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75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生物化学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上册.docx

《生物化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上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上册.docx

生物化学上册

生物化学(重点部分)

第1部分糖类

一、名词解释:

糖类;糖类是多羟醛、多羟酮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

同多糖;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糖原、淀粉、壳多糖等

杂多糖;水解时能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

不对称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是指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共价连接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也称手性碳原子、不对称中心或手性中心

α-和β-异头物;异头碳的羟基与最末的手性碳原子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构体称α-异头物,具有相反取向的称β-异头物

糖苷;环状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化合物发生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成为糖苷

糖苷键;糖苷分子中提供半缩醛羟基的糖部分成为糖基,而非糖部分称为配基,这两部分之间的连键称为糖苷键

糖蛋白;糖蛋白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糖链作为缀合蛋白质的辅基。

许多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都是糖蛋白。

糖胺聚糖;糖胺聚糖属于杂多糖,为不分支的长链聚合物,由含己糖醛酸(角质素除外)和己糖胺成分的重复二糖单位构成。

蛋白聚糖;蛋白聚糖是一类特殊的糖蛋白,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

二、糖的分类

糖类物质根据它们的聚合度分为:

单糖,寡糖,多糖

三、单糖的D型和L型是怎样规定的?

怎样计算糖类的旋光异构体数目?

由D-甘油醛衍生而来的称D系醛糖,由L-甘油醛衍生而来的称L系醛糖,含n个C*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数目为2^n

四、单糖的环状结构(Fischer和Haworth式表示方法)

五、单糖的化学性质(重点)P15

六、单糖、寡糖、多糖的还原性

六、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的单体是什么?

单体之间的连键是什么?

蔗糖:

由D-葡萄糖和D-果糖组成,由α1-β2糖苷键连接

麦芽糖:

由两个D-葡萄糖组成,由α1-β4糖苷键连接

乳糖:

由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由β1-α4糖苷键组成。

海藻糖:

由两个D-葡萄糖组成,由α(1-1)组成的。

七、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不要求记它们的结构式,记组成成分、连键及性质。

淀粉: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连接的线形分子。

性质参考书本:

42页

支链淀粉是除了α-1,4糖苷键,还含有α-1,6糖苷键。

糖原:

葡萄糖b(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无分支的多糖。

九、肽聚糖的基本结构

参考书本第51页

第2部分脂质

一、脂质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脂质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单纯脂质

2、复合脂质

3、衍生脂质

也可分为:

可皂化脂质和不可皂化脂质

也可分为:

非极性和极性脂质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哪些是人和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

在高等动植物的脂肪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脂肪酸,它们有以下共同点:

(1)所含脂肪酸多数含有12一24个偶数碳原子,含量最多的是16—18个碳

脂肪酸。

(2)所含的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软脂酸(16:

0)和硬脂酸(18:

0),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18:

1D9)和亚油酸(18:

2D9,12)。

(3)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碳原子之间,其余双键在C10和末端甲基之间。

而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隔着一个—CH2。

(4)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相同的几何构型,而且都属于顺式构型,反式的只是极少数。

(5)处于低温环境下的动植物体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都有增加,表现了对低温的适应性。

三、三酰甘油的化学性质

参考书本P94页

四、名词解释:

必需脂肪酸;皂化值,碘值,油脂;鞘磷脂;糖脂;脂蛋白

必需脂肪酸:

人体和哺乳动物不能制造超过Δ9的双键,因而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因为这两种脂肪酸对人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由膳食提供,因此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皂化值:

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KOHmg数。

  碘值——100g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油脂: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本质是酰基甘油,其中以三酰甘油或称甘油三脂为主,植物性酰基甘油多为液态,称油:

动物性酰基甘油多为固态,称脂。

糖脂:

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

鞘磷脂:

鞘磷脂即鞘氨醇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组成。

脂蛋白:

脂蛋白:

是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五、甘油磷脂的结构通式及性质,几类磷脂的组成与俗名(如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

  性质,参考书本:

P105页

  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1,2-二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俗称脑磷脂)是由说sn3是乙醇胺,sn-1位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sn-2位更多的是PUFA,包括花生四烯酸(20:

4)和DHA(22:

6)。

双磷脂酰甘油(俗称心磷酸)由两个磷酸分子通过一个甘油分子共价连接而成。

具体参考:

P106页  

六、鞘磷脂的组成成分,鞘氨醇常见的有哪几种,神经酰胺的结构

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胺)组成。

参考书本P107页

七、脑苷脂与神经节苷脂的概念;中性、酸性、唾液酸鞘糖脂的组成

脑苷脂一词泛指半乳糖苷神经酰胺(Galβ1-Cer)和葡萄糖神经酰胺(Glcβ-1Cer)

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为神经节酰胺。

中性鞘糖脂的糖基不含唾液酸成分。

酸性鞘糖脂是指被硫酸化的鞘糖脂,也称硫苷脂。

唾液酸是指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

八、脂质的亲水端和疏水端

参考书本P81页

九、胆固醇的结构,常见的固醇衍生物有哪些

参考书本P144页

包括五类激素:

雄激素、雌激素、孕酮、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胆汁酸。

十、脂蛋白组成与分类,各种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脂蛋白是指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因广泛存在于血浆中,故又叫血浆脂蛋白。

其蛋白质部分叫载脂蛋白或脱辅基脂蛋白(apo)。

参考书本P118页。

第3部分氨基酸

一、20种氨基酸的分类,分子结构,三字母符号表示方式

课本P124页

二、氨基酸的酸碱化学(等电点计算与甲醛滴定)

书本P135页

三、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P135-141

四、氨基酸的紫外吸收

P145页

第4部分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一、单体蛋白质;寡聚蛋白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肽单位与肽平面

单体蛋白质:

仅由一个亚基组成的,并因此无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如核糖核酸酶称为单体蛋白质。

寡聚蛋白质: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或单体组成的蛋白质统称寡聚蛋白。

例如血红蛋白就是一个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它们的亚基通过非共价健相连接,组成了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凡具有别构作用的蛋白质一般都属于寡聚蛋白。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还包含二硫键。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主链骨架原子的局部的有规则的空间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对分子较大,由多个结构的蛋白质而言)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空间结构,一个三级结构单位通常由一条肽链组成,但也有一些三级结构单位是由经二硫链健连接的多条肽链组成的,如胰岛素就是由两条肽链折叠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单位。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有些蛋白质是由多个三级结构单位构成的,其中的每个三级结构单位称作一个亚基。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亚基之间的空间关系。

亚基之间的组合一般呈现一定的对称性,亚基之间的结合由疏水作用等非共价健维持。

肽单位与肽平面:

肽键是一个共振杂化体,共振的后果是肽健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绕键轴自由旋转,主键肽基成为刚性平面,平面内C=O与N-H呈反式排列,各原子间有固定的键长和键角,使与肽键的C和N及其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1个平面,称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二、肽的命名

*氨基酸的顺序是从N-端的氨基酸残基开始,以C-端氨基酸残基为终点的排列顺序。

肽的命名是根据参与其组成的氨基酸残基来确定的,规定从肽链的NH2末端氨基酸残基开始,称某氨基酰某氨基酰……某氨基酸。

如上述五肽可表示为:

*Ser-Val-Tyr-Asp-Gln

*丝氨酰缬氨酰酪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酰胺

三、肽平面的特点

1.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肽键中的C-N键的键长为0.132nm,比大多数其他化合物的C-N单键(0.149nm)短,比C=N双键(0.127nm)又长些。

因此,肽键具有部分(约40%)双键性质;具有刚性,不能自由旋转。

2.肽单位是刚性平面结构。

即肽单位的6个原子都位于同一个刚性平面上,又称肽平面或酞胺平面。

3.肽单位中,C=O与N-H或两个α-碳原子呈反式排布。

这是因为反式构型的能量比顺式构型的能量低。

4.肽单位平面结构有一定的键长和键角。

五、肽在不同pH下的所带电荷计算

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测定(重点)

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要求

a、样品必需纯(>97%以上);

b、知道蛋白质的分子量;

c、知道蛋白质由几个亚基组成;

(2)测定步骤

A.测定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数目。

通过测定末端氨基酸残基的摩尔数与蛋白质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即可确定多肽链的数目

B.多肽链的拆分。

由多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必须先进行拆分。

B.多肽链的拆分。

几条多肽链借助非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称为寡聚蛋白质,如,血红蛋白为四聚体,烯醇化酶为二聚体;可用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或高浓度盐处理,即可分开多肽链(亚基)。

C.二硫键的断裂

(1)几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交联在一起。

可在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存在下,用过量的b-巯基乙醇(还原法)处理,使二硫键还原为巯基,然后用烷基化试剂(如,ICH2COOH)保护生成的巯基,以防止它重新被氧化。

(2)也可以通过加入盐酸胍方法解离多肽链之间的非共价力;应用过甲酸氧化法拆分多肽链间的二硫键。

D.分析多肽链的N-末端和C-末端。

多肽链端基氨基酸分为两类:

N-端氨基酸(amino-terminal)和C-端氨基酸。

在肽链氨基酸顺序分析中,最重要的是N-端氨基酸分析法。

E.多肽链断裂成多个肽段,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断裂方法将多肽样品断裂成两套或多套肽段或肽碎片,并将其分离开来。

F.分离肽段,测定每个肽段的氨基酸顺序。

第5部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一、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主要力是什么

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是盐键、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二硫键。

二级结构的主要动力是氢键;

三级结构的主要动力是疏水作用;

四级结构的主要动力是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等。

二、蛋白质的α-螺旋及其特点;其他螺旋主要有哪几种

多肽链中的各个肽平面围绕同一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螺旋一周,沿轴上升的距离即螺距为0.54nm,含3.6个氨基酸残基;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为0.15nm;

  a-螺旋的稳定性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每个氨基酸残基的C=O氧与其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氢形成氢键。

  a-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外侧,a-螺旋有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但天然蛋白质中的a-螺旋几乎都是右手螺旋。

其他还有3(10)螺旋和TT螺旋、π螺旋和2(7)-二重带

三、影响α-螺旋形成的因素

四、β-折叠片的概念和种类

  b-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的氢键进行交联而形成的,或一条肽链内的不同肽段间靠氢键而形成的。

肽链的主链呈锯齿状折叠构象

  b-折叠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平行式,即所有肽链的N-端都在同一边。

另一种为反平行式,即相邻两条肽链的方向相反。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反平行式更为稳定。

五、β-转角是怎样形成的

  在b-转角部分,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弯曲处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C=O和第四个残基的–N-H之间形成氢键,形成一个不很稳定的环状结构。

六、α-角蛋白和丝心蛋白(了解)

  角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及皮肤的衍生物,如毛发、甲、角、鳞和羽等,属于结构蛋白。

角蛋白中主要的是a-角蛋白(二硫键是稳定力,根据含硫量大小分:

硬角蛋白,存在于蹄、爪、角等中;软角蛋白,存在于皮肤等)。

  a-角蛋白主要由a-螺旋构象的多肽链组成。

一般是由三条右手a-螺旋肽链形成一个原纤维(向左缠绕),原纤维的肽链之间有二硫键交联以维持其稳定性

  例如毛发的纤维是由多个原纤维平行排列,并由氢键和二硫键作为交联键将它们聚集成不溶性的蛋白质。

  a-角蛋白的伸缩性能很好,当a-角蛋白被过度拉伸时,则氢键被破坏而不能复原。

此时a-角蛋白转变成b-折叠结构,称为b-角蛋白。

  丝心蛋白(fibroin):

丝心蛋白具有抗张强度高,质地柔软的特性,但不能拉伸。

丝心蛋白是典型的反平行式b-折叠片,多肽链取锯齿状折叠构象。

  丝蛋白是由伸展的肽链沿纤维轴平行排列成反向b-折叠结构(多层b-折叠片堆积而成,按照Gly对Gly,Ala或Ser对Ala或Ser的方式堆积)。

分子中不含a-螺旋。

主要由具有小侧链的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成,每隔一个残基就是一个甘氨酸。

蛋白的肽链通常是由多个六肽单元重复而成。

这六肽的氨基酸顺序为:

 -(Gly-Ser-Gly-Ala-Gly-Ala)n-

七、球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特征(了解)

八、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质变性时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

物理因素:

热,紫外,高压

化学因素:

有机溶剂,脲,胍,酸,碱等的影响时,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不对称性增高,以及其他的物理化学常数发生改变,这种过程称蛋白质的变性。

复性--当变性因素除去后,变性蛋白质又可重新回复到天然构象,称复性。

蛋白质变性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

 

(1)生物活性的丧失:

酶,激素

 

(2)一些侧链基团的暴露,松散

 (3)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疏水基外露

    溶解度下降

一般在PI区域不溶解,分子相互凝集形成沉淀。

 (4)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

    松散结构,易为蛋白水解酶分解(熟食易消化)

第6部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CO中毒的机制

  一氧化碳(CO)也能与血红素Fe原子结合。

由于CO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是O2的250倍,因此,人体吸入少量的CO即可完全抑制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从而造成缺氧死亡。

二、肌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哺乳动物肌肉中储存氧并运输氧的蛋白。

三、肌红蛋白由几条肽链组成?

包括几段α-螺旋?

其辅基是什么?

铁在血红素中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肌红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包括8段直的α螺旋组成,辅基是血红素,铁在血红素中是有原卟啉Ⅸ的有机分子固定的,其中Fe的6个配位键中,其中4个与卟啉环的N连接,1个与F8His连接,一个与O2连接。

参考书本P253

四、血红蛋白的亚基组成

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由4个多肽亚基组成,成人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HbA1),其亚基组成为(α2β2)

参考书本P258

五、什么是波耳(Bohr)效应?

有何生理意义?

参考书本P264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深受pH和CO2浓度的影响。

去氧血红蛋白对H+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大。

因此,增加H+浓度(降低pH)将提高O2从血红蛋白中的释放。

H+可看成血红蛋白氧合的拮抗物。

高浓度的H+和CO2促使氧合血红蛋白分子释放O2,而高浓度的O2促使脱氧血红蛋白分子释放H+和CO2。

——血红蛋白对O2、H+和CO2结合的这种相互关系叫波耳效应。

六、pH、CO2、BPG对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氧亲和性有何影响?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深受pH和CO2浓度的影响。

去氧血红蛋白对H+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大。

因此,增加H+浓度(降低pH)将提高O2从血红蛋白中的释放。

H+可看成血红蛋白氧合的拮抗物。

参考书本P264

(1)无BPG的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很高,其P50约为2torr,这种Hb在p(O2)<20torr下被O2饱和。

(2)在肺部p(O2)>100torr,血红蛋白几乎完全被O2饱和,BPG的存在与氧合关系不大。

(3)在外周组织中p(O2)<30torr,如果没有BPG存在,就会减少Hb对组织的氧供应。

(4)当有BPG(4.5mmmol/L)时,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低,氧结合曲线呈“S”型,此时肺供给组织的氧量约为血液最大携氧量的40%(DY)

参考书本P264

 

七、镰刀状细胞贫血病的血红蛋白S与正常成人血红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有何区别?

HbS和HbA的α链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β链上从N-末端开始的第6位的氨基酸残基,在HbA分子中是谷氨酸,HbS分子中为缬氨酸所代替。

参考书本P268

八、镰刀状细胞贫血病的血红蛋白S为什么可以形成纤维状沉淀?

从三级结构看,由于β6位于分子表面,因此Val取代了Glu,等于在HbS分子表面安上了一个疏水侧链,伸出的HbS分子表面Val侧链创造了一个“粘性”的突起,与另一HbS分子上的互补口袋通过疏水作用而聚集沉淀。

九、免疫系统由哪两个系统组成?

免疫反应涉及的淋巴细胞有哪两类?

这两类淋巴细胞成熟的部位是哪里?

  免疫系统包括两个互补的系统: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bonemarrow)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完成发育。

循环于血液和淋巴系统,通过其上特异的膜受体(抗体分子—糖蛋白)识别抗原。

当B细胞遇到抗原时,发生分裂和分化。

  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thymusgland),表达膜结合受体(不溶性抗体),称T细胞受体,当T细胞遇到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膜蛋白结合的抗原时,发生增殖和分化。

  

十、T细胞受体能直接和抗原结合吗?

不能,B细胞受体是单独识别抗原的,而T细胞受体只有当抗原与一个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膜蛋白结合,才能识别它。

一个T细胞,当遇上与一个细胞上的MHC蛋白吉尔和的抗原,则被激活、增殖并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各种效应T细胞。

参考书本P271

十一、MHC蛋白能直接和抗原蛋白结合并将它们展示在细胞表面吗?

不能,只有MHC蛋白与细胞内被消化的蛋白质的肽段结合,才能将它们展示在细胞的外表面。

这些肽正常情况下来自典型的细胞蛋白质的消化,但在病毒感染期间病毒蛋白质也被消化,并由MHC蛋白质展出。

由MHC蛋白质展出的外来蛋白质的肽段是免疫系统识别为非我的抗原。

参考书本P272

十二、免疫系统为何能识别自我和非我?

为避免产生大批能结合和破坏自身的正常细胞的TC细胞,在胸腺中TC细胞的成熟包括一个严格的选择过程,消灭95%以上正在发育的TC细胞包括那些能与展示生物体自身蛋白质的肽的MHC-I蛋白结合的TC细胞。

存活并成熟的TC细胞是那些具有不与生物体自身蛋白质结合的T细胞受体的TC细胞。

结果形成一个专门与连接在宿主细胞MHC—I蛋白上的外来肽结合的细胞群。

这就是所谓兔疫的自身耐受性。

参考书本P273

十三、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半抗原?

什么是抗体?

抗原:

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病原体称为抗原。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是一类血浆糖蛋白。

脊椎动物在遭遇一类异己物质如:

病毒、细菌细胞壁或大分子物质(如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等)被称为抗原的物质侵入时,自身便产生抗体,这即为免疫反应。

半抗原: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与抗体结合,但本身并不能刺激抗体产生,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后也能刺激抗体产生,这些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十四、抗体的分类

参考书本P278

十五、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抗体是什么?

哪种抗体主要存在于身体的分泌物中?

能从母体传递给新生儿的抗体是什么?

哪种抗体在过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抗体是IgG。

IgA主要存在于身体的分泌物中。

IgG是唯一能从母体传递给新生儿的抗体。

IgE在过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参考书本P277-278

第7部分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从凝胶过滤的原理可知,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柱的速度(洗脱体积的大小)并不直接取决于分子的质量,而是它的斯托克半径。

如果某种蛋白质与一理想的非水化球体具有相同的过柱速度即相同的洗脱体积,则认为这种蛋白质具有与此球体相同的半径,称蛋白质分子的斯托克半径。

因此利用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标准蛋白质(已知Mr和斯托克半径)和待测蛋白质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子形状(接近球体),否则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Mr。

分子形状为线形的或与凝胶能发生吸附作用的蛋白质,则不能用此方法测定Mr。

实验中,只要测得几种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的Ve,并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lgMr)对Ve作图得一直线,再测出待测样品的Ve,即可从图中确定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P297)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颗粒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决定于它所带的净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SDS和少量巯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原来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实验测定时,以几种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蛋白质的Mr的对数值对其μR值作图,根据待测样品的μR,从标准物曲线上查出它的Mr。

(P298)

3.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改变,破坏了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既然与质点大小、电荷和水化作用有关,那么很自然,任何影响这些条件的因素都会影响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盐析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

(3)重金属盐沉淀法

(4)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

(5)加热变性沉淀法

(P300)

4.凝胶过滤的原理,什么是排阻极限?

凝胶过滤,即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渗透层析。

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凝胶过滤的原理:

当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流经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的随着溶剂在凝胶珠之间的孔隙向下移动并最先流出柱外;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地自由出入凝胶珠的内外。

这样由于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的路径不同而得到分离,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

排阻极限是指凝胶层析柱中不能扩散进入凝胶珠微孔的最小分子的Mr。

(P303)

5.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

离子交换柱层析是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作支持剂的层析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人工合成聚苯乙烯-苯二乙烯等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一般都制成球形颗粒。

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酸性基团可解离出H+离子,当溶液中含有其他阳离子时,它们可以和H+发生交换而“结合”在树脂上。

同样地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碱性基团可解离出OH-,当溶液中含有其他阴离子时,它们可以和OH-发生交换而“结合”在树脂上。

而由于不同离子与树脂间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可利用其洗脱出来的先后顺序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P152)

6.亲和层析的原理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也即生物学亲和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