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238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活动记录.doc

三结合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

2013年10月12日

地点

操场

参加人

全校师生

内容

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主持人

王校长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开始,并说此次活动目的。

 

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办家长学校,可以让家庭更多、更好的了解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创学生教育新篇章。

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主动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并在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

 

二、王校长讲话。

建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管理系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三、家长代表讲话。

五年级侯璐璐的爸爸侯占力,谈了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感受。

一、学校的环境好,安全、温馨;二、教师素质高,对学生的各方面照顾的无微不至,并能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孩子;三、学校的管理好,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并祝汤泉小学越来越好。

 

附校长讲话稿: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质量管理处主任、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负责人共同组成。

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

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

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具体作法有:

   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

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

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常规性访问。

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

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

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

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

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

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

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

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

如驻地解放军、工厂、企业、敬老院、名胜纪念地,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

(4)聘请校外辅导员。

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

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

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