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38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docx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精品教育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学生用时:

80分钟共8页2013年10月20日

编写人:

余意审核: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预习案】(自主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意义。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字____,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鲁迅”是1918年发表《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

小说集《_____》《_____》;历史小说集《__________》;

散文集《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资料链接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署名霍冲。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写作该杂文集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故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之右半,“介”为“界”之下半)。

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称为《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3.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题旨)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

⑴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⑵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⑷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自读认知】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冠()冕()堂皇  吝()啬()  玄()虚  蹩()进残羮()冷炙()  脑髓()孱()头  自诩()国粹()

2.掌握下列词语:

⑴自 诩:

⑵孱 头:

⑶博而不精:

⑷礼尚往来:

⑸冠冕堂皇:

⑹残羹冷炙:

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4):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

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4.学习第一部分(1~4)

⑴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⑵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别的且不说,而单说学艺上的东西?

 

⑶第1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⑷你还能从第1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去主义”嘲讽的感情?

 

⑸读第3、4两段,想想“送去”是什么意思?

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

⑹第3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⑺第3段开头意思紧承第1段,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

 

⑻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对照表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利弊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第一部分小结:

送去——主动送去,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送来——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其害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因果论证)

5.学习第二部分(5~9)

⑴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⑵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⑶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

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

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

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

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

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投降主义

⑷“大宅子”实指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⑸对大宅子里的遗产,“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喻体

本体

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第二部分小结: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6.学习第三部分(10)

⑴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⑵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第三部分小结: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文章。

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7.文章写作特点:

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8.本文的语言艺术

讽刺辛辣,妙趣横生。

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探究案】

探究点一: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探究点二: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探究点三:

分析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课外延伸】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我们要拿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他怒斥“孱头”、“昏蛋”、“废物”,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之后,“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他的“拿”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亢不卑地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观点与“拿来主义”是一致的。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借鉴与选择”“继承与创新”“传递”“与世界接轨”等相关材料和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青少年爱鲁迅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前不久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4~17周岁人群最喜爱的作家是鲁迅。

根据调查,除了鲁迅,14~17周岁人群喜爱的前10名作家还包括郭敬明、韩寒、冰心、老舍、金庸、巴金、朱自清、罗贯中和曹雪芹。

与此同时,9~13周岁人群最喜爱的10位作家包括安徒生、杨红樱、鲁迅、冰心、郑渊洁、老舍、罗贯中、杨明、施耐庵和伍美珍。

调查还显示,14~17周岁人群最喜欢的10本书中,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列于前四,《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位居其后。

9~13周岁人群最喜欢的10本书中,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均位居前列,《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名著也同样受到欢迎。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鲁迅的魅力”“名人的价值”“永恒的光芒”“社会发展和精神信仰”“不朽的是经典”等相关材料和话题作文中。

3.美文佳作欣赏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

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

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

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

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

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

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

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

“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地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摘自1986年8月21日《文学报》)

【赏评】 本文语言朴实平和,娓娓道来。

作者认为“‘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因为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通过艰苦努力拿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仪节(yí)  脑髓(suǐ)  孱头(càn)  自诩(yǔ)

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   大度(dù)

C、蹩进(bié)  闭关(bì)   冠冕(guān)  残羹(gēng)

D、磕头(kē)  挖掘(jué)  玄虚(xián)吝啬(s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 冠冕孱头祟洋媚外  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

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B.王局长退休之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C.邪教的头目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故弄玄虚,散布谣言。

D.鲁迅先生用他那枝神来之笔为我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杂文。

4、下列各句中表意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代替的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但是,如果反对这旧宅子的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

C、有人说,掘起了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于是连清醒地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显得寒伧可怜)

C、听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国媚态。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运用反语,是“堕落”的意思。

6、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B、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他的小说主要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C、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更是成果丰硕。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是鲁迅书斋的名称。

D、鲁迅先生创作了大量散文和散文诗,分别收编在《朝花夕拾》和《野草》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用“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是为了说明              (15字以内) 

8、作者举尼采为例的意义是()

A、证明中国和尼采不同,尼采自诩过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而中国不是太阳,不能光热无穷。

B、证明中国的执政者也像尼采一样疯,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C、证明中国和尼采是相同的,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太阳。

D、证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就会自取灭亡,尼采只给不取,最后灭亡——发疯而死,中国如果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也会灭亡。

9、文中“吝啬”一词是有针对性的,它针对的是(用原文回答)                          。

结合语境,“吝啬”的词义是                        。

10、文章讲到地下的煤是为了说明                   

11、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2、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A、“孱头”代表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昏蛋”代表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废物”代表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拿来主义”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是什么?

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最能概括《拿来主义》基本观点的一项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备课区域

1.周树人,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自读认知】

1.guān;miǎn;lìn

Sè;xuán;bié;

gēng;zhì;suǐ;càn

2.⑴自己夸耀。

诩,夸耀。

⑵懦弱无能的人。

⑶广博而不精深。

⑷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

⑸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⑹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4.学习第一部分(1~4)

⑴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⑵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作者集中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

⑶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⑷“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⑸送去:

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送去主义: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⑹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⑺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

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⑻“抛给”、“送来”:

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恶。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

一句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

5.学习第二部分(5~9)⑴“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⑵“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6.学习第三部分(10)

⑵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探究点一答案要点: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探究点二答案要点: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

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

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

作者说:

“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探究点三答案要点:

1.“进步”实为倒退——反语

2.“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训练案】

参考答案:

1.答案:

C。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

A项的“诩”应为“xǔ”,这是“形声字,读半边”造成的误读。

一定要对形声字中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