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43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docx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测试题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

【概念与规律】

一、艳丽多姿的生物

1、动物(animal)和植物(plant)都是生物(livingthings),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habitat)。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adaptation)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terrestrialplant)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

②茎大多数直立,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状、缠绕状和攀援状;

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

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terrestrialanimal)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

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

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

④有的有“拟态”(mimiery)、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

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

水生植物(hydrophyte)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水生动物(hydrocoleanimal)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sense)、运动、生长(growth),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生物都能进行生殖(reproduction),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lifeactivity)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

例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仙人球B、气球C、牡丹D、鸵鸟

分析:

仙人球和牡丹属于植物,鸵鸟属于动物,它们都是生物,因为它们都能自主地进行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生殖等生命活动。

而气球是非生物,它不能自主地进行生命活动。

虽然向气球吹气,它会膨胀,但它并不是自主地生长,而是一种弹性形变;气球也可以成批生产,但并不是大气球“生”小气球,而是一种人为的生产流程。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有无生命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正确答案是B。

例2关于对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叶片呈绿色扁平状B、叶已退化成刺

C、绿色的茎肉质、多汁D、有发达的须状根系

分析:

仙人掌的形态和结构与它所生存的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相适应的。

植物的叶片大多呈绿色扁平状,它能吸收太阳光,制造有机物。

但沙漠炎热、干旱,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它的叶退化为针形;多汁、肥厚的肉质茎已经具有叶的功能,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和贮藏水分;须状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我们将仙人掌像刺一样的叶称为叶刺,属于变态叶,此外变态叶还有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和洋葱的鳞片叶等。

正确答案是A。

例3以下有关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它生存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能借助风力传播到远方

B、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气候的一种适应

C、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以适应空中飞行

D、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减少行走时所发出的声音

分析:

前三个选项都是生物为适应它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具有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但D选项中,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并不是为了减少行走时所发出的声音,而是为了适于沙地行走,防止在行走时四肢陷入沙地中。

此外,骆驼的驼峰内贮有脂肪,脂肪分解后产生水和能量;它还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因此,它能适应沙漠环境,号称“沙漠之舟”。

正确答案是D。

例4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

A、大刀螂B、黄蜂C、竹节虫D、避役

分析: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如大刀螂、蝈蝈等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避役(又叫变色龙)的体色可以随时改变,也属于保护色。

某些有恶毒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蝮蛇体表的条纹、瓢虫体表的斑点等都是警戒色。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如竹节虫、尺蠖、枯叶蝶等。

正确答案是C。

例5草莓的茎是()

A、直立茎B、匍匐茎C、攀援茎D、缠绕茎

分析:

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生长的,以支持枝条,称为直立茎,如松树、柳树、棉花等;有的植物的茎平贴地面上,向四周蔓延生长,称为匍匐茎,如草莓、番薯等;有的植物的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而是将茎干缠绕在竹竿、小树树干等其它物体上生长,称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等;有的植物的茎是依靠卷须(叶卷须或茎卷须)攀附在竹竿、小树树干等其它物体上生长,称为攀援茎,如葡萄、豌豆等。

正确答案是B。

例6以下植物的花中,哪一种是借助风力传送花粉的?

()

A、菊花B、玫瑰C、小麦D、桃花

分析:

植物传粉主要依靠的两种重要媒介是风和昆虫,此外还有鸟、水等。

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干燥,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味的花蜜;花粉通常较大,表面有突起或花纹,花药开裂时花粉不易被风吹散,常粘成块状,便于粘附在昆虫上,花粉量一般较风媒花的少,如桃、李、梨、苹果等。

正确答案是C。

 

【思考与练习】

1、生物体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土壤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植物的叶大多呈绿色扁平状,能吸收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

4、以下各组植物中,都具有变态叶的是()

A、仙人掌和小麦B、大麦和豌豆

C、仙人掌和猪笼草D、洋葱和水稻

5、举几种你见过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例子,并观察常绿阔叶树是什么时候换叶子的,落叶阔叶树是什么时候落叶的?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出新叶的?

 

6、连接以下植物与它所属的茎的类型

草莓攀援茎

豌豆匍匐茎

松树缠绕茎

牵牛花直立茎

7、桃花、油菜花颜色鲜艳、气味芬芳能吸引蜜蜂、___________等昆虫来帮助___________。

8、植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是无机环境,还包括___________。

9、实验:

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

(1)为什么要将绿豆种子先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浸泡一夜?

 

(2)种子是先长出根,还是先长出芽?

 

(3)光对叶片由黄变绿起什么作用?

 

(4)光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5)请你从实验中总结出种子的发芽需要哪些外部条件,并说明理由。

 

10、陆生高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支撑身体、主动捕食和逃避敌人,狮子、老虎猎豹奔跑迅速是为了___________,而梅花鹿、羚羊跑的很快是为了___________。

此外,陆生高等动物还具有___________以适应陆地水分不充分的环境。

11、哺乳动物能生活在陆地表面,也能生活在空中,还能生活在水中,请你各举一例,并简单说明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是怎样与它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

 

12、实验:

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适应

(1)你能在蚯蚓身体上找到眼、耳、鼻、足等器官吗?

为什么?

 

(2)试述蚯蚓有哪些方面适应土壤穴居生活?

 

1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___________,体现在水中溶解有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变化比较小,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___________。

14、藻类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是低等植物。

“黑藻”有根、茎、叶之分吗?

是不是高等植物?

是不是属于藻类?

 

15、鱼类靠身体的哪些部分进行运动?

 

16、以下的水生动物中,哪一种不是哺乳动物?

()

A、海豚B、鲸鱼C、比目鱼D、海狮

17、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青蛙的幼体似鱼,用鳃呼吸,依靠尾鳍在水中游泳

B、青蛙的成体可上陆生活,也可生活在水中,只用肺呼吸

C、青蛙体表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可以辅助呼吸

D、青蛙有强健的后肢,善于爬行、游泳和跳跃

18、常见的水生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水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实验:

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1)河虾在水中平衡和沉浮时,是身体的哪些部分在起作用?

 

(2)河虾的哪些形态结构适应于它的水生环境?

 

20、完成下表

动物的共同特征

功能

具体事例

感知环境,对环境的变化产生反应

运动

猫捕老鼠

获得营养

吸进氧气

人呼出二氧化碳

身体长大

母猪生了一窝小猪

21、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_______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______。

22、下列关于动物和植物区别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C、动物一般是直接或间接从植物取得养料

D、动物和植物获得养料的方式不同

23、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基本特征,而机器人只具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他的基本不具备。

2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猫生小猫是繁殖,工厂生产摩托车也是繁殖

B、人的呼吸与煤炉中煤的燃烧都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本质是一样的

C、冰在阳光下融化,不是对环境的反应,而是对环境的适应

D、豆芽生长属于生物体的生长,而气球充气不属于生物体的生长

25、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般不会灭绝,这与下列哪项有关?

()

A、生物的生物生长B、生物的运动

C、生物的繁殖D、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26、人体中的物质,昨天与今天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

A、人体在运动B、人体能繁殖

C、人体在进行物质交换D、人体能对环境做出反应

27、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

A、生长B、运动C、繁殖D、对环境作出反应

【探索与实验】

示例1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

实验成功的关键:

1、绿豆(或其他豆类)种子要求饱满。

2、明确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浸泡一夜的目的:

种子浸泡后,坚硬的种皮吸水软化,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创造条件。

3、广口瓶内的脱脂棉不宜塞得过密,瓶内的水不宜加得过多,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

4、两个培养瓶放置的环境温度要尽量相同,可以将其中一瓶用不透光的塑料袋或木箱遮盖,一同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观察时将遮盖物去除,观察后要及时复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在研究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时,除了迷宫以外,还可以用一个密闭的木箱,在木箱的一侧打一个孔,将孔向着阳光。

幼苗生长时,它就会朝着光的方向生长,过一段时间后,将木箱转动180度,继续观察,发现幼苗又发生弯曲,朝新的光源生长。

实验结果的提示:

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再长出芽。

在长出子叶后,还会长出真叶。

豆类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由子叶提供,当植物长出真叶后,植物的营养不再由子叶提供,而是由真叶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

子叶的形状为椭圆形,和种子的形状基本相同,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叶实际上是真叶,它的形状不一,上面有明显的叶脉。

2、子叶因为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光照下和黑暗中颜色一般没有什么不同。

真叶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颜色是绿色的,而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为黄色。

3、绿豆的茎细长,颜色为嫩绿色。

因为幼苗幼嫩的茎一般也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和在光照下的绿豆幼苗颜色不同,平时吃的绿豆芽颜色是黄色的,而光照下的绿豆幼苗是嫩绿色的。

可见,菜农生产绿豆芽是在黑暗下进行的。

5、光对叶片由黄变绿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

6、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的实验结果说明: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示例2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适应

实验结果的提示:

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

2、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约有100多个体节构成,前端有口稍尖,后端有肛门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口在前端围口节(第一体节)的腹侧,肛门在最后的体节。

蚯蚓的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具有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为环生,刚毛可以协助蚯蚓运动。

在第11环节以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背孔能分泌粘液,使身体保持湿润,有利于呼吸。

蚯蚓身体上找不到眼、耳、鼻、足等器官,因为蚯蚓头部和感觉器官在适应土壤穴居生活而退化。

3、蚯蚓是通过身体的肌肉向前移动,刚毛能伸出,插入土壤起支撑作用,拖动身体从而向前运动。

将蚯蚓放入纸筒,它移动时会发出声音,这是刚毛在摩擦。

由此可知,蚯蚓适应在粗糙表面移动。

4、蚯蚓对刺激反应不仅灵敏而且准确,蚯蚓有触觉、味觉、嗅觉功能,可辨别光的强弱,有避强光趋弱光的反应。

课外实践1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它的身体受到损伤或者切去一部分,过一段时间后,所损失的部分能够逐渐重新生长出来。

请你动手试一试,将蚯蚓一分为二,看一看,是蚯蚓前端的再生能力强,还是后端的再生能力强?

课外实践2通过“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的实验,我们不难总结出: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的外部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合适的温度。

你能否设计出一套既简单又有效的实验装置,来验证以上的结论?

想一想,做一做,看谁的设计更好。

课外实践3验证根向水生长的现象

找一个栽有幼苗的花盆,每天给花盆的一侧浇一点水,另一侧保持干燥。

过一段时间,挖出幼苗,洗去根上的泥土,看看根系是否在浇水的一侧伸展较多。

你能否设计出一套比这更好的实验装置?

课外实践4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实验结果的提示:

1、河虾的体色呈青绿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它的体表被有坚韧的外壳,起保护作用。

头部额剑上有锯齿,是防御和攻击敌害的武器。

在额剑的基部两侧有一对复眼。

河虾有触角2对,第一对比较短小,第二对特别长。

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头胸甲两侧里面有叶片状的鳃,是呼吸器官。

2、河虾的头胸部有5对细长的步行足,前3对步行足的末端有小钳,用来捕捉食物,后2对步行足的末节呈爪状,适于水底爬行;腹部有5对片状的游泳足,能够进行长距离的游泳。

河虾的游泳方向既能前进又能倒退。

河虾腹部末端的尾节有一对宽大的尾肢,同尾节合成扇形,这是河虾在水中上下浮沉和转变游泳方向的器官。

3、河虾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以上1、2两点皆是。

4、河虾加热后,它的体色由青绿色变成红色,这是由于加热时,河虾析出虾红素所造成的。

【科学撷萃】

仙人掌

仙人掌科植物原来主要分布在美洲,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多不甚耐寒。

它的叶退化成刺状,有些仙人掌的叶小,早落,刺是变态的托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茎肥厚多汁,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贮藏丰富的水分;茎的表皮有厚而硬的蜡质作为保护层,或生有密集的绒毛,保护茎不受强光的照射以降低水分蒸发。

它的根系庞大,一般入土不深,但水平扩展强烈,一遇降雨就会在表土层长出许多新根,吸收大量水分。

仙人掌科共有2000多种,有掌形、球形、柱形等多种形态。

常见的有仙人柱、仙人山、仙人掌、仙人鞭、仙人球,它们大多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的环境。

也有分布在雨林中的,多是一些附生种类,如昙花、令箭荷花和蟹爪兰等。

它们的生活环境特点是高温、湿度大、光照强度低。

但由于附生环境供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基质少,常受到干旱的威胁,所以它们仍保持旱生的形态、生理特点。

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产于非洲。

它体高腿长,不能飞翔,善于奔跑,一步可达8米,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

雄性身高可达2.75米,身长2米左右,体重约160千克。

鸵鸟平时四五十只成群生活,主要以植物、浆果、种子、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

繁殖期往往一雄多雌,在同一窝中产卵。

一只雌鸟通常每次可产卵8枚,每枚重约1300克。

孵卵育雏由雄鸟担任。

在非洲,人们用鸵鸟作为运输工具,而且还驯养它牧羊。

近年来,鸵鸟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业。

食虫植物

一般说来,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营养物质的。

但是,植物界中,也有一些植物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捕食昆虫等小动物,从中获取养料。

人们通常称之为食虫植物。

世界上已发现的食虫植物约有500多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温暖地带。

食虫植物多生长在潮湿、缺乏氮素的土壤或沼泽中,且土壤多呈酸性。

它们的根系不发达,有的甚至完全退化,因此难以吸收充足的养料。

食虫植物的捕捉工具是捕虫器,由叶变态而形成,其形状和颜色因不同种类而异。

形状有瓶形、囊形、圆形、半月形等,颜色有绿、红、黄、橙等色。

食虫植物依靠三种腺毛(蜜腺、消化腺、粘液腺)来捕捉和消化小动物。

蜜腺能分泌蜜汁,以引诱小动物;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其中含有多种酶类,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等,有时还含有胺和毒芹碱,可以杀死、分解消化小动物;粘液腺能分泌粘液,可引诱、粘着小虫,有的粘液中还含有少量酶,也具有消化作用。

分布在捕虫器上的腺毛分泌细胞的壁上有许多内突,类似传递细胞,具有吸收功能,能把消化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吸收到细胞内,再通过众多的细胞间连丝,转运到捕虫器的输导组织内,然后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生物之最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最大的花——大王花

最大的两栖动物——娃娃鱼树冠最大的树——榕树

最高的哺乳动物——长颈鹿最轻的树木——轻木

脚最多的动物——千足虫最古老的树——银杏

最小的鸟——蜂鸟最长的植物——白藤

最大的鸟——鸵鸟

最大的虾——龙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