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83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前,社会各界对货币供应量的议论很热烈。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虽然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但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所以根据货币供应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做法也是值得可鉴的。

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借鉴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选取我国2004—2014年的相关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运用相关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关系检验以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指出:

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货币供应量,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目录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1

(二)(相关文献的回顾)…………………………………………3

1.(国外研究)………………………………………………………3

2.(国内研究)………………………………………………………4

3.(相关文献综述的评述)………………………………………4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4

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5

(一)(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及理论分析)…………………………5

1.(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的划分)………………………………5

2.(相关货币理论介绍)………………………………………5

(二)(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均衡增长理论)………………………6

1.(经济增长的含义)……………………………………6

2.(均衡增长理论)………………………………………………6

3.(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6

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7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7

1.(变量选取)………………………………………………7

2.(数据说明)………………………………………………7

(二)(实证研究)………………………………………………7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7

2.协整关系检验……………………………………………………7

3.Granger因果检验…………………………………………………7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7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8

(一)(结论)………………………………………………………8

(二)(政策性建议)……………………………………………8

主要参考文献…………………………………………8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这种巨大的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可置疑的。

我国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应对经济确实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

也有学者认为货币供应不合理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从我国当前学者的实证研究来看,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以下两种相对立的关系:

一是货币供应确实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二是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呈现副作用。

2002年至2008年间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它保持国际高速增长的同时维持了低通货膨胀;但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首度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否能有效地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伴随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通胀预期不断加剧,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两个目标面临两难选择。

本文所做的研究主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前人的研究,利用最新的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宏观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新形势、新问题做出统计描述。

第二,通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研究分析,寻求最适合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量,找到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或平衡区域,进而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第三,对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二)、相关文献的回顾

1.国外研究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各国学者努力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而且不同学者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往往不同。

Stock,Watson(1989)以及Cover(1992)也得出了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应关系的结论。

Rich(1997),Otmar(1997)对瑞士和德国的数据分析表明,他们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调控宏观经济是西方国家中较为成功的。

但是,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Kormendi,Meguire(1984)经过对50个国家的实证分析以及Boschen,Mill(1995)通过对美国的实证研究也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变化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同样,McCandless,Weber(1995)经过对110个国家近30年的产出增长率、平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从长期看产出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没有相关性的结论。

2.国内研究

关于中国的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邵国华(2008)通过对1991一2006年间GDP和货币供应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货币非中性的结论。

黄忠民、高坷(2009)对1986一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性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应增加的原因的结论。

但是,杨建明(2005)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一2001间的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广义货币供应量不是GDP增长的原因。

张丹、余玲琴(2009)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时间序列进行单整性判断、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认为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

李丹(2007)选取1996年一2006年的GDP、CPI、M2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强,他认为不能仅仅由于M2不能充分解释近几年的经济现象就否定它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任碧云、高鸿(2010)[29]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在长期可以剌激GDP增长,其M1的增长则成为CPI增长的主要因素,要按不同时期的目标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的取向。

3.相关文献综述的评述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变量和模型选择上存在差异;二是数据选择和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采用以下措施来避免这个问题:

在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上,本文采用了M2。

因为M2是广义货币,构成了货币总量,货币总量又构成了总需求,总需求又与总产出对应。

其次,M2相对于M1,变化比M1更稳定,流通速度较缓慢,经济增长采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指标。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总共有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背景、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货币供给以及经济增长的理论介绍,包括两点:

第一点是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及货币理论介绍;第二点是经济增长的含义;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要章节,主要对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三者进行协整性分析,并构造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第四部分是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从而得知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第五部分是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层次及理论分析

1.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的划分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按流动性强弱的标准,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

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3个层次,从强到弱依次是M0、M1、M2。

M0是指流通中的通货;M1又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M0与企业货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及农村存款等活期存款之和;M2又称广义货币供应量,等于M1加上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与其他存款等准货币。

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而言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有利于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应结构的观察来掌握货币供应态势,进而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是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

2.相关货币理论介绍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亚当斯密认为货币就是社会的财富,经济的增长就是社会财富和国民财富的增长,也就是金银的增加。

而财富积累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一是劳动者的增加。

此外,斯密认为研究财富增长必须研究经济政策,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对外贸易可以突破本国资源和技术限制,利用外部条件促进增长。

李嘉图持有货币数量论观点。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数量,也就是说一国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同时导致黄金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价值就会上升。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外生,因而应重点分析货币需求。

货币的需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与收入正相关。

第二,谨慎动机(抑或预防性动机),与收入正相关。

第三,投机动机,与市场利率相关。

所以,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L=L1+L2=L1(Y)+L2(R)=KY一HR。

凯恩斯主义指出货币供应对价格的影响是间接的。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产生影响的大小须视当时社会的就业水平而定。

若己经达到或者较为类似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此时提升货币的整体供应水平,带动利率水平的向低调整,从而刺激投资行为,使得有效需求上升,拉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若就业水平处于很低的位置,那么对物价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少,乃至于没有影响。

弗里德曼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是货币主义的主要主张者。

他反对国家政策干预宏观经济,而是要求实行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他强调货币供给数量的调整是引致宏观经济波动以及价格水平变动的根本原因。

在平抑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波动的过程中,财政政策是基本无效的,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也不能很快体现出其作用,如此唯一可行的政策选择是:

首先以物价水平的稳定作为前提,对货币供应及其增长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最终使货币供应的增长率与国美收入的长期平均增长率相吻合,从而取得协调同步的增长。

(二)、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均衡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设△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下相关文献面公式来表示:

G=△Yt/Yt-1。

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2.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在一个区域内能够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又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即存在均衡,满足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也可以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即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目前有两类对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的方式:

其一是纯粹考虑经济增长,通过研究构建所谓的一般意义上的增长模式,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其二,在研究经济增长时引入引入制度因素,例如匈牙利的经济学家科尔奈提出的增长论。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基于以下一些假定:

(1)单一产品;

(2)两要素生产,即劳动和资本;(3)所生产产品的规模收益不变;(4)经济中没有技术进步,且资本没有折旧。

哈罗德-多马模型基于凯恩斯创立的收入决定论,并且在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当中增添了长期因素,重点分析了产出的增长率、储蓄率以及资本产出比这三个变量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导致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行因素源自于资本积累。

2.科尔奈-利普塔克经济增长模型与阿罗-德布鲁模型

科尔奈-利普塔克模型探索的是处于理想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当中,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西方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是一般均衡理论,例如Arrow-DebreuModel。

阿罗-德布鲁模型分析的是处于最理想状态下的市场经济。

阿罗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总是能够得到一个均衡状态,得到的这个均衡状态下,一定能够对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此外,所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都可以寻找到与他相对应的竞争均衡点。

以上便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结论。

弗里德曼认为物价在短期内的变动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在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总产量的增长所引起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比存在一个相适应的比例,使得不会导致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

基于此观点,本文将会对货币供应量与GDP增长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3.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

货币对经济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不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货币就是中性的,不然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中性的理解在程度上也不完全一致。

代表性观点有:

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主张货币经济只不过是实物相互交换的实物经济,货币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对实际经济不发生实质的影响。

2、威尔塞尔的货币非中性论,在对古典货币数量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3、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短期内影响就业、产出和收入等实质经济因素,而在长期内则影响价格。

把利率作为货币与产出的枢纽,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

主张货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实际经济:

货币市场决定利率,在通过利率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总需求,导致总产量和总就业量的变化;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它与其他金融资产存在替代效应。

4、新古典主义的货币中性论认为,宏观经济总量的解释只是建立在单个人的最优化的选择的基础上的。

声称货币主义的短期和长期不是特别有用的,真正的区别是预期与未预期到的差别,正是由于理性的经济当事人能预期到系统的货币政策,货币对经济中的实物变量不产生影响。

从而回到了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的观点。

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本章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和检验:

前文理论分析了货币供给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货币供给量和宏观经济变量的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但究竟货市供给与经济增长是否互为影响。

本章将基于2001—2012年数据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首先通过实证模型推导建立研究的计量模型,并对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处理、研究方法说明;其次进行计量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总结性结论。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变量选取

货币供应量按层次划分有M0M1M23种,GDP按核算标准有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

我们可用实际GDP(当季的名义GDP除以该季的CPI)来反映一国的实际经济产出水平,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可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GDP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为了能更好解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际的关系,本文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实际GDP作为实证研究分析的数据。

2.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及世界银行网站!

为避免在计算过程中产生异方差,本文对M2、GDP2个指标分别取对数,记作LGDP和LM2。

(二)、实证研究

根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知,M2和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2的增长会带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进而增加产出,最终影响GDP的增长。

所以,将LGDP和M22个变量联立模型,其中LGDP是被解释变量,LM2是解释变量,模型如下所示:

LGDPt=β1+β2LM2t+et。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有平稳和非平稳2种,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会导致伪回归出现,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必须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具体包括DF检验和ADF检验等。

通常情况下,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往往都是非平稳的。

因此,本文分别对LGDP、LM2这2个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

表中Δ符号代表差分,检验形式(c,t,k)中的c、t、k分别代表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从表2中的检验结果可知,LM2和LGDP的ADF统计量分别为-0.164896和-21.03443,均大于各自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不拒绝H0,说明LM2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ΔLM2和ΔLGDP和ADF统计量分别为-6.690385和-21.03443,均小于各自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ΔLM2和ΔLGDP不存在单位根,LM2和LGDP是平稳序列。

所以,LM2和LGDP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

2.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两变量的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变量LM2与变量LGDP是否协整,若协整则说明2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首先,把LGDP作为被解释变量、LM2作为解释变量,对2个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得到方程如下:

LGDPt=-0.126250+0.853178LM2t+et

R2=0.929739DW=2.297499F=608.7026

其次,对协整回归得到的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如表3所示。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ADF检验的临界值-7.906033,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为-3.577723,小于该值,从而拒绝H0,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说明LM2和L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用于检验2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分辨出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本文对LGDP和LMz2个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M2不是引起GD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0108,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GDP不是引起M2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0736,在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设。

因此,可得得出:

M2是GDP显著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M2显著的Granger原因。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图2M2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2可知,当M2的随机扰动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M2没有对GDP立即做出脉冲响应,但在第1-2期内,M2对经济增长有着负向作用,并且这个负向作用是在逐渐增大的,当脉冲响应函数达到最小值-0.1后,再逐渐缩小;第3期内,M2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且不断扩大,脉冲响应函数最大值为0.2,随后该作用开始逐步减小;在第6期以后M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保持稳定的正向水平。

但当GDP的随机扰动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在第1期内,对M2的正向作用不断增大;在第2-4期内,正向作用先轻微扩大,达到最大值0.012后又轻微缩小;在第6期后,正向作用基本保持不变。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M2是GDP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GDP的变化。

由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来看,M2对GDP有一个正向作用的冲击。

GDP受流通中现金的供给影响较为明显,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准货币供应量受GDP反应较为显著。

GDP受活期存款和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此证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特别是准货币供应量有较大影响。

在各个层次的货币中,流通中的现金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较为显著,说明消费对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的有限作用也说明通过货币供给量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能效果有限乃至失效。

相反,经济增长对准货币的作用显著说明经济的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盘活货币,提高准货币的流通率。

(二)、政策性建议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合理调控外汇储备规模。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提高了外汇占款,引起国内流动货币的增加,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另外,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外汇占款成为主要的货币投放渠道,改变了货币供给结构,缩短了货币供给时滞,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受到影响。

因此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考虑国际外汇储备的规模及银行结售汇差额的变动,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所谓的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就是即不能因外外储备过多而导致外汇资源闲置、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也不能因外汇储备过少而影响我国正常的外汇支出。

它是一个相对的合理的区间,各国发展情况不同,这个合理的区间也不相同。

因此我国应加强外汇储备规模的管理,以达到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第二、合理调控信贷功能。

在中央银行的统一管理下,各专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相互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性。

通过货币政策调控信贷规模,抑制或增加投资,从而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

经过合理调控信贷规模,即可以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又能够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保证银行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正常有效的发挥。

第三、调整分配结构,抑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货币意义上的现象,即货币发行过多,超过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其实导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分配结构不合理。

分配结构失衡使得消费不足,从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买,导致产能过剩,货币出现贬值,形成通货膨胀。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竞争,破除垄断局面,不断纠正收入分配偏向资本利益和国家利益固有格局,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建立公平收入分配制度。

第四、健全中央银行宏观金融政策调控机制,调控货币与证券市场协调发展。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应考虑政策市场价格的波动,继续发展货币市场。

如果没有货币市场发展的支持,当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则会很难进一步发展。

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导致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既承担着长期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承担流动性管理的作用,这会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

因此需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货币市场,重点是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等,鼓励金融工具的创新,改善融资结构,促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6):

34-41.

[2]邵国华.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8(6).

[3]黄民忠,高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