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94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其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而对太阳和月亮的观察与研究正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传有关

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冕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难点:

1、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观察、动手、综合分析的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小组合作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准备:

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直尺、卡纸、钟表、硬纸板、胶水、手电筒、地球仪

六、单元实践活动:

探究影子的变化、自制太阳钟、观察月相变化

七、课时划分:

太阳和影子——2课时,太阳钟——1课时,昼夜交替——1课时,看月亮——1课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课时,单元实践与复习——2课时,共计9课时。

课题:

太阳和影子

第1课时太阳和影子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日出日落的景色图片、指南针、温度计

学生准备:

记录纸、橡皮、小棒、直尺、钟表。

预习要求:

1、能依据自身位置画出平面方位图

2、能尝试填写

时间

12:

00

方位

高度

温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

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2、你能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

3、你注意过一天中太阳的变化吗?

(二)观察影子

1、猜谜语: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

2、太阳和影子有关系吗?

怎样证明它们有关系呢?

3、引导学生到室外“立杆”、“见影”

4、指导学生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测出长度,并记录当时时间。

(三)讨论

影子会有变化吗,怎么变?

(四)探究实践

指导学生分别观察记录一天内太阳的方位、高度、温度和影子长度

作业设计:

观察、记录并尝试总结

1、太阳

时间

12:

00

方位

高度

温度

2、影子

时间

12:

00

方位

高度

温度

板书设计:

方位:

太阳高度:

温度:

方位:

影子

长度:

课题:

太阳和影子

第2课太阳和影子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2、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了解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观察记录

学生准备:

手电筒、竹篾(mie)、小标杆

预习要求:

依据观察尝试进行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讨论,总结太阳位置、高度和气温的变化规律

1、学生展示自己观测到的太阳一天内位置、高度和气温变化的记录

2、讨论总结太阳一天内位置、高度和气温变化规律

3、小结:

太阳位置运行:

东→西

太阳高度运行:

低→高→低

气温变化:

低→高→低

(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1、学生展示自己观测到的影子一天内位置和长度变化的记录

2、讨论总结影子一天内位置和长度的变化规律

3、小结:

影子位置运行:

西→东

影子长度变化:

长→短→长

(三)模拟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实验

1、讨论:

太阳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有关系吗?

2、实验探究:

模拟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实验

3、讨论总结

(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2)气温和影子的长短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而影子较短的时候,气温就高。

作业设计:

1、制作一个日影仪

2、太阳运动与影子变化有什么关系?

3、气温变化与影子变化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太阳和影子

1、方位关系:

相反(太阳由东至西,影子由西至东)

2、影子的长短:

长→短→长

3、气温变化:

低→高→低

课题:

太阳钟

第3课时太阳钟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太阳钟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各种日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卡片

学生准备:

卡纸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胶水。

5、预习要求:

(1)知道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现在几点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

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

3、讲述:

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太阳钟

(二)、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日晷和太阳钟的资料(课本及课堂练习中的相关资料)

2、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太阳钟,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计时的呢?

(渗入各种计时器发明的先后顺序)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小结:

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来计时的。

(三)、玩手掌日晷

1、提问:

在没有日晷的情况下,你能利用日晷的原理来计时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介绍手掌日晷的玩法(面朝正南站好,手掌平端横放在胸前,观察铅笔直接手上的投影——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4、学生尝试利用手掌日晷计时

(四)、制作日晷

1、谈话:

由古代计时方法和手掌日晷的有效性,激发生制作太阳钟的兴趣

2、讨论:

如何制作太阳钟

3、交流各组想法,教师介绍其他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太阳钟

5、学生尝试制作太阳钟

(五)、课堂总结

1、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2、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

作业设计:

1、你知道哪些不同形状的日晷或太阳钟?

2、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的?

板书设计:

太阳钟(日晷)

1、制作原理:

利用太阳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2、计时器的发展:

日晷—漏壶-机械钟(水钟)-怀表-挂钟或座钟-石英表

3、制作太阳钟

课题:

昼夜交替

第4课时昼夜交替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学生准备:

了解地球仪上的方向要和实际自转的方向一致

预习要求:

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阅读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第6页“白天和黑夜”的照片。

2、谈话:

这是两张同一地点的照片,你们能从时间上比较出它们的不同吗?

(学生很快答到“一张是白天,另一张是夜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师小结揭题:

白天又可以称为“昼”;夜晚又可以称为“夜”。

(板书:

昼夜)大家知道白天过去是夜晚,夜晚过去又是白天;白天和夜晚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

(板书:

交替)

4、师问:

那么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呢?

请大家猜测。

5、学生猜测。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适当的评价、引导。

(二)、介绍人类对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1.、讲述过渡: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古人也比较感兴趣,并做过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8页,第一种是“地心说”。

3、介绍并总结:

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都围绕地球转。

4、第二种是“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大胆地猜测,大量的实验,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地心说”是错误的,并提出“日心说”。

4、介绍“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中心,太阳是不动的,而是地球在动,在公转,在自转。

(师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公转与自转。

所谓公转,是指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

大家看,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显得亮一些,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白天)背面昵?

(夜晚)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自西向东。

(师边介绍边用地球仪演示,自西向东转),就是这种转动形成了“昼夜交替”。

5、小结过渡:

这就是沿用至今的“日心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是否能解释昼夜交替的成因呢?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1、介绍实验器材

讲述:

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边说边举起),这代表太阳,还准备了地球仪,这代表地球,还有固定手电筒的泡沫支架。

2、讨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打开手电筒,把手电筒和地球仪的位置距离调整好。

观察地球仪,当地球仪不转时,记录你的发现;当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时,也记录你的发现。

注意事项: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

(3)转动地球仪时,自西向东,方向不能转错。

(4)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5)小组中4位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3、实验探究。

4、汇报交流:

边汇报边演示

5、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得出:

(1)地球仪不转时,一半是亮的(白天),一半是暗的(夜晚)。

(2)亮(白天)和暗(夜晚)的交界处,应该是日出和日落。

(3)地球仪转动时,原来亮的(白天),一会儿就变成了暗的(夜晚);原来暗的(夜晚)一会儿就变成了亮的(白天),不停地转动,不停地交替。

6、小结:

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夜晚,这不就是昼夜交替吗?

现在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交替”吗?

(板书:

地球不停地自转)

(四)、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

1、过渡:

就这样,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停地交替,在这昼夜交替处,要想再次看到日出,想想看,地球需要转动多少?

(一周)大概多少小时?

(24小时)

2、讲述:

科学家把地球自转一周定为24小时。

根据这一点,科学家在地球仪上标出24条竖线,(观察地球仪)大家看它们把地球仪分成了24等份,那么地球转动一等份需要多少小时?

(1小时)

3、创设情境: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纽约和巴黎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转播?

为什么?

4、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最早提出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2、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月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3、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拓展应用

1、如果2009年10月1日早8点钟,我国正举行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在什么时间收看实况转播?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地心说

1、代表:

---

日心说

2、地球本身自传一周→一日

月亮绕地球一周→一月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一年

课题:

看月亮

第5课时看月亮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看月亮

教学目标:

1、能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2、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3、能设计一些方法,真实地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

学生准备:

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预习要求:

1、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亮,并记录月亮的位置和形状变化;

2、收集有关月亮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的形状,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探究月相变化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

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

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作业设计:

1、依据月相日记和所学知识,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规律图

 

课题: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6课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植物会产生影响

2、知道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3、能观察记录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昼夜对植物影响的图片、花钟图片

学生准备:

调查一种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

预习要求:

1、为什么没有闹钟,你每天都能按时醒来?

2、你知道郁金香、睡莲、合欢树、夜来香何时开花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有人们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也会按时醒来,猫白天总爱睡觉,晚上却精神抖擞的生活现象,引导生思考:

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系?

是什么在影响动植物的生活呢?

2、生发表各自意见

3、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

(1)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

(2)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的发生?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提问: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教师小结: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又是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生活习性的节律我们也称做生物钟。

6、谈话: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展示有关花钟的内容)

7、提问:

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8、生讨论交流

9、教师小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业设计:

观察一种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白天开花:

郁金香、合欢树、

夜间开花:

夜来香、

课题: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7课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动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物会产生影响

2、知道动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昼夜变化对动物影响的相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观察3-5种动物一天的生活规律

预习要求:

观察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二)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生交流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并各自作出解释

2、展示图片:

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提问:

这些动物哪些在白天活动?

哪些在夜间活动?

3、学生根据以往观察和了解交流各自见解

5、提问: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答案?

6、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三)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谈话:

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提问:

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和仍然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作业设计:

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阅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白天活动的

2、夜间活动的

课题:

白天和黑夜

第8课时白天和黑夜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

白天和黑夜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人对昼夜变化的影响

2、理解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传有关

3、知道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理知识网络

学生准备:

各种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成网

方位关系:

太阳和影子影子的长短

气温变化

赤道日晷

太阳钟

地平日晷

现象古人的认识

昼夜交替

原因: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月初→月末

白天和黑夜看月亮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上弦月→蛾眉月→新月

生物钟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例子:

二、指导学生依据课本和操作材料回顾知识点,强化记忆

三、对于不熟的实验进行再次操作验证

四、记忆并整理知识网络

五、总结:

谈谈收获和仍需探究的问题

作业设计:

1、整理好知识网络

2、小组合作再次进行系统的实验活动。

第一单元测试讲评

授课时间(月日)

一、下发试卷

二、总体分析

本套试题共五个题型:

填空、例举、设计、实验、研究,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发展,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三、自主矫正:

自己找出出题,对应课本进行订正

四、组内矫正:

小组内交流错题并订正

五、重点讲评:

1、试题的整体浏览

2、试题的做法(先易后难)

3、绘图的做法

4、答案的互寻

5、分析本单元的重点

六、再次矫正

(1)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

此题学生大都依据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其中“狗”是他们回答较多的一种动物。

可引导生回忆、观察:

狗的生活习性,并点出:

狗的生活习性很特殊,它是白天和晚间均活动的动物。

(2)一般在白天、晚上开放的花。

此题学生容易混要,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进行实地观察,而是简单的看课本记忆,对此应要求生每种只记忆三种即可,并要求记较为常见和明显的。

(3)设计太阳钟

本题大多数学生都是运用量角器制作的,但仅是一个量角器,其晷针并未画上,有个别的画上了,也不标准。

订正时,注意晷面得放置,晷针的画法,并加入其制作步骤。

(4)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它在一天中的变化

可以说,学生持久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差的,因此本题完成的很不好。

要解决本题,可通过让生观察牵牛花的开放过程,来进行回答。

(5)我发现的月相变化规律

本题应分文字描述和绘图两部分完成,多数学生只进行了一部分的回答。

另,图要求用铅笔做,美观整洁、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七、矫正练习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6、刺猬、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芍药花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

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9、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

为什么?

10、将以下的日子与相应的月相连接起来

农历初一上弦月

农历初八新月

农历十五下弦月

农历二十二娥眉月

农历三十满月

作业设计

一、课前作业

1、准备以下材料:

记录纸、橡皮、小棒、直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mie)、小标杆。

2、填写一天内太阳的观察记录

时间

7:

00

10:

00

12:

00

3:

00

7:

00

方位

东南

西南

西

高度

温度

3、一天内影子的观察记录

时间

7:

00

10:

00

12:

00

3:

00

7:

00

方位

西

西北

东北

长度

温度

二、课后作业

1、总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答: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当太阳处于东方,则影子方向朝西;当太阳处于南方,则影子方向朝北;当太阳处于西方,则影子方向朝东。

太阳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较低,影子则长。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而影子较短的时候,气温就高,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2、实践: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同时观察影子的变化

课题:

太阳钟

一、课前作业

1、知道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答:

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关系制造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器的发展史

答:

日晷——漏壶——机械钟(水钟、轮式钟摆、)——怀表——石英表。

3、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二、课后作业

1、玩玩手掌日晷

(1)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

(2)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2、实践:

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钟

课题:

昼夜交替

一、课前作业

1、观察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昼与夜是周而复始的交替变化的。

2、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答:

古代中国人———金乌说

古希腊学者——鼓说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

二、限时作业

一、填空

1、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最早提出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2、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