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28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球上的水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水 1.docx

《地球上的水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水 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上的水 1.docx

地球上的水1

第一册5、2地球上的水(2课时)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教材分析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最大的特点是有水存在,水在地球上以固、液、气三态转换,不断地进行循环更替,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水有二大特征:

从动态看,水不断循环运动形成统一的连续的水圈;从数量上看,是相对平衡的。

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根据含盐量分类,可分成咸水和淡水。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必须注意的问题。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水的分类、水的循环、水与人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等四方面的内容。

教法指导

一、          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平时所见所闻,进行启发性教学。

2、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和教学录像进行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三维空间,通过读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分类。

2.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水循环。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演示实验:

液态水- 气态水-液态水。

2.水循环示意挂图或投影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播放“水循环”的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

地球上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水是自然界中极其重要的物质,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教师提出问题:

地球上的水体都分布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大气中的水蒸气、海洋中的海水、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地下水,还有海洋和陆地上的冰川等通称为地球上的水。

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一)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1.水的三态:

地球上的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之中,(固态水如冰、液态水如河湖水、海水,气态水如水蒸气等)这是根据水的状态来划分的。

2.水的分类:

(1)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咸水(如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淡水(如江河湖泊的淡水、地下淡水及冰川)。

(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来划分,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

1)海洋水:

储量巨大,占全球水总量的96.53%;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不能直接饮用,海水蒸发时盐分不能蒸发,可获取淡水。

海洋上的空气中常有微小的盐粒。

海洋生物有排除多余盐分的作用。

2)陆地水:

常见的陆地水是指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与冰川(约占水体的3%)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

3)大气水:

是指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以及所组成的云、雾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

大气水所占的比例极少(只占总量的0.001%),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出示“水循环”的示意图或投影片和录像,让学生观看,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天上的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水蒸气是从哪里来?

陆地水不断流向海洋后又是如何得到补充的?

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画板图示意,边画边分析水循环过程。

1.水循环:

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通过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

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三种形式:

(1)海洋与陆地之间;

(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图5-1 水循环示意图

(1)

1)海陆间循环:

从海洋上蒸发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遇冷凝结,形成雨雪降落地面。

降落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空中,一部分渗入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江河或直接流入海洋,一部分汇入江河,注入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叫海陆间循环。

(也叫大循环)

2)海上内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中,这一过程,只在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

(也叫小循环)

3)陆地内循环:

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地面,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内陆水循环。

(也叫小循环)

   2.通过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教师小结:

1.地球上水的分布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种,呈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分布;

2.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3.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是:

海洋水蒸发 大气水输送  降水   径流入海等。

五、板书设计

液态水:

江河湖海水

               1.水的状态  气态水:

水蒸气

固态水:

冰川

                           咸水:

海洋水内陆湖泊

 2.水的成分      咸水与地下咸水

(一)海洋水、陆                  淡水:

江河湖泊淡水、      地水和大气水                      地下淡水及冰川                                      

海洋水:

(储量巨大,平均盐度为35‰

3.水的分布   陆地水:

江河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

大气水:

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很大

1.海洋与陆地之间循环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循环

3.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循环

                                   水汽输送  

                         水汽       水汽

(三)水循环的四个环节:

 蒸发          凝结、降水

                      海洋          陆地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

                     ( )

(A)液态和固态      (B)气态和固态

(C)液态、固态和气态(D)液态和气态

(2)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冰川和地下水不属于陆地水

(C)地下水是河水

(D)陆地水通过水循环运动才能不断得到补充

(3)有关海洋水的正确叙述是;                 ( )

(A)海洋水是地球上储量最多的水体

  (B)海洋水可以直接饮用

(C)海洋水的含盐量在35%左右 

(D)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71%

(4)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多少

(5)世界海洋水的平均盐度值为                ( )

(A)32‰   (B)35‰   (C)30‰  (D)41‰

2.课后作业

(6)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图5-2 水循环示意图

(2)

`(A)在图中标出未完成的水循环运动示意箭头(共有四处)

(B)写出图中表示的三种水循环类型:

①           之间的水循环;

②          之间的水循环

③          之间的水循环。

(C)内陆地区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                                          

                       。

(D)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①                                       ;          

②                                       ;

③                                       。

(7)请你说说海洋中的咸水是怎样变成淡水到陆地上来的。

3.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6)(A)略(B)①海洋与海洋②海洋与陆地③陆地与陆地(C)地面植物的蒸腾,湖面的蒸发等;(D)①使海洋水不断淡化,为陆地提供大量淡水资源;②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滋润土地、哺育生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循环和更新。

(7)由于海水蒸发时,盐分不能蒸发,水汽凝结可得到淡水,海洋中的咸水通过蒸发,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其中一部分水蒸气输送到大陆上空,大气水在陆地上空成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成为陆地上的淡水了。

4.简要分析: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

通过水循环运动,滋润土地、哺育生命,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它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之间。

(3)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海洋水占96.52%,储量巨大,但不能直接饮用,平均含盐量在35‰,盐分不会蒸发。

(4)海洋水储量巨大,分布于地球的海洋之中;陆地水主要是指江河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大气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以及组成云、雾的小水滴和小冰晶。

(5)世界上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即每千克海水中含盐量为35克。

(7)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的习题,涉及到咸水与淡水,海洋水、陆地水与大气水,通过地球上的水循环运动,三态的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

七、参考资料

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盐度指海水中溶解的全部固体物质和海水的质量之比。

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溶解盐类物质的总量来表示,以克/升(克/千克)为盐度单位,符号为S‰。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即1000克海水中含有的盐量为35克。

世界海洋中盐度水平分布的情况是:

赤道附近较低,南北纬度20度附近最高,从这里,随纬度升高而盐度降低。

因此形成盐度在亚热带海区最高,向低纬度和高纬度区降低,呈马鞍形分布规律。

盐度极高值出现在红海,为40-42‰;盐度最低区在波罗的海,盐度值小于10‰。

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蒸发、降水、径流、洋流、海水混合等。

其中使海水盐度增加的因素是:

蒸发、结冰、高盐洋流流入、与高盐海水混合、含盐沉积物等。

使海水盐度降低的因素是:

降水、融冰、低盐洋流流入、与低盐海水混合、陆地淡水(河流、冰川)流入等。

—摘自《高中地理教学参考》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水对人类生活和人类生产的重要作用。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

2.教学难点:

全球水资源的储量。

三、教学准备

1.生物体的含水量图表;

2.世界水储量图;

3.海水淡化工厂图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三)水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水,地球将会变成怎么样?

”围绕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然后教师归纳“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没有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引入新课内容。

1.水与生物的关系

阅读课本第106页表5-2生物体的含水量,请学生了解几类生物的含水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

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水生生物含水量大,植物风干种子含水量小,但它们都不能缺少水,在沙漠中,任何地方只要有一点水,就会有植物生长,没有水任何生物都不会生存。

2.水体与人的关系

提问:

同学们每天需要饮用多少水?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体中的水称为体液,水占人体总质量的60-70%,人每天通过排尿、呼吸和皮肤蒸发等方式,共排出约1.5千克的水,人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随水排出。

废物如不及时排出,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对人类来说,断水比断食更重要。

3.水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

提问:

人类对水的用途除饮用外,还有其他用途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类每天需饮用水外还需要生产、生活用水,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及其它各个生产部门也都离不开水,所以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四)节约用水

1.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少

前面所讲水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我们也知道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水,但咸水占97.74%,包括海洋水、湖泊咸水及地下咸水。

淡水资源数量很少,只占全球水体的2.53%,而且分布不均匀,大部分淡水是目前难以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淡水,占淡水资源的99.7%,容易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江河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只占淡水资源的0.3%。

全球真正能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

2.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1)我国许多省、市、区出现供水不足问题,在一些城市更为严重。

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闹“水荒”。

(2)合理分配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现有淡水资源和开发新的水资源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3.海水淡化

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获得淡水。

世界上的不少地方都已建成了海水淡化工厂。

五、板书设计

(三)水与人类的关系

               水  母(98%)

            黄瓜(95%)

1.生物体的含水量       一般动物(70-80%)

                   草本植物(70-85%)

                        植物风干种子(15%以下)

  

 2.体液:

人体中的水。

水占人体总质量的60-70%。

通过排尿   每天共排出约1.5千克的水    废物随水排出。

3.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各个生产部门也都离不开水。

(四)节约用水

                咸水:

占97.74%,(海洋水、湖泊咸 

1.地球水体           水及地下咸水。

                    淡水:

占2.53%,(江河水、湖泊淡水

                           及地下淡水和冰川。

             难以利用:

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淡水,

2.淡水资源                占99.7%,

容易利用:

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占0.3%。

3.合理分配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现有淡水资源和开发新的水资源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海水淡化:

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获得淡水。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人体中水的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    。

一个人每天通过排尿、呼吸和皮肤蒸发方式,共排出约   千克的水

(2)地球上各种水中储量最大的是    水,与工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    水、    水和     水。

(3)为保护日益短缺的水资源,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是每年的                                      ( )

(A)6月1日       (B)5月1日

(C)3月22日      (D)3月12日

(4)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

(A)江河水     (B)浅层地下淡水

(C)湖泊淡水  (D)上述三项都是

(5)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 )

(A)河流水           (B)地下淡水

(C)湖泊淡水         (D)冰川水

(6)地球上目前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

(A)湖泊淡水            (B)江河水

(C)冰川水与深层地下淡水(D)浅层地下淡水

2.课后作业

(7)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3.参考答案

(1)60-70% 1.5  

(2)海洋水 江河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淡水 (3)(C) (4)(D) (5)(D)(6)(C)(7)1)地球上水体的总量确实巨大,但96%以上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而且主要还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大量使用的冰川。

人类目前生产和生活用水都是取自江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的淡水,其储量只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所以,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体总量中所占比重是非常低的。

2)淡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世界上有的地区水资源过多,有的地区水资源却极其稀少;就同一个地区而言,在不同的季节也相差很大。

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使原来能够供我们使用的淡水资源变得无法使用了,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而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

因此我国必须提倡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

4.简要分析:

(1)人体中的水,称为体液,水占人体总质量的60-70%,人每天通过排尿、呼吸和皮肤蒸发等方式,共排出约1.5千克的水,人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随水排出。

(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海洋水储量巨大,但不能为人类直接饮用,也很难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

陆地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陆地水中,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近年来,合理分配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现有淡水资源和开发新的水资源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联合国把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提醒全人类注意节约用水,大家都来关心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4)淡水资源数量很少,只占全球水体的2.53%,而且分布不均匀,,容易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江河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只占淡水资源的0.3%

(5)冰川分大陆冰川和海洋冰川二个大类,是一种丰富的淡水资源,在海洋中,特别在南极与北极地区,有储量很大的海洋冰川。

所以冰川是数量最多的淡水资源。

(6)目前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淡水,它占淡水资源的99.7%

(7)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学生要用已学过的课堂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解答,从全球水的总量、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现有淡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个思路来分析解答问题。

  七、参考资料

水资源 我国地面上的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m3,地表径流总量达2.7万亿m3,相当于全球陆地上地表径流总量39.7万亿m3的6.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地下水在我国许多地方用得很普遍,地下水资源中可以开采利用的约1万亿m3,相当于江河径流的三分之一。

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约有3.8亿千瓦.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深受降水量和地形的影响,在地区上很不平衡,大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沿海和内陆、南方和北方在数量上相差十分悬殊。

长江、珠江和闽、浙、台各河,以及西南地区各条河流水资源丰富,总水量占全国总水量80%以上,其他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

另外,我国水资源还存在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的特点。

第一册5、2地球上的水(2课时)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教材分析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最大的特点是有水存在,水在地球上以固、液、气三态转换,不断地进行循环更替,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水有二大特征:

从动态看,水不断循环运动形成统一的连续的水圈;从数量上看,是相对平衡的。

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根据含盐量分类,可分成咸水和淡水。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必须注意的问题。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水的分类、水的循环、水与人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等四方面的内容。

教法指导

一、          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平时所见所闻,进行启发性教学。

2、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和教学录像进行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三维空间,通过读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分类。

2.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水循环。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演示实验:

液态水- 气态水-液态水。

2.水循环示意挂图或投影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播放“水循环”的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

地球上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水是自然界中极其重要的物质,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教师提出问题:

地球上的水体都分布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大气中的水蒸气、海洋中的海水、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地下水,还有海洋和陆地上的冰川等通称为地球上的水。

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一)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1.水的三态:

地球上的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之中,(固态水如冰、液态水如河湖水、海水,气态水如水蒸气等)这是根据水的状态来划分的。

2.水的分类:

(1)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咸水(如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淡水(如江河湖泊的淡水、地下淡水及冰川)。

(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来划分,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

1)海洋水:

储量巨大,占全球水总量的96.53%;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不能直接饮用,海水蒸发时盐分不能蒸发,可获取淡水。

海洋上的空气中常有微小的盐粒。

海洋生物有排除多余盐分的作用。

2)陆地水:

常见的陆地水是指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与冰川(约占水体的3%)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

3)大气水:

是指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以及所组成的云、雾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

大气水所占的比例极少(只占总量的0.001%),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出示“水循环”的示意图或投影片和录像,让学生观看,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天上的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水蒸气是从哪里来?

陆地水不断流向海洋后又是如何得到补充的?

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画板图示意,边画边分析水循环过程。

1.水循环:

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通过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

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三种形式:

(1)海洋与陆地之间;

(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图5-1 水循环示意图

(1)

1)海陆间循环:

从海洋上蒸发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遇冷凝结,形成雨雪降落地面。

降落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空中,一部分渗入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江河或直接流入海洋,一部分汇入江河,注入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叫海陆间循环。

(也叫大循环)

2)海上内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中,这一过程,只在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

(也叫小循环)

3)陆地内循环:

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地面,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内陆水循环。

(也叫小循环)

   2.通过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教师小结:

1.地球上水的分布有海洋水、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