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51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docx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

农场里的动物教案小班

【篇一:

教案《在农场里》】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在农场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提问:

小猪住在那里?

〔引出歌词:

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

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

〔出示节奏卡〕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将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机。

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

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

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

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

“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

”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

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

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

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

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

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

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

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篇二:

归类动物教案小班】

篇一:

小班语言可爱的小动物教案

盘县第二幼儿园“达标课”活动教案

〔2015年11月6日〕

盘县第二幼儿园“达标课”活动

--《可爱的小动物》说课稿

盘县第二幼儿园蒋娟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语言领域的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下面我将分:

说活动设计意图、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意图:

小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歌是幼儿十分喜爱的语言形式,语句简短,节奏感强;小班的幼儿又特别喜欢小动物,其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叫声,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动物情境游戏,使幼儿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并能同大家一起表现自己,通过发展语言能力增强自我表现能力。

在温馨、亲切的游戏活动中,减少师生距离,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便于幼儿更能自主表现、自由发挥,从而到达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叽、嘎、汪、喵、喔”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课件〔ppt〕;小鸟、小鸭、小猫、小狗、大公鸡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

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提问法,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

讲解法,让幼儿学会识别整点。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改变游戏玩法〔老狼老狼几点了〕来稳固幼对儿整点识别。

说活动过程

以上是我对《可爱的小动物》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语言活动课,应该培养幼儿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

篇二:

小班结构游戏:

动物园(整理)

小班结构游戏:

动物园

设计执教:

陈宁

活动由来:

小班入学一个月后,幼儿逐渐对玩具柜里的成型玩具失去了兴趣;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建构区”里的那些色彩多样、外形各异的胶粒,并喜欢经常到“建构区”里试着将不同形状的胶粒连一连、摆一摆、搭一搭,建构区逐渐热闹了起来。

由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日常文学读物的早期阅读中,已经对动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同时,在节假日的亲子外出中,家长也常常带幼儿去动物园看动物,幼儿对动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建构区投放

了较多比较适合搭动物的胶粒。

幼儿在自由搭建活动中,老师常常会听到幼儿一边搭胶粒一边交谈关于动物的话题:

“我要搭一只恐龙,我是恐龙队长。

”说着抓起一个恐龙头形状的胶粒安在另一块胶粒上。

另一位幼儿抓起一个动物身体形状的胶粒说“我的大象比你厉害。

”?

?

因此,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开展了《动物园》的建构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迁移对动物园的感知,大胆尝试用连接、围合、镶嵌的建构技能搭建自己喜欢的动物,组合成动物园。

2、喜欢建构活动,能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出不同动态的动物。

3、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建出许多完整的建构作品。

4、懂得爱惜建构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胶粒。

5、在老师的帮助下,会将胶粒分类收拾整理。

6、懂得珍惜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能将搭建好的作品合理地摆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欣赏。

7、能大胆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安静地倾听同伴的介绍。

动物园

(一)

活动目标:

1、大胆使用建构材料,完整地搭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并能说出名称。

2、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完自己的建构作品。

3、懂得爱惜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合理摆放、欣赏自己与同伴的建构作品。

4、能保护建构材料,在老师的提醒帮助下,初步懂分类收拾整理。

活动准备:

三种搭动物的胶粒、上次建构的作品、作品展示台。

活动指导:

1、师幼交流以前在建构区搭建动物的经验:

〔1〕说说搭过的动物的名字。

师:

“前几天,小朋友都在建构区用胶粒来搭动物。

你搭过什么动物?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动物的名称〕

〔2〕说说以前搭建动物的方法。

〔加长、加高?

?

师: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搭动物的?

2、出示在区角里收集到的几只搭得不完整的动物作品,指出不足,提出本次建构要求:

〔1〕观察范例,指出不足。

师:

“看!

我这儿有几只从建构区的展示台里找到的动物,你能看出他们是什么动物吗?

”“他们少了什么?

〔2〕师幼共同复习有关动物身体结构的知识,并提出本次建构活动在动物身体“完整性”方面的要求。

师: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身体分为?

?

可是为什么小朋友在搭动物的时候却会忘了这、忘了那?

〔3〕教师出示几种搭动物的材料,共同回忆以往的搭动物的经验,并提出分类收拾玩具材料的要求。

师:

“看,这篮圆圆的胶粒可以搭什么动物?

这种呢?

?

师:

“呆会儿听到收拾的音乐,小朋友要先把你搭好的动物送到展示台,再把桌上的胶粒分类收拾好,让相同的胶粒宝宝住在一起,让不一样的胶粒宝宝

住在不同的篮子里。

3、幼儿搭建动物,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搭出外形完整的动物。

4、听音乐分类收拾建构材料。

5、师幼共同欣赏作品,分享交流建构体验。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

师:

“今天你搭了什么动物?

〔2〕教师筛选出假设干外形完整、有特色的动物作品,供大家欣赏。

〔3〕教师表扬不怕困难,坚持搭完作品的幼儿,和收拾材料时会分类整理建构材料的幼儿。

6、教师提出本次游戏在摆放建构作品方面存在的不足,引发幼儿深入思考关于“不同的动物要怎样合理摆放”的问题。

观察与推进:

在本阶段的结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选择相应的胶粒来拼搭自己熟悉的动物:

有的用有动物头的胶粒搭长颈鹿、老虎、鳄鱼,有的用齿状胶粒搭小鸡,有的用圆鼓鼓胶粒搭兔子、青蛙。

他们通过《动物》主题活动,懂得了动物的身体一般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因此在用胶粒搭动物时会有意识地搭出外形比较完整的动物。

他们初步懂得了要将搭好的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给大家欣赏,不去碰坏它们。

但是,教师发现:

许多幼儿搭完一只动物后就坐回座位等待,不再动手搭建。

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幼儿尚未产生游戏性体验,把搭动物当作完成任务。

为了让小班幼儿融入游戏,就要从他们爱梦想、思维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出发,把建构游戏情节化。

所以我拍了许多动物作品的照片,利用专门的讲述活动,来说说“动物在干什么”,充分调动幼儿想象的翅膀,让作品“活”起来。

幼儿看到照片都抢着说,他们会联系以往对动物的认知经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作品以拟人化、生活化。

同时,教师还发现:

许多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常常把胶粒碰丢,而没有及时捡起来收到篮子里。

他们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时很随意,将各种“动物”混杂成一堆,这样不仅看起来比较凌乱,同时也折射出幼儿对动物的相关知识的匮乏。

怎样丰富幼儿关于动物群居的知识?

怎样让幼儿们搭的动物能组合成为一个“动物园”?

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第二阶段的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深入地研究。

结构游戏:

动物园〔二〕

第二阶段游戏目标:

1、继续大胆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出许多外形完整的动物作品。

2、能迁移对动物的感知,将搭建好的“动物”按名称分类摆放。

3、尝试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搭建动物园的栏杆。

4、在搭建过程中懂得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胶粒,分类放在篮子中。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动物》主题活动之二:

《动物分类》

〔1〕了解动物群居的粗浅常识,会按名称的不同,将动物进行分类。

〔2〕懂得动物园有栏杆、栏杆是长长的。

2、亲子活动:

周末参观西湖动物园。

3、领域教学:

数学活动:

《按名称分类》《abab排序》

讲述活动:

《动物在干什么》

4、区域活动:

聪明谷:

《动物找家》〔提供贴有动物图片小房子的操作板、不同动态、大小和色彩的动物图片,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复习按动物名称分类。

《abab排序》〔提供排序底板、两种不同图片的游戏材料假设干组。

建构区:

《插接栏杆》〔提供柱形胶粒、药瓶等材料,按照abab的规律,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插出长长的栏杆。

美工区:

手掌印画《动物园的树》

●材料准备:

搭栏杆的胶粒、搭动物的胶粒、展示台〔事先在桌子上贴假设干纸条,把桌子划分成六个方块,用来分隔不同动物;在每个方块贴动物图片,用来当

作动物的“家”。

游戏过程:

1、师幼共同回忆上次参观动物园的经历,帮助幼儿疏理对动物的已有经验:

〔1〕大多数动物喜欢群居,每个“家”里都有许多动物。

〔2〕动物园的每个“家”之间,都用栏杆来分隔。

2、教师展示幼儿在建构区搭建的“栏杆”和“动物”作品,提出本次建构要求:

〔1〕按照动物图片的提示,把名称不同的动物送到不同的“家”里。

〔2〕要在每个“家”放许多外形完整的动物,让“家”热闹起来。

〔3〕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插出长长的栏杆。

〔4〕在搭建过程中要及时捡起碰丢在地上的胶粒,分类放在篮子中。

3、幼儿按意愿分成“搭栏杆组”和“搭动物组”,大胆选择建构材料搭建。

教师指导重点:

〔2〕提醒幼儿观察每个“家”的图片,按名称不同分类摆放动物作品。

〔3〕帮助“搭栏杆组”的幼儿用连接、围合的方法,搭建长长的栏杆。

〔4〕关注能搭出不同动物的幼儿和他们的动物作品。

4、听音乐分类收拾建构材料。

5、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幼分享交流建构体验。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

师:

“今天你搭了哪些动物放在动物园里?

是什么?

〔2〕参观“动物园”,继续帮助幼儿按名称分类摆放动物。

师:

“今天的动物园真热闹,每家都住着许多动物。

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住到自己家了?

有没有哪只动物住错房子?

我们把它送回自己的家吧!

〔3〕让幼儿评评“哪个家最热闹?

”,教师表扬能搭出许多动物的幼儿。

〔4〕引

导幼儿关注“栏杆”,讨论怎样搭“栏杆”才会更像?

6、引发幼儿活动后继续寻找有关动物生活环境的知识,解决“除了栏杆之外,还能用什么来分隔不同的动物?

”的问题。

观察与推进:

基于幼儿上阶段结构游戏中表现出的对动物“群居”方面知识经验的不足,我们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亲子活动,参观西湖动物园。

幼儿在参观中发现原来象鹿、鸡、兔子?

?

名称相同的动物都可以住在一起。

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探讨关于《xx动物的一家》的活动,引导幼儿排除同类动物在大小、颜色、外形方面的干扰,将相同的动物归为一类。

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在“聪明谷”活动的幼儿玩《动物分类》的活动材料。

由于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相关经验,因此,当结构游戏中有部分幼儿再次将各种“动物”混杂成一堆时,就有几个聪明的幼儿提出质疑:

“老虎不能和小兔住在一起啊,他会把小兔吃掉的。

”“长颈鹿个子那么高,小鸡会被他踩扁的。

”教师在讨论中适时迁移以往参观动物园的经验,提出问题:

“怎样把它们分开呢?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将搭好的“动物”分别住到不同的“家”里,并且搭一些栏杆作为分界。

刚刚分好“家”的“动物园”里看上去很冷清,每个“家”里的动物都不多。

我在思考:

小班幼儿本身动作就慢,假设将全班幼儿分成两组搭“动物”的幼儿人数势必减少,那么,在

对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开展结构游戏中,是否有必要分组呢?

我决定在下阶段的游戏中尝试不分组。

另外,“栏杆”组由于材料的问题,一直很难连接出长长的栏杆,所以纵观整个“动物园”,不同名称的动物之间的分界还不是很明显。

教师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地将头脑中的经验转化成游戏中的行为?

怎样为幼儿架构一个阶梯?

解决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

“不同动物之间用什么来分界?

”这个问题上。

我想: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居住环境,有的动物喜欢呆在树比较多的地方、有的动物喜欢呆在山上、有的动物喜欢呆在水多的地方?

?

而树、山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很容易搭建出来的物体。

在下阶段的建构中我就试着用树、山、栏杆这些物体来分隔不同动物,以降低小班幼儿建构的难度。

动物园〔三〕

第三阶段游戏目标:

1、能继续运用连接、围合、镶嵌的技能,用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同一种动物,用同一种材料拼搭不同动物,表现出动物的不同动作神态。

2、能搭建树、山、栏杆作为不同类动物之间的分界,并按动物名称的不同,分类摆放动物。

3、喜欢结构游戏活动,在搭建过程中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搭建动物园。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动物》主题活动之三:

《我的动物朋友》

〔共同收集资料,了解“我”喜爱的某种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

喜欢吃什么食物?

并将收集来的资料与同伴共同分享。

2、亲子活动:

亲子手工制作大赛《我的动物朋友》。

3、区域活动:

聪明谷:

《动物的家》《给动物喂食》。

美工区:

撕贴《动物穿新衣》、手掌印画《动物园的树》。

4、环境布置:

主题展板粘贴关于《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的资料供家长与幼儿自由观看。

班级悬挂亲子手工制作《我的动物朋友》的作品。

美工区墙面展示幼儿撕贴《动物穿新衣》的作品。

●材料准备:

搭动物的胶粒;栏杆、小山、树、草地等辅助材料;

动物图片、布置成动物园背景的展示台;

以前搭的胶粒“动物”的照片。

游戏过程:

1、以介绍“动物园”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导入游戏:

师:

“这是我们的动物园,呆会有哪些动物要住到动物园里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都有谁。

师:

“这是谁的家?

”“这个呢?

2、引导幼儿欣赏前几次结构游戏中幼儿曾经搭建过的动物照片,帮助幼儿懂得许多材料都可以搭动物、动物的姿态多种多样。

3、针对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要求幼儿继续搭出有不同动作、不同神态的动物。

〔2〕要把搭出来的“动物”按名称分类放在“动物园”里。

4、幼儿按意愿,大胆选择建构材料自由搭建“动物”和“动物园”里的“栏杆、树、小山、草地”等其他设施,共同组合成动物园。

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并鼓励幼儿用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同一种动物,用同一种材料拼搭不同动

【篇三:

小班教案喂小动物】

活动目的:

练习使用勺子,尝试用筷子夹大颗粒物品。

活动准备:

1、用大可乐瓶做的小动物玩具,瓶身上方挖一个洞做小动物的嘴巴。

2、筷子几双、大小不等的勺子、豆子或纸团假设干。

活动过程:

1、幼儿自选勺子将豆子喂进小动物嘴里。

2、鼓励幼儿尝试用筷子夹豆子或纸团喂小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