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05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

你们喜欢上学吗?

板题:

1开开心心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

(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一)上学啦,真高兴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

你怎样向老师问好?

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

(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

请跟我来,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

(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二)爱新书,爱书包

1、参观完教室,老师要发新书了,看看老师要发给你什么新书?

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

(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生读第五页文段)

2、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三、认识课程表。

1、喜欢这张课程表吗?

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认识课程表

3、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四、总结全文。

1、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拉拉手,交朋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二、活动过程

(一)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道德与法治等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走下去和同学拉拉手)

(二)我的好伙伴

播放多媒体图片。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介绍她的好伙伴的?

2、学生介绍自己的好伙伴。

(三)“网”到一个新朋友。

播放第4页图片。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学生自我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们:

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

(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认识)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友。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A、老师出示自己的名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B、谁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给大家看一看?

(适时点评)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换名片,老师指导交换名片的礼节。

C、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电话,相互认识。

5、唱儿歌

教唱儿歌:

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好友大搜索

谁跟我一样?

找找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

(五)认识你真好。

朗读《好朋友》。

(六)讲《交朋友》的故事。

(七)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3我认识您了

目标导航: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适应新环境。

2、培养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成长乐园:

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板书课题:

3我认识您了

2、图文结合,思考:

题目中的“您”指的是谁?

二、学习课文

(一)我的老师

1、图文结合,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2、联系生活,请小朋友做“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游戏。

(说一说,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老师,请好朋友猜一猜,

这是我们的()老师。

(二)我还想认识……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还认识了谁?

2、除了任我们课程的老师外,你还认识了谁呢?

3、学着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最美的语言,祝福我最喜欢的老师。

(三)该请谁来帮帮我

1、看图,说说遇到这些事情,可以请谁来帮忙呢?

2、学生回答。

(四)这样做对吗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五)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4上学路上

一、板书课题:

4上学路上

学生预习,思考:

1、同学们上学路上相同吗?

都经过什么地方?

2、上学路上应该注意什么?

有哪些交通信号?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不同的上学路

1、图中的小朋友出门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

(跟妈妈说再见!

2、图中的小朋友上学路上谁带的,都经过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同学们有爸妈带的,有爷爷奶奶带的,有哥哥姐姐带的,也有和同学一起上学的。

上学路上有的经过山路,有的经过马路,有的经过小桥,有的经过铁路道口,有的经过小河,有的经过施工重地,要绕行,还有的是坐校车来学校的。

3、说说你自己是怎样来学校的,路上经过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

同学们不管是谁带来上学,路上经过不同地方,上学路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是到我们的学校,平平安安进课堂。

(二)这样安全吗?

1、看看动画视频。

2、讨论:

图中的小朋友这样坐对吗?

怎样才安全呢?

(三)路上的温暖

1、讨论:

路上的温暖指的是什么?

(高兴)

2、说说路上有哪些温暖?

(姥姥,你也别淋着;交警叔叔指挥路;姐姐带我上学校;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回家。

5、路上有温暖,我也发现了,说说自己路上的温暖。

(四)交通“信号”要知道

1、看图,说说交通信号有哪些,每种信号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

2、学生朗读第19页文段。

三、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5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手段,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在浓厚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气氛中相互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为学校值得骄傲,也能为学校的不足之处出谋划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谈话: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想知道吗?

请你用心听。

2、播放多媒体录音:

“开家长会选拔引导员”

3、提问:

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好消息?

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准备

(一)通过录象了解校园

1、说到我们的校园,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示范小学、绿色学校)从哪里知道的?

(家长、伙伴、邻居)

3、跟着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参观我们的校园。

(播放学校环境录象)

4、咦?

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滋滋,看来你们看录象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了,能说说你在想些什么吗?

(开心、高兴、骄傲、自豪)

5、在开家长会时,你们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和骄傲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你打算介绍哪里呢?

(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室、办公室、操场、厕所、图书馆、会议室、)

(二)分类

1、我们的学校可真大啊,你们让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不同的场所,真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这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他们肯定要被弄昏头了,我们来想个办法,给它们分个类,好吗?

2、师生共同完成分类:

(贴字)

上课场所:

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书法室、图书馆。

下课场所:

操场、厕所、书吧。

老师场所:

办公室、会议室、教室。

3、这样看起来既清楚又明白,引导员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着爸爸妈妈找到不同的地方。

可是,你们真的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

让我们去实地走一走。

4、注意事项:

说话轻轻、走路轻轻。

不影响别班上课。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询问老师。

三、参观校园

1、老师会带大家参观黑板上贴的每一个地方,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心记一记它在哪里?

再想一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2、参观校园。

四、分组汇报

1、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呢?

请你说一说。

2、按照学生的发言分成三组,下课场所、上课场所、老师场所。

插上不同的旗子。

3、请和组内的小伙伴商量:

⑴这个地方在学校的哪儿?

⑵它有什么作用?

⑶需要注意些什么?

4、分组汇报

5、评选介绍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的同学为家长会引导员。

6、家长会时还要贴出介绍校园美景的图画,能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吗?

7、交流优秀“创意作品”

8、老师小结:

孩子们,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不仅了解了我们的学校,还准备好了向我们的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学校。

不过,我们的学校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在不断地变化。

6校园里的号令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几个课间十分钟游戏活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分辨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会听

1.谈话: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校园里的铃声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板书:

校园里的号令)

2.提问:

校园的铃声表示什么意思?

[播放视频:

上课铃响或者动画:

上课铃响]

3.学生讨论,教师随机追问:

(1)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铃声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上课了)

(3)听到这样的铃声,你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来演一演吧。

学生演练(让学生来到室外,演练上课铃响后怎么做):

快步走进教室,拿出书本,摆放在课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看着老师,专心听老师上课。

(4)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

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

)小结:

上课铃响后,我们要赶快走进教室,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专心上课。

活动二:

我会想我会做

1.老师讲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过渡:

现在,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要讲课了。

老师讲课时我们该怎么做?

(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板书:

眼睛仔细看,耳朵注意听。

(3)小结:

老师讲课时,我们要眼睛仔细看书或看黑板,耳朵注意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

2.老师提问时,应该怎么做。

(1)提问:

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老师提问时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教师进行板书:

脑子认真想,发言声响亮。

(2)提问:

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视频:

上课发言]

(3)提问:

你愿意向哪位小朋友学习呢,说说为什么?

(4)学生模拟演练。

教师请举手规范不喊叫的同学回答问题,并提醒声音较小的同学大声回答。

3.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1)过渡:

刚才这些同学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声音很响亮,可真棒!

(2)提问:

在这些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

(认真听同学发言,思考别人说得对不对。

(3)谈话:

老师发现在同学回答问题时有这样一些现象:

[出示图片:

上课]

(4)提问:

他们在干什么?

你要提醒照片中同学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结:

老师看到刚才这几个同学发言时大家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不插嘴,不分心,多么会听讲啊!

活动三:

游戏:

猜字谜。

[播放动画:

猜字谜]

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7.课间十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2.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教学重难点:

1.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2.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教师准备:

了解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合理安排

1.(CAI录像:

同学们课间休息活动的情景。

上课铃响,同学们全都回到了教室。

维尼熊在操场上纳闷,小朋友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  

维尼熊:

你们怎么全都回教室来了?

上课铃是提醒我们干什么的呀?

你们怎么知道要拿出《道德与法治》书呢?

课程表有什么用呀?

  

师:

我们学校有一首行规三字歌就提醒大家要做好学具准备。

生齐背行规三字歌。

(板书:

学具准备)

2.创设情境:

维尼熊上课要上厕所。

师: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提醒维尼熊的吗?

和小伙伴商量一下吧。

生提醒维尼熊不要在上课时间去上厕所。

维尼熊:

我明白了,上厕所和喝水都是在课间完成的。

(板书:

上厕所、喝水)

3.师小结:

课间一定别忘了做好这些课前准备。

(板书:

课前准备)

活动二:

快乐游戏

1.师:

同学们课间除了做这些课前准备,还做了什么呀?

(板书:

玩游戏课间活动)

维尼:

你们课间最喜欢干什么呢?

你们会玩什么游戏呀?

可我一个游戏也不会玩。

师:

同学们来教教维尼好吗?

每个小组教维尼熊一个游戏。

2.维尼熊:

谢谢你们教我玩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学生尽情玩游戏。

3.师:

刚才同学们玩游戏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师在学生游戏时观察学生中不遵守游戏规则、打闹、摔倒、拉扯等问题,指出其一)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与同伴和睦相处)

维尼熊:

是呀,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呢!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

你们自己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维尼熊:

我明白了,玩游戏时不能光顾着自己,还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4.师小结:

同学们如果能这样开展课间活动,并做好这些课前准备,课间十分钟一定能过得轻松快乐。

5.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8上课了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好知识。

教学难点:

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

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

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

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书设计:

上课守纪律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课件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

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

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

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课件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

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

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

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课件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

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

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

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出示投影片。

四、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9玩得真开心

一、教学目标

1、充分体验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2、学习制作简单的游戏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谈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玩。

你们高兴吗?

生:

高兴。

(二)放学回家玩什么

1、出事图一,说说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喜欢玩什么?

2、说说自己回家喜欢玩什么。

(三)这样玩好吗

1、出示图二,说说图中的小朋友们这样玩好吗?

2、怎样玩才开心呢?

(四)你会跟它们玩吗

1、出示图三,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跟谁玩,玩什么?

2、你平时也会跟它们这样玩吗?

以后呢?

(五)开个玩具交流会

1、出示图四,说说玩具交流会是怎样交流玩具的?

(借、换着玩、请教怎么玩。

2、玩具交流会好玩吗?

(很好玩。

3、说说自己平时跟小朋友们怎样交流玩具的?

4、通过这次玩具交流会,你有什么收获?

(六)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10、吃饭有讲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要有节制。

吃饭时要讲卫生、不浪费,排队时要互相谦让。

3、自己能学会营养配餐。

4、小组合作要愉快、友爱。

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

2、简单合理地搭配饮食。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记录讲课前一天晚上,自己进餐的情况。

了解食物的营养知识。

2、教学器木才:

自助餐用具、食物彩色图片、量化表格、小奖票、营养师贴画、食物比例分配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饭有什么讲究。

二、干干净净吃饭好。

1、吃饭前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呢?

(洗手)

2、怎样洗手才干净?

3、说说自己吃饭前是怎样注意卫生的。

4、朗读第40页。

三、我在餐桌上。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餐桌上是怎样做的?

这样做对吗?

2、说说你在餐桌上是怎样做的?

四、食物的诉说。

1、说说各类食物是怎样诉说的?

它们对我们人体补充了什么?

有什么用?

2、有些食物虽然很漂亮,但是有毒,还能吃吗?

3、有些食物变质了,也能吃吗?

4、说说还有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

五、这样吃好吗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这样吃好吗?

(不好)

2、吃饭时,我们要怎么做?

3、朗读第43页文段。

六、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11、别伤着自己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4、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5、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学过程: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

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室里追跑。

3、想一想:

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

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

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

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

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

课件三

(1)乘车时(上车下车)……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六、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12、早睡早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制订作息时间表。

知道时间宝贵的,做事不要拖拉。

2.与爸爸妈妈一起锻炼身体,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3.在观察、调查、游戏中,初步了解健康常识,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几点睡,才合适

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并评价一下他们的行为。

交流:

同学交流自己在早睡早起这方面的做法。

二、交流调查表

1.出示调查表,同桌交流。

2.展示四名同学所填表格,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激励在早睡早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三、出示资料,深化认识

1.教师读资料

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多少?

最少10小时,而成人一般只睡8小时。

为什么小学生要规定睡10小时呢?

这是因为少年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

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几乎要睡近20小时,这是因为他全身器官都很稚嫩,大脑皮层经常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才有利于健康发育。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器官组织尚未成熟,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容易产生疲劳,每天应有比成人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

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成为“生物钟”。

如果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就会养成习惯:

晚上一到九点半,你就会感受睡意袭来,并可迅速进入梦乡。

早上六点半也会自然醒来。

良好的习惯一养成,就应坚持下去。

2.提问: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知道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行为,谈一谈以后怎样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情景表演,指导行为

1、表演教科书提供的“她为什么迟到了”

2、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时,除了再现教材所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