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71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x

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襄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襄阳教研室徐国政

本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非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登分栏的座位号内。

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

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按小号在

上,大号在下的顺序分别封装。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抨击推枰怦然心动评头品足

B.俦侣踌躇平畴千里运筹帷幄

C.氤氲樱桃绿草如茵撄其锋芒

D.韶光诏书年高德劭千里迢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洗涤凶惨百折不回殒身不恤

B.建树爱戴浅尝则止坚忍不拔

C.烦躁伺候弥补罪过卑鄙无赖

D.伶俐埋怨朦朦胧胧世外桃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移民放弃“美国梦”选择当“海归”;同时,一些早期移民的后代搬离唐人街。

受此影响,传统的唐人街近年来渐趋没落。

B.对于是否会将限制枪枝列为优先事项的问题,虽然白宫方面表示,“今天并不适合讨论这一在华盛顿夸夸其谈的辩题”,但康州小学枪击惨案后,枪枝限制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强烈关注的问题。

C.李渔在杭州生活期间,创作的《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等作品畅销一时,他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D.吗丁啉、新康泰克、江中健胃消食片……这些消费者耳闻目睹的非处方药品牌,以后或许不能在电视、报纸的广告中出现。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进入幼师的门槛太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把学龄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包袱”被甩掉了,最终导致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少数人的敛财渠道。

B.在资溪县惨遭杀戮的不仅仅是弥猴,野生动物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它们既要提防飞来的子弹,还要小心猎人布下的重重陷阱。

C.当野生植物到达基地后,“驯化师”开始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改良植物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对这些植物开展“驯化”,让它们适应城市生活。

D.湖北省襄阳城,很多金庸迷都非常熟悉,那里是一座军事要塞,有《射雕英雄传》郭靖和黄蓉死守襄阳城抗元的故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是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旦,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末。

扮演反面男性角色的叫净或副净。

C.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子”的典型——桑地亚哥的形象,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其代表作《沙之书》中虚构了在现实生活中压根儿不存在的“沙之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

陈卓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

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c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

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

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

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

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

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

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

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江南style》更是如此。

有人评价说:

“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

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

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

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

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

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

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

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

“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

”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

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

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

“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摘自2012.12.12《中国青年报》)

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原因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

7.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

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

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膺性简亢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

“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

时,张让②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受辞毕,即杀之。

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

“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

“可去矣”。

对曰: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乃诣诏狱。

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

唯陈仲弓③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

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

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

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

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

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

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

一与言,即决曰:

“此人当作国士。

”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时岁日,翊引杯曰:

“正朝从小起。

”膺谓曰:

“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

”翊曰:

“求仁得仁,又谁恨也?

”膺乃叹曰:

“汉其亡矣,汉其亡矣!

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

高傲。

②张让:

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谢:

表示歉意。

B.考死,妻子徙边考:

通“拷”,拷打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语:

告诉

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坐:

犯……罪;受……牵连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⑥一与言,即决曰:

“此人当作国士。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11.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接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

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

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

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

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夹壁墙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杀掉。

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

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

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

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3分)

(2)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3分)

(3)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陈仲举雅重徐孺子为豫章太守至便欲先诣之主簿曰群情欲令一府君先入拜陈曰:

“武王轼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商芸小说》)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

人语驿④边桥。

【注释】①兰烬:

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

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

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

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结合梦境,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则知明而行不过矣。

(荀子《劝学》)

(3)纵一苇之所如,__。

(苏轼《赤壁赋》).

(4),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

(庄子《逍遥游》)

(7)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雨雾漓江图

丛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头上的纱巾,一直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与它形影不离。

那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来到江边,想撩开雨雾的盖头,看一看它的娇美。

我先向最近的一个标点走去,它圆圆的像是标点中的句号,我推断那是一把伞,伞下坐着的该是江边的一个垂钓者。

等我走近了,才发现伞下空无一人。

待我转身要离去时,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对我问候:

“你好——你好——”我定睛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影,还没容我醒过闷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

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诗中的佳句。

于是我弓下身腰,仔细地寻觅。

一看吓一跳,原来伞下竟是鸟笼里的一只伏在横杆上的鹦鹉。

我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

这时,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

“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面对这只漓江鹦鹉,我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不然的话,学舌的鹦鹉何以会出口成章呢?

完全是出于好奇,我耐心等待它主人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猜想:

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它的主人有意安排在这儿,以鹦鹉的语言来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来:

“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

上船来吧!

”我已痴醉,就是没有他的邀请,我也会登上这条木船的,我想见一见这位摇船的民间奇才。

上船后才发现这不是一只游船,而是一只渔船。

那摇船人解释说:

“无人游江时,我这只船在这儿打鱼;有人过江了,我的船充当摆渡;当然也有愿意乘小船游江的,我便载客游江。

”说着,他拉开一块雨布,拉出来一把矮矮的木椅子让我坐下。

这一瞬间,我才看清木船主人的脸:

他的脸清癯瘦削,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

特别让我吃惊的是,他长着一只跛脚。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

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本想告诉他我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撑船人的。

不知为什么,嘴上却说出另一番话来:

“随便你吧,随便你到什么地方。

“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

”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出游的船价?

我说:

“我相信你是个诚实人,不会宰游客的。

“何以见得?

”他笑了起来,“说来听听!

“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

”我说,“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至此,我不想再和他兜圈子了,言明是鹦鹉为媒,引我和他来相见的。

我来船上,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他的笑声从高空跌落了下来,瞬间变得肃穆无声,历经了片刻的等待,他才对我说起他的故事:

他自幼是个残疾,生下来父母就把他抛到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抱回家里养大成人的。

两个老人先后走了,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接过这船这桨,开始了摇船生活。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鱼鹰,遇到这只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想到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

”我问。

“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拔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因而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轮到我沉默无言了。

我不知这个残疾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递到他的手里;为了防止他拒收,我说明天我来坐船。

这是先交上定金。

之后,我匆匆下船,走进雨雾茫茫的江滩。

“先生——先生——明天几点?

”这是后边摇船人急切的声音。

我走近鹦鹉笼子,低声告诉它:

“明天他回北京了——你学一遍。

”这只鹦鹉,当真是学舌的神鸟,它立刻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

我想让它转达我的声音,以防摇船人在这儿等我。

我回到江边公寓,站到玻璃的窗子前,想再看一眼那只木船的影子。

——此时,漓江也变得若有若无,从刚才的那首朦胧诗,幻化成了一幅印象派的画,朦胧的画……

(选自学林出版社《中国60年抒情散文100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朦胧的诗意;又引出下文对漓江上摇船人的叙述,也与结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

B.文章中逗点、句号、破折号、惊叹号、省略号等新颖别致的比喻,既串起漓江上的景物,又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起承传合,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C.当我看清摇船人清癯瘦削的脸时,想到的是“孙猴子”。

加点的“孙猴子”在文中是贬义词,作者在看到摇船人并非想象中的“民间奇才”后极度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D.文章虚构了我在漓江边上被一只鹦鹉吸引,进而结识了鹦鹉的主人——位身残志坚的摇船人自食其力的故事,表现了漓江的人情美。

E.文章用插叙交代了摇船人的身世及独腿鹦鹉的来历,用他悲凄的身世与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形成了震憾人心的审美效果。

17.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了漓江边上的鹦鹉,这样写有什么用意7.(4分)

18.举例说明这篇散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4分)

19.作者听完摇船人的故事后,说“轮到我沉默无言了”。

结合文章,对“沉默无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探究。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

(4分)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表示,莫言能通过文字构建一种空间广阔的、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世界。

“这是来自文学本身的活力,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法国《89街》的文章说,莫言虽然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而且他的作品内容丰富,理应获得国际认可和尊重。

莫言如此定义作品“深刻”:

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21.请仿照示例,将下面对作品中人物理解的话补写完整。

要求:

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

每小题补写的字数不超过40字。

(4分)

刘兰芝遣归前与婆婆的告别,既是她对婆婆专横霸道、无理指责的坚决反抗,也是她对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捍卫。

(1)窦娥的三桩誓愿,既是,也是。

(2)祥林嫂额角的伤疤,既是,也是。

22.汉字,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数千年文明的智慧和情感积淀。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

年度汉字真实再现了民意和舆情,也表达了民众的诉求和期望,既有总结、提示和概括的作用;也具有前瞻性。

如:

“平”是今年两岸年度汉字,2012年两岸选择了和平发展的平坦道路,平心静气,平等协商,两岸关系更加平稳,两岸乡亲更期盼和平发展的局面。

请模仿例句,推荐学校的年度汉字,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

要求:

不要写出学校名称,句式相近。

(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

收废品的来自安徽,带着一家三口。

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下身子忙着整理收来的废品。

每次看到他们,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

每当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总是趁早晨上班的时候,顺手悄悄放到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那个门口,准备离开。

没想到,那女人竟然出来了。

我愣住了,急忙摆手说:

“不要的,送给你们了。

”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

我推搡着,那女人说:

“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的,快拿着吧。

”听了这个安徽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在发烫。

我郑重地收下那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选择题 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答案

B

C

A

D

B

D

B

A

A

C

D

BD

1.B(chóu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