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08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Word版含答案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1.重点:

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的沦陷;不列颠之战。

2.难点:

“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知识点一 德国入侵波兰

1.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兵力,向波兰大举进攻。

2.过程:

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闪电战”的新战术。

华沙于9月底沦陷。

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3.影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深度点拨]“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

英法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

苏联用军事行动扩展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知识点二 法国的沦陷

1.背景

(1)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2)法国军方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部署不当。

2.进程

(1)确保侧翼安全:

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

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

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

戴高乐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图解历史]不列颠之战以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能够屡次得逞的因素

知识点三 不列颠之战

1.背景

(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

(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

(1)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教材互补]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丘吉尔的坚强领导下,英国军民取得了空战的胜利,迫使希特勒取消了登陆入侵计划。

(人民版)

知识点四 北非战场的激战

1.背景:

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过程

(1)1940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东非发动反击,意军接连败北。

(2)第二年春天,东非古国埃塞俄比亚光荣复国,东非意军20余万人向英军投降。

(3)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3.结果:

双方在北非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

“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史料二 你们问:

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我说: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你们问: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思考

(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史料二中英国态度有何转变?

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

结果如何?

答案 

(1)态度:

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军队并没有对德国发动进攻,仍然推行绥靖政策。

结果:

波兰灭亡。

(2)转变:

彻底放弃绥靖政策,要与法西斯战斗到底。

行动:

与德国展开不列颠之战;在北非反击意大利军队。

结果:

德国的“海狮计划”未能得逞;东非意大利军队投降。

【史论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

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

(2)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经济危机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诱导因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指,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题二 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史料探究】

史料 在整个战役(指德国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进攻)中……德国损失了4.5万人。

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

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

……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

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

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也许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尤其是在飞机和坦克的数量以及新的闪电战术的发展方面所占的优势。

法国最高指挥部之所以处于不利地位,不仅是因为装备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利用它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法国的失败具有怎样的影响?

(2)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

试说明理由。

答案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避免了德国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处境,有利于德国集中兵力进攻法国,这加速了法国的败亡。

(2)不同意。

作者只看到表面现象,未能分析到实质。

法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不积极作战争准备,且战略、战术落后,消极防御。

【史论归纳】

1.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1)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思想和军事准备。

(2)军事思想保守,沉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要塞防御的胜利,对坦克等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认识不足。

(3)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落后,战争过程中军事指挥失当。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在人们心理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和平主义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法国自上而下忽视国防建设。

2.二战初期北非战场的战况

(1)在非洲主要是意大利和英国争夺,但是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英军同德意法西斯军队作战。

意大利的主要目标是夺取苏伊士运河,以切断英帝国在亚、非、澳三洲利益的生命线,所以非洲战局的重点在北非地区。

(2)1940年底英军展开反攻,1941年春英军帮助埃塞俄比亚复国,而意军接连失败。

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参战后,德意军队发动进攻,英军遭受沉重打击,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D.日军偷袭珍珠港

答案 C

解析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 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

故正确选项为C。

3.“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在伦敦发出广播讲话。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容许法兰西抗战的烽火被扑灭。

”该讲话反映出(  )

A.“自由法国”运动兴起

B.法国贝当政府坚决抗击德国

C.敦刻尔克撤退的惨烈状况

D.法军配合不列颠空战

答案 A

解析 1940年6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坚决抵抗德国侵略,而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

4.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这说明了(  )

A.英国人唯利是图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英国人士气高涨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信心。

5.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

答案 A

解析 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是在1944年6月,因此A符合题意;从代表苏联的“熊”已经开始进入反攻阶段,可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已经结束,因此D是正确表述,从时间和伸过地中海的代表美国的“手”都可以看出B、C皆为正确表述,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基础巩固                   

1.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  )

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可以看出,材料是针对英法对德绥靖政策而言,这一政策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战争爆发后,导致波兰很快被法西斯攻陷。

2.“战马与坦克搏斗!

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火炮对抗!

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在德军的进攻下却归于土崩瓦解。

”这段材料认为波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波兰军队战略部署失误

B.波兰军队装备十分落后

C.德军使用了“闪电战”的战术

D.波军作战缺乏英勇精神

答案 B

3.丘吉尔说:

“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答案 C

解析 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题干中的撤退“孕育着胜利”是指该撤退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从而为以后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4.下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封面。

你认为有关这次撤退正确的是(  )

①是一次成功的撤退 ②为反击法西斯保存了实力 ③是英法两军的联合行动 ④从比利时撤到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敦刻尔克位于法国东北。

因此④表述错误。

①②③符合题意。

5.下图形势的形成最早出现在(  )

A.1938年B.1939年9月

C.1940年初D.1940年6月

答案 D

解析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败降,北部由德国直接占领,南部成立维希傀儡政权。

6.观察右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

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

A.进攻波兰B.进攻北欧

C.进攻法国D.不列颠大空战

答案 D

解析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没有取得成功,这是开战以来德军的首次重大失败。

能力提升

7.观察漫画:

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

“下一个!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

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

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

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漫画的能力。

从漫画来看,波兰、比利时、法国等只剩下了帽子,这说明希特勒已经将上述各国解决,下一步正准备进攻英国。

漫画的意思主要是说由于英法等大国实行绥靖政策才导致了西欧各国的沦陷。

8.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

“你们问:

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我说:

我们的政策就是……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D.结盟政策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材料的时间限定是1940年5月,二是材料的内容,三是教材中所述1940年的史实。

结合这三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

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政部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

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过渡阶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

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德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

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

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材料三 下图为1938年3月的德国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种态度?

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英、法、意认为“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的含义是什么?

(3)观察1938年3月的德国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年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案 

(1)态度:

迎合德国在中欧的要求。

原因:

慑于德国法西斯的淫威,法国实施绥靖政策。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战败投降。

(2)满足德国希特勒的胃口,支持德国吞并奥地利。

(3)德国正式吞并了奥地利,通过《慕尼黑协议》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大片领土。

(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德意法西斯势力膨胀的结果,也是“绥靖”主义者纵容的结果。

解析 第

(1)问要注意审准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态度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需要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归纳得出。

(2)问根据英国当时推行的绥靖政策不难推断出德国必将吞并奥地利的事实。

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第(4)问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1页)

一、本课测评

1.造成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波方:

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落后。

(2)德方: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3)英法:

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4)苏联:

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2.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何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提示 

(1)英方:

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政府抵抗决心坚定;军事设施先进。

(2)德方:

空军数量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二、学习延伸

上述材料中,作者是如何分析法国速亡原因的?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试说明理由。

提示 作者观点:

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个人观点:

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唯一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