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和国史.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128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中国共和国史.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和国史.ppt

《中国共和国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和国史.ppt(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和国史.ppt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18401860,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被中断,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些先进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18601895,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随之诞生,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进行,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18951927,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开创性的建立了共和政体,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展开,共和国史复习,一、新中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9、21

(1)新政协的中心议题(主要任务):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2)新政协的重大成果共同纲领(临时宪法)(3)新政协的职能和意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开国大典1949、10、1

(1)宣告新中国诞生

(2)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副主席: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

林伯渠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沈钧儒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罗荣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2、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时间概念

(2)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3、一五计划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1)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与基本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2)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注意关键词:

独立、合理、全面展开,相关问题的复习:

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

2、中国工业化历程与西方国家相比的主要不同?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快历史时期?

发展最快的行业?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2、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3、一五计划和经济建设的成就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为什么要改造:

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改造谁:

(3)怎么改造:

农民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4)结果: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从政治协商会议到第一届人大,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自治区、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任免权,选举权,监督权,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各部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权-政府;审判权-法院;法律监督权-检察院),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既非一党制又非多党制;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在野党或反对党。

问:

这幅结构图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阶段,初步发展,恢复完善阶段,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49、1954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6年),文革结束后进入新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2年)1993年八大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

挫折阶段严重破坏阶段,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政协工作瘫痪,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前提:

国家统一领导下,

(2)原则:

各民族平等、团结,(3)目的:

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均有按照统一的国家军事制度,参加人民解放军及组织地方人民公安部队的权利。

第五十三条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共同纲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地方的财政。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组织本地方的公安部队。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1954年宪法,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这三大制度本身,就是人民民主、民主协商、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

在过去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这三大政治制度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制度优势。

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三大政治制度依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练习,目标157页第15题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多出在经济方面,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09山东卷)1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第二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66),课程标准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的探索之一

(1)背景:

三大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主要内容: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坚持了一九五六年五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评价:

决策是正确的,但没能坚决执行,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的探索之一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的探索之二、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三、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

(1)什么叫“大跃进”:

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的运动。

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2)造成的后果:

“左”倾冒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毛泽东:

“我就不信,搞建设比打仗还难。

”完全不清楚炼钢还那么复杂,还需要炼焦炭,还需要运输保障,还需要专门的炉子和技术等等。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他知道我们的底子。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因为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有六亿人口。

”“美国只有一亿七千万人口,我们人口比他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应不应该赶上呢?

完全应该”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

那就要从地球上开出你的球籍”,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

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

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1958年底,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

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

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等材料。

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

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的。

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

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的探索之一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的探索之二:

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二、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4、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5、总结教训: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1、原因2、八字方针3、成效:

1962年经济恢复、发展四、建设成就,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

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户左右。

年冬和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

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

年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年月日红旗杂志第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

月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名字好,在与山东领导谈话时说: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

到月底,全国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大庆工人欢呼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工人欢呼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练习,目标:

159页第10题、11题目标:

161页第2、3、5、7、8,第三阶段: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课程标准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一、起因:

修正主义、复辟危险、助长错误(按教材)二、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1、公民生命、权利、自由等被严重践踏2、各级国家机关陷于瘫痪,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3、民主制度和法制被践踏,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协制度形同虚设4、党的规章制度被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八大:

1956年;九大:

1969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中断,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走资派”,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反击“二月逆流”的运动中首当其冲,这是“专门”为他召开的批斗大会。

批斗罗瑞卿,老干部遭到迫害,文革对法制的破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

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宪法被践踏,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WhenChinaWentMadInCulturalRevolution,图说历史:

毛泽东在天安门会见百万红卫兵,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在当时应算是最普及的了,反思文革,?

刑法、民法、诉讼法,没有制订的必要。

1958年中央政法小组的报告,“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邓小平,文革中的红色海洋,一、起因:

修正主义、复辟危险、助长错误(按教材)二、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三、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四、纠正“文革”错误的努力:

邓的全面整顿,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1968年竟然未能制定出国民经济计划,这十年中的一切成就,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

这个期间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把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同志个人。

这个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

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

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邓小平,二十年后),历史地总结毛泽东,党的缔造者之一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国初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动探索,第四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程标准1、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6、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7、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8、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一、伟大转折1、转折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两个凡是2、促进转折的重大事件:

真理标准的讨论3、转折的实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

(2)主要内容,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意义:

实现了转折,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领导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后来被林彪、“四人帮”打断了,破坏了。

此外,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现在,全国范围内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虽然少数地区和部门的运动比较落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抓紧进行,不能一刀切,但是就整体来说,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

因此,全会一致同意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所提出的决策,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摘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摘要,会议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

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普遍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摘要,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摘要,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拨乱反正、平反错案首要环节2、完善法律体系民主基石,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彭德怀、陶铸同志追悼大会,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的受株连者也由此得到解脱,被迫害致死的干部、群众也得到昭雪。

转引自马克思主义研究网,A.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198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

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1975年宪法,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烙印1978年,大规模修改后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理论观念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1988年,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形式修改宪法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2004年3月,又一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政治文明”首次被建议入宪,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情况,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拨乱反正、平反错案首要环节2、建立完备法律体系民主基石3、改革政治体制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4、基层民主选举基础一环5、依法治国入宪进入法治化新时期,C.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1.基层民主选举的含义,基层民主选举:

法律依据_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本变化:

由任命到选举,2.基层民主选举的意义,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3.基层民主选举带来的变化及发展,城市:

农村:

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发生转变,由“管理和监督”转化成“指导和服务”,村民自治不断扩展,换个角度:

一、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1、新时期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背景

(1)真理标准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2、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拨乱反正、平反错案首要环节

(2)建立完备法律体系民主基石(3)改革政治体制制度保证(4)基层民主选举基础一环(5)依法治国入宪进入法治化新时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回顾,1、建国初期(50年代):

确立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2、文革时期(60年代70年代):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中断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1、第一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19781992)

(1)农村:

人民公社体制,乡镇体制,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万里和到安徽调查包产到户问题的某位老干部的对话某:

包产到户,不同于田间管理责任制,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万:

包干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有什么不符合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行?

某:

他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

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某:

我要社会主义万:

我要群众。

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杜润生,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名农民,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一纸契约:

1978年12月地点:

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每个姓名之上,均覆盖有一片血红,其中有17个指印,三方图章。

这份契约现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品号为GB54563。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1969年3月起,凤阳37%的农户由干部率领到外地要饭。

乞讨所得远远超过在人民公社体制下一年出工不出力“战天斗地学大寨”所得。

1978年春夏之交,安徽又发生百年不遇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