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11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粪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

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

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

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

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

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

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

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

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

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

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

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

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

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

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

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即使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也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不一定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就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通过物品解读历史现在已经很容易了,因为可以借助诗意的想象。

C.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从通过文字看历史的局限,再到通过物品看历史的难度,层层递进,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只有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才能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

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任何时候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优优的眸子

杜卫东

优优是我退休后结识的第一个小朋友。

他是早市卖菜女的孩子,剪一个盖儿头,穿一身泛白的牛仔服。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好奇;黑葡萄一样的眸子天真无邪,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能让你的心沉进去。

算是机缘巧合,那夭我在家门口的街心公园散步,见一个小男孩儿在前面走,天性喜欢孩子的我赶上去拍了一下他后脑勺。

男孩儿回眸一笑,目光纯净如水。

我问:

“你叫什么?

”“优优。

”“几岁了?

”“五岁。

”“给我当孙子吧?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他停住脚步,很认真地用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拒绝道:

“不行啊,我有爷爷了。

”我笑了:

“那……就叫我干爷吧。

”他煞有介事地歪头做思考状,少顷,似乎觉得这个折中方案还不错,就眨眨眼说:

“干爷?

好,就叫你干爷吧!

从此,我们成了朋友。

散步时遇到他,小家伙总会陪我走上一段。

通过优优,我认识了妞妞、小胖儿、大牛和孟虎。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他们的双眸是那么纯洁,那么清澈,那么让人心醉。

我懂了,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天使,或许就是因为那一双纯洁无瑕的眸子吧?

相对成人世界的龌龊与欺诈,他们的双眸就是上天为我们点亮的雪谷明灯,在寒风凛冽的情感世界,向我们传递着美好与希望!

说是早市,其实要到午后两点来钟才收摊儿。

因为房租便宜,他们的家都在城乡接合部,从城里赶回去,已到了吃晚饭的光景。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两顿饭怎么成呢?

有一天优优陪我散步,路过我家时,我随手一指,说:

“干爷就住在这栋楼的1单元702号,你们要是中午饿了,可以去找我啊。

其后两天我因故没去散步,第三天临近中午听到有人按门铃。

“谁呀?

”没人答话,却听见有意窸窸窣窣的声响。

隔着门镜一看,哈,原来是优优带着妞妞、小胖儿、孟虎来了。

我急忙开门,小东西齐声叫:

“干爷!

”厨房里的太太闻声出来,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但是没有多准备饭啊,吃什么?

我想了想,孩子们五湖四海的,蒸点米饭,炒个鸡蛋西红柿吧,南北皆宜。

吃完饭,妞妞要看动画片,小胖儿要玩电脑,优优和孟虎则在客厅里玩起了骑马打仗。

像是一壶滚开的水,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逝去的岁月——有纠结,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与温馨。

没想到,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

第二天,孩子们见到我不再干爷干爷地叫着扑上来,而是目光闪烁,视同路人。

小胖儿和孟虎甚至还快步离我而去。

经过早市门口,我看到了优优,优优也看到了我,他有些迟疑,想走又停下脚步,咬了咬嘴唇说:

“干爷,妞妞的妈妈、小胖儿的妈妈,还有我的爸妈都说你是坏人,会把我们卖掉,不让我们和你接近。

瞬间,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真想拽上优优去找他们的父母论理。

我又一想,如今拐卖、伤害儿童案高发不下,父母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我转身离开,走出没几步,听见优优叫了一声:

“干爷!

”回头望去,见他站在那里怔怔地望着我,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依然充满好奇。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黑葡萄一样的双眸上笼罩了一层令人心碎的阴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主要展现了因现实社会而蒙上阴霾的不快乐的孩子的形象。

B.优优带着小朋友们到“我”家里吃饭,带给我很多快乐与温馨,所以“我”特别欢迎他们的到来。

C.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拔凉拔凉的”等口语运用得当,写出了“我”不被人信任的心理。

D.优优等小朋友的父母们不让孩子跟“我”交往,并不一定就认为“我”是坏人,但家庭环境使他们不敢让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眸子”的理解。

(5分)

 

6.对于文章的体裁,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小说,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从“墨子号”的投资中获得了回报,完成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凭借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这两项成果确保了在量子通信这一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至上地位。

该技术主要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枚科研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在距离地球500公里至1200公里处的低轨运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三大实验:

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此前这些实验仅在地面的光导纤维中完成过。

(摘编自《中国已成量子通信技术先驱》,2017年8月16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中国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既定二年的科学目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

他们提出新目标:

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换句话说,若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窃听必然会被发现。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提出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

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的“墨子号”是这项计划的“第一步”。

卫星已相继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成为量子通信通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

潘建伟说,“墨子号”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地面接收.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公里的通信距离上,卫星平均每秒发送4000万个信号光子,一次实验可生成300千比特的密钥。

这项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则是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由卫星接收。

这项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说,实现量子通信全球组网所需的卫星个数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卫星轨道,“如果是在地球同步轨道,理论上有3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

他认为从实用角度来说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卫星发送密钥的时间也将从当前“墨子号”每次过境开展实验的10分钟延长到数个小时。

潘建伟说:

“如果国家支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有希望到2030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面向全球,中国科学家正在基于“墨子号”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下一步将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联合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地面站也正在为与“墨子号”对接做准备。

(摘自《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2017年8月10日《中国新闻》)

7.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从而构建的量子通信网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B.“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进一步论证了量子通信无法被窃听,所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于是他们提出了“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的新目标。

C.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之后,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

D.有科学家认为,理论上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射3颗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就可以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两项成果包括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确保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B.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墨子号”通信实验中的“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卫星由于具有方便覆盖整个地球的独特优势,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最有希望的途径,这在“墨子号”量子通信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D.我国如果要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就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这样才有希望在2030年之前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E.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保持着领跑优势,但竞争日趋激烈,欧洲的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在加紧研究并与中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做星地对接准备。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

为嘉兴知府,调杭州。

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

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去。

嘉靖初,起补云南。

土官相仇杀累年,材召其酋曰:

“汝罪当死。

今贳汝,以牛羊赎。

”御史讶其轻,材曰:

“如是足矣,急之变生。

”诸酋衷甲①待变,闻无他乃止。

历贵州、广东布政使。

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

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与姚镆也。

后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

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

自以受恩深,益尽职。

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

材言非故事,不予。

勋怒,劾材误公。

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

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改南。

为给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

帝不悦,令与材俱对状。

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材由此失帝意。

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

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

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

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

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

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

帝叹曰:

“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

时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②四万六千人。

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

材坚持不予。

勋劾材,帝命补给。

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

材言:

“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

”帝从其奏。

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

无是,醮坛③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

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

归,旋卒,年七十一。

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

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

世宗乃叹曰:

“材在,当不至此矣。

(节选自《明史·梁材传》)

[注]①衷甲:

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

②外卫班军:

在京城外卫班值勤的军队。

③醮坛:

斋戒而行祭礼的祭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B.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C.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D.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忧去,忧是指父母的丧事,古代父母去世,儿女要按礼为父母守丧,有官职者必须解除官职。

B.补,是指重新起用任以官职。

C.六卿,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材体恤民情。

任职杭州时,发现杭州官田的租税的标准或高或低很不统一,他就斟酌实际情况订立了统一的标准。

B.梁材为政廉明。

他在任地方官时,要求官吏在交纳赋税时做到各自权衡,官吏不得干预。

C.梁材处事刚正,尽职尽责。

他担任户部尚书时,郭勋所建议的事情梁材都没有同意施行,引起郭勋的强烈不满,受到了郭勋的弹劾,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

D.梁材为人不阿谀奉承。

他因为没有按时进奉龙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满,而被降了官职。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①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

(5分)

 

②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③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

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阃外,指统兵在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哪里还有英雄人物来保卫山河?

体现了词人呼唤英雄人物出现的急切心情。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词人感慨当前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与吴激《人月圆》“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借古言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写出了词人感慨边塞平静,不需要军队出发征战,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E.“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仅有相同的动作,表达的情感也是相似的。

15.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作者以水喻愁,将愁思形象化的一句是:

“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人传统上是安土重迁的,因为长期的封建封建自然经济使人们对故土产生了一种依赖和爱恋的情感,到了哪里都不忘落叶归根。

②贪官刁民相互勾结,使得许多百姓理屈词穷,最后落得个“窦娥冤”。

③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④同样顶着“共享”之名的“共享汽车”,似乎给人一种不瘟不火的感觉,其火爆程度远远不及共享单车。

⑤元宵节刚过,大批农民工兄弟告别亲人,揣着梦想走出家门,踏上外出务工之路,广大农村地区又将长期进入十室九空的状态。

⑥互联网带来前所未有的交流便利,但也为歪曲历史、恶搞先贤提供了舞台,导致舆论场泥沙俱下

A.②④⑤B.①②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B、获得中国第一届动漫金龙奖铜奖的《剃头匠》的情节惊悚悬疑,想象力天马行空,细致的画风和场景提高了二次元粉丝对神秘世界的好奇,过足了探险瘾。

C、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大传统的代表,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处在不断地被检讨和重新诠释之中。

经过检讨、诠释,便有增加、有变易、有更化。

D、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的回答是否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

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我只是畅所欲言,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C.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

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自1863年诞生之日起,①时至今日,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更是传承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展现时代潮流的综合平台。

地铁文化以城市文化为基础,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与重要构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延展和提升。

因此,③,促进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很罗城市重要的创新手段。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朋友圈被诗词曲赋

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共同的文

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传承经

典、筑牢文化自信。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了出

来。

当然,也有人疑惑: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

古典诗词?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

“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文教育很不容

易,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分数可能早就到手了!

”一些学生课余私下问黄荣华老师:

“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古诗词吗?

你对以上材料内容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

高二级语文科答案

1.B【解析】A“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书写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

C“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仅仅认为“需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

D“借助物品时不一定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就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表述不当,原文第4段“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

……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

2.B【解析】“通过物品解读历史现在已经很容易了,因为可以借助诗意的想象”文中没有依据。

文章只是说“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并没有说“解读历史已经很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