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58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docx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资料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组    发表时间:

2004-6-1    阅读次数:

26577

课题负责人:

李竹修

2004、5第三次修改稿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过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但却存在一些问题:

①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还没有小学教学第一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这方面的研究和具体实践的现状,我们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我们之所以立题进行研究,原因是:

1.国家政策指向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

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由此可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

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3.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符合语文教改的趋势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出如下的基本特点:

①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她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

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②主体性。

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合作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④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

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统整性。

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

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⑥生存性。

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存新的知识与技能,生存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方式:

(learningapproach;learning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时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此开展了广泛研究。

国内的研究仅停留在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一般性理论研究层面上,针对小学教学第一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具体实践则凤毛麟角。

在深圳,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尚属空白。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语文实践论: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论述: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具有八种以上智能:

言语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现他自身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他们其中几方面的智力强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加纳德的这一理论,它主要表现在每一节课中从横的方面联系各学科,跨越学科界线。

3.学生主体论:

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从语文综合性学习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正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指出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

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主要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基本模式)实验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实验报告、实验专辑。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4.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采取“教育调查法”:

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2.采取“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

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

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3.采取“案例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六、主要研究内容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做出以此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成果。

子课题:

①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探究。

(竹林小学)

②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综合(全海小学、景鹏小学)

③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综合(景莲小学)

④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综合(上沙小学、华新小学)

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皇岗小学)

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培养

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评价问题

⑨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

(莲花小学)

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案例研究(景田小学)

七、实验研究实施步骤:

2004年1月-2005年7月(第一阶段)

◆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课题申报和论证

◆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实验报告及各子课题的论证和任务落实

◆开题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

各子课题的实验方案、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第一阶段)

◆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及期末工作总结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编写教材、实验专辑、组织研讨活动

◆实验阶段性总结

◆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

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形成性评方案等

2006年9月一2007年7月(第三阶段)

◆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

◆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鉴定

◆总结推广。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

编写或出版教材、编辑实验专辑、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八、实验管理:

研究组成员: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预期达到的目标

 阶段成果名称及其形式

 承担人

 1

 第一阶段:

2004.3--2004.7

 .初步养成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2堵皂运用学过的词语写简单的句子,语句较通顺;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3增皂画一些基本的事物,并写上一句话。

 实验报告

蔡一爱、徐德泽、马志秀、焦强、任丽梅、王术英、焦文霞

 2

 第二阶段:

2004.9--2005.12

 养成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独立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想办法解决。

能用图画编故事,画童话并能结合图画讲故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蔡一爱、徐德泽、马志秀、焦强、任丽梅、王术英、焦文霞

 3

 第三阶段(总结)2006.1--2006.3

 会讲20个成语故事;60条格言背诵优秀故诗60首;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方法,强化训练

 《观察、绘画、积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蔡一爱、徐德泽、马志秀、焦强、任丽梅、王术英、焦文霞

 

附:

                                “综合性学习”评比量化表

     项目

姓名

 观察笔记

(30分)

 我的画刊

(30分)

综合积累笔记(30分)

 参入态度

(10分)

 合计

(100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和书本中选择和确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多项思维活动,是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因此,我认为,开展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特点是它的广泛性。

从教科书到日常生活话题,不同的活动形式——有形的、无形的、社会的、自然的都可开发为语文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发挥其语文教育的功能。

根据这一理念,我构想了四个版块(四个子课题),每个版块初步设想为四个月为一个周期。

第一个版块的设想为:

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的技巧与探索

   这个设想主要重在挖掘课程的资源上,是针对实践课“资源缺乏”“无的放失”“没有抓头”没有专门的课本所设。

虽然现在还没有专门的、现成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本,但我认为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另外:

我们的教师还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把握,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在今年二月份的海南省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会上,海口市第九小学的周萍老师为我们上了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的理想》。

一位女同学坦成心声,讲了她从小到大“理想”不断变化的心迹(从想当医生,后来害怕手术刀又想当作家等等……)可当评委的同学们用肢体语言来表决时,却没有一个同学站在她的身后,而想当联合国秘书长的男同学却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于是倍受冷落的女同学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此时此景,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机会,一个切入口,它为我们生成了一个难得的课程资源,就看我们教师如何去把握了。

   我想:

在这种看似“尴尬”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为什么不赞同女同学?

难道她讲的不是实话吗?

   老师可以进行设问,引出话题,一堂课不够,我们还可以向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回去收集一些名人传记,去采访一些我们敬佩的人。

下一节上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把大家的收集所得讲一讲,评一评,想一想,看一看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包括世界上那些我们崇拜的成功人士),理想是一层不变呢?

讨论的结果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了。

    这样,老师就利用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即完成了“口语交际”的功能,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就看我们会不会利用,怎样去利用了。

我们的宝岛海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纯净独特的自然风光,这就是我们采撷的对象,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去切身体验一下当记者的乐趣,或拿照相机拍、或拿摄相机去录,我们身边的美景说不尽,道不完,难道这不都是综合实践课的资源吗?

    附:

课题参考案例

(一) (见后面)

    第二个版块的设想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某一日,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兆麟小学古诗文阅读倾倒国内同行。

    “本网消息:

书声朗朗,开卷闻香。

昨天在兆麟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小学生对古诗文声情并茂的吟诵、优美歌舞表演和独到见解,让前来观摩的教育界人士赞叹不已。

   “2000年起,兆麟小学开展了以‘踏着英雄足迹,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每周固定课前10分钟学习古诗文,学校还组织班级间进行诗文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集诗卡,根据诗意改写的小故事,自办的诗文手抄报……目前,该校2000多名学生每人都能出口成章,流利地应用名篇佳句。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文化底蕴,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看罢,使我顿时茅塞顿开,让我们的师生徜徉于古典诗词之中,陶醉在美丽的诗歌里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是美文课,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健康审美的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你想:

能写出好诗文的作者哪一个不是铮铮铁骨,傲然挺立呢?

唐宋八大家哪一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所以,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应该去靠简单的说教,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感知。

    曾经有人说过:

文学即人学,你能说哪一篇文章没有做人的哲理吗?

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为本,正是我们语文实践课的思想内涵所在。

    附:

课题参考案例

(二) (见后面)

    第三个版块的设想为: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课程资源的运用

    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个体差异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根据上述理念,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堂实践课。

让学生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一个小小的统计,按月份做一张统计图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于是,有的学生用绿色代表三月,有的用黄色代表九月。

在展示成果的时候,一个瘦瘦的小女孩站起来。

当她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女孩低下了头。

原来她涂的统计图没有其他同学的那么绚丽多彩,不少月竟然用了灰色和黑色。

     老师没有责问她,而是让她说说理由。

.小女孩怯怯地站起来说“……我……我妈妈前年十月生病了,去年三月去世了……我想我妈妈,我要妈妈……”老师抓住了这个契机,立即说:

“同学们,这位女同学的孝心多么令人感动,她对母亲的感情多么深厚,这正是人类最高尚最纯洁的感情,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具有的感情吗?

请同学们珍惜自己和亲人的美好感情吧!

     同学们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

不同的孩子对大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感。

特别是小女孩对原本绚丽的三月寄托了自己的思念。

小小的颜色差异,反射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它,就是关注了“可怜的小女孩”。

老师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形成了有利每个个体都能发展的良好教育氛围。

这虽然不是一节艺术课,但它同样起到了情感熏陶的作用。

     另外,就这一节课而言,我认为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抓住这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上一节地地道道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让学生收集“妈妈的故事”来讲一讲、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让这一节课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让我们的学生即动手又动情、即动口又动心。

这样看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难得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展的起点、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速度规模都是有差异的。

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学。

有差异,才有对话,才有交流,才有生成,才有发展,才能实现从预测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的提升。

    附:

课题参考案例(三) (见后面)

    第四个版块的设想为:

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问我,这个课题是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

我明确的回答“非也!

你的想法和我的设想正好倒过来了。

”我们新课程推行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通俗一点说:

“就是师生角色大换位。

    所以这个版块的设计,决不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大展“现代传媒之术”而是要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用多媒体去有选择的收集信息。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情、动心制作出来的录音带、录象带、光盘、软盘等等……并要求每位同学都讲一讲自己的制作过程,上一节现代化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再比如:

我们课题组第三次研讨时,教研室的陈鹏程副主任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案例:

《我爱我家》。

在这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声情并茂地用投影仪播放了自己的童年。

你说,这样的课同学们能不投入吗?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形态,它与一般的语文课不同的是,这种综合课的课堂更加活跃,着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创新精神。

 

     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也没有固定的教材与教法,需要教师的创意和对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

湖南省吉首市教科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