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26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docx

国际金融形考作业

国际金融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第一章至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外汇缓冲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或临时性向外借款来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国际收支:

是特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系统记录某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交易。

3.国际收支平衡表:

指一国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对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报表。

4.直接管制:

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5.国际储备:

是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资产,并能在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直接地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

6.外汇储备:

是指一国资产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

7.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

8.自由外汇:

指无需货币发行国有关当局批准,就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如以美元、英镑、瑞士法郎、德国马克、日元和法国法郎等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

9.汇率:

又称汇价,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例,或者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的数量表示的价格。

10.直接标价法:

又称应付标价法,即以单位外币为标准(一、百、万等整数)折算应付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1.间接标价法:

也称应收标价法,指以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应收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

12.狭义的外汇管制:

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限制。

13.货币可兑换:

是指任何一个货币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把该货币兑换成外汇。

14.复汇率制:

指一国规章制度和政府行为导致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二、填空题

1.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的统计报表。

2.经常帐户包括:

(货物与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大项目。

3.资本帐户包括:

(资本转移)、(非生产和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两项。

4.金融帐户包括: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

5.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来编制的。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原则上是相等的。

7.综合差额又称(债偿差额)

8.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外汇缓冲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政策等。

9.我国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外贸计划)、(外汇管制)、(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等。

10.国际储备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是(官方持有性);第二是(普遍接受性);第三是(流动性)。

11.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的资产构成。

12.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它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13.汇率又称(汇价),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例)。

14.根据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汇款方式,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15.根据货币的购买力,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6.汇率的标价可分为: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

17.汇率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8.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9.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货币(含金量)。

20.外汇管制所针对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21.外汇管制的手段可分为(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两种类型。

22.货币可兑换包括:

(自由兑换)和(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两种基本类型。

23.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计划管理体制。

24.非贸易外汇涉及除(贸易收支)与(资本输出入)以外的各种外汇收支。

 

三、判断题

1、 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

2、 外国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该国的居民。

(√)

3、 狭义上的国际收支仅指发生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

(√)

4、 经常项目包括:

货物、服务和收益三大项目。

(×)

5、 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

6、 储备资产是储备及相关项目的简称。

(√)

7、 净误差与遗漏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总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

(√)

8、 政府不应当主导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

9、 国际收支失衡不会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

(×)

10、 市场调节机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

11、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

(√)

12、 我国的银行基本上是国有制银行,因此,政府可以直接调节信贷规模和利率。

(√)

13、 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越好。

(×)

14、 目前各国的国际货币主要是日元。

(×)

15、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

(√)

16、 国际储备多元化是指储备货币种类的多元化。

(√)

17、 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

18、 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可以用本国货币偿还国际债务。

(√)

19、 一国政府与其他国进行政策协调,可以减少国际收支失衡程度。

(√)

20、 不同国家在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采取的手段基本相同。

(×)

21、 记账外汇可以对第三国进行支付。

(×)

22、 自由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

(√)

23、 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

24、 缺乏自由外汇的国家往往使用记账外汇进行国际结算。

(√)

25、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

(×)

26、 间接标价法也称应付标价法。

(×)

27、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黄金输送点。

(×)

28、 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汇率决定于各国政府的铸币平价。

(×)

29、 在金本位制下,金铸币有法定含金量。

(√)

30、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

31、 各国政府不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调整纸币的金平价。

(×)

32、 在金本位制下,货币含金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

33、 购买力平价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汇率。

(√)

34、 购买力平价可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汇率短期波动。

(×)

35、 汇率变动对个人、企业、国家都有重大影响。

(√)

36、 外汇管制依照该国法律、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和各种规定及相关条例进行。

(×)

37、 各国的外汇管制法规通常对居民管制较松,对非居民管制较严。

(×)

38、 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本国领土为界限。

(√)

39、 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不存在外汇管制。

(√)

40、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允许携带黄金、白金出入境,但限制其数量。

(×)

 

四、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全面反映一国的对外(B经济)关系。

2、国际收支是一个(A流量)的概念。

3、居民是(C经济学)概念。

4、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B复式记账)原理进行统计记录。

5、国际收支所反映的经济交易蒙概括为(C五)种行为。

6、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B汇率)调节机制。

7、当国际收支逆差国的黄金外流时,会使该国商品价格出现(D向下)刚性。

8、收入调节机制是通过国际收支(B逆差)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下降和进口减少来调节国际收支。

9、在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有(C增强)的趋势。

10、我国的银行基本上是(C国有制)银行。

11、国际储备是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B资产)

12、目前的国际货币主要为(A美元)

13、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C适度)越好。

14、我国一直实行稳定(D黄金)储备政策。

15、(A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

16、狭义的外汇指以(B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17、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A金融资产)。

18、汇率又称(C汇价)

19、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B铸币平价)。

20、金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可采取弹性(D较大)的汇率制度。

21、金本位制是以(B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2、黄金点(GoldPcint)又称(C黄金输送点)。

23、在金本位制瓦解之后,各国实行(C纸币)制度。

24、各国政府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调整纸币的(B金平价)。

25、购买力平价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A汇率)。

26、外汇管制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C政策工具)。

27、国际货币基金要求其会员国(A解除)外汇管制。

28、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B本国领土)为界限。

29、外汇管制经常与其他(B国际收支)调节措施一同运用。

30、发达国家一般采取鼓励资本(A输出)的政策。

 

五、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状况对(B汇率、C国际储备资产、E国民经济)。

2、国际收支调节是(B国际金融组织、D各国政府)。

3、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C总量、D结构、E差额)。

4、国际收支差额通常包括(A贸易、B经常、C基本、D官方结算、E综合)差额。

5、净误差和遗漏发生的原因包括(A人为隐瞒、B资本外逃、C时间差异、D重复计算、E漏算)。

6、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A工资C价格、D利率、E汇率)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7、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A外汇缓冲政策、B财政政策、C货币政策、D汇率政策、E直接管制)等措施。

8、贸易管制包括:

(A关税政策、B进口配额、C进口许可证、D卫生、E包装)等非关税壁垒。

9、外贸计划包括外贸(A收购、B调剥、C出口、D进口、E外汇收支)及其他计划。

10、我国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外贸计划、B外汇计划、C汇率政策、D税收政策、E信贷政策)等。

11、国际储备制约着各国的(A物价水平、C国际贸易、D国际金融)。

12、目前国际货币主要为美元,此外还有(A马克、B日元、C英镑、D法郎)

13、一国政府调整国际储备结构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各种储备资产的(A安全、B流动、C盈利)性。

14、国际储备应满足三个条件(C官方持有性、D普通接受性、E流动性)

15、储备的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给持有者带来(B利息、D债息、E股息)等收益的属性。

16、狭义的外汇包括以外币表示的(A支票、B汇票、C本票、E银行存款凭证、F邮政储蓄凭证)。

17、广义的外汇包括(A外国货币、B外币支付凭证、C外币有价证券、D其他外汇资金、E特别提款权)。

18、根据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汇款方式,汇率可分为(C电汇、D信汇、E票汇)汇率。

19、根据货币的购买力,汇率又可分为(D名义、E实际)汇率。

20、汇率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它们是(A固定、B浮动)汇率制。

21、黄金输送点中的费用包括:

(A运费、B包装费、C保险费、D检验费)。

22、购买力平价可分为(C绝对购买力平价、D相对购买力平价)。

2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B利率、D心理预期、E经济增长)。

24、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包括:

(A产量、C物价)。

25、汇率变动对(A国际收支、B国际储备、E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26、外汇管制所针对的物包括:

(A外国钞票、B外币支付凭证、C外币有价证券、D黄金、白银)。

27、外汇管制针对的活动包括:

(A外汇收付、B外汇买卖、D外汇转移)。

28、出口商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要填明出口商品的(A数量、B价格、E币种)。

29、目前,世界上完全实行自由兑换的货币有(A美元、B英镑、D日元、F马克)

30、凡采取下述外汇管制措施的国家均被视为实行复汇率制:

(A课征外汇税、B给予外汇津贴、E官方汇率背离市场汇率)。

 

六、问答题

1.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P18

答:

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

(1)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

(2)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给国内经济带来过大的消极影响

(3)注意减少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

2.试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

P8-P9

答:

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

(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

(2)周期性失衡

(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

(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

(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

3.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25-P27

答: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

(1)国际储备机会成本的持有量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5)对外交往规模

(6)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

4.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P32

答: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储备货币多样化,以减少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根据对外支付的需要确定该货币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

(3)随时根据外汇市场的汇率运动趋势调整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

5.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会产生哪些影响?

P45-P47

答: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2)汇率变动对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

6.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P47-P48

答:

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汇率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2)汇率对国内产量的影响

(3)汇率对就业的影响

(4)汇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7.简述外汇管制的目的。

P53-P54

答:

外汇管制的目的:

(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

(3)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4)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

(5)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优先发展

(6)增强本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7)增强金融安全

8.外汇管制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P54-P55

答:

外汇管制的消极影响:

(1)汇率扭曲,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

(3)出现外汇黑市,外汇官价和黑市并存带来权钱交易

9.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P55-P58

答:

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

(1)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

(2)对进口外汇的管制

(3)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4)对资本输入的外汇管制

(5)对资本输出的外汇管制

(6)对黄金和现钞输出和输入的管制

(7)复汇率制

10.实现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P61

答:

实现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的基本条件:

(1)汇率水平比较合理,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2)政府拥有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能够应付人们的兑换要求

(3)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4)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产品和要素市场价格信号能够传递真实信息,微观经济单位能够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积极反应。

 

七、计算题

有一投资者有一笔100万美元的资金可用于一年的投资,现美元年利率为8%,德国马克同期利率为10%,即期汇率为1美元=1.3745-1.3782德国马克,一年期远期差价为美元升水0.0036-0.0046马克,在此情况下,该投资者考虑投资于套利市场,请说明其进行套利交易的过程及收益率。

美元升水表示美元升值  1美元=1.3781-1.3828德国马克100万*(1+8%)=108万美元

108万*1.3828=149.3424万德国马克 149.3424万/1.3745=108.6521644万美元

108.6521644万-108万=0.6521644美元 收益率=0.6521644/108=万分之0.006038559

国际金融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2(第七章至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长期资产流动:

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

2.国际直接投资:

是指一国的私人资本或垄断集团在国外投资开办企业,并取得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3.国际间接投资:

又称为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证券,所形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4.国际金融危机:

是指发生在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

5.国际债务危机:

是一个运用广泛的术语,它是指在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债务,致使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它们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6.金融安全:

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7.债务率:

是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是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指标,国际公认数值是100%,即债务率应小于100%。

8.世界银行: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广义的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

9.牙买加体系:

是以浮动汇率制与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相结合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填空题

1.资本国际流动按期限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按投资主体分又分为(私人国际投资)与(政府国际投资)。

2.邓宁认为,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因素有: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3.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4.(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体系的内在不稳定和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5.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牙买加协议)”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阶段。

6.所谓的“(国际债务危机)”的开端始于1982年8月的墨西哥外债的无力偿还。

7.国际货币危机又称:

(国际收支危机)。

8.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有: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发行国际债券)、(利用中国银行的外汇资金)等。

9.外债结构管理包括:

(利率结构管理)、(币种结构管理)、(期限结构管理)。

10.我国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有:

(引导外资的产业投资方向)、(避免“超国民待遇”)、(支持民族企业)。

11.我国进行对外投资,开发跨国经营,应本着(大)、(中)、(小)企业并重的原则

12.基金组织贷款的资金来自(份额)、(借款)和(信托基金)三个方面。

13.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统称。

14.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有:

(成员国实际缴纳的股金)、(借款)、(留存的业务净收益)和(债权转让)。

15.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二是(通过各国政府协商建立起国际货币和金融组织,其会员国公认其人为制定的关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

16.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按照货币本位分为(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7.从历史上看,最早出现的货币制度是(国际复本位制)。

1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制度为(金汇兑本位制),属于(混合本位制度)。

19.货币区的建立在局部范围实现了(固定汇率)和(多边结算)。

20.(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1.牙买加体系是以(浮动汇率制)与(多元化国际借贷货币)相结合的国际货币体系。

22.1974年6月,20国委员会提出了原则性的《改革大纲》,《改革大纲》分为三部分:

即(改革后的体系)、(立即采取的步骤)、(附录)。

23.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主张彻底改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它成为(世界中央银行)。

 

三、判断题

1、 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列入政府国际投资内。

(√)

2、 政府国际投资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取得利息和利润。

(×)

3、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是对更高收益率的无止境追逐。

(√)

4、 一直以来,资本国际流动中充当主角的都是发展中国家。

(×)

5、 资本国际流动是依据利益原则进行的。

(√)

6、 对资本国际流动的制约最为直接的是提高利率。

(×)

7、 90年代以来,资本国际流动突然转向,投资的重点转向发达国家。

(×)

8、 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资本流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逆转。

(√)

9、 资本国际流动的根源在于资本逐利性的本质。

(√)

10、 官方融资往往是政府间带有政治色彩的合作行为。

(√)

11、 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浮动汇率制下。

(×)

12、 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

(√)

13、 本币升值会抑制一国的经济增长。

(√)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以美元为核心,可调整的浮动汇率制。

(×)

15、 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可以自主地选择汇率制度安排。

(√)

16、美元信誉与美元国际清偿力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即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

17、 资本流动本身不会促成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

18、 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危机国一般都会出现资本大量流出、股票、房地产、本币价格下跌的过程。

(×)

19、 亚洲国家和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进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

20、 国外间接投资形式主要是政府间和国际金融的贷款。

(√)

21、 国际公认的负债率的警戒线为10%。

(×)

22、 外资的流入会减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

(×)

23、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还谈不上资本输出的问题。

(×)

24、 我国现已形成多层次的投资经营主体。

(√)

25、 在金本位崩溃之后,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作用日趋显著。

(√)

26、 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凯恩斯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

27、 信托基金是国际货币组织的常年重要来源。

(×)

28、 国际开发协会,又称第二世界银行。

(√)

29、 国际复本位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金银之间保持固定比价。

(√)

30、 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

(×)

31、 货币区的建立使各货币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便利。

(×)

32、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之一是取消外汇管制。

(√)

3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是美国偶然发生的经济危机。

(×)

34、 牙买加体系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国际货币制度,并不能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汇率和国际收支(×)

35、 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动荡、货币危机频发的根源之一是钉住汇率与独立浮动汇率之间的内在矛盾(√)

 

四、单项选择题

1、国际直接投资折衷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邓宁)。

2、国际间接投资即国际(C证券)投资。

3、资本国际流动更多采取的是(B浮动利率贷款)形式。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以(C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5、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D浮动汇率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