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296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蔬菜调研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调研报告.doc

《蔬菜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调研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蔬菜调研报告.doc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王林鸿

(2011年5月)

当前,蔬菜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日,我省部分地区蔬菜滞销,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及时掌握今春我省季蔬菜产销形势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给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原始资料,结合当前形势,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开展当前菜价下跌对农民收入影响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蔬菜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对满足县场多样性需求,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这一优势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随着中、省、县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来,我县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品牌设施蔬菜,把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技术,有力的促进了设施农业效益的大幅提高,全县设施蔬菜种植从最初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2011年的232棚232亩;年总产值由5万元增加到350万元;蔬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

以蔬菜生产村为单位,今年初建立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立5个,涉及菜农130多户。

结合我县蔬菜种植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市场发育程度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发展趋势仍不适应,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少;三是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菜农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四是服务和销售网络不健全,农民缺乏积极性。

总体来看,我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比兄弟县县仍有较大差距。

1、品种布局。

目前我县棚室蔬菜栽培的品种以西葫芦、黄瓜、番茄为主的果菜类和以辣椒、豆角、油菜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到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品种不未曾涉及。

  2、生产设施。

保护地是蔬菜生产的主要条件,尤其种类较多,大中小拱棚、温室。

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的塑料大棚为主,面积为100亩,目前温室仍以蔬菜生产为主,名优特品种甚少。

从整体设施水平来看,已基本形成了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

  3、技术水平。

多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经过农业科技人员和菜农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成熟适用的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其中蔬菜优良品种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度达80%,正是由于这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县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市场流通。

目前蔬菜交易市场2个,年交易能力1万吨。

其中大型市场2个,集散贸易县场5个,全县共有贮藏鲜库12个,贮藏保鲜能力2500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

全县主栽品种有番茄、菜豆、黄瓜、辣椒、西葫芦等,分别占到全年蔬菜总播面积的80%、总产量的90%、总产值的90%。

产品在本地销量占总产量的100%。

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及其销售流通体系,仍以“自足自己”本地县场为主,市场销售半径很短,没有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5、基地建设。

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2011年的232棚232亩;年总产值由5万元增加到350万元;蔬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

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建成蔬菜基地村5个,面积约260亩。

  二、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

发展蔬菜生产,我县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首先,在自然气候上,我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各类瓜菜,品质优、耐贮运、色泽鲜,特别是在7、8、9三个月全县蔬菜上县的高峰期,正值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在区位上,横穿我县的G312和银武高速,当前建设的西平铁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网络通讯发达。

第三,在技术上,我县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蔬菜生产方面培养了一批高中级技术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

第四,在生产环境上,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无公害生产的条件。

第五,在生产成本和效益上,由于我县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我县的蔬菜产品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据测算,种一亩露地蔬菜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种一亩设施菜的效益是种露地菜的20倍。

虽然我县蔬菜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全市先进地县如泾阳、三原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1、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我县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贮藏、营销、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条短,发展滞后,蔬菜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对结构调整的牵动力不强。

企业与基地与农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蔬菜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种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市场,蔬菜从产出到进入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2、流通服务体系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近几年,我们加大力度发展了一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但还没有真正形成通畅的流通体系,具体表现在:

一是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或少有集中性、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只有初级产品商场,没有或少有中、高等级的生产要素市场。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我县目前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

不能为市场、流通组织、加工企业提供国内外蔬菜供求信息,不能为外来商贩提供全面的产地信息和蔬菜收购服务。

4、农民的观念淡薄,认识不足。

我县的蔬菜生产是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小农意识强,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且不对称,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大多数菜农的素质不高,缺乏竞争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在生产经营中带有极大地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蔬菜产品的“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

三、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县蔬菜产业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发挥区域优势,突出规模经营,走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市场建设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立足高起点,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创新品牌,提高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0.5万亩,其中大中小拱棚0.1万亩,日光温室0.4万亩,实现总产15万吨,总产值1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元。

到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在中小拱棚面积7万亩,日光温室3.5万亩,总产量达到112万吨,总产值11.5亿元。

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300元。

  发展规模是: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全县重点建设三大蔬菜生产基地,自然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

建立蔬菜大型批发县市场3个,二级批发市场5个,各种集散市场若干个,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库5个,建立蔬菜加工企业4个。

  四、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产业要发展,认识是基础,规划是关键,安全是重点,投入是保障,市场是根本。

因此,要抓好蔬菜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扩大发展规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比重35%。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更是青睐有加。

同时,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蔬菜产业,既是增加农民就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县能源工业迅速崛起,厂矿、企业占地普遍,特别是占用交通便利的土地现象日趋严重,不少菜地圈成了厂区,菜地日渐减少,因此要发展蔬菜生产,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保护现有蔬菜耕地面积不再减少,以充分保证我县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

一是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逐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在全县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监控。

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点,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场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行全面监测,并在有关媒体上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完善农产品登记追溯制度。

3、加大资金增加投入,提升蔬菜产业水平。

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农富贫工程,同时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尤其要重视专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施栽培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的投入。

4、营造环境,完善市场和流通体制。

市场和流通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缺乏市场、流通不畅,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淡旺季明显,价格不稳,收入没保障,严重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壮大,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靠农民种植结构的调节和市场利益的驱动来完善,很难再短期内形成。

在这方面必须帮助建立市场体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建立产品集散地,吸引外埠蔬菜来此进行交易;组织人力开辟国内、国际市场;投入财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扶持农民专业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参与流通经营,通过帮扶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建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的格局。

5、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航母,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的产业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我县在多年的蔬菜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就是缺少具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生产环节与加工销售环节不相适应,难以形成合力,为此要设专项资金去扶持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人力、财力,帮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补体基金,提供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投资农业生产经营,建设起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利益共同体,互相完善、扶持,稳步发展壮大。

注:

王林鸿同志系县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