

从始至终,幼儿表现了极大地兴趣。

从自然、食物、生活中找洞洞的分类较清晰,环节合理,达到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秋天的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给树叶分类或排序,体验玩树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在室外进行。

活动前选择有许多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草地上积满了许多落叶。

  2、人手一个小筐、分类盒。

  3、电教设备:

电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观赏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引发幼儿拾落叶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有多种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上,观看地上的落叶。

  教师:

小朋友的脚下都有些什么?

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落叶?

(秋天来到了。

)引导幼儿观察秋风吹过的落叶景色:

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小树叶怎样啦?

它们是怎样落下的?

我们一起来学学。

  二、幼儿边拾落叶边观察。

  教师:

在场地的四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树,它们的叶子一样吗?

  教师:

你喜欢这些落下的树叶吗?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小筐和同伴一起去收集自己喜欢的、不同的落叶。

  三、互相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树叶。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捡来的落叶。

  四、利用落叶进行分类、排序和拼贴等有趣的游戏活动。

  教师:

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打算怎样玩呢?

  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玩”树叶。

  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讲述自己的玩法。

比如:

给树叶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排序(从高到矮或从大到小等),用树叶拼贴图画等。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的创新玩法,进一步增强幼儿在玩树叶中产生的积极感受。

  活动延伸:

  1、日常活动:

利用散步等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捡各种各样的落叶。

  2、区角活动:

将树叶放在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多种分类、排序等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2、尝试根据瓶子的材质、用途进行分类,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各类瓶子(人手一个),各类废旧瓶子做的玩具。

  学具:

分类操作板,各类瓶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瓶子

  1、以游戏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瓶子并进行介绍。

  师:

你拿到的是什么瓶子?

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瓶子。

  3、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瓶子,说说瓶子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小结

  二、尝试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讨论各种瓶子的分类。

  师:

你们逛超市时,超市里的瓶子是怎么放的?

今天也要请小朋友将手里的瓶子放回超市里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放呢?

  2、幼儿操作,尝试用实物瓶子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师:

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

现在呢请小朋友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将瓶子放回超市里去。

  三、拓展幼儿生活经验,知道各种瓶子可以废物再利用。

  1、出示各类废旧瓶子做成的玩具,请幼儿观察。

  师:

在生活中我们用完的这些瓶子还可以做成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东西。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玻璃瓶可以如何废物再利用。

  3.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

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

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

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

  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

  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

  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

”(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

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

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

边捏鼻子边说:

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

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

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

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

轮换进行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分析:

  我班幼儿探索欲望较强,对动手操作、变魔术之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这一兴趣,特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自然而然习得知识。

此活动通过以下几部曲让幼儿了解到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

一、以幼儿熟悉的动画片人物“海绵宝宝”的求助,引出课题;二、围绕“海绵宝宝”的求助,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实践操作,了解到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三、幼儿练习配色涂画,为“海绵宝宝”解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魔术”,使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

  2、幼儿通过实验用蜡笔配色、涂画,探求颜色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蜡笔若干;幼儿人数的白色画纸及画有一盘水果轮廓的画纸;一些透明杯、水、红黄蓝三色广告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以“海绵宝宝”的求助引出课题

  昨晚我做了一个“海绵宝宝”的梦,海绵宝宝在梦里告诉我说:

蟹老板要他完成一项工作,如果完不成就不要他在蟹皇堡工作了,海绵宝宝听说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于是就请章鱼哥帮忙送了一个橙色的神秘口袋来我们班。

(让我们来找找这个神秘口袋在那里,哦!

在这里“神秘口袋”。

)让我们来看看口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有红、黄、蓝三种广告色、蜡笔、水彩笔,还有纸条裹好的一些轮廓画。

)哟!

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说:

中一班的小朋友,我是海绵宝宝,蟹老板拿了这些颜料给我,要我把这些水果涂上颜色发给顾客们,蟹老板说了顾客最喜欢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绿色的西瓜,你们愿意帮我的忙吗?

  1、复习三原色。

  2、个别幼儿大胆尝试配色

  

(二)、做变色游戏

  1、教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看看我面前的三杯水会变成什么颜色?

  教师:

将红和黄混在一起,变成橙色。

  将红和蓝混在一起,变成紫色。

  将黄和蓝混在一起,变成绿色。

  (教师操作完毕后,由幼儿口述教师如何配色的,同时在杯上贴上相应的三原色颜色圆片。

需要的颜色已经变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用水彩笔来配色涂画呢?

  2、幼儿口述配色方法,教师用水彩笔进行范涂。

  (要求轻涂,不超过轮廓线。

  (三)、幼儿实验配色,并涂画

  1、幼儿在白纸上尝试用蜡笔配色。

  2、个别配好的幼儿口述,教师示范用蜡笔配色涂画。

(要求涂抹均匀,不要超过轮廓线。

  3、幼儿继续练习配色并涂画,教师随机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4、幼儿作品欣赏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通过帮“海绵宝宝”的忙,学会了用三原色红黄蓝配出颜色橙紫绿,并帮海绵宝宝完成了工作,海绵宝宝非常感谢你们,他希望中一班的小朋友变得更聪明、更漂亮,你们高不高兴呀!

看这是什么?

海绵宝宝带给你们的礼物,哇!

美人志!

(好下边请小朋友们把蜡笔和海绵宝宝的画带上来,送到他的神秘口袋里,因为蟹老板已经叫海绵宝宝交画了,顾客们马上就要来了。

交了的小朋友,领着美人志就可以出去看看我们幼儿园里除了红黄蓝橙紫绿还有些什么颜色?

呆会儿告诉我!

[好!

现在第一组的上来交-----])

  活动反思:

  色彩是直观地,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本人让幼儿在实验活动中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调色活动中感受颜色的多变,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同时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让幼儿对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在配色活动中,也让幼儿对科学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色、配色,幼儿兴趣浓,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但是在给幼儿操作调色的活动时,我没能充分地引导和组织幼儿探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得幼儿的兴趣停留在操作上,没能达到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7

  一、招呼,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我拍了几张照片,可是只拍到了它们的一部分,你能帮老师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吗?

  二、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种子。

  1.播放课件,和幼儿一起认识种子。

  

(1)你吃过西瓜吗?

(吃过)西瓜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绿色的、红色的瓤)西瓜里黑黑的是什么呀?

(西瓜子)

  

(2)这是什么呀?

(玉米)你吃过玉米吗?

(吃过)玉米可以怎样吃呀?

(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我们吃的是玉米的那部分(玉米粒)。

(3)这是什么呀?

(豌豆)你吃过吗?

可以怎么吃?

吃的时候豌豆呀、豌豆粒是什么颜色的,可是当豌豆粒成熟了,可以做种子的时候啊!

它就变了,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看一看吧!

  (4)扁扁的、黑色的、中间有点黄,你拿对了吗?

玉米的种子呢?

噢,真好,黄色的对不对?

豌豆的种子呢?

对了,是黄色的圆圆的小颗粒,和我们吃的时候不一样。

小朋友们真棒!

  (6)你还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给小朋友讲一讲吧?

老师发现有一种种子,咱们小朋友好像都不认识,(水稻的种子)这究竟是谁的种子呢?

我们来看一看吧!

  2.种子的生长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一定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

有一种植物生长在大森林里,看看它的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吧你知道要让种子发芽都需要哪些条件呀?

(土、水、阳光)对,老师还有一种让种子发芽的方法,我们去看一看吧!

你要仔细观察呦!

  三、幼儿动手操作(生豆芽)。

  综合评语

  能够选取生活中幼儿的种植历程开展活动,吸引幼儿。

通过自主观察、自己动手尝试,大大提高了幼儿观察力、探索力,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对色彩变化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化另一种颜色。

  3、能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红、黄、蓝色卡,水粉颜料红黄蓝,绘画纸,记录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猜猜会有什么变化。

  1、出示三种色板。

教师:

"你们认识它们吗?

它们是漂亮的颜色宝宝。

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喜欢在一起做游戏。

"

  2、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

  3、猜一猜把其中两个颜色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新变化?

  二、操作活动:

颜色对对碰。

  1、幼儿第一次操作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看发现了什么?

(提醒幼儿倒入的两种颜色一样多。

  2、教师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请幼儿讲讲发现了什么。

  4、小结:

原来把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出另外一种不同颜色。

  5、现在请小朋友用其他的颜色放在一起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把变化记录在纸上。

  6、出示记录纸,教师介绍记录方法。

  反馈结果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原来我们用红色、黄色、蓝色其中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外的颜色。

所以,我们把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叫"三原色"。

  7、教师再次出示色卡,两种颜色的色卡合在一起时什么颜色。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西瓜、葡萄、橘子等三个没有颜色的水果,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今天,颜料宝宝到我们班来做客了,你看来了谁呀?

  听说颜料宝宝来了,西瓜、葡萄、橘子想来染一下颜色没,穿件漂亮的衣裳,你说西瓜应该穿什么颜色?

葡萄呢,橘子呢?

  那他们想要的颜色有这里有吗?

  没有该怎么办呢?

(调颜色)

  2、幼儿操作调色,涂色,教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