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17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 写作.docx

福建省东山二中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第五部分写作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福建省东山二中曾经的中国好比一潭湖水,平淡无奇;曾经的中国落后,惨遭挨打;曾经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让世人瞧不起……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今天的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了一道世界奇观。

第一段总体语言不错,保留整句形式,并构成排比,表达更有力。

末句照应修改过的标题眸历史,我感叹中国的信念。

八国联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无尽的损失。

当尸体遍及大街小巷时,当哭声、喊声、枪声混成一片时,当中国的军队遭受失败时,中国没有后退,因为中国人懂得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终于,中国人民在不言弃中换回了中国的光明。

这,靠的是什么?

是一种信念,一种对生命负责,永不放弃的信念实现的。

第三、四、五段原文虽然用了“眸历史”“看今朝”“展未来”构成排比段,结构形式值得肯定,看似按时间先后,但从内容上说又有所重复。

修改后仍保留排比段形式,但语言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这样使材料更准确、内容更丰富、题意更集中、表达更突出看今朝,我感叹中国的宽容和坚强。

我们落后过,挨过打,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铭记在心,并以此激励我们前进发展,于是,中国选择了和平共处,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发展。

面对各国以前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把它当成血的教训,并教育每代人都要努力发展。

日本地震,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时间参加营救工作,这是中国的宽容,与世界许多国家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的宽容。

当中国面对灾难时,大家互相团结,听党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战胜苦难,再大的挫折也不怕,这是中国的坚强。

这,靠的是什么?

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提到汶川地震,修改后文章将此单独成段,写得更加具体,并增加了灾后重建成就的叙写,更能突出题意展未来,我感叹中国的科技进步。

中国是世界上原子弹研制成功用时最短的国家,看看从无人驾驶到载人航天,再到进入太空,“嫦娥奔月”……可以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

未来,中国有更多的科技研究要发展,中国将要向世界展现一个实力雄厚的发展大国段首是“展未来”,感叹中国的科技进步,但所举例子并非都是“未来”。

所以修改后去掉了“展未来”等字眼,仍保留了排比段结构这,就是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走出的中国。

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信念,中国在前进。

这,就是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用实力将自己证明给了世界,这个奇迹般涌现的国家将永远奇迹般的去创造,去发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雄厚实力。

第六、七两段语言表达较好,应该肯定。

修改后的两段有总结前三段的作用,更符合题意,分析透彻。

蓬勃的中国靠着自己的实力,未来定会成为超级大国。

将开头的题记置后,并加上一些语句,照应首段,突出题意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决不退缩。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迎来了胜利与光明。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坚定信念,靠的是勇敢斗争。

我感叹中国的包容和进步。

我们曾经落后,曾经挨打,这是民族的耻辱,我们将铭记在心。

但是,我们没有老是沉浸在悲苦的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开创未来。

于是,中国选择和平共处,选择了改革开放。

我们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这是中国的友善;日本地震海啸,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参加营救,这是中国的宽容。

从原子弹爆炸到卫星上天,从“神七”发射到“嫦娥”奔月……每一步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每一步都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我感叹中国的团结和坚强。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一个又一个的灾难袭来,中国没有倒下。

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再大的挫折也不怕,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

汶川地震三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中国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

这,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

这就是中国!

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中国。

靠着永不言弃的信念,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在勇敢超越、奋勇前行。

这就是中国!

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中国。

这个奇迹般成长的国家,将永远奇迹般的去创造,去发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雄厚实力。

平流的湖水一旦站起来便成为奇观。

东方睡狮已经醒来,它以神奇的力量屹立在世界东方,未来定会给世界展示更奇妙的精彩。

示例1:

[2011?

?

课标全国卷]具体内容见本讲“考题回放”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金指点津]该作文材料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信息:

一是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备受世界媒体关注,信息指向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第一段;二是中国崛起的突出表现,这主要是第二段的信息。

两个信息有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国崛起。

只有抓住了这个主旨,才能准确地写作。

2.抓关键语句法。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示例2:

[2010?

?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

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金指点津]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提取出关键词“幻想”,并以此为中心写作。

3.明确倾向法。

就是揣摩题目中蕴涵的命题者的褒贬倾向,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并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仔细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来准确立意。

示例3:

[2011?

?

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

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金指点津]“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这句话表明了命题者的倾向是赞成孟子的“三乐”观点的,所以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命题者的这个倾向性,如果没有抓住这个倾向性而另起灶炉,这样易出现偏题现象。

4.由果溯因法。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从材料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这种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示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不过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来北京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

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

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

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瓦罗蒂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

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文字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金指点津]此题可用因果法进行分析。

第一步,先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步,由果及因,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由此,考生可找到具体的切入角度与立意方向,黑海涛之所以得到帕瓦罗蒂的赏识,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的原因是:

他凭歌声推荐自己、展示自己。

所以这个材料作文的中心应围绕“人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荐自我”来写。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如何过节。

小张说:

“什么过节?

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

倒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件那么差,愁人!

”小李慢声慢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

”小王边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

”小赵若有所思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则材料的主旨是“如何对待中秋节”,只有抓住了这个主旨才能正确写作。

写作时,不应只看到其表面的一些习俗,更应了解其中包含的团圆、亲情、文化伦理等内涵,过中秋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亲情等美好情感的升华。

也可联系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遭冷落的现实,谈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将像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字材料作文审题步骤进行审题。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弓时,说道:

“你稍微有些笨重!

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

――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

”他思忖:

“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

“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

”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事件的结果是弓断了,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弓的主人出于对弓的“珍惜”请人雕刻弓,反而毁了弓;因为他过分追求形式美、外在美、表面美而破坏了内在美。

确立的主题有“不要让爱成害”或“不要过分追求外表美而破坏了内在美”。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城休战。

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

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道多因对一果的因果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抓住结果“司马懿不战而胜”的原因切入,进行多角度立意。

仔细分析,可知司马懿能“不战而胜”的原因有:

其一,他在关键时刻能控制情绪,由此提炼出“控制情绪,学会忍耐和自制,铸就成功”的观点;其二,是他能准确把握时机,由此确立“善于把握时机,才能志在必得”的主题;其三,是他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由此可阐释“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的道理。

考生在叙事或说理时,无论表达的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善于把握时机”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都必须同获得成功这一核心结果联系起来,才能体现材料的整体内涵。

二、漫画作文的审题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

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

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

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

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辩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

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第一主题。

确定主题时,考生要联系头脑中的储备材料,联系现实生活。

示例5:

2010?

?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金指点津]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四只猫,面前的桌子上有四盘鱼,一猫吃完了鱼,双手抚肚;四猫未吃鱼,去捉老鼠;三猫对二猫说:

“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三猫、四猫是主体,材料的性质主要是反面的。

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不反对一猫“享受”鱼,赞成四猫捉鼠,但是反对三猫认为有鱼吃就忘记自己捉鼠的职责了。

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条件好了,猫吃鱼不是什么新鲜事,关键在于第三和第四只猫之间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好奇,猫抓老鼠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结果因为有鱼吃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由此我们就会发现这幅漫画的寓意: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有“鱼”吃了,是不是要放弃自己“捉鼠”的本分和职责呢?

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享受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本性、追求、奋斗。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漫画的主要内容是有人说盐能防辐射,于是就有人争先恐后地去助长“抢盐风”。

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轻易相信谣言、盲目跟风的人,性质是反面的。

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出题者对盲目跟风的人所持的态度是批判。

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也会像画中人一样,社会上为了种种目的恶意制造谣言的人或事比比皆是,如果大家都不加分辨、缺乏主见、盲目跟风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打乱,我们将失去真实和正确的自我。

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从批判盲目跟风人的角度正面立意,就可以有“独立思考”“拥有主见”“坚持自我”“拒绝盲从”等观点。

  2.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图片材料作文审题步骤进行审题。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漫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本则漫画的主体是一个人,左边有一个衣服架,前边墙壁上有多个衣服挂钩,衣服架和墙壁挂钩上都没有东西,这个人脚下有一圈虚线,是他活动的轨迹,最重要的是整幅漫画的点睛之笔――三个字提示“帽子呢?

”说明这个人是在找帽子。

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帽子就在身边却找不到,性质是反面的。

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事件的结果是画中人没有找到帽子,原因是他只知到自身之外的衣服架和墙壁挂钩上去寻找,却不知摸摸自己的头,在脚下都形成了“圆圈”运动的轨迹。

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也会像画中人一样,只知把目光投向外界,而且眼光只限于身边的一个小范围,这是思维定式或思维束缚造成的,可从打破思维定式或束缚方面立意;帽子明明戴在自己头上,画中人却不能想到自己,这又属于不能认清自己和不能发现自身优势,也可从此种角度立意。

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打破思维定式、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1.辨清文体。

拿到一个作文命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文体的作文,即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写议论文或说明文。

近年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有的作文标题本身是有着明显的体裁倾向性的。

如果不顺着标题本身固有的体裁倾向性来写,势必事倍功半。

例如,2011年浙江卷“我的时间”、2011年湖北卷“旧书”、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的门口”就适合写记叙文。

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有的作文标题本身没有明显的体裁倾向性,如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2009年四川卷“熟悉”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决定写什么文体。

考生自始至终都要严格按照审准的体裁来写,决不能中途易辙。

要切记:

跑题绝不仅仅指主旨内容方面,体裁四不像也属于跑题。

2.明确特指。

就是把文章的内容限定在题目外延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首先要明确允许写什么,不允许写什么。

如:

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题目的“你”就是特指,只能写第二人称。

2011年浙江卷“我的时间”、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题目的“我”就是特指,只能写第一人称。

2008年上海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