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65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

从各品牌饮用者所在城市来看,维他的饮用者有将近50%都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地区,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维他的生产基地在深圳,其果汁饮料的投放主要是在深圳和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其它地方常见的这个品牌都是奶类饮品,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专题]。

2017年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的快消品市场是一片广阔的沃土。

国际食品分析机构igd研究显示,2011年中国食品杂货市场规模已超6万亿元。

软饮料主要包括碳酸饮料、瓶装水、果蔬汁、含乳饮料、即饮茶、即饮咖啡、功能饮料等包装的无酒精饮料,市场规模达4300亿元。

一、中国市场果汁饮料品牌发展历程

国内果汁饮料市场的大规模启动是在20**年,当年3月才上市的统一鲜橙多,短时间内就出现脱销现象,仅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在碳酸饮料阶段、饮用水阶段、茶饮料阶段之后进入了果汁饮品阶段。

至今,果汁饮料市场的品牌格局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年以前)无强势品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陆续出现过一些果汁饮料品牌,如露露、椰树、椰风等,但由于市场培育及自身经营等方面的不足,这些品牌或是昙花一现,或是局限在某个区域市场内,基本没有力量发动全国的市场攻势。

第二阶段(20**年)统一独占市场

在统一之前,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品牌去注意这个市场,但这个市场是存在的,所以,统一鲜橙多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阶段(20**年以后)多家品牌围攻统一

统一鲜橙多的成功,不仅大大刺激了统一的业绩,也刺激了竞争对手,从20**年开始,可口可乐、康师傅、汇源等国际、国内品牌纷纷跟进,市场呈现出大小品牌在各条战线围攻统一的态势。

二、20**-20**年度品牌竞争格局

(一)整体竞争格局分析:

1、存在三股竞争力量

一支是台湾背景的企业统一和康师傅,其主要特点为产品线比较长,以包装的创新和口味取胜;一支是包括汇源、娃哈哈、养生堂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一支是大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

2、两个种类的博弈

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仅为5%-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

在这一阵营内,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和可口可乐"酷儿"为代表;另一类是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推出的"农夫果园",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复合果汁,一般由胡萝卜汁和其他几种果蔬原汁调和,再制成30%浓度的果汁。

3、竞争虽然激烈,机会仍然很多果汁饮料市场品牌、种类非常多,新厂家不断涌现。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1、消费群体各有特色

因为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定位不同,各品牌的饮用者各具特色。

从性别比例来看,露露和酷儿的饮用者中女性比例超过了60%,这主要是因为露露是纯天然食品,又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而酷儿主要是针对儿童的产品,女性通常与儿童在消费习惯上更为接近。

维他和娃哈哈的饮用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接近了50%,远高于其它品牌。

从年龄结构来看,露露的饮用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比例超过了50%,远高于其它品牌,这是由于中老年人更注重健康,喜欢饮用天然饮品,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追求新潮和口味。

从广告定位我们就可以看出,像"鲜橙多","真鲜橙"等饮料多用明星来做广告,显然是针对青少年市场,而露露则倾向于渲染一种家庭氛围。

酷儿的饮用者中15-24岁所占比例接近50%,远高于其它饮料,酷儿的产品定位为儿童,虽然儿童不在cmms调查范围内,但其产品饮用者仍然呈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2、呈现区域市场特点

从各品牌饮用者所在城市来看,维他的饮用者有将近50%都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地区,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维他的生产基地在深圳,其果汁饮料的投放主要是在深圳和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其它地方常见的这个品牌都是奶类饮品。

露露的生产基地在承德,虽然它已经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其饮用者仍然呈现出了区域特点,有将近1/3的饮用者都在北京和天津地区,而在广州和深圳等南方城市则比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南方气候比较热,人们通常更喜欢喝清爽的饮料而不太喜欢植物蛋白类饮料。

再者,南方天然的椰汁口味与露露有点相似,可是更新鲜,更合南方人口味。

3、主要消费群生活态度分析

我们选择了11条生活形态用语来考察各品牌经常饮用者的生活态度。

可以发现,露露的经常饮用者倾向于喜欢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并且比较注重健康,这很符合它产品的特点。

酷儿的经常饮用者比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因此他们会更容易被那个长着大大脑袋的卡通形象所吸引。

而统一的经常饮用者则很注重生活品质,通常选择对健康和美容有益的食品,"统一鲜橙多,多c多漂亮"的广告语恰好迎合了这些人。

看来产品的形象设计和广告对产品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品牌竞争手段分析

1、统一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使得统一的优势已经在慢慢弱化,而当农夫果园大力推广高浓度混合型果汁的时候,统一由领跑者变成了追随者。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统一决定推出系列新品(请列举),渗透到每一个细分市场内,以此保证它的领导者地位。

20**年8月下旬,针对农夫果园和汇源果汁这两个对手,统一推出浓度40%的活力果园。

统一推出的新品还有果蔬多、果汁先生等。

2、康师傅面对老对手统一在果汁饮料市场良好的表现,不甘示弱的康师傅于20**年3月,推出了自己的果汁饮料"每日c"、康师傅不惜血本,请来漂亮的玉女梁咏琪代言,投下了据说以亿计的巨额广告费,于是,梁咏琪的"每日c"广告很快占据了人们的视野,电视、户外大型荧幕、车站、灯箱、报纸、杂志等都可见到她的身影。

康师傅继续发挥它在渠道上的优势,这保证了康师傅每推出一个新产品,两周内就能迅速在全国铺开面对消费者。

空中和地面联手出击是康师傅取胜的法宝。

3、露露意识到环境发展变化的露露集团,与万向集团牵手,在获得更强有力资金支持以后,在市场推广、新品开发等环节上明显加大了力度。

4、维他面对国内果汁市场的快速增长,早在1976年就推出果汁饮料的香港维他奶集团快速作出反应,正如他们所说,目前果汁市场还没有达到垄断状态,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凭借着生产经验和品牌优势,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也是理所当然。

四、果汁饮料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近年来,国际饮料业的并购活动频繁,百事可乐在1998年并购了纯品康纳,20**年收购了桂格,使百事坐拥世界果汁业的著名品牌,可口可乐与雀巢开始合作开发果汁饮料;与此同时,因为看到中国果汁市场的巨大潜力,海外果汁生产厂商纷纷抢滩中国,如日本的麒麟、英国的亚洲财务集团、原美国施格兰有限公司(现已与法国威望迪公司合并)等均大举进军我国市场。

这些大型企业不仅具有生产规模优势,而且在品牌经营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国内几家主要的果汁饮料企业也在走向更大更强,汇源集团一方面在国内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也积极加强国际合作;露露集团与万向的合作,使它获得了强力的资金支持。

因此,今后国内果汁饮料的品牌竞争格局,将是大品牌竞争时代,一个财团旗下的多个品牌将经过整合参与市场竞争,不同品牌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做到最大限度的渗透,无财团在背后支持的品牌将很难有生存空间。

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

1乳制品:

明年奶价、奶粉两大拐点支撑业绩改善

(一)国际原奶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1、国际原奶价格拐点确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1)国际奶价底部震荡期结束,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本轮周期中,国际原奶价格的“晴雨表”恒天然全脂奶粉拍卖价从今年8月初的最低点(1,590美元/吨)上涨到目前的3,423美元/吨,涨幅超过115%;IFCN国际原奶价格也从今年5月份的最低点(221美元/吨)上涨到10月的341美元/吨,增速超过54%。

作为典型的农产品,鲜奶会维持农产品固有的特性,即在产业链中价格信号的传递都是会延迟、低效的,但一旦价格开始向上,则进入一个上升的通道。

尽管市场供求处于弱平衡状态,供给端压力仍然很大,但国际原奶价格触底上涨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原奶供需已经进行深度调整。

(2)供给端:

全球四大原奶主产区产量下降全球原奶四大主产区欧盟、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已进行深度调整。

今年欧盟原奶产量同比下滑,7月份实施减产计划后效果显著,3季度同比减产64万吨(-1.7%),4季度有望同比减产100万吨左右;新西兰原奶产量同比增速将下滑明显,主要是由于今年雨水过多,以及11月份的南岛强地震;澳大利亚今年减产明显,主要是由于今年降水较多,影响产奶周期;目前仅有美国产量保持相对温和的增长。

根据USDA预测,2016年欧盟、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原奶产量预计分别为15,160万吨、9,634万吨、2,115万吨、970万吨,分别同比增速分别为1.34%、1.83%、-2%、-1.02%。

从库存来看,目前乳制品库存相对较高,去库存压力较大。

其中,USDA预计16年全球脱脂奶粉库存将达55.8万吨,同比上涨10.9%,而全脂奶粉库存量同比下降了26%。

16、17年去库存压力主要来自脱脂奶粉,而脱脂奶粉去库存的威胁主要来自欧盟,占全球比例为92%,其进入市场的时机将决定奶价恢复的程度和过程,但欧盟官方和各乳企及经销商的态度是,不会允许这些干奶制品进入市场,承诺条件允许将继续扩大脱脂奶粉收储上限帮助稳定价格。

(3)需求端:

主要消费国进口增加,明年乳品消费有望复苏与上个奶价周期相比,本轮周期内的乳制品消费较疲软,乳制品(黄油除外)消费量增速均出现下滑,全脂奶粉更是出现8年来的首次下滑。

但主要消费国进口在增加,明年乳品消费有望复苏。

中国、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乳品消费主力军,三者16年的液体奶、奶酪和黄油的进口量较15年有所增加。

16年全球奶粉库存为109万吨,中国奶粉库存量为5万吨(同比下降66%),再加上全面二胎政策红利,中国乳制品消费有望回升。

2、国际奶价传导至国内奶价的机制国际原奶价格传导到国内的主导因素是价差。

一方面,国内外原奶价差在2013年后加大,我国大包粉进口量攀升,当国际奶价上升时,国内乳制品企业处于大包粉清库存阶段;另一方面,当国内外价差在1元以下时,乳企使用国内奶源的意愿更强烈,价差超过1元时使用国外乳粉利润空间更大,目前价差在1.2元左右,国际奶价上涨缓慢,因此当国际奶价上涨时,国内奶价总有半年左右的时滞。

今年大包粉库存有35万吨左右,消费端不景气会延长去库存时间。

我们认为,此次国际奶价上涨趋势确认,明年年初将传导到国内。

3、国内原奶价格企稳回升,明年上涨趋势或将确定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生鲜乳收购价先升后降,在3.39元/公斤~3.57元/公斤之间,11月份以来,生鲜乳价格稳定在3.45元/公斤左右,继续下降的空间已不大,主要是国内奶牛养殖场已进行深度调整。

生鲜乳报价接近成本价,80%散养户退出市场。

国内生鲜乳最新报价为3.39元/千克,接近甚至低于大部分规模牧场的成本价,大部分奶牛养殖企业已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

国内奶牛养殖散户从68万户下降至10万多户,如果生鲜乳收购价继续下跌,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养殖户退出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另外,我国一部分奶牛养殖主产区已经进入新奶牛替代老奶牛的产能补充升级阶段,所以国内原奶的供给会在一定时间内有所下滑,奶价也有望企稳不跌。

目前原奶产量降幅明显。

根据《荷斯坦杂志》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山东、河南、河北、宁夏等主产地区牛奶产量下降明显,降幅在20%左右,降幅最大的地区超过30%,每年6-8月份牛奶产量都会受热应激影响有所减少,但是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却是超出人们的预期。

随着天气的好转,国内牛奶供给量会在四季度增加,四季度奶价上涨的压力会比较大,但不会改变奶价上升的通道,明年市场会逐渐趋向于供需平衡,并迎来拐点。

4、原奶价格上涨利好奶牛养殖企业,龙头乳品企业最终受益奶价上涨利好奶牛养殖企业。

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已连续两年亏损,经营压力非常大,供给端的涨价需求非常大。

随着国际奶价上涨趋势确定,国内原奶供求也进行深度调整,因此明年初国际奶价上涨传导到国内的信号将被强化。

原奶价格上涨直接利好的是养殖企业,如西部牧业、现代牧业、新农开发、新希望等上游企业,业绩弹性会比较大。

乳品龙头更能抵制成本上涨压力,最终获利。

原奶价格上涨削弱了乳制品企业的采购定价权,增加原料成本,价格波动也会影响生产,而奶价上涨传导到产品零售价格不是立竿见影的,自有奶源供给紧张的中小型乳品企业经营压力会上升,而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由于市场竞争放缓,反而从中获利。

(二)全面二胎、注册制释放政策红利,奶粉规模扩张1、明年二胎政策显效,释放奶粉红利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在近3年将稳步提升,到18年有望达到1,297亿元。

2008年毒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信心不足,进口奶粉成为国内消费者的重要选择,这带动了国内奶粉价格的上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不断增加。

2012年国内奶粉规模仅为485.2亿元,到2015年达到了814.9亿元,增加了68%。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迎来小高峰,根据人均奶粉消费量20kg/年计算,预计16、17、18年的规模将分别达到969.1亿元、1,144.4亿元、1,297亿元。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新生婴幼儿规模扩大、母乳喂养率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息息相关。

(1)2011年起0-4岁婴幼儿数量快速增长0~4岁婴幼儿是奶粉的主要使用者,2011年起我国0-4岁婴幼儿数量骤然上升,比2010年增加约707万人,同比增长10.2%,截至14年末,我国0~4岁婴幼儿共7,783万人,预计15年为7,822万人以上。

受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以及1986-1990年的婴儿潮人口逐步进入生育期,未来三年0~4岁婴幼儿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家卫计委,我国2016年出生人口将超过1,750万人,大致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新生儿规模,二胎政策红利将在17年逐渐释放。

(2)我国母乳喂养率偏低,尤其是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由于我国职业女性比例逐渐提高,以及剖腹产比例较高,我国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2000年后下降速度加快。

据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母乳喂养率为67%,到2003年下降为50.8%,至2008年仅有27.6%,十年间下降了40%。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4年3月我国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30.3%,城市仅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

这意味着出生人口增长将显著提高婴幼儿奶粉市场空间。

(3)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婴幼儿人均消费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同比上升10.1%,其中城镇居民2014年可支配收入为29,381元,同比上升9.0%,农村居民2014年可支配收入9,892元,同比上升11.2%,带动婴幼儿消费提高。

城镇婴幼儿是奶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人均消费在增加,据Frost&Sullivan统计,我国城镇家庭的婴幼儿人均消费额由2007年的4,260元增加至2015年的12,308元,增长约2倍,预计2016年达到14,034元。

(4)奶粉消费渠道多元化+观念升级目前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的育龄妇女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她们更乐于接受方便快捷、价格优势明显、网购模式多样化的电商渠道,“先消费、后付款”的分期付款模式,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升级消费方式,更是深度挖掘了中国妈妈的消费能力,奶粉消费不断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上消费逐渐从一线城市渗透到二三线城市。

另外,中国妈妈对婴幼儿健康非常重视,对进口奶粉、高端奶粉的购买意愿更加强烈,据调查发现,84.8%的消费者追求高端品质的奶粉产品,添加益生菌的奶粉与有机奶粉更受青睐,相应推升了高端奶粉的市场规模。

2、奶粉注册制淘汰中小奶粉企业,最终利好行业龙头今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是历史上最严格的奶粉政策,将淘汰大量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奶粉企业。

根据新政,按照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的标准,未来国内奶粉市场最多只能有528个品牌存在,这意味着将有3/4的品牌被清理出局。

受奶粉注册制影响最大的有两类企业,一类是海外贴牌生产企业,只具备生产能力;另一类是中小奶粉企业,由于资金不够充裕,研发能力较为薄弱。

奶粉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利好行业龙头。

奶粉注册制公布后,大量奶粉企业纷纷低价甩货,清理奶粉库存,导致今年下半年奶粉行业竞争激烈。

然而产品结构偏中端的企业受到奶粉价格战的冲击较小,大量中小奶粉企业退出后,行业集中度将提高,最终利好贝因美、伊利、雅士利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积极抢占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

奶粉注册制后,经销商由多品牌销售向拥有工厂的自营品牌侧重。

奶粉注册制实施后,经销商一方面低价促销小品牌奶粉,清理奶粉库存;另一方面积极与奶粉厂商进行沟通,确保未来品牌策略的正确性,考虑到市场稳定,经销商侧重拥有自己工厂的自营奶粉品牌为主要代理品牌,由多品牌营销转向特定几个品牌营销。

此外,经销商开始布局稀缺资源产品,未来有机奶粉等高端产品将成为奶粉行业差异化产品的竞争热点。

(三)国企改革落地值得期待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乳制品企业的国企改革进程不断推进,股权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不仅有利于为公司经营增添活力,贡献业绩,还能提供股价安全边际。

明年三元股份、光明乳业、燕塘乳业等企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落地值得期待。

2白酒:

行业弱复苏,国企改革催生投资机会

(一)茅五率先开启提价周期,中端白酒提价蓄势待发1、需求端回暖,茅五实现“量价齐升”2012年的“三公消费”大幅冲击白酒需求,倒逼全行业进行深度调整。

15年下半年起,在终端消费和渠道补库存的双重需求驱动下,飞天茅台一批价有所抬升,普五出厂价更是连续上调三次至739元/瓶,超过历史高位。

飞天茅台和五粮液的终端价格也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2月2日,飞天茅台在京东商城的终端价为1,099元/瓶,五粮液为899元/瓶。

目前,茅台已提前完成全年计划的2.1万吨发货量,预计今年可实现发货量约2.5万吨;今年上半年普五也实现0.9万吨发货量,全年有望实现1.5万吨销量,超出计划的1.3万吨销量。

我们认为茅五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还将继续延续,拉动整个白酒行业由弱复苏向强复苏调整。

2、中端白酒存在提价预期目前中端白酒的终端价基本保持稳定,部分白酒企业的某些单品价格有所上调,但尚未出现酒价的大规模全面提升。

茅台、五粮液高端产品的涨价扩大了中端白酒的营销空间,对中端白酒提价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目前中端白酒已积累了一定的提价动能,叠加第四季度白酒需求端的刺激,中端白酒很有可能在春节前开启提价周期。

从历史数据来看,茅台、五粮液的价格涨跌和白酒全行业的价格涨跌也保持着较为一致的趋势。

(二)国企改革或将加快进程,提升白酒板块热度1、白酒上市公司改革进程有望加速“三公消费”出台倒逼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数家白酒国企改革拉开帷幕。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国企改革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

白酒国企积极响应,在顶层设计方案的大旗下不断加速推进改革。

2、老白干酒混改经验老白干酒是白酒行业内第一家行业内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上市公司,是白酒行业混改的标杆,对随后的白酒企业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

2014年12月1日方案首次披露,2015年12月12日增发方案完成。

定增方案中,汇添富资管计划由老白干酒员工出资并全额用于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后持股比例为3.09%,汇添富定增37号和鹏华增发1号由部分优秀经销商以自筹资金认购,全额用于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后持股比例为6.97%,战略投资基金航天基金和泰宇德鸿发行后持股比例均为4.97%,总募集资金不超过8.253亿。

老白干酒定增方案出台后,股价随即一路攀升,体现市场对于其改革的力度和方案较为认可。

老白干酒业绩也开始不断回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改革后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第三季度。

老白干酒股价走势也一路领先沪深300指数。

与定增方案出台当日相比,目前股价增幅已超过100%。

3、五粮液混改经验2015年10月31日,五粮液国企改革方案落地。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10,00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34亿元。

主要管理层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不超过2,200万股,经销商拟认购不超过1,800万股,其余部分由战略投资者认领。

按员工和经销商认购最大程度股份的情况估算,员工持股比例为0.58%,经销商持股比例为0.47%,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为1.58%。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信息化建设、营销中心建设、服务型电子商务平台。

由于定增后员工持股比例和经销商持股比例较小,五粮液的国有股比例变动很小,国企性质没有太大变化,故而定增方案刚出台落地时市场对其认可度不高,股价甚至小幅下跌。

随着改革带来的强劲增长动力,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叠加五粮液的低估值优势,市场逐渐对其认可,股价开始大幅上涨,一路领先沪深300指数。

五粮液、老白干等改制后的效果正逐渐发酵,利益捆绑后运营效率的提高已在报表中有所体现。

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将鼓励其他具有国企改革预期的公司加快进程。

4、山西汾酒改革落地可期2014年底,山西汾酒设立改革办,研究国家政策,推进企业改革,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目前公司已在企业高管中试点股权激励计划,并在孙公司中引入较大比例民间资本。

山西汾酒已具备较强的改革落地预期,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3食品电商促进渠道升级,业绩提升可期

(一)食品电商占比较低,提升空间大,上升趋势明显受制于保鲜技术、物流发展、产品保真等问题,与纺织、化妆品、数码等相比,食品电商发展较为滞后。

根据速途研究院,食品电商在总体电商销售中的比例偏低,上不足2%,但是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该比例在迅速提高,自2010年的0.08%上升到2014年的1.02%,15年预计占比为1.78%。

我们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及多元化,物流技术不断发展,资本投资力度加大,食品电商的提升空间还很大,预计16年将提高到4%左右。

我们认为,快速便捷、社交性、个性化服务等是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电商的冲击下,食品饮料生产商不断升级传统销售渠道,适应新型销售模式,提高电商渠道销售占比,主要是由于:

1)电商平台具有大而全,可有效导入大量客户流量;

2)利用大数据,电商可对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提供快速精准的专业服务;

3)用户使用频率高,用户黏性强;4)在双十一等活动期间,食品饮料企业进行产品促销,增加产品销量的同时,可提升品牌知名度。

未来电商对食品饮料行业的重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我们认为,受电商影响比较大的三个板块分别是:

白酒、乳制品、休闲食品。

(二)白酒:

电商渠道扁平化,倒逼白酒渠道变革

1、白酒电商渗透率仅2%,提升空间较大和服装、手机等行业不同,白酒电商的渗透率是比较低的。

根据天猫统计,2014年中国酒水线上市场规模约200亿,渗透率仅2%左右,尚有很大提高空间。

今年双十一,天猫酒类销售额前10名商家包括1919、酒仙网等白酒电商。

其中,垂直电商销售情况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电商。

2、电商加快白酒渠道扁平化传统白酒经销商网络往往有多个层级,各级经销商承担多种功能:

寻找消费者、资金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经销商通过各批渠道价差赚取利润,层层加价之后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导致效率较低:

1)各级经销商的功能部分重叠,缺乏专业化;

2)流通链条过长,各批渠道赚取价差,到达消费终端后价格较高。

而电商有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白酒价格越来越透明,经销商也再难以赚取超额利润。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渠道扁平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商正在逐步打破传统经销商体系的壁垒,加速去层级过程。

3、白酒与电商短期仍有冲突,长期相互融合短期内,厂家和电商平台不可避免仍有冲突。

白酒电商的诞生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买方式,成为行业流通领域的热点,1919、酒仙网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一方面,白酒电商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