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71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docx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

十几岁决定孩子一生

【篇一:

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孙云晓

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目标引领孩子走向成功........................................3

二、孩子的目标具体吗?

..........................................3

三、榜样的力量.................................................4

四、孩子的目标合适吗?

..........................................4

五、使目标成为真正的“目标”...................................5

六、孩子的目标完成了吗?

........................................6

七、做事要有准备................................................6

八、孩子,你知道自己进步了吗?

..................................7

九、全家一起制定计划............................................7

十、做事为什么要分主次?

........................................8

十一、把握时间,就把握了命运....................................9

十二、时间有哪些特点?

.........................................10

十三、如何巧妙安排时间?

.......................................10

十四、时间不等人...............................................11

十五、孩子,你有多少时间?

.....................................11

十六、烧水泡茶的学问...........................................12

十七、爱因斯坦的小字条.........................................12

十八、远近闻名的小棋手.........................................13

十九、统筹安排时间.............................................13

二十、零碎时间做零散事.........................................14

二十一、孩子,你会利用时间吗?

.................................14

二十二、做家务一样可以讲效率...................................15

二十三、什么是拖拉?

...........................................16

二十四、孩子,你做事还拖拉吗?

.................................19

二十五、父母要以身作则.........................................19

二十六、无序的烦恼.............................................20

二十七、孩子的物品摆放有条理吗?

...............................21

二十八、我能做得更好吗?

.......................................22

二十九、零花钱,孩子说了算.........................

............24

一、目标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于1979年至1989年间对毕业生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

1979年,哈佛大学专业的毕业生被问及这样的问题:

“你是否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把它写下来了?

你是否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去实现它?

调查对象的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

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的毕业生有清晰的目标并把它写了下来;13%的毕业生有目标却没有写下来;其余84%的人除了打算离开学校后好好过个暑假以外,什么目标也没有。

1989年,研究人员又找到了当年那些被调查的学生。

他们惊奇地发现:

当初那13%制定了目标但没有写下来的毕业生挣的钱,是那些没有目标的84%毕业生的两倍;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当初那些目标明确,而且把目标写下来的3%的毕业生,他们挣的钱平均是其余97%的毕业生的10倍。

10年来,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10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过上幸福的生活。

什么是成功呢?

可以说,成功就是实现既定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目标呢?

你的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呢?

作为父母,你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在孩子还是小不点儿时,你或许问过孩子: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当科学家!

”“当警察,抓坏人!

”……孩子响亮的“宣言”常常赢得父母的夸奖,但过后,有多少父母会把孩子的宣言当真?

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孩子的不满却越来越多:

“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我们着急死了。

”作为父母,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心中缺少清晰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目标。

小到琐碎的日常生活,大到人生,都不能没有目标。

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目标组成的。

因此,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成功的人生,父母就必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目标清晰的人,帮助孩子养成管理目标的习惯。

这样,孩子才不会在生命的航程中徘徊不前,才不致迷失方向和自我。

二、孩子的目标具体吗?

“目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领孩子去感觉“目标”,可以先从一个个具体的、孩子熟悉的事物出发。

对于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这个学期数学考80分就是目标。

对于不会游泳的孩子,3个月内学会蛙泳就是目标。

对于没有朋友的孩子,交到1个朋友就是目标。

对于早上不愿起床的孩子,这周比上一周少迟到两次就是目标。

对于练钢琴的孩子,熟练弹奏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就是目标。

对于喜欢足球的孩子,这个学期踢进1个球就是目标。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能够经常问一问孩子:

“你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那么,孩子对“目标”这一概念的理解就会逐渐丰富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目标,逐渐想到自己理想中的大目标,并将大目标与日常生活的小目标联系起来,使小目标成为一步步通往大目标的阶梯。

三、榜样的力量

以名人为榜样很重要,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样的榜样可能会使孩子感到遥不可及。

从榜样的实际效果来看,与名人榜样相比,孩子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更为理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一个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一个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父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不言而喻,要想让孩子养成目标管理的习惯,父母应该首先养成目标管理的习惯。

作为父母,您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您在目标管理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我们希望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然后和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制定各自的目标,使您在指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提高。

父母不应该像蜡烛,为了教育好孩子而牺牲自己,而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发展,达到共同成长的“双赢”。

如果父母以身作则,每天、每周、每一个月、每一年?

?

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子女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家长掌握好管理子女的主动权。

四、孩子的目标合适吗?

孩子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够真正作为孩子行动的指南呢?

父母还要帮助孩子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目标进行评估,以确认所制定的目标为有效目标。

也就是说,是适合孩子的,并且是可行的。

1、目标适合性评估

即目标是否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目标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如一个很差的孩子制定了“数学成绩全班考第一名”的目标,这个目标对这个孩子来说就太高了,而制定“比上次多考5分”这样的目标则是有可能达到的。

2、目标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指达到目标的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一个没有可行性的目标,不管它看上去多么美好,多么诱人,都是空中楼阁。

在分析可行性时,要着重分析现实条件的限制,认真分析有哪些有利条件?

有哪些不利条件?

比如,有一个孩子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

“把每天的睡眠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

这个目标就没有可行性,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睡眠短缺会极大地阻碍孩子正常的身体发育。

五、使目标成为真正的“目标”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目标成为真正的目标。

1、一定要把目标写下来

如果目标只在头脑中,我们会很容易忘记它,记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目标没有落实到纸上,目标仅是个想法而已。

把目标写下来可以减轻大脑记忆的压力,用文字固定下来的目标,还可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功效。

2、目标要具体,要量化

目标不能笼统。

对于一个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我要学好数学”就不符合制定目标的要求,因为这个目标过于笼统,无法施行,也无法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

最常用的量化方法是使目标数量化,即数字化,比如说,“我下个学期数学要考到80分以上”就既简单又直接明了。

3、给目标定下期限

没有期限的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

任何目标既要有开始日期,又要有结束日期。

如有一个孩子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是“改掉迟到的毛病”,这个目标就是模糊的,到底是在一个月内改掉,还是在一年之内改掉?

给目标定下期限以后,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会为实现目标而全力以赴。

我国有这样一句古话:

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的道理,但对不少人来说真正做到也许很难。

的确,在养成目标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些人成了“常立志者”,常常下定决心,制定目标,从头开始,但又常常半途而废。

如果孩子们已经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如何使之成为习惯呢?

每天有所行动

当制定出目标时,要马上行动起来,哪怕只从其中的一件事做起也好。

总之,要使孩子先“动”起来。

很多失败的人就是因为缺少行动,或者没有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每天都有所行动,使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为目标而努力的进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您要激励孩子每天至少做一些事情,这样孩子就会保持持续的动力,不但会增强信心,还会给孩子带来活

【篇二:

3岁、7岁、10岁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3歲、7歲、10歲決定孩子一生的競爭力3歲、7歲、

10歲為何是重要轉捩點?

人類在出生之後,大腦有一段腦神經細胞增加的時期,之後則會減少不必要的腦神經細胞,發展腦神經迴路。

也就是說,兒童的腦部處於正在發育中的過程。

從下圖可看出,從0歲開始大概三年之內,腦神經細胞不斷增生。

腦神經細胞數量在3歲~4歲時達到高峰,之後到7歲左右會減少一些,這個現象非常奇妙,有些腦神經細胞增加之後,到了這個階段卻又死去,據說是因為在3歲~7歲這段時間,為了建立大腦資訊傳導迴路,所以會消除妨礙迴路網形成的細胞。

像這種腦神經細胞減少的現象,也稱為「修剪」。

修剪現象告一段落後,腦神經細胞的增減也趨於平緩。

7歲~10歲之後,大腦進入腦神經細胞間的資訊傳導迴路的發達期,才逐漸成為成人大腦。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後就「定型」了,所以3歲、7歲、10歲不但是腦部發展的轉捩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

一旦錯過孩子大腦發

展的關鍵期,就算日後上再多的才藝班也補不回來!

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幫助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就要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從小鍛鍊孩子的大腦潛能!

一、0歲~3歲:

發展大腦本能

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

而要打造長大以後也很活躍的大腦基礎,重點就在訓練腦神經細胞具備最基本的本能。

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

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

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比方說,告訴孩子:

「把玩具收好。

」講完後卻毫無動靜,不妨改說:

「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

」孩子聽了就會開始整理。

叫孩子:

「快跑!

」孩子卻依舊慢吞吞,不如提議:

「看誰先跑到那邊。

」孩子就會產生鬥志往前跑。

這些都是生存本能產生了想競爭的特性後,進一步引發的反應。

此外,兒童雖然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鍛鍊腦神經細胞的本能,就要善用這類「想要○○」的特性,媽媽在成為同伴的同時,也累積一起「競爭」或是「多了解一點」的體驗。

0歲~3歲這個階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著孩子有沒有會做很多事?

或是有沒有比別人強?

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二、3歲~7歲:

戒除大腦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

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就不會啟動自我酬償系統;自我酬償系統不作用,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加上沒有貫徹到底的企圖心,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

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

因為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

「現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

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

」這種因應方式就是促進自我酬償系統作用啟動,讓孩子主動說出:

「我現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

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3歲~7歲適度進行「修剪」,徹底打好腦神經傳導迴路網的基礎非常重要,這並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

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紮穩基礎,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鍊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三、7歲~10歲:

培養大腦的主動好習慣

7歲~10歲之後,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

不過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

」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

」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

」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

不如改用這種方式:

「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呢!

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後,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

那你自己接下來想怎麼辦呢?

話說到這裡後,明白地把答案說給孩子聽也無所謂。

或者可提出兩種方式,問孩子「你想選哪一種?

」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

」「我會這麼做!

」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

「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

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

」試著用這種提議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

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後,別忘了大力稱讚:

「真不愧是媽媽

的小孩!

」藉由這種方式養成孩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

7歲~10歲之後的大腦潛能鍛鍊重點,在於運用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妥善引導孩子的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鍛鍊大腦潛能的10個方法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特別歸納出10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1.培養對事物感興趣與喜愛的能力

想要充分刺激大腦的功能,必須抱著對所有事情都感興趣的積極態度,培養出凡事都想嘗試的主動性和樂觀、開朗的個性,這樣一來,接觸新資訊時就會產生「好像很有趣,我可能會喜歡」的想法。

另一個重點就是:

去喜歡學校老師這類指導者。

每個人都一樣,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我們通常提不起勁聽他說話,不管對方講了什麼都聽不進去。

一旦討厭某位老師,就會連帶討厭他所教的科目,由於對討厭的內容不易理解、不易思考也不易記憶,討厭的老師所教的科目也不可能有好成績。

因此,當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師罵了、說老師的壞話時,父母親千萬不能跟著回應:

「對呀!

」反而應該開導孩子:

「不過老師也有這些優點哦!

」幫助孩子漸漸喜歡上老師。

2.聆聽他人說話並真心感動

大腦中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狀核,在情緒活動下會提高判斷力和理解力。

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或接觸到新知識而有所感動,覺得「好厲害哦」,就能促使大腦的能力充分發揮。

凡事都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對於大腦是非常糟糕的。

所以要告訴孩子:

「說不定會聽到有趣的事情哦!

」、「也許能學到還不會的新知識。

」幫助孩子養成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傾聽的習慣。

跟孩子一起聽其他人說話時,就算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也要對孩子說:

「好棒哦!

」、「很有意思耶!

」讓孩子培養感動的能力。

3.培養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率真個性

這裡所說的率真,指的是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態度。

主動決定要做,並且設法完成──如果沒有這種態度,自我酬償系統就不會產生作用。

倘若只是計較得失,老想著不用太拚也沒關係,大腦就無法充分發揮潛能。

不偷懶、全力以赴地面對任何事情,這才是讓大腦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好習慣。

4.絕口不說「沒辦法」、「太辛苦」、「辦不到」等否定字眼

【篇三: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经说过:

“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

”科学研究表明:

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已经发育完备,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能力的发挥。

与此相应的,中国有句古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对此做了印证: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三岁之前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五种积极性&八种智能

家长对子女实行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五个积极性:

向上的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的积极性和毅力方面的积极性。

要用观想描述的形象确立法,心理暗示的方法,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面培养。

同时,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不向上、没兴趣、没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的时候,用逻辑中断法打断他旧的思维,中断他消极的自我判断。

智能有八个方面,包括观察力、记忆力、三种思维能力、听讲阅读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主要是培养孩子在这六种能力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即是培养孩子观察、记忆、思维、表达、阅读和自我管理的向上心、兴趣、自信、注意力和毅力。

既要以正面培养为主:

观想、描述、暗示、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也要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思维,如不向上、没兴趣、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毅力。

重点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这是最为有效的。

注意一字之差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一字之差。

当你欣赏、夸奖、鼓励孩子时,不仅要欣赏、鼓励他爱观察,而且要欣赏、夸奖他会观察。

不要仅仅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记忆,要欣赏、夸奖他会记忆。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动脑筋、爱思维,而要欣赏、夸奖他会动脑筋、会思维。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读书,而要欣赏、夸奖他会读书。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表达、爱讲话,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表达、会讲话。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喜欢自己管理自己,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自己管理自己。

当你夸奖他会观察、会记忆、会思维、会阅读、会表达和会自我管理时,就比只是夸他喜欢和爱更积极,是更高的层次。

你这样夸奖他,他的学习兴趣肯定越来越高,同时还鼓励他追求这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你说我的孩子爱写字,他会觉得这种表扬还不够激动人心。

你说我的孩子会写字,字写得特别好看,他就不仅越来越爱写,还老要琢磨着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你说这个孩子爱跳舞,他受到的表扬是一般的。

可是说他特别会跳舞,跳得好看,姿态优美,这种表扬才更有鼓动性,更能让他注意提高自己的水平。

你说他爱动脑筋,孩子可能还在琢磨呢,我这个爱动脑筋,到底是聪明还是傻呀?

问题分析得对不对呀?

你说他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这就比说他爱动脑筋好。

你说他喜欢读书,很多人都喜欢读书,这算不了什么。

可是你如果说他会读书,孩子就尤其爱读书,还琢磨着怎么读得快,记得牢。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