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03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为分题只有一个卷项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C.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D.使用太阳能路灯,既节能又环保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理念,故A正确;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符合理念,故B正确;

C、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理念,故C不正确;

D、使用太阳能路灯,既节能又环保,不会产生污染,符合理念,故D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溶解

C.过滤

D.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气密性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溶解物质不能用量筒,要用烧杯溶解,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不正确;

C、过滤操作为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故C不正确;

D、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D不正确。

故选A。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A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B不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故C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

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C正确;

D、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在同温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水不是溶液,可以溶解大多数物质,可用作溶剂。

6.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②Mg③Mg2+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详解】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

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B。

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B.④表示Cl-

C.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D.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氧离子,②是氖原子,③是钠离子,④是氯离子。

【详解】A、①②③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均达到稳定结构,故A正确;

B、④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得到1个电子,故表示

,故B正确;

C、①②③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不正确;

D、①是氧离子,③③是钠离子,形成化合物为Na2O,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稳定结构。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生活

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氢氧燃料电池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①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炒菜时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材料

①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涂油漆可防止钢铁材料生锈

②生铁、不锈钢和青铜都属于合金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氢氧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A不正确;

B、棉织物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毛织物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则炒菜时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故B正确;

C、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C正确;

D、金属生锈是金属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则涂油漆可防止钢铁材料生锈,生铁、不锈钢和青铜都属于合金,故D正确。

故选A。

9.2018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1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丙是甲烷,丁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丙是甲烷,是化合物,丁是氧气,是单质,故A不正确;

B、反应后有单质生成,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2,故C不正确;

D、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丙是甲烷,丁是氧气,则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等。

10.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详解】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时,100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

B.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

a>b

C.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详解】A、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的质量为

,故A不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

a>b,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变为不饱和溶液,c变为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A.Na2CO3、HCl、BaCl2、NaCl

B.Na2CO3、NaCl、Na2SO4、Ba(OH)2

C.H2SO4、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AC

【解析】

【详解】A、Na2CO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NaCl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A正确;

B、Na2CO3和NaCl、Na2SO4均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故B不正确

C、H2SO4和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NaOH和Cu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将硫酸和氯化钡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溶解的为硫酸,可以鉴别,故C正确;

D、NaOH和Ba(NO3)2、NaCl均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AC。

1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O2,点燃

C

分离氧化铁粉末和碳粉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的原则:

不增加新的杂质、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详解】A、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铁粉,铁粉和硫酸铜溶液、稀硫酸均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不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O2,由于一氧化碳含量比较少,无法点燃,引入了新的杂质氧气,故B不正确;

C、分离氧化铁粉末和碳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碳粉不反应,过滤可除去碳,但把氧化铁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Na2SO4固体和(NH4)2SO4固体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硫酸

C.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

D.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

8,故A不正确;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硫酸,锌比铁活泼,锌先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完全,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铁比锌多,故B正确;

C、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短,故C不正确;

D、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值变大,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图像应该水平,反应完全,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碱性增强,pH值继续变大,故D不正确。

故选B。

15.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A.1.1gB.2.2C.4.4gD.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详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

,则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选B。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的为气体的质量。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7分)

16.“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

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________。

(2)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__(填字序号)。

A无机盐B油脂C糖类D水

(3)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

(4)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

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________8________2=________2________2________。

(5)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氨基酸

(2).C(3).乳化(4).调大(5).C(6).H(7).+5O(8).3CO(9).+4H(10).O(11).液化气中的可燃性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

【分析】

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丙烷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

【详解】

(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2)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糖类,故选C。

(3)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

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

发生爆炸的原因是液化气中的可燃性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放出大量的热。

17.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

氩弧焊(如图)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________;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________。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2。

(3)“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________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

(1).熔点高

(2).很不活泼(3).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4).CO(5).负极(6).制取成本高(7).SiO2+2C=Si+2CO↑

【解析】

【分析】

活泼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1)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则X的化学式是CO2。

(3)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能做保护气,说明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

18.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淡化。

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2)粗盐提纯。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

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操作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________。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3)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部分途径如图2。

①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Ⅰ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海水制镁。

实际生产中,步骤Ⅲ常选用________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Ⅱ、Ⅲ、Ⅳ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ABC

(2).D(3).除去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4).NH3+NaCl+H2O+CO2=NaHCO3↓+NH4Cl(5).2NaCl+2H2O=2NaOH+H2↑+Cl2↑(6).熟石灰(7).提高氯化镁的纯度

【解析】

【分析】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详解】

(1)A、膜分离法

原理是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则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故A正确;

B、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膜,则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故B正确;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C正确;

D膜分离法是除去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故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故D不正确。

故选ABC。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③加入过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