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99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docx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为深化落实我校“十一五”本科教学规划、“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学校决定选拔并重点建设一批优秀本科教学团队,以此推动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为规范本科教学团队的选拔与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优秀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良师)、名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以系、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或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第三条教学团队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四条学校计划构建“三级”教学团队。

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分为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和一般建设教学团队两个层次。

同时,学校鼓励学院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主干(大类)教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建设与实施组建。

第二章教学团队的申报与评选

第五条教学团队的评选每2年评选一次,每届任期3年,每次评选重点建设教学团队2-5个,一般建设教学团队3-8个。

第六条根据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评选的有关要求,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申报,原则上从学校重点建设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

第七条为保证建设质量,学校教学团队实行限制申请制度。

每个团队负责人同期或先后只能主持一个教学团队,作为参加人员(含负责人)同期或先后原则上不得参与两个以上教学团队。

第八条申报条件

教学团队设置团队带头人1-2名,一般由10-20人以上组成。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高级职称,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高校教龄满10年,且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满5年;

(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四)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程;

(五)上课效果较好,学生评教应该在全校前150名。

(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三:

1.各级教学名师(良师);

2.获国家教学研究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前3名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的负责人;

3.国家级教改项目前3名,省部级重大教改项目的前2名或主持省部级一般教改项目;

4.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或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前2名;

5.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或主编出版教材1部以上;

6.学术造诣高,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把学术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并且参加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排名前三);或获得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前三);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西南科技大学重要核心期刊2篇以上,或自然科学被SCI、EI、ISTP、ISP检索1篇以上,社会科学被SSCI、AHCI、ISSHP收录、《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上。

第九条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要求:

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2名;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或正高职称教师不少于1名;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3名,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5名。

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要成员原则上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第十条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

第十一条申报与选拔程序

(一)学校发布团队申报候选要求。

学校根据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发布教学团队申报要求;

(二)团队申报。

由申请团队填写《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申报表》(见附件1),并将相关获奖证书、论文的原件和复印件于规定时间交至所在学院(部、中心);

(三)学院(部、中心)初评。

各学院(部、中心)根据学校发布的申报候选名单,对申报团队进行初评,择优向学校推荐,向学校推荐教学团队的个数由教务处根据当年情况指定。

各部门填写推荐意见、签字、盖章后,将被推荐者的获奖证书、论文的复印件(原件经校对后可带回)和申报表(含电子版)统一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人事处审核。

由教务处、人事处组织有关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对各单位推荐的团队进行审核;

(四)专家组复评。

学校组织成立复评专家组,专家组对进入本阶段评选的推荐团队进行综合考察,并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评选,形成推荐名单;

(五)学校本科教学委员会评审。

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对进入本阶段的推荐团队进行严格审查,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委员会意见,予以公示后上报学校;

(六)校长办公会审批。

学校校长办公会对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名单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公示并正式发文公布。

第三章团队建设内容

第十二条建设原则

(一)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原则。

团队由1-2名具有正高职称且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团队带头人,实行在教务处、相应教学部门指导下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二)承担教学任务原则。

团队应承担一定规模的本科生公共课、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资源整合原则。

鼓励建设跨专业、跨院(部、中心)的教学团队;

(四)成员结构合理原则。

团队必须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课教师等以及必备的教辅人员合理组成。

第十三条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

尤其在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第十四条教育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并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

第十五条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

组织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

第十六条师资队伍。

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第十七条建设目标

学校将构建“二级四类”教学团队。

其中“二级”是指重点建设、一般建设教学团队。

“四类”是指与校级通识阶段平台课程、专业教育阶段课程群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和综合交叉课程建设与实施相关的四种类别的教学团队。

在实施质量工程期间,每年度组建5-15个校级教学团队,通过五年时间,建设校级教学团队30-60个。

学校鼓励各学院(部、中心)自主规划和建设院级教学团队,院级教学团队建设个数由各学院(部、中心)根据学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第十八条团队职责

(一)加强师资培训

根据本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制定团队培养计划,在四年内对团队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

(二)改革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我校办学定位,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以适应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需要,开展教学改革;

(三)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与其它高校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的经验交流,探索适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起示范带头作用。

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每年举行2次以上公开课,开设2次以上教学改革学术讲座;

(六)任期内团队应主持召开1次以上省级规模以上的教育教学会议;

(七)任期内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省级或国家级统编教材。

第十九条考核与管理

(一)教学团队对所负责课程的教学及其教学质量实行整体负责制,对于教学团队所负责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可在团队成员内部进行自主调配;在教学质量考核方面,学校只考核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不针对每一个成员进行考核,团队成员需要使用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时,统一以团队评价结果为准;

(二)学校与团队带头人签订聘任上岗合同书。

合同书要明确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的情况,还要提出取得标志性教学与研究成果、团队教师的培养等目标;

(三)教学团队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年度考核。

日常考核由所在学院(部、中心)负责,年度考核由教务处和学院(部、中心)共同负责。

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本团队书面总结和自评,发现、分析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不断改进。

教学团队建设由所在学院(部、中心)负责监督、管理,教务处负责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四)教学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后进行评估验收。

教学团队评估验收由教务处、人事处共同组织,经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评审后,报学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五)考核指标体系(参照附件2);

(六)学校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与奖励专项经费,数额见下表(单位:

万元):

级别

成功申报奖励

建设经费

验收后奖励

国家级

5

15

5

省级

2

8

2

校级重点

5

校级

2

团队建设经费主要由岗位津贴、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三部分组成。

其中,岗位津贴占20%,教学改革与研究费占60%,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费占20%,此项经费由教务处负责管理。

其中,岗位津贴由团队负责人提供名单及金额,年终由教务处审核一次性发放;教学改革与研究经费按《西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管理办法(修订)》(西南科大发2007[80]执行;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费和其它经费在学校考核后由团队负责人提供使用方案,教务处审核后发放。

第二十条教学团队应在建设中期接受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检查,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建设的团队提出整改意见或取消经费支持。

第四章其它

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由学校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

1.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申报表

2.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试行)。

主题词: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西南科技大学办公室2008年3月2日印发

附件1

重点建设

一般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

申报表

 

团队带头人:

课程或课程群名称:

所在学院(部、中心):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七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1.填表前请仔细阅读《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本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填入内容用宋体,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它封面。

3.填写内容应真实可靠,言简意明,思路清晰,论证充分。

表内空格不够时,可另加页,但页码要标清楚。

4.相关附件材料单独装订一册,版面大小应与推荐材料相同。

5.表中不明事宜请与教务处教学科联系,电话:

6089957,6089106。

 

一、简表

课程或课程群名称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

A.国家精品课程B.省级精品课程C.校级品牌课程D.其它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最终学历

学位

所在部门

联系方式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

职称/学位

主讲课程

在团队中的作用

签字

二、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教学团队的教学情况,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业绩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情况和主要教学成果(编著出版的教材、专著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等等),5000字以内。

 

四、教学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教学成果和获奖)

 

五、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教学团队未来的教学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2000字以内。

 

六、年度计划和预期成果

 

七、经费预算

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支付论文版面费、人员补贴等费用(每年不超过2万元),并说明预算的依据。

 

申请人对以上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承诺在聘期内完成预期目标。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八、学院(部、中心)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九、所在学院(部、中心)推荐意见

 

学院(部、中心)领导签字:

盖章:

年月日

十、学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评审组长(签字)

年月日

十一、学校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附件2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试行)

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改个措施

质量管理

1.教学工作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需要,不断推进更新教学内容;

2.重视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已立项2门及以上省级或1门国家精品课程。

3.积极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水平教材;团队成员承担有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或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自编教材使用效果好,使用范围广,曾获得相关奖励;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团队特色鲜明、符合专业和课程建设需要,改革措施切实可行,积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手段使用良好;

6.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对所在专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30

教学研究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教学成果

1.积极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近五年5项以上如面对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高级别刊物发表有多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3.教学改革特色鲜明、措施有效,切推广应用情况良好,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近两届获得有2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奖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5

团队构成

整体水平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

1.团队设置符合专业的具体情况,具有多年的教学与改革实践经历,整体水平高;

2.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60%;

3.团队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比例不低于70%;

4.团队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至少2名以上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

5。

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特殊专业的教学团队除外)。

20

带头人情况

整体情况

科研情况

教学情况

组织管理

1.带头人为本学科专家,是省级及以上学术带头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省级及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

2.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精神,近5年承担有1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有多项省部级及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带头人积极从事开展改革研究,近五年获得1项省级及以上教学奖励;

4.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主持或参与有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5.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5

科研情况

科研项目

科研促进教学

1.指导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水平高,至少主持有2项以上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2.科研成果积极向教学转换,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显著;

10

教师培养

培养措施

培养效果

1.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的措施科学、合理;

2.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不低于90%,且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20%;

3.积极接受相关教师进修,成效显著。

5

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

合作机制

1.团队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2.合作机制良好,有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