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126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序言

本规划编制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鲁南临海产业区核心区建设思路及其它相关规划。

  规划范围为海州市滨海区所辖区域。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

一、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

(一)发展的现状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2008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42亿元,比2006年增加52.18亿元,三年增长近4倍,总量跃居全市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2.82%,比2006年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

到2008年底,全区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

2、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7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06人。

3、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全区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超过40项,争引科技资金1000余万元。

区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三年累计投入600万元,引导全区科技投入与创新资金快速增长。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到100735万元,比2005年增长5倍,占GDP的比重为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90%。

4、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

组织多家企业先后参加了“山东·海州海洋科技合作洽谈会”、“海州·xx科技合作暨成果转化洽谈会”及“海州市政府与xx科技大学科技合作签约仪式”,承办了“海州市与xx师范大学科技合作洽谈会”,以省院省校直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全区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个,建立产学研研发基地10个,直接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7项,新增经济效益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区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有60余项优秀成果获得奖励,申请专利370件,在机械制造、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专利授权量达到200件以上;民间科研组织活跃,全区民办科研机构已经发展到3家。

6、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海州市滨海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将科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了科技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总体上看,规模还比较小,骨干企业还很少,与同类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意识、开放意识还不够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环境要求认识不足,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低、规模小;尚未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面临的机遇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山东半岛的发展寄予厚望。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此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始展开。

省委书记姜异康近期先后到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调研,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市委书记杨军指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目标的提出,对海州是很大的机遇。

这个机遇就在于海州能够通过与青岛对接,借助于青岛的海洋蓝色优势来发展海州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产业,进一步开发海州的海洋资源。

作为半岛重要港口城市的海州市滨海区,要围绕港口产业优势,不断加强与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做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文章,为我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实现蓝色经济的跨越发展。

2、国际科技创新呈现加速趋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逐步缩短,科技创新引发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调整,中高端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成为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生产加工向研发制造拓展,这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赢得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选择。

这不仅关系到我区科技创新取得的发展优势和领先地位能否得以巩固,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能否得到保持,而且决定着我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地位和前途,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出路和希望所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全区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确立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导向作用。

政府要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膨胀和发展。

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显在效益和潜在效益,注重政府增加就业等多种职能和目标的实现。

2、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

立足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以及相关企业密集的产业优势,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坚持创新,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营造先进的创新和创业文化,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环境,使我区成为创业者的优良栖息地。

4、突出重点,强化集群。

“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扶持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其产业化步伐。

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商贸业和配套服务业,强化集成,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5、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

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密集优势,以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起点,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和创新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以新材料和生物制药为重点,抓住已经形成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并相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在三次创业的扩散和渗透,努力把我区建成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创新体系完善,创业投资活跃,科技人才荟萃,综合环境优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植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使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同类地区的前列。

 

(二)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自主创新技术孵化作用开始显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

建立钢铁研究院、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机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高新技术项目50个,研发人员2000-3000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2-3万人,研发经费占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5%,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120件。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特色产业园区优势充分体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全区比重30%以上,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发团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技术孵化的新基地和辐射区。

  

四、重点任务

(一)积极培植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

  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电子产品及配件、软件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依托鲁圣集团企业,重点发展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感器、各类传感器等产品,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众山生物企业,重点研究应用高纯度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等提取技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以海能生物工程等企业为依托,围绕饲料添加剂、动物营养开展技术攻关和转化,研制纳米复合维生素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畜禽与水产重大疫病微生物制剂等技术。

 3、化工产业

加强化工企业向高新化发展,支持岚桥沥青、石大科技等骨干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提升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

支持岚星化工依托海州市有机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引进开发橡胶助剂产品。

建成以岚星化工、石大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集群。

  4、新材料产业

围绕精品钢基地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争取建立钢铁研究院。

着力推进钢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级热轧薄(卷)板、冷轧薄板、宽厚板(含船板)、H型钢等系列产品。

研究开发高强度钢及制品、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品;开发具有高强、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的金属材料及特种用途的线、板、管等金属材料制品。

做好钢铁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使钢铁产业发展成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龙头产业。

 5、海洋产业

  充分发挥我区在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强“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建设,加大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重点开展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大幅度提高我区海洋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研究与应用水产品保鲜保活精深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调味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新兴海洋食品。

研究利用低值鱼类多功能、多方向深加工技术及高档海洋仿生食品生产技术,培植一批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加工产业。

  研究开发海洋天然产物的筛选提取、深度利用技术,重点研制应用食品、农业、医用、日用化工领域中的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制品,培植一批较大规模的海洋生物技术龙头企业。

重点开发岩藻聚糖硫酸脂、壳寡糖、超低粘度褐藻酸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药物;积极开发抗老化、调节免疫功能、儿童保健、耐缺氧、抗疲劳的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生物生态化产品,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密集区。

 研制和应用海盐生产工艺及系列盐产品生产技术。

研究应用海水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元素新技术,开发以镁、溴为主导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加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废弃浓海水制盐、元素提取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引进低成本的新型海水淡化设备,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开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推广海水冷却预处理、防腐蚀、阻垢、防生物附着等关键技术,建设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基地。

6、新能源产业

  加强生物质能、太阳能、地源水源热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以研究试验示范为重点,引进、研究应用农林废弃物气化联合发电技术、气化液化制取发动机燃料技术、废弃植物油制造燃料油技术、垃圾填埋场及加工农业废弃有机物制造沼气技术等,建设生物质能利用示范工程。

以太阳能开发企业为生产基地,建立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

研究推广硅单晶、多晶、砷化镓单晶、有机薄膜等光伏电池材料及技术,开发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电站。

研究开发太阳能发电、蓄能、并网技术。

加强民用建筑和市政设施综合利用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引进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展能量储存与输送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辐射,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任务。

要大力推广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转移、扩散,尤其要加快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

企业要通过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等手段大幅度提高装备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黄海粮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和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控制软件、仿真系统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

运用生物技术改造提升粮油产业。

大力支持临港粮油加工企业运用生物技术加工提炼高科技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城郊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化工园区、钢铁园区等园区的体制机制设置。

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加大招商力度,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重点引进高、大、外项目,对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要与一般工业项目或其他项目区别开来,给予有竞争力的特殊优惠政策,尤其在土地价格方面,要与附近同类园区的实际土地价格相当。

要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发挥政府主导,实行市场化运作,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建设模式,将园区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居民就业有机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有机结合,经营好土地资源。

园区用地由区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定合理价格,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创新。

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积极开展联合创新、委托产品研发、人才培训和相互兼职,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

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校、科研单位设立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或将开发的源头延伸到国外,及时把握本行业技术、市场信息的最新动向。

重点要做好与驻青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全面科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

         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识,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推动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优化政策环境。

实行领导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工作的领导,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对高新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区政府将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及时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科技副职作用,对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开展咨询,制定项目或机构间的合作计划。

        转变行政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区有关部门在组织领导高新技术工作中,要把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要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办事手续,实行承诺服务。

重大高新技术项目要实行责任制,明确分工,细化措施,落实到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建立企业评议政府部门的机制和企业意见反馈渠道,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营造创新环境,打造创新品牌。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全区上下的一项共同任务。

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利用区位优势,建立有助于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

支持一切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开创自己的事业,为创业活动开拓广阔的空间。

要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我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区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上,以更大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

加大科技招商、引智的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

建立虚拟或实体性的办事机构,沟通我区企业与国外的联系,帮助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和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通过推介会、因特网、留学生组织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吸引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到我区创业。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建立一批多元化、国际化的研发机构、中介合作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

        (四)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外资投入、风险资金、上市融资等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投融资体系。

财政资金主要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资本市场。

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争取社会资金,吸引国外投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水平,满足其资金需求。

继续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科技经费和其他科技专项费用投入,重点支持企业项目研发和创新环境建设。

(五)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强化人才第一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根据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重点培养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实施招才引智工程,以更加灵活的办法和更加优厚的条件引进人才,特别注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注重引进国外智力。

创办虚拟大学、虚拟研发机构等,吸引大批人才以不同方式为我区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服务。

改进完善奖励政策和分配制度,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高新技术特点、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

积极推行科技人员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课题工资制和主要科研人员年薪制等,实行报酬与业绩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加快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新时期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山海宜居城市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