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16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docx

广播系统调试测试汇总

广播系统调试与开通

 广播系统的调试主要指广播系统安装施工完毕后,对设备安装过程进行全面的、常规性地检查,并作开通试验和音质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有:

传输线路检查、配接检查、绝缘电阻测量、接地电阻测量、天线调试、电源试验、系统开通试验、声压测量和音质评价等。

通电调试时应注意,先将所有设备的旋钮旋到最小位置,并且按由前级到后级的次序,逐级通电开机,以免开机时的过大冲击发出噪音和损坏机器。

将所有音源的输入都调节到适当的大小,从监听扬声器监听是否有失真和杂音,以及声音过小。

如果正常可开机按正常音量工作一个小时再听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机器表面温度是否正常。

如果正常。

调试工作可告结束。

否则应检查问题所在。

一、传输线路检查

广播传输线路分为室内、室外各种配线,检查时应将被检线路的接线端子从设备上断开,按照施工图、广播系统图来检查各路传输配线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短路、断路、混线等故障;接线端子编号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焊有接线端子。

对于被发现的故障耍逐一进行排除,并将接线端子重新紧固连接;各个插头、插座连线是否采用焊接,接线是否正确可靠,屏蔽层连接是否完整良好,符合要求。

二、配接检查

按照施工图检查每个回路或扬声设备上的线间变压器配接是否正确,特别是多抽头变压器的连接端子往往容易接错,注意检查漏接、多接,变压器的初级次级接反现象;按图查对变压器型号,容量及阻抗是否匹配,

三、绝缘电阻测定

将广播线的两头接线端子断开,用500V兆欧表,测量其线间绝缘电阻。

测量项目为:

线与线和线与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0.5MΩ,对于每一回路的电阻应进行分回路测量,测量数值应填写记录,作为调试报告的内容交建设单位保管。

四、接地电阻测量

广播系统的接地电阻,主要在广播室的接地极上进行;测量时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

广播室放大器、避雷器等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当广播系统的容量在150W以上,如单独设置接地极确有团难时,可与电气装置合用一组接地极,但这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应设置专用接地干线。

五、电源试验

对交流电源电压进行测量,电源供电线路不应出现短路、断路现象,在电源开关上做通断操作试验,检查电源显示信号;备用电源互换装置检查试验,蓄电池的输出电压测量;对整流充电装置进行检查测量;做模拟停电试验,验证电源互投装置是否能可靠工作。

六、系统开通试验

在上述各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全部修改完毕,各项检查试验均符合要求后,可进行系统开通试验,系统的开通试验应该分设备、逐台开通。

1、放大器开通

图13-1

 

首先断开全部输出线路,拔出全部输入信号插头,将放大器的“音量”调节钮旋至最小,接通电源,打开放大器开关,观察各显示信号是否正常,有无机器噪声。

2、前级放大器开通

当放大器开通后一切正常,可开通前级放大器。

接通前级放大器电源,观察各种显示,并接通前级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的联接线。

3、话筒试验

当放大器和前级放大器工作正常时,将前级放大器、放大器的“音量”旋钮调至最小,插入话筒插头,给话筒以声音信号,调节“音量”旋钮,在监听耳机上听声音输出。

此时放大器或前级放大器的“功能”旋钮旋至话筒档。

当一路话筒插孔试验完后,采用同样方法,对每个话筒输入通道进行试验。

4、录音机输入

将前级放大器或放大器“功能”旋钮,旋至录音机输入档,并接通录音机输入电路,播放录音磁带,调节"音量"大小,观察输入信号、失真和噪声情况。

5、接收调谐器开通试验

接通调谐器电源,接收广播节目,试验接收情况,根据调频广播的接收效果,反复调节调频接收天线方向,以获得最佳收听效果。

并观察干扰和失真情况。

6、输出回路试验

将前级放大器或放大器输入录音或唱片信号,把“音量”开至最小,开通一路扬声设备,把“音量”调至中间位置,观察备扬声器的音量、清晰和噪声情况;然后再把“音量”旋至最大,观察有无失真;并调节扬声器音量控制器,听声音失真和音量变化情况。

对于严重失真的扬声器应对其线间变压器、扬声器线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采用上述方法对每一扬声设备回路进行试验,若每一回路上的扬声器均发音正常(即噪音小、清晰、失真小),可开通全部扬声器、声柱,调节音量大小,反复试验多次,排除各种安装施工隐患。

七、平均声压测量

对于影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等音响水平要求高的场所,除在设备选用上和建筑设计上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外,在安装调试时,应做平均声压测量,并通过测量来调整声柱的安装方向。

平均声压的具体测量方法(采用粉红色噪声发生器)。

平均声压的声源采用粉红色噪声发生器,即白噪声发生器上的(-3dB)倍频程档。

测量时馈给扬声器以1/10标称功率的粉红色噪声信号,粉红色噪声信号的频带宽度应限制在扬声器的有效频带范围内。

当测试距离为r时,声级计所指示的声压即为扬声器的平均声压。

测试时应尽量减少外界噪声,最好对调试场进行临时隔音处理,应在音乐厅内各处测量的声压基本相同即可;若声压相差太大,可从调节音量控制器或改变声校方向,使其音响效果满足要求。

接地屏蔽与噪音干扰

 为了保证广播系统的播音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公共广播系统中的接地和屏蔽的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图11-1

选用合适的电缆和连接器将有助于减小干扰噪声,但是,所有电线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

当电缆靠在一起时,在大信号和小信号电缆之间信号会通过电感和电容进行耦合。

小信号电缆,尤其是话筒和唱机引出的电缆,一定不要把它悬在220伏交流电源线的上方,也不要平行放置,更不要靠近。

电源电缆、扬声器电缆和小信号电缆成该在分开的位置上整齐地排列,以减小噪声干扰的可能性。

许多广播设备和大多数测试设备都要求电源线有接地线,以此防止触电和减小干扰噪声。

测试设备普通用三个插脚的插头,但是,立体声设备常常用两个插脚的极性插头。

极性插头最宽的那个插脚始终是交流电源的接地端,因此,正确地使用这个插头将会减少接地回路引起的干扰噪声。

图11-2

当两台以上的音频设备用小信号音频电缆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接地不正确,就会形成接地回路。

图11-2表示接地回路的一个例子。

图中每一台设备都单独使用自己的地线接至大地,大地下面有许多微弱的小信号,这些信号将沿着电阻最小的通路流过,于是便通过接地线和音频设备的屏蔽线而形成回路。

当大地信号通过接地回路时,就会使音频电缆的中心导体上感应出一个小信号。

感生信号随着音乐信号一起被放大,形成干扰噪声。

如果信号源和放大器共用一根接地线,就会大大地减小接地回路的干扰。

放大器之间的地线除了制造公司指明要连接的地线以外,不要自作主张在两个音频设备之间随便另接地线。

一般来说,通过极性电源插头和音频电缆外屏蔽线的连接,每个广播设备都接好地了。

话筒与放大器可采用低阻抗非平衡式连接和平衡式连接两种方式。

非平衡式连接方式连接简便,但易受附近的交流电源、无线电波等外部干扰,在传输距离交近时可采用。

平衡式连接可使线路不受外电磁场干扰。

因此传输电缆的距离可较长(可达100m)。

上述的接地线,也可用作公共广播系统讯号的屏蔽接地,所有的设备依分类(弱讯号,强讯号,控制讯号等)将隔离线接在一起。

因此,在理想的情况之下,公共广播系统的讯号将是干净且无干扰。

但是不幸的是,地线常常因设备未作分类接地,或接地不良等因素。

造成地线干扰。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将同一类型的设备在地下拉一条独立的地线回路,再适当地将地线与机柜连接。

不正确的接地可能造成一套品质优良的公共广播系统产生杂音,振荡以及不稳定。

更可能造成电力承载过量,全组系统停摆的情况。

虽然品质优良的公共广播系统所使用的扩大机配备电力承载过量保护回路,但是仍须注意地线回路不当连接的问题。

有些设备的部分配件是直接经由主电源干线供电启用。

因此,地线回路问题也可能会出现在与总电源接连部份。

为了要使公共广播系统能够安全而又满意的运作,事先适当又小心的地线铺设是十分重要的。

电气接地:

公共广播系统铺设的地线与总电源地线位置愈近,就可以将因漏电造成的危险有效降低。

装设在19英寸高机柜上的录音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录音机配备有电源的地线,一般的情况之下,都会与前级混音扩大机的电源地线相连接。

而讯号缆线上,亦有隔离线与机壳相接。

因此会接连三种不同的路径接地;

a、经过录音机底座与机柜的连接

b、经过主电源地线

c、经过隔离线

如此一来,地线回路即可以完成。

如果,未作任何接地的安装工作,事前必须作过量测,是否会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及讯号等有任何影响?

确认没有问题才可让系统设备开机工作。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安全,接地的工作是一定要作的。

接地与屏蔽建议:

1.接地时,确定一个设备或一个系统,仅有一点接地。

有关电源的部分由总电源的接地点,再分接给各器材电源接地。

有许多器材可能没有机壳接地,亦尽可能地利用其金属的外壳与机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以达到接地的目的。

如果器材与机柜之间金属连接不良,可另外利用一条短的连接线将其相接,以确定之间的连接良好。

2.有些器材由于讯号输出是不平衡的方式,亦尽可能地利用隔离变压器将其转换为平衡式之电气特性。

3.若无法作上述的改变,亦尽可能地缩短彼此之间的连线。

4.通常器材都会将接地分为电气接地与系统接地。

在此情形下,多组器材相接时,须注意可能会有多点接地的情形发生。

图11-3

5.通常器材(单机)的电气接地与系统接地是用跳接线接在一起。

若多组器材相连时,此跳接线就须拆开让各器材的电气接地与系统接地回路分开。

6.传输音频信号需要使用专用的音频电缆。

这些电缆必须非常柔软,通常还加屏蔽,在连接器处不变形。

采用焊接或压接的方式使它与连接器连接好,并且尽可能做上彩色标记。

如图11-3所示,音频电缆的中心导线周围有金属屏蔽网(屏蔽网覆盖面占90%以上),它可以使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的小信号不受噪声的干扰。

另外,这些电缆的电容必须很小(约每英尺40微微法以下),以减小高频损失。

7.电源性质所造成的干扰:

无论是讯号缆线、扬声器或是主电源,均可能造成无线干扰。

如果可能,尽量重组这些配件,降低其造成干扰的可能。

或是用滤波线圈,滤除特定频率的干扰。

8.机柜内产生的干扰:

有时,杂音从主干线及变压器中产生。

因此,在规划机柜内部线路时应特别注意,将讯号输送线远离主干线及变压器。

9.100V扬声器线路产生的干扰:

讯号线路应与100V扬声器线路隔开,以避免干扰。

广播系统安装

 一、广播室设备就位

(1)广播室设备的位置应根据现场条件来确定,尽量做到便于操作,便于设备散热,减少其他设备的干扰。

(2)广播室设备安装之前,应将吊顶、墙壁粉刷、地板和隔音层工程做完;有关机柜设备的基础型钢预埋完毕;天线、地线应安装完毕,并引入室内接线端子上;进出线管槽预留位置正确,方可进行设备安装就位。

(3)设备开箱后,要认真按设备清单检查设备外表及其附件,收集保存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

(4)广播室设备的布置应使值班人员在值班座位上能看清大部分设备的正面,能方便迅速地对各设备进行操作和调节,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显示信号。

(5)广播室的设备安装要考虑到维修的方便,设备间不应过分密集。

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一般不宜小于1.5m,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应保证间隔能便于通行,一般宜小于1m。

(6)设备的安装应该平稳,端正,落地式设备应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或用角钢加固在后面的墙上。

(7)对于和外线有关的设备,其装置应尽量靠近外线进入的地方,同时也要考虑使用方便。

这类设备最好直接装置在墙上,其装置高度可据根需要而定。

一般地线接线板装置在高度为1.8m处,分路控制盘和配电盘装置在高度为1.2m处(均指盘柜底边与地面之距离)。

(8)设备安装完毕,应对其垂直度进行调整,调整时,采用吊线锤和钢板尺进行。

(9)广播设备安装在装修木地板的室内时,设备应固定在预埋基础型钢上,并加以螺栓紧固,不宜放置在木地板上,导线可以敷设在木地板下的线槽中。

二、导线敷设

图10-1

首先应按系统的配置情况,确定系统各设备合适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走线用的管道(或槽板)的位置及走向。

走线应避免与电力线并行,否则会影响通话清晰度和引入干扰噪音。

1、输出电缆选择²

一般来讲,扩音系统的输出电缆的截面积不应小于0.75mm²。

电缆应排在导线槽内,或采取其他的有效保护措施。

在临时布线时,因线路垂悬、松弛,所以最好用较重型电缆(1.5mm²),并且最好在外面加保护措施。

下面的3个图说明了电缆的截面积确定之后电缆允许使用的最大长度。

图中Y轴都是系统输出功率的对数坐标,X轴都是电缆的最大允许长度,也是对数坐标。

这些图给出的电缆长度是按下列假设得出的:

所有扬声器都置于电缆最远端。

如果扬声器负载沿电缆均匀分布,则允许电缆长度比由图中得出的值要加倍。

2、室内导线敷设方式

广播室内导线敷设可分为天线引入接线、中间连线、输出线、电源引线和接地线敷设。

输入放大器的信号线路,一般传送电平极低,易受外界干扰,产生干扰后经放大器放大输送给扬声设备,对广播质量影响较大。

虽然此类线路已在设计中采用了屏蔽电缆,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在安装施工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广播室是各中强弱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汇集点,干扰源较强,屏蔽电缆电线中间严禁设置中间接头。

图10-2

各种音频设备专用插头

 

 

 

 

 

 

(2)对于屏蔽电缆电线与设备、插头连接时注意屏蔽层的连接,连接时应采用焊接,严禁采用扭接和绕接。

焊接应牢固、可靠、美观。

中间连线是指用在前级放大设备与功放设备分装的设备上,把经过前级放大后的信号用中间连线连接在功放设备,此类线路传输电平虽比输入线要高,但仍需要用能抗干扰的屏蔽线。

连接线中间也不允许有接头,两头用插头连接,连接方法为焊接(即导线与插头焊接)。

广播室通常有以下走线方式

地板线槽走线:

地板下设线槽走线,适用于设备多设备间连线相互交错的广播室。

广播室地面敷设地板或预留线槽,可将导线整齐地排放在预留线槽内,用绑扎线每隔1~1.5M绑扎一次。

导线一层排列不下,可以排列二层,二层不应绑扎在一起。

转弯处转弯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6倍以上。

线槽盖板应盖在线槽上。

导线进出地板线槽时,应采用金属线槽加以保护。

金属线槽底板用膨胀螺栓固定在设备背面。

金属线槽应与地线作可靠连接。

暗管敷设:

暗管敷设也是常用的一种走线方法。

它是将钢管预在地下或墙壁内。

有时采用暗管敷设配线,暗敷在天棚吊顶和木地板内,再在钢管内穿放导线。

钢管的直径可根据管内敷设的导线截面积,数量和将来的预留量决定。

低电平线与高电平以及电源线、广播输出线不要同穿于一管内。

穿线用的保护套管,线盒应在砌墙时预埋好。

预埋的深度应根据面板的结构确定,应使设备面板紧扣墙面。

线管口应光滑无毛刺。

对较长或有两个弯曲部位的管子,在暗装时应预穿钢丝,以便穿引电线。

明敷设:

在小容量的广播室可采用明线安装,或用塑料线槽或硬管明配线。

明装配线时,线路应保持横平竖直。

各房间的安装高度和位置应一致。

输出线是指由扩音机输出端子到广播室分线端子箱一段连接线路,传输电平较高,可按一般塑料线的敷设方法进行,敷设路线、导线截面按设计选定。

这种线路两端应焊接接线端子,用接线端子排上的螺栓加以固定。

压接应牢固可靠,并对每根导线两端进行编号,编号应与系统图一致。

扬声器的设计及安装配置

 

任何高品质音响设备的重要要件之一,是能够输出平衡稳定的声音,均匀的达到室内每一个角落。

用于测量声音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音量单位称之为声压,以分贝(dB)表示。

人类所能听到的最低音量为0分贝(1000Hz)。

而一旦分贝数超过140则会令人感觉痛苦。

只要知道所用扬声器的规格,即可以计算出该扬声器在室内所产生的声压。

计算的公式在稍后的章节会加以说明。

在计算扬声器的涵盖范围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扬声器的特性。

扬声器的最基本不同点是辐射角度(openingangle)。

即各有不同的音束覆盖范围。

一般而言,有适合大空间使用的广角扬声器,以及适合户外使用的狭角扬声器。

狭角扬声器能使声音集中,在户外使用时可以避免声音失散,或过于影响邻居安宁。

狭角扬声器在室内使用时,也能有助声音集中在听众所在区域,不致因传到墙壁反弹而造成失真。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麦克风与扬声器共处一室,而扬声器的选择或装设位置不当,则易使得麦克风产生啸叫声或尖锐噪音。

虽然有些扬声器无法产生广角覆盖范围,但是仍有方法可以将这些声音集中传送,使声音的传送具有方向性,这一部份将在稍后的章节中详细探讨。

理想的扩音系统应该是,在覆盖区内任何一点都能听到相同的响度,相同清晰度的声响。

在设计系统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图5-1

听众的位置至少被包括在一只

扬声器的声辐射区内

一、均匀的扬声器分布

在整个区域内,扬声器的分布要均匀,要避免使邻近扬声器的听众感觉音量过大,使人感觉很不舒服。

同时也要防止弱音区(声音过小或完全听不到的地方)

二、适当的声音辐射角

当用4KHz信号测量时,大多数锥角扬声器的辐射角是90°。

某些扬声器(如心形指向型)的水平和垂直辐射角不相同。

垂直安装的扬声器,其垂直辐射角也对声场均匀度起关键作用。

设计时应注意保证听众的位置至少被包括在一只扬声器的声辐射区内。

三、天花板扬声器的间隔

在会议室等需要声场较为均匀的场所,天花板上布置的扬声器,其间隔与房间的高度有关,更精确地说是与听众的耳朵高度的一个假想平面有关。

影响人耳高度的是,听众是坐着(办公室、会场)还是站着(走廊内)。

因为大多数的扬声器的辐射角是90°,所以各扬声器之间间隔大约等于扬声器辐射角在人耳的高度假想平面上的投影的直径。

四、避免噪音污染

在设计室外系统时应考虑尽量把声音限制在指定区域内,避免给邻居造成噪音干扰。

精心地计划扬声器的位置和方向可最大限度地改善这种干扰。

号角扬声器在4KHz时一般都有很窄的辐射角(约30°)

五、增强低音效果

如果希望增强扬声器的低音效果,可将音柱安放在坚硬墙壁的角落,这样做有突出低音的效果。

六、防止自激和感应交流声

为避免扬声器与话筒间出现声回馈自激,话筒应置于扬声器的声辐射区外。

如话筒的电缆放置位置不当,有可能从交流电源的电缆感应交流声,因此必须距离交流市电电源线50cm以上,或加以屏蔽。

同样,话筒电缆与扬声器电缆太近也可能产生反馈,形成自激振荡,因此也必须相距50cm以上。

七、同相位连接

扬声器必须同相位端连接,如果两只相邻的扬声器连接相位相反,会因为相位的干涉而使声压级降低。

扬声器的端子上一般都标有相位标记,如“0”、红点或用红色电缆等。

应注意使相同相位的端子接在同一个输出线上。

公共广播系统平时主要播送背景音乐。

在办公室、生活间、更衣室、楼层走道等处宜装设1~3瓦的扬声器,房间内按0.05瓦/米²计算。

走廊扬声器间距按层高的2.5倍考虑,有天花板的环境一般宜吸顶安装。

在楼层走廊的两端门厅、会议室、餐厅、商场、酒吧、宴会厅、天台花园等处凡纳入公用广播系统的地方,宜装设3~12瓦的扬声器或小型音柱。

层高为2.5米左右的宜用3W的扬声器,间距为层高的2~2.5倍;层高为4米以上时,宜采用3~5W的扬声器,间距为层高的2~2.75倍。

扬声器宜结合建筑装饰吸顶等间距布置,总体的扬声器电功率密度应达到0.025~0.05瓦/米²。

如果已经选定放置扬声器的确切位置,则以下有几点实用例子提供参考。

1.扬声器的安放位置必须顾及声音能够平均传达室内每一角落。

如此一来,不致出现位于室内某角落的听众听不清处声音,或被迫忍受高音压的情况。

一般纸盆型扬声器(有别于号角扬声器)的最好的传播角度是90度,在这个涵盖范围内的听众可以听见平均声压在6分贝之内的清晰声音。

由于我们知道扬声器的声压,因此可以计算:

a).最大输出时的声压值。

b).与扬声器距离远近对于听众所接收声压的影响。

c).当扬声器音束重叠时,听众会听见多少额外的声压。

d).特定场所所需扬声器数量、消耗功率。

e).扩大机的功率容量。

2.扬声器在户外使用时,常出现声音无法集中,或不当打扰邻居的现象。

使用号角型扬声器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号角形扬声器在输出为4000Hz时的播音角度为30度。

由于号角型扬声器令产生较高音压,所以可以架设在旗杆、灯杆、及高建筑物处,由上而下播放,适当地调整放射方向,如此可以避免扰邻或回音。

3.在架设扬声器时,必须注意避免造成过大回音。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具有高声压的扬声器被挂在硬质的平整墙面上,则无可避免会产生回声。

这种情况也常在大型空旷的屋子里、室外或建筑物之间出现。

扬声器放置,由于平行墙壁反弹所造的回音如果在空间里另有一面墙,则回音情况会更加严重。

回音在反射至另一面墙时,又会造成另一次回音。

回音会一直回荡在空间里,直到声压衰减到听不到为止。

可以想见的是,回音会造成广播失真,并阻碍音乐的播送,音乐有可能者变成无意义的噪音。

解决回音的有效方法是将扬声器适当地放在墙角,或改成放置多个较小功率的扬声器,以降低声压方式,以解决回音。

4.回音会使听众无法清晰地听见演说中的语音部分。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飞机大厅、开放的仓库、以及哥德式教堂等。

撞击所造成的回声常常延续长达2秒钟。

如果回声情况会延续1.7秒或是更久,则必须寻求专家解决,才能设计出较好地语音清晰度。

图10-3

专用连接线是指广播室内各种设备的信号连线,多采用塑料绝缘导线。

为接收良好的广播信号,需架设调幅、调频广播接收天线,天线上的信号是十分微弱的,为了防止干扰,也采用屏蔽线引入广播室中这种引线不宜在广播室设置接头,天线引线插头连接也应采用焊接。

广播设备应进行可靠接地。

接地线引入广播室的地线端子板上,室内地线引线是指设备接地端子至地线端子的连线,一般采用不小于16mm²的软铜芯电缆作为连线,芯线两个连接端头应作搪锡处理或焊接接线端子,地线采用螺栓紧固在地线端子或设备的接地端子上,螺帽下应加弹簧垫片。

系统接线是在端子排上联结的,接线时应对端子进行编号。

编号应和系统图中的编号一致,编号可用塑料套管。

在走线用的管道或线槽内不应有导线接头。

布好的导线各头尾处应作好必要的标记。

并保护好,否则给下一步的安装会带来很大麻烦。

对于新建建筑,布线应在土建粉刷完工后进行。

穿线时应将电缆放在线架上,不要扭急弯。

在管子出口处应套橡胶护圈保护电缆。

电缆在接线盒内要留有150mm~200mm的预留量以备维修时使用。

三、校线

按照系统图,布线图布好各路电缆。

电缆在与各设备联接前,应用万能表先检查区分好各线名代号,并检查各线路是否畅通。

相互间及与铁管间应绝缘良好。

并检查每根电缆,每根芯线的编号是否与施工图相符。

在检查无误后即可联结各部分,

四、电源

广播室一般设置有独立的配电盘(箱),由交流配中盘(箱)输出若干回路供给各个广播设备交流电源。

配电盘(箱)分为壁接式和落地式两种。

中等容量的广播室(500W以下)一般采用壁接式,这种配电箱采用四个8×70膨胀螺栓加以固定,施工方法如下:

(l)在混凝土或砖墙上划线,然后用冲击电钻钻孔,其位置应使配电箱底边距地l.5m;

(2)清理孔内的灰渣,放入膨胀螺栓;

(3)用锤打击胀管,使套管里端胀开;

(4)将配电箱安装端正、垂直,拧紧螺帽。

大容量的广播室(站),一般采用落地式配电盘,配电盘采用闸刀开关控制总电源和分路电源,配电盘应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其实装方法相同于前述盘柜安装。

配电盘(箱)安装完毕后,各控制开关下的标志应清楚,回路编号应齐全。

各控制开关应动作灵活有效。

广播系统对供电电压和容量要求很高,供电电压与广播音质有关,因此配电盘(箱)内常设有稳压装置,由于电源电压不稳,会影响音频信号失真,稳压器的容量一般大于实际需要容量,使用时不会发热。

有些广播系统具有生产调度指挥、火警广播等功能,可设置直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