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43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docx

历史必修一选择题

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4.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

9.“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

材料中的“乙未”应指

A.1894年B.1895年C.1898年D.1901年

10.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⑤

11.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③平型关大捷④百团大战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2.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中华民国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国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曰: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果断反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1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14.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

”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A.北京、南京、上海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D.北京、上海、南京

15.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6.从右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

 

17.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8.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1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5.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

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上海世博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1.西周统治者确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宗法制核心的主要动机是

A.明确大宗与小宗等级关系B.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C.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D.维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3.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列强的侵略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

4.“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5.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7.一位村长说: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

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

A.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

“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

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

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

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

”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美国支持台独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雅典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在希腊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这里的“公民”是指

A.生活在雅典的所有人B.生活在雅典的所有成年男子

C.独立自主的成年男子D.独立自主的雅典本邦成年男子

11.“……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材料内容来自于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

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2.《权利法案》规定: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聚会。

”其含义是

A.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B.议员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

C.议会必须定期召开D.议会有限制国王的权利

13.“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14.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5.在“四月提纲”中,列宁之所以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是因为

A.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大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

B.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人民普遍不满

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临时政府的反革命本性尚未充分暴露

D.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空前提高

16.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之间关系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马歇尔计划④北约⑤朝鲜战争

17.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18.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

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

19.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政策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20.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2.《史记·楚世家》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附益之法”

4.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5、“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

6.《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编户制 D.察举制

8.“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A.春秋战国B.隋唐C.两宋D.明清

9.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10、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他可以到宁波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

③可在天津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2.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此条约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14.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15.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的不同是

A、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B、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C、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

16.《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18.二十世纪初期,当时刚成立的中国政府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内阁责任制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鼓励发展工商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20.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1.历史题材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下列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2.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3.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B.《千古奇冤:

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

太原会战纪实》

24.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

“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全在于共党。

”当时的形势是

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

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2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解放南京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曰: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B.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D.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3.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4.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5.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清朝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三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

”王五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六说:

“我读过《天演论》。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这个说谎的人是

A.张三B.李四C.王五D.赵六

7.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园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8.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

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大总统令禁烟文》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C.《慎重农事令》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9.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