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24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邮票齿孔的故事.docx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仍、使、便”带单人旁的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与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2、正确书写“仍、使、便”带单人旁的三个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图片(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便士”邮票的图片问:

这是什么?

板书:

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

两张有什么区别?

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

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复习生字,指导写好单立人旁的三个字

1、玩游戏:

“看看、听听、找找”。

2、指导写好“仍、使、便”三个生字。

二、研读课文

导语:

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是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学生汇报读书成果(阿切尔)

2、课文的那一段告诉我们阿切尔发明了邮票呢?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读好“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2)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导语:

那个人是谁呀?

他到底做出了什么举动把阿切尔吸引住了?

课文的那一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

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导语:

于是它产生了一个想法: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方便吗?

多好的想法呀。

(读读阿切尔的想法)

4、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导语:

阿切尔的下能给发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课文的那一段告诉我们邮票使用非常不方便?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过渡:

还从那一段感受当时邮票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现当年去酒馆发生的故事,请两名学生来扮演阿切尔和那位先生,进行对话。

5、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阿切尔开始他的研究工作及发明邮票的部分

过渡:

阿切尔真的是被那位先生的举动吸引住了,撕邮票那么麻烦,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开始了研究工作,就这样很快打孔机造出来了,带有齿孔的的邮票就发明了。

(1)读中体会重点句子。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6、欣赏各种各样的邮票。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

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

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

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

在生活中找找看。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3、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4、积累以下词语:

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

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

2、作业布置: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课后反思:

用无齿邮票和有齿邮票的不同引出“齿孔是怎么发明的?

”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

在学习课文环节我由课文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为切入点,先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三段,再学习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对重点段的学习来明白阿切尔是怎么发明邮票打孔机的。

再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并不是件难事,并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欣赏自己集的邮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在“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这个环节我看时间不够就给减了这个环节。

2、在学习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应该在引导学生把那位先生那位先生的举动用自己的话说说,用“先…….接着………最后……..”说说。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

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

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

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16邮票齿轮的故事

读课文

刀、仍、便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为突破口。

 

问:

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

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

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 

《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堂实录片段  

师:

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生:

阿切尔。

 

师:

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

第四自然段。

 

师:

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

指名读,齐读。

 师:

 你们读的很认真。

 

师:

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谁愿意读一读?

(出示课件) 生:

阿切尔被那位先生的举动吸引住了。

 师:

你读的真好听。

 

师: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那个人是谁?

是什么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

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答案,用波浪线划出那个人的举动,并圈出那位先生动作的词。

 生:

默读课文,圈划答案。

 

师:

找到了吗?

谁先来说说那位先生的举动?

 

生: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

孔,邮票便很容易的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师:

你找的真准确,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吗?

共同读一读好吗?

(出示课件) 

 

 

 

 

生: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

表示动作的词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

取下   刺上    撕开 师:

说得很好。

 

师:

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把那位先生的举动连起来说一说?

 

生:

那位先生先从领带上取下别针,接着在邮票上刺伤小孔,然后有票就撕开了。

 生:

那位先生首先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接着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

小孔,然后邮票便很容易得被撕开了。

 

师:

他们两个能用先——接着——然后把那位先生的举动说的很有条理。

同桌之

间相互说一说。

 

师:

他的动作是多么引人注目,难怪阿切尔被吸引住了。

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吗?

把大家都吸引住。

 

生: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齐读) 师:

板书——吸引 

师:

 阿切尔真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哪!

同学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有一

双火眼金睛呢?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你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尔被那位先生的举动吸引住了?

 生:

 阿切尔盯着那位先生。

 师:

他发现了阿切尔特别的目光。

 生:

他一直在看,一动不动。

 

师:

用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叫做————注视 生:

他目不转睛的看。

 师:

阿切尔很专注很认真。

 

师:

盯 注视 目不转睛 都是表示一个意思,看来同一动作,同一个意思可以用

不同的词语表达。

(板书:

 盯 注视 目不转睛) 

师:

同学们刚才发现了阿切尔被吸引住的一个表现,再找一找还有什么表现可以

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

 生:

情不自禁的站起来了。

 

师:

在小酒馆里喝酒本来是坐着的,因为他看得入了神,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

这只是他的一个表现。

 

生:

他把椅子挪开,连手中的美酒都忘了。

 生:

他探着身子,注视着那位先生的举动。

 

师:

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阿切尔这一连串的动作是怎样做出来的,你能

连起来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