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15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题3

一、单选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划分法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克劳斯梅尔

C.戴维·卡茨

D.华莱士

答案:

A

[解答]由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教育家杜威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五步骤划分法,故选A。

2.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

答案:

A

[解答]做笔记是一种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

应属于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故选A。

3.班级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与班级群体的高度相关。

A.发展水平

B.舆论导向

C.正式规范

D.共同目标

答案:

A

[解答]结合教学实际可知,班级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与班级群体的发展水平高度密切相关,故选A。

4.“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

A.升华

B.投射

C.补偿

D.合理化

答案:

D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名词的理解。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属于合理化,故选D。

5.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答案:

B

[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多种角色,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学生楷模”“心理调节者”等。

而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故选B。

6.最早出现的智力量表是。

A.比奈智力测验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答案:

B

[解答]由教育心理学发展常识可知,最早出现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故选B。

7.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答案:

D

[解答]信息加工系统中有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瞬时记忆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

其中,短时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故选D。

8.关注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回答问题,这种智力测验称为。

A.文字测验

B.个别测验

C.难度测验

D.速度测验

答案:

C

[解答]测验分为文字测验、个别测验、难度测验和速度测验。

其中,关注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回答问题,这种智力测验称为难度测验,故选C。

9.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拉塔奈

D.阿希

答案:

D

[解答]由心理学研究史可知,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阿希,故选D。

10.分半信度又称为。

A.再测信度

B.受试者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答案:

D

[解答]信度分为再测信度、受试者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为分半信度,故选D。

1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整体

B.本质

C.个别

D.外部

答案:

C

[解答]由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故选C。

12.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

A.10~12岁

B.8~10岁

C.6~7岁

D.2~5岁

答案:

D

[解答]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2~5岁、6~7岁、8~10岁和10~12岁。

其中,2~5岁是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故选D。

13.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是。

A.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

B.鲍尔文《教育心理学》

C.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D.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

答案:

C

[解答]在心理学界,一般将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故选C。

14.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A.客观性

B.全面性

C.精密性

D.敏锐性

答案:

D

[解答]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敏锐性,故选D。

15.“经验泛化说”是由提出的。

A.贾德

B.沃尔夫

C.桑代克

D.武德沃斯

答案:

A

[解答]根据心理学理论可知,贾德提出了“经验泛化说”理论,故选A。

16.提出把“真诚”“接受”“理解”作为构成师生关系要素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布鲁纳

C.米德

D.罗杰斯

答案:

D

[解答]由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罗杰斯提出把“真诚”“接受”“理解”作为构成师生关系要素,故选D。

1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答案:

B

[解答]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故选B。

18.在家庭中,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

A.爱的缺乏

B.兄妹的排行

C.教养方式

D.家庭的不完满

答案:

A

[解答]心理学表述,在家庭中,爱的缺乏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故选A。

19.的儿童倾向于自发,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

A.5岁以下

B.6~8岁

C.11岁左右

D.12岁以上

答案:

C

[解答]不同阶段的儿童对学习会采用不同的策略。

11岁左右的儿童倾向于自发、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

A、B、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

20.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说不出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叫。

A.态度定势

B.思维定势

C.情感定势

D.内部定势

答案:

A

[解答]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说不出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叫态度定势,故选A。

二、填空题

1.______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______的过程。

答案:

概念学习关键属性

2.个人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社会所禁止但能获得酬偿的行动叫做______。

答案:

抗诱惑

3.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是______。

答案:

学习动机

4.“学会学习”这一概念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

哈洛

5.科尔伯格编制了九则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难辨是非的______故事,让被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答案:

道德两难道德判断晤谈法

6.______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又称______或______。

答案: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

7.______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又称______或______。

答案:

认知技能心智技能智力技能

8.“蔡戈尼克效应”的发现,所采用的方法为______。

答案:

实验室实验

9.信度即______,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______。

答案:

可靠性一致性程度

10.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_____与______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和______。

答案:

生理心理动力源泉

三、简答题

1.简述创造性及其特征。

答案: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简答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简答如何形成群体规范。

答案: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美国专家谢里夫的研究表明,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

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第三阶段,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4.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

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其三,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其四,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四、论述题

1.论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案:

1.操作的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

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2.操作的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

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

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①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②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③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④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的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①动作品质。

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操作的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

操作的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①动作品质。

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②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动作控制。

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④动作效能。

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