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48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6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里山地质概况.docx

九里山地质概况

毕业实习报告

 

院别:

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

地质人才08-03

*************

*********

学号:

************

日期:

2011年3月25日

 

实习时间:

2011年3月7日~2011年3月26日

实习地点: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九里山煤矿

实习目的:

1、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自我的实践能力;

2、了解矿井的基本知识;

3、收集毕业设计所必需的各项原始资料。

实习内容:

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3907743

38443923

4

3912310

38447230

2

3905725

38446120

6

3911780

38446770

3

3908215

38449600

扣除下列四点控制的范围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3911687

38446876

C

3911557

38447230

B

3911906

38447048

D

3911322

38447088

1、2、3、4、6五个点圈定的面积为18.60km2,A、B、C、D四个点圈定的面积为0.10km2。

九里山矿位于焦作市东18km,矿井地理座标为:

东经113º23′~113º26′,北纬39º17′~39º21′,行政区属焦作市管辖。

井田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其中扣除的四点控制范围为九里山乡三矿,面积0.10km2),矿井总面积为18.60km2。

拐点坐标详见表1-1。

九里山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

井田西起11勘探线与演马庄矿相邻,东以北碑村断层为界与古汉山井田相连;北起煤层隐伏露头,南抵西仓上断层。

东西走向长约5.5km,南北倾向宽约3.4km。

井田北部有焦(作)~辉(县)公路,南部有焦(作)~新(乡)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济(源)~东(明)高速公路,矿井铺设专用铁路线经新(乡)~焦(作)待王站编组后输送全国各地。

公路四通八达,并可直达郑州、洛阳、新乡、山西晋城等地,乡间简易公路纵横成网,交通十分方便。

2.自然地理

2.1地形

本区属太行山山前平原和冲积、洪积扇的边缘地带。

总体地形平坦,海拔85~117m,一般在95m左右。

全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坡度3~8‰。

由于浅部煤层开采后地面塌陷,局部形成低洼带,雨季会出现短时积水。

西部九里山残山上断续出露石炭、奥陶系灰岩,高出地面约70。

2.2水文

该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东部有石门河,西部有山门河,均发源于太行山,且为间歇性河流,河水在山口外20~25Km全部渗漏地下,成为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

据近年资料表明,除雨季外,平时河床干枯。

河流上游建了不少中、小型水库,基本上无洪泛危害。

九里山矿区内无河流,仅东侧有一条冲沟,经隤城寨、大陆村向东南流散,平时无水,雨季排洪。

据访问隤城寨村民,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929年。

1955年9月在隤城寨实测洪水位为+101.76m,高于地下水位10余米,按实际河道断面计算流量为456m3/s。

在亮马村、高寨、大陆村、蒋村以南建井前冲积层浅部有泉水溢出,雨季有大片沼泽地出现,现因井下排水及生产、生活、灌溉等开采浅层潜水量增加,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沼泽、泉水已干涸断流。

2.3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和日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较少。

据1963~1988年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9.9℃(1971年),最高气温43.3℃(1966年),平均气温15º。

最大冻土厚为190mm(77年元月)。

年降水量457.6mm(1986年)~689mm(1988年),年平均降水量552.45mm。

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1.7%,其次5、6、10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32.7%,1、2月份降水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1.5%。

年蒸发量为1700~2000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风向5~9月份以东风、东南风为主,10月份至翌年4月份以西风、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3级,最大11级(78年6月30日晚)。

西北风频率较大,对本地区气候影响也较大。

2.4地震

据焦作市地震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自1038年~1978年6月,发生的较大地震且对焦作有影响的共有35次。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焦作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本区对应的基本烈度为Ⅶ度,其地震设防应为Ⅶ,如图1-2所示,表1-2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表1-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g

<0.05

0.05

0.1

0.15

0.2

0.3

≥0.4

地震基本烈度值

<Ⅵ

≥Ⅸ

东笋煤矿属低瓦斯矿井,主采I煤层,局部可采H、C、F煤,煤种为长焰煤,灰分30-40%,发热量3000—3600大卡/千克,是电厂和工业及民用优质燃料。

3生产建设概况

九里山煤矿由武汉煤矿设计院设计,1970年7月开始建井,设计井型90万吨/年,1983年4月投产,开采山西组二1煤层。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双水平上下山开拓。

提升系统:

主井为一台XKT2×3.5×1.7-15.5提升机,一对5.5吨萁斗,副井采用JKDL85×4型绞车提升,矿井采用集中排水系统,安装D450×6型卧泵21台,德国6736/11型潜水泵5台,总排水能力257.5m3/min。

目前,矿井东部-250m以浅已基本采完,转入-250m以深至马坊泉断层间开采;西部-250m以浅一半地段已采完,正在向-250m以深开拓。

多年来实际生产能力在60万吨/年左右,现已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

九里山矿采煤方法主要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采煤法、倾斜长壁倾斜分层采煤法,回采工艺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炮采,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该矿为单一煤层开采,主采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厚平均5.15m,属优质无烟煤。

现开采标高-300m,垂深400m。

主要有四个生产采区,即:

一一采区:

11煤柱工作面;一二采区:

13051下风道、上风道;一四采区:

14031工作面、14052备用工作面、14091运输巷、上风道、14101工作面、14062下风道;一五采区:

15011工作面、15051区段巷;二四采区:

24轨道石门、回风石门、辅助回风石门。

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06年3月、8月、12月分别在14121、15041运输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二1煤层煤尘暴炸指数11.05%,无暴炸危险性,无自燃现象。

现有1个综采队,3个炮采队,年产原煤90万吨;另有1个开拓队,2个掘进队和1个巷修队,年掘进总进尺4000m左右。

目前有4个工作面生产,即14061、15011、13113工作面和13煤柱工作面,,采掘接替基本平衡。

九里山煤矿由于开采技术条件所限,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年来原煤年产量基本上维持在6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煤炭市场看好。

矿方积极挖潜改革,改进采掘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使原煤产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原煤年产量已接近90万吨,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4矿井储量

九里山煤矿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勘探,即1955~1958年间中南煤田地质局125队首次勘探,1966年~1970年由焦作矿务局水文队进行的第二次勘探,1996年~1998年由焦作矿务局水文队进行的第三次勘探(主要针对二水平),现将各勘探时期井田范围、面积和储量分述如下:

1955~1958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5队勘探时,根据武汉煤矿设计院对井田划分意见及天然条件控制情况,以21勘探线为界,分二矿井田和三矿井田,其中三矿井田不在现九里山井田范围内。

二矿井田范围西起13勘探线,东至21勘探线;北自煤层露头,南止西仓上断层。

东西走向长4.6km,南北倾向宽2.5km,水平面积11.009km2,计算深度至-550水平。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容重采用钻孔所测平均容重1.48t/m3,计算结果见表1-4。

二矿井田各级平衡表内储量表表1-4

煤层名称

级别

水平面积(103m2)

储量(103t)

比例(%)

勘探网度

二1

A2

3106.00

27360.83

29.7

500×100m,局部500×1500m

B

1927.00

16412.05

17.86

500×1500m,局部1000×1500m和1000×2000m

C1

5976.00

48101.51

52.36

仅为个别钻孔控制或高级储量外推

合计

11009.00

91874.39

100

另外二、三矿井田还求得二1煤层平衡表外储量(C2)1357060t,水平面积334000m2。

1966年~1970年,焦作矿务局水文队第二次勘探时,储量计算范围西起11勘探线,东至23勘探线;北自煤层露头或九里山断层,南止二1煤层-600m水平或西仓上断层、方庄断层、马坊泉断层。

东西走向长6.8km,南北倾向宽3.4km,水平面积24.7km2,计算深度至-600m水平。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容重采用1.50t/m3,计算结果见表1-5。

储量计算表表1-5

煤层名称

计算水平(m)

水平面积(103m2)

工业储量

(104t)

远景储量

(104t)

尚难利用储量(104t)

小计

(104t)

二1

露头~-225

4190.47

4190.47

-225~420

5797.65

5797.65

-420~600

4559.72

4559.72

合计

14547.84

3556.26

1336.47

19440.57

1996年~1998年,焦作矿务局水文队在第三次勘探时,主要针对二水平。

储量计算范围西起11勘探线,东至北碑村断层东井田边界;北自马坊泉断层,南止二1煤层-800m水平或西仓上断层。

东西走向长4.5km,南北倾向宽1.8~2.5km,水平面积10.2km2,计算深度至-800m水平。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容重采用15-17孔煤芯样化验资料1.50t/m3,计算结果见表1-6。

 

地段

水平

(m)

面积

(104m2)

能利用储量(104t)

暂不能利用储量(104t)

总储量

(104t)

A

B

C

A+B+C

D

马坊泉断层以北

-255m以浅

552.9

3158

121.1

546.1

3825.4

99.6

3925.0

-255m以深

3937

356.3

1748.5

1231.7

3336.5

331.6

3668.1

小计

393.7

3514.5

1869.6

1777.8

7161.9

431.2

7593.1

马坊泉断层以南

-450m以浅

421.0

646.4

1746.4

1686.7

4079.5

4079.5

-450m~-600m

290.5

127.4

328.0

1987.2

2442.6

2442.6

-600以深

125.4

1025

1025.0

小计

827.9

773.8

2074.4

3673.9

6522.1

1025

7547.1

井田合计

1774.5

4288.3

3944.0

5451.0

13684.0

1025

431.2

15140.2

井田深部

-600m以浅

18.9

150.8

150.8

-600m~-800m

170.8

1462.5

1462.5

小计

189.7

1613.3

1613.3

二水平合计

1017.6

773.8

2074.4

3673.9

6522.1

1025

1613.3

9160.4

井田总计

1964.2

4288.3

3944.0

5451.0

13684.0

1025

2044.5

16753.5

九里山井田二1煤层储量计算表表1-6

本次矿井地质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即煤炭生产许可证确定的9个拐点坐标圈定的矿井范围。

共获二1煤层煤炭(111b)+(121b)+(122b)+(333)类总资源/储量12583.3万吨。

其中(111b)类资源/储量2495.9万吨;(121b)类资源/储量3766.5万吨;(122b)类资源/储量3825.1万吨;(333)类资源量2495.8万吨。

5矿井地质

5.1地层

5.1.1区域地层

九里山井田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太行小区。

据区域出露及钻孔揭示,区域地层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侏罗系和白垩系。

各时代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5.1.1.1前震旦系(Anz)

出露于井田东北太行山南麓及修武县黑龙王庙北侧一带。

主要为一套深变质岩系,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变粒岩及角闪片岩等组成,厚度不详。

5.1.1.2震旦系(Z)

仅出露于修武黑龙王庙北侧一带,主要为浅紫、浅黄色中厚~巨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中上部夹紫红色泥岩。

厚22.00~175.00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5.1.1.3寒武系(∈)

出露于焦作煤田北部山区,分下、中、上三统。

总厚度473.00-587.00m,各统之间整合接触,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1、下统(∈1):

主要为浅海相石灰岩、鲕状灰岩,夹有泥岩、粉砂岩及页岩,底部有一层含磷粗粒砂岩。

厚130.00~160.00m。

2、中统(∈2):

主要由浅海相石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夹薄层粉砂岩、泥岩,富含动物化石。

厚291.00~349.00m。

3、上统(∈3):

由浅海相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

厚52.00~78.00m。

5.1.1.4奥陶系(O)

出露于焦作煤田北部山区及井田西部,仅残存下、中两统。

厚600m左右,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1、下统(O1):

下部冶里组为浅海相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状白云岩,缺失上部亮甲山组。

2、中统马家沟组(O2m):

为浅海相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灰岩、泥灰岩、泥岩和透镜状石英砂岩。

厚500m左右,与下统冶里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5.1.1.5石炭系(C)

焦作煤田北部山前有零星出露,厚92.00m左右。

分上统为本溪组和上统为太原组,两统之间整合接触,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为灰色、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夹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及透镜状石灰岩。

为滨海泻湖相及障壁岛相沉积,厚13.00m左右。

2、上统太原组(C3t):

由深灰色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

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79.00m左右。

为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5.1.1.6二叠系(P)

焦作煤田西部有零星出露,总厚850m左右。

分上、下两统,下统分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统分为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

除石千峰组与上石盒子组间平行不整合接触外,其余组间均整合接触,且与下伏石炭系地层整合接触。

1、下统(P1)

山西组(P1sh):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砂岩、粉砂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形成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其中二1煤层为该区主采煤层,该组地层厚75.00m左右。

下石盒子组(P1x):

主要由灰色、浅灰色铝质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灰~灰白色砂岩、粉砂岩组成。

局部发育薄层炭质泥岩和煤线。

为一套海陆过渡相沉积,厚324.00m左右。

2、上统(P2)

上石盒子组(P2s):

主要由灰色、青灰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灰白色砂岩组成,局部夹薄煤层,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厚241.00m左右。

石千峰组(P2sh):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中上部由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夹石膏薄层。

厚度大于190m。

5.1.1.7第四系、第三系(Q+R)

广布于山前平原区,为棕黄色、褐黄色黄土、粘土、砂质粘土夹砾石、流砂、砾石层。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地层厚度差别较大,从几米到数百米,整体上北薄南厚。

3.1.2井田地层

九里山井田属第四系、第三系全覆盖区。

据钻孔揭露,本区赋存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第四系、第三系。

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5.1.2.1奥陶系(O2)

中统(O2m)马家沟组:

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或白云质石灰岩,较致密,层面含炭质及泥质,中上部25m左右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致密性脆,呈块状;顶部厚约20m为白云质杂色似砾状灰岩和角砾状石灰岩。

顶部因风化和铁质侵染,呈棕红色,岩性混杂。

该组中上部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

出露于井田北部的九里山一带,区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18.25m。

5.1.2.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底部多为铝土质泥岩,致密有滑感,含有黄铁矿结核及晶粒,偶为粗粒石英砂岩。

中部为铝土质泥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据镜鉴资料,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85+%),长石占7+%,杂基主要为高岭石、水云母,粘土矿物占20%。

为孔隙~接触式胶结。

上部为浅灰色~青灰色铝土质泥岩,夹黄铁矿条带,具水平纹理,据镜鉴资料,该层铝土质泥岩多为针状和叶片状,为本区标志层之一。

该组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

本组厚4.90~16.67米,平均厚9.74m。

与其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底界为一2煤底面,顶界为L9石灰岩顶面。

由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其中含石灰岩8层,自下而上称为L2、L3┄┄L9,一般灰岩下含煤层。

底部一2煤大部可采,中部的一5煤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

据岩性组合特征,本组常分为三段,即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分别简述如下:

⑴下部灰岩段:

一2煤层底或其直接底板根土岩底至L4石灰岩顶,以石灰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偶夹薄层细砂岩。

底部一2煤厚0.20~2.42m,平均厚1.67m,含矸1-3层,夹矸岩性主要是泥岩或炭质泥岩。

一2煤直接顶板为L2石灰岩,厚10.72~16.49米,平均厚12.45m,L2石灰岩为厚层状,深灰色、灰色,坚硬致密,含大量燧石结核及腕足类、海百合和蜓类化石,有时夹泥岩薄层。

该层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重要标志层之一。

⑵中砂泥岩段:

自L4灰岩顶至L8灰岩底,以灰黑色细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局部夹2~3层石灰岩(L5、L6、L7)及薄煤。

中部常有一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厚度较大,质纯。

下部L5石灰岩较稳定,为一5煤为直接项板。

L6灰岩有时相变为中细粒砂岩或砂质泥岩,该段所见薄煤均不可采。

含BoultoniaCheni,Schwagerina化石等。

⑵上部灰岩段:

自L8灰岩底至L9灰岩顶,底部L8石灰岩,厚4.15~13.77m,平均8.67m,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有时含有燧石团块,垂直节理发育,充填有方解石脉,该层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重要标志层之一。

上部主要由砂质泥岩、泥岩及少量细砂岩组成,偶夹煤线。

顶部为L9石灰岩,质坚性脆,厚0.28~1.80m,平均厚0.69m,十分稳定,发育良好,为山西组与太原组之分界,同时也是重要标志层之一,L9石灰岩在井田东部分叉为二层。

本段含BoultoniaCheni,Schubetellasp等化石,

本组厚69.46~84.15m,平均厚76.28m。

与其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5.1.2.3二叠系(P)

井田内二叠系上部地层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其中下统山西组保存完整,下石盒子组大部分地区保存较好,浅部遭到剥蚀,上统上石盒子组仅在深部有部分残存,地层不完整。

1、下统(P1)

⑴山西组(P1sh):

底界为L9石灰岩之顶面,顶界为砂锅砂岩之底面。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其颜色自下而上由深变浅。

含大量栉羊齿、鳞木、轮叶等植物化石,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其下部二1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主要开采煤层。

根据其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

①二1煤层段:

自太原组L9石灰岩顶界面至大占砂岩底,以深灰色、灰黑色含菱铁质泥岩、条带状砂岩及煤层组成,西部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东部砂岩增多,地层增厚。

其中二1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厚4.73-6.77m,平均6.16m,底板泥岩含有Pecopterissp.,Sphenophyl~lumthonii等植物化石。

底部为细—中粒砂岩,多夹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层理,称“二1煤层底板砂岩”,为一辅助标志层。

②大占砂岩段:

自大占砂岩底至香炭砂岩底,含1~3层砂岩。

下部为厚层状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大占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有少量暗色矿物,层面含较多白云母碎片及炭质,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局部含泥质团块,厚1.12—31.89米,平均厚11.56米,为主要标志层之一。

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偶夹不可采的薄煤层或煤线。

本段含较多植物化石:

Calamiaessp,Pacopterissp.,NeuropterisSp.等。

③香炭砂岩段:

自香炭砂岩底至小紫泥岩底,含1~2层砂岩。

由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下部的香炭砂岩为深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泥质包体与菱铁质团块,厚7.08m。

上部的泥岩及砂质泥岩呈灰、黑灰色,产植物叶部化石。

④小紫泥岩段:

自小紫泥岩底至砂锅窑砂岩底,属本组顶部,厚10m左右。

岩性以紫灰色泥岩为主,含铝质及菱铁质假鲕,局部夹深灰色砂质泥岩。

本组厚60.28~101.53米,平均厚82.68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⑵下石盒子组(P1x):

底界为砂锅窑砂岩之底面,顶界为田家沟砂岩之底面。

该组地层包括三煤段、四煤段、五煤段和六煤段四个煤段。

①三煤段:

底部砂锅窑砂岩(Ss)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常有园度较高的石英砾石,粒度由上向下渐粗,硅质胶结,含黑色泥岩包裹体,具底砾岩和冲蚀面,厚2.40~20.58m,平均8.85m,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之分界标志。

中下部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俗称A层铝土)、紫斑泥岩及深灰色泥岩,含大量菱铁质鲕粒,铝土质泥岩为本区重要标志层之一。

中部为绿灰色细~中粒砂岩、青灰色含紫斑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

上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紫斑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富集云母片。

②四煤段:

底部四煤底板砂岩(S4)为浅灰色、灰绿色细~粗粒砂岩,含深灰色泥岩包裹体和泥质团块,层面含少量云母片,泥岩团块棱角明显,有时呈定向排列,粒度由上而下逐渐变粗,分选差,硅质胶结,为本区重要标志层之一。

中上部为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含铝质,具紫斑及菱铁质鲕粒,局部夹砂岩、粉砂岩透镜体。

③五煤段:

由三层灰白色、灰绿色细~粗粒石英砂岩和泥岩、砂质泥岩组成,每层砂岩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