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309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门吊事故应急预案.doc

目录

1、编制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

3.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

3.3应急救援物资 2

4、危险源辨识与事故后果预测 4

5、预警和预防机制 5

6、应急响应 5

6.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5

6.2门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5

6.3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8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8

6.5事故监控措施 9

6.6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9

6.7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10

6.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10

6.9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10

6.10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10

6.11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10

7、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11

7.1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11

7.2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11

7.3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 11

8、应急保障 13

8.1通讯保障 13

8.2后勤救护应急保障 13

8.3应急物资保障 13

9、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14

10、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 14

10.1事故现场的保护 14

10.2生产安全部负责事故调查。

14

10.3情况调查 14

10.4资料调查 15

10.5现场调查 15

龙门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编制目的

对门式起重机突发事故制定预案,减少人员伤亡及降低事故损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式起重机施工。

3、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

3.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组织和指挥。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潘金泉闫博

副组长:

吕岩马少海

组员:

田虎赵永利王福旺段希兴朱宝平李超谢淑仪

杨钢陈仕伟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保部,电话0752-8313793

3.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3.2.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启动或结束本预案;

(3)调动公司管内其他单位参加应急处置;

(4)根据事故程度,负责向局投资管理中心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5)决定向局投资管理中心及地方政府请示报告情况;

(6)有关紧急处理事宜的决策。

3.2.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及时传达和组织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2)负责与局投资管理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保持联系,落实局投资管理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领导小组的有关指示。

(3)组织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审核特种设备事故新闻发布内容。

(5)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并报告相关部门。

(6)负责提出完善本预案的建议,检查、指导各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

(7)负责制定本预案演练计划,并协调预案演练工作;监督、指导管内各单位开展相应预案演练工作。

(8)负责本预案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9)负责协调地方有关监督执法部门的调查。

(10)负责办理预案终止后其它事宜的联系协调。

3.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是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启动应急预案后,在事故现场负责救援指挥的临时机构。

其职责是:

(1)组织、协调、督促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负责应急救援现场全面指挥;

(2)组织制定并最后确定特种设备事故抢险救援技术方案,下达现场处置指令,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监督、督促各有关责任部门履行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4)根据应急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负责联系、调用增援力量;

(5)判定事故影响区域范围,决定警戒、疏散区域;

(6)负责决策应急救援现场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7)进一步确定事故响应级别,并对需要进行高级响应的事故负责上报;

(8)参加现场的善后处置工作;

(9)对现场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

(10)其他有关现场应急救援紧急情况的具体决策。

3.3应急救援物资

表1应急救援物资表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备注

1

救援车

2辆

2

照相机

3部

3

对讲机

6部

4

救援医疗器材

3套

镊子、剪子、热水袋(可做冰袋)、止血带、医用纱布、药棉、外用绷带等

5

安全帽

40顶

6

安全带

20副

7

雨衣

40套

8

手套

60副

9

氧气袋

30个

10

绷带

40卷

11

手电筒

20个

12

绳子

500m

13

梯子

10架

14

担架

8副

15

10t手葫芦

4个

16

履带吊150t

1台

17

装载机ZL50C

1台

18

砂轮切割机

2台

19

氧气、乙炔设备

10套

20

干粉灭火器

20个

4、危险源辨识与事故后果预测

分析门式起重机伤害事故及原因,以下紧急情况均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1)触电事故;

(2)碰撞挤压事故;

(3)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4)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5)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5、预警和预防机制

依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由盾构部和生产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

6、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上报上级组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发生事故后,现场操作或作业人员第一时间通知主管,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向应急援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生事故设备型号、参数、位置、事故程度、大致损失情况等),事故报告程序按图1所示流程进行。

图1项目内部事故报告程序图

6.2门式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6.2.1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

可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应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转移或阻挡坠落的物料伤人、受威胁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

6.2.2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6.2.3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1)现场警戒和隔离。

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安全保卫组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安全消防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

(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6.2.4桥门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安全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安全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安全消防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2.5门式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救护组采取防护措施。

(2)安全消防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6.2.6门式起重机漏电、触电

(1)切断电源。

安全消防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安全消防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6.2.7门式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安全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安全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安全消防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

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3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

门式起重机组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先初步评价和确认事故的地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根据报告的信息结合门式起重机施工使用情况、安全运行状况、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估确认,做出应急反应。

第一,确认现场应急救援程序是否立即实施;第二,根据门式起重机事故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第三,根据事故的范围、损失情况及发展状况决定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报告情况决定启动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决定上报上级部门,是否要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事故确定、分析和救援流程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项目上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如图3所示。

图3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在作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同时应按《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伤亡数量、损失情况及危险扩大趋势,是否需要外部救援等情况及时上报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中心,必要时启动地市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共同抢险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

具体见《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

6.5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事故监控由现场指挥部具体实施。

(1)安排专人随时监控门式起重机事故现场(整机及构件的稳定情况、金属结构的变形及危险部位的变化、坠落吊物的稳定性、伤员抢救的进度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判断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2)收集门式起重机原始资料,根据现场状况分析和认定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人员伤亡及物品损失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6.6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6.1启动条件

对门式起重机事故现场危险程度进行快速预测,对可能扩大的危险和发生整机倒塌或吊物坠落引发受害区域危险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低温、腐蚀等物质)连锁反应,危及区域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应报请应急救援总指挥,确定是否实施人员疏散和安置。

6.6.2措施

(1)明确疏散路线和安置人员名单、数量、地点。

(2)应急指挥部组织和帮助疏散和安置。

(3)检查落实安置人员生活、安全等状况。

(4)根据救援工作的进度决定安置人员的回位。

6.7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清理,进行现场警戒,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6.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1)救护小组人员在组长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治,救助人员应具备相关急救资质。

(2)需外部救治的,在报警后急救人员赶到时,应说明情况,协助医院急救人员救治。

6.9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1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6.9.2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根据门式起重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人员一般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砸鞋、安全绳、防护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施。

6.9.3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1)高空坠落:

避免盲目移动造成二次伤害,按压住受伤害部位的主要动脉血管,防止大出血发生。

(2)被困高空:

迅速用安全带固定在安全位置,寻找安全撤离途径离开被困地。

(3)触电:

切断总电源,迅速用绝缘物移开漏(导)电物体。

(4)挤压碰撞、吊具(物)坠落砸伤:

用支撑物挡住挤压物防止继续压紧,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防压保护。

(5)火灾、有害介质环境:

迅速佩带专业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行,向上风口方向撤离危害环境。

(6)其他互救措施:

如人工呼吸等。

6.9.4现场恢复

安全保卫组和设备抢修组负责现场恢复。

6.10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事故发生期间,安全保卫人员负责现场警戒。

6.11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11.1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经现场指挥的同意。

6.11.2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空中施救人员应配备安全绳、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等,地面施救人员应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等个人防护设施。

7、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1)用激光垂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检测结构的变形,判断整机倾斜和变化情况。

(2)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度联结螺栓的松动情况,防止整机倾翻、构件倒塌等。

(3)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兆欧表,测量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预防漏电、触电事故。

(4)用万用表,检测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防止控制系统失灵。

(5)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发现吊装物发生有害气体的泄漏,预防人员中毒事故。

7.2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1)消防设备:

各类灭火器、砂土。

(2)医疗救护设备:

救护车、止血带、单架、夹板、氧气瓶等。

(3)通信设备:

电话、对讲机、手机、传真机等。

(4)工装设备:

发电机、流动式起重机、电瓶叉车、液压升降平台、高空作业车,消防云梯、电焊机、气割机、电动砂轮切割机等。

(5)个人防护设备:

安全绳、安全带、劳保鞋、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6)门式起重机备用宜损零部件:

螺栓、钢丝绳、槽钢、工字钢、钢管、沙袋、楔块、压板、安全保护装置等。

(7)其他设备:

各类通用工具、应急灯等。

7.3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

7.3.1人员高空坠落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

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事故及影响区域,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

(2)现场抢险救援人员。

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坠落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物体,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人员。

在事故现场附近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现场紧急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7.3.2突发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

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

(2)抢险救援人员。

利用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带系牢并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启动自备发电机并切换备用电源。

如需要,还可在地面设置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7.3.3门式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

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

(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

(3)紧急抢险救援。

先切断受影响区域内的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倒塌物体,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4)抢救伤员。

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7.3.4门式起重机碰撞挤压作业人员

(1)司机:

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防止发生进一步挤压碰撞。

(2)应急抢险救援人员:

采取必要的抬升、切割、顶开设备将碰撞挤压伤者的吊具、吊物等移开实施救援,同时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吊物或吊具。

(3)医疗救护组人员:

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7.3.5门式起重机漏电、触电

(1)应急抢险救援人员:

立即切断起重机的总电源,用绝缘物将带电体从伤员身边移开。

(2)医护人员:

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紧急救护伤员,使伤员恢复呼吸。

7.3.6门式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

在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

(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立即用广播、话筒等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和疏散。

(3)紧急抢险救援。

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吊物、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立即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

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吊物(具),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4)抢救伤员。

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

8、应急保障

8.1通讯保障

项目部采用移动电话联系及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在必要时由后勤救护组配备对讲机进行项目部内部联系。

内、外部联系方式见附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

8.2后勤救护应急保障

项目部依各厂区、各部门选定义务消防人员,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依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应的人员及职责进行应急救援。

通讯方式见项目通讯录。

(1)项目部成立后勤救护工作小组,包括项目部现有客车、货车,在遇紧急情况时,无条件优先安排应急工作。

(2)项目部每个生产车间及办公楼总台处随时准备急救药箱及并常备药品,以备应急使用。

(3)生产安全部对项目部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进行日常维护、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设备完备可用并合理布局,确保消防通道通畅。

项目部守卫组应维护和保持厂区广场应急消防通道通畅。

(4)生产安全部设备抢修组应按设备管理要求,准备随时可用的工具、应急备件,以备应急时使用。

8.3应急物资保障

项目部常备应急保障物资,并保证最低数量保障应急使用。

(1)应急药箱:

外伤药:

创可贴,橡皮膏、医用酒精、镊子、剪刀、灭菌纱布,脱脂棉球、双氧水,云南白药、红紫药水,止血带等

解暑药、退热药。

霍香正气水、去痛片、阿司匹林。

胃肠道感染。

泻立停、口腹抗生素。

抗生素:

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左氧弗沙星

心脏病救急药:

如速效救心丸、心得安(普奈洛尔)

(2)企业药箱保安和前台专门负责,各车间备药箱由课长负责,各备一个药箱。

外伤药、解暑退烧药及胃肠道感染药总务应备20人/份以备用。

(3)药箱保管人要经过初级救护训练,能够进行一般包扎和了解非处方药品的使用常识,紧急救护药品的使用方法。

(4)项目部应保持至少10人的在职急救员,请具资质医院进行培训,最新急救资格人员名单见附件。

(5)化学品仓、前处理槽、废水处理站周边10米内必需存放应急用消防沙及相应铲沙工具,沙子必须保持疏松,不可出现板结。

9、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1)项目每年组织1~2次模拟演习。

(2)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时,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

(3)每次应急演练的程序安排及注意事项,必须列出详细演练计划,并采用项目部管制文形式发布各部门。

(4)项目应急演练记录,应现场拍摄演练过程照片,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要求一周内在项目内部进行文宣,促进各部门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全面认知。

10、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

10.1事故现场的保护

(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安全保卫组负责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

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

10.2生产安全部负责事故调查。

10.3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

(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2)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10.4资料调查

生产安全部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