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60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docx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

第四章卤素综合测试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解析:

A项,氯水经光照会放出氧气;B项,氯水与发酵粉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C项,氯水与NaBr反应:

Cl2+2NaBr=2NaCl+Br2,而Br2在常温下是液体;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故选C。

答案:

C

2.若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水后,溶液仍呈无色,则该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B.Br-

C.SO2-3D.Fe2+

解析:

加入氯水后仍呈无色,说明原溶液是无色的,故不可能含有Cu2+、Fe2+,反应后仍呈无色,则说明没有Br2生成,C对。

答案:

C

3.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Cl-、Br-、I-的半径依次减小

C.HCl、HBr、HI的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

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解析:

此题全面考查有关卤素的原子结构,氢化物的稳定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单质的氧化性和离子的还原性的递变规律。卤素的各种性质按F、Cl、Br、I的顺序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其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与各选项比较得B不正确。

答案:

B

4.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

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A.溴水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D.AgNO3溶液

解析:

溴水、FeCl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分别与待检测的溶液混合时现象依次为(见下表)

CCl4

NaI溶液

NaCl溶液

Na2SO3溶液

溴水

萃取,有色层在上

萃取,有色层在下

反应生成I2,溶液变成黄色

不反应,溴水颜色略变浅

反应,溴水褪色

FeCl3溶液

不反应,有色层在下

不反应,有色层在上

反应生成I2,溶液黄色加深

不反应,FeCl3颜色略变浅

反应,FeCl3褪色

酸性KMnO4溶液

不反应,有色层在下

不反应,有色层在上

溶液从紫色变成黄色

不反应,紫色略变浅

反应,紫色褪去

AgNO3加入NaCl溶液和Na2SO3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它来鉴别上述物质。

答案:

D

5.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①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SO2,该反应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为SO2+2H2O-2e-―→SO2-4+4H+;②向亚氯酸钠(NaClO2)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该反应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Cl2+2e-―→2Cl-。在①、②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NaClOB.ClO2

C.HClOD.NaClO4

解析:

反应①中氯酸钠得电子,氯元素的化合价将由+5价降低,反应②中亚氯酸钠失去电子,氯元素的化合价将由+3价升高。+3、+5中间价态为+4价,对照答案二氧化氯中氯元素显+4价。

答案:

B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烟雾

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解析: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CuCl2是固体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Cl2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变蓝,C项错。

答案:

D

7.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ICl)。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也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

B.它们的熔、沸点相近

C.等物质的量的ICl和Br2可氧化等量的SO2

D.它们与水的反应,均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I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Cl+H2O=HIO+HCl,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

解析: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B项错;加入BaCl2生成BaCO3沉淀,CO2-3浓度变小,水解产生的c(OH-)变小,酚酞褪色,D项错。

答案:

C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正确的是()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C.②中产生的极少量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解析:

由①③说明Mg与H2O、Br2很难反应,而④说明水为Mg与Br2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B

10.在相同体积的KI、FeBr2的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若反应中耗去Cl2的物质的量相同,那么KI、FeBr2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

1B.3:

1

C.2:

3D.2:

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属容易题。因为耗去的Cl2的物质的量相同,可设耗去Cl2的物质的量为3mol。

2KI+Cl2=2KCl+I2

6mol3mol

2FeBr2+3Cl2=2FeCl3+2Br2

2mol3mol

又知KI、FeBr2的体积相同,所以c(KI):

c(FeBr2)=n(KI):

n(FeBr2)=3:

1。

答案:

B

11.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16.8g

B.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有两种

D.ClO^-_3的生成是浓度减小引起的

解析:

从图象看,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lO-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由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原理,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5Cl2+10OH-=7Cl-+2ClO-+

+5H2O。n(KOH)=10n(

)=0.3mol,m(KOH)=56g/mol×0.3mol=16.8g。ClO-和

是反应的氧化产物,从还原产物Cl-看,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0.03mol=0.21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

是溶液温度升高所致。

答案:

D

12.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因I-、Fe2+、Br-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当通入氯气时,三者将依次被氧化,又向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故原溶液中碘离子一定被氧化完全,亚铁离子至少有一部分被氧化,而溴离子是否被氧化,由题目提供的信息不能确定。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6分)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很多,通常有如下三种:

(1)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12mol/L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mol。产生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0.1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氯酸钾晶体与浓盐酸反应可用于制取氯气,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现按如下操作进行有关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在一片下衬白纸的圆形玻璃片上(如右图),A点滴一滴0.1mol/LKI溶液,B点滴一滴FeSO4溶液(含KSCN),C点滴一滴NaOH溶液(含酚酞),O点放少量KClO3晶体。向KClO3晶体上滴加一滴浓盐酸,立即用表面皿盖好。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点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因为中和褪色还是漂白而褪色,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不断挥发和消耗,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进行,因此制取的氯气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小。

(2)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反应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方程,2molKMnO4参加反应,充当还原剂的HCl为10mol,因此消耗0.1mol氧化剂,被氧化的还原剂为0.5mol。

(3)根据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①A点发生KI和Cl2的反应:

2I-+Cl2=I2+2Cl-;②B点氯气将Fe2+氧化为Fe3+,Fe3+遇SCN-变为血红色;③中和褪色是次氯酸和盐酸使溶液不再呈碱性所致;漂白褪色是由于次氯酸将红色漂白。前者酚酞依然存在,后者酚酞已被破坏,故只需滴加NaOH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再出现红色即可。

答案:

(1)①加热使氯化氢大量挥发②盐酸变稀后不再发生反应

(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0.5

(3)5:

1①Cl2+2I-=2Cl-+I2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③向C点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为中和褪色;若溶液不变为红色,则是漂白而褪色

14.(10分)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

①KBrO3能将KI氧化成I2或KIO3,其本身被还原为Br2:

2BrO^-_3+10I-+12H+=5I2+Br2+6H2O

+5I-+6H+=

+3Br2+3H2O

②Br2能将I-氧化为I2:

Br2+2I-=2Br-+I2

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成Br2,其本身被还原为I2:

+5I-+6H+=3I2+3H2O

+10Br-+12H+=I2+5Br2+6H2O

(1)在上述反应涉及的粒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

(2)在KI和KBr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BrO3,其氧化产物为________,还原产物为________。

(3)向含有1molKI的硫酸溶液中加KBrO3溶液,反应后碘元素只存在于I2中,溴元素只存在于Br-中,则加入KBr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将6mL0.4mol·L-1KBrO3溶液和10mL0.4mol·L-1KI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可以确定氧化性最强的是

(2)根据

可以将I-最终氧化成

其本身被还原为Br2,可以确定氧化、还原产物。(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求出加1/6molKBrO3就可以与1molKI完全反应。(4)根据

+10I-+12H+=5I2+Br2+6H2O判断,反应后KBrO3过量,根据

+5I-+6H+=

+3Br2+2H2O判断,反应后I-过量,过量的I-与

和Br2均可以反应,但是I-与

优先反应,根据

+5I-+6H+=3I2+3H2O,可以判断

过量,将两个反应加和就得出总反应。

答案:

(1)

(2)KIO3、Br2Br2

(3)1/6mol

(4)10I-+

+12H+=3Br2+3I2+

+6H2O

15.(14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网络图来考查相关的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依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题中黄绿色气体F必为Cl2,据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H为NaCl、NaClO的混合液,因其中的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可知B为NaClO。因为C为AgI,所以A为NaI,则D为I2,由此其余问题可解。

答案:

(1)NaINaClOAgI

(2)2I-+ClO-+H2O===I2+CI-+2OH-

I2+5ClO-+2OH-===

+5Cl-+H2O

(3)2Fe3++SO2+2H2O===2Fe2++SO2-4+4H+

(4)Cl2+2NaOH====NaClO+NaCl+H2O

16.(12分)下列是治疗口腔炎症的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的部分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分

活性分子碘含量:

1.5mg/片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

二年

请根据上述说明回答:

(1)推断华素片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白色。

(2)某同学欲证实该药片中确实含有分子碘,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药片研碎、溶解、过滤,所得滤液分装于甲、乙两试管中备用。

②在甲试管中加入下列一种试剂,振荡、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液体颜色为________色,所加试剂为下列中的________,由此说明分子碘的存在。

A.苯B.酒精

C.四氯化碳D.盐酸

③在乙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溶液变蓝色,也说明了分子碘的存在。

(3)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如以海水为原料制取I2,加的Cl2要适量,如过量就会发生途径Ⅲ的副反应,在该反应产物中,IO^-_3与Cl-物质的量之比为1:

6,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②如以途径Ⅱ在溶液中制取I2,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则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碘单质是紫黑色固体。

(2)I2难溶于水,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3)①3Cl2+I-+3H2O=6Cl-+

+6H+;②注意离子方程式中

不可拆分。

答案:

(1)不是

(2)②紫红(或浅紫)A③淀粉

(3)①3:

1

+

+H2O+3H++I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