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77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形势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发展.docx

《形势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发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势与发展.docx

形势与发展

一.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

通货膨胀使社会各阶层、各角色的利益分配发生改变,生活状况、消费水平乃至社会关系都随之发生变化,它不仅是单纯的货币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在实践中主要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缩减指数加以表示。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CPI,我国把CPI连续同比涨幅超过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

各项数据表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归结为“通胀隐忧下的经济收缩”。

看似矛盾,实则必然。

  先说通胀隐忧。

首先,去年以来天量货币供应促使大量流动性进入市场,通胀是个货币现象,货币的泛滥导致通胀预期逐渐积累;其次,受灾害天气、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部分000061,股吧)供应出现短缺,农产品、食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物价的变化,再考虑到去年数据的基数因素,未来几月物价数据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另外,随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煤电油气价格皆有上升趋势,因此,通胀恐不仅仅是隐忧,而且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为何又说经济收缩呢?

一是随着外部经济形势从年初以来有所好转,许多国家开始实施退出策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纷纷重启加息。

中国政府虽未跟随加息,但亦对刺激政策进行微调,收紧货币和信贷,多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孰料此时又赶上了欧洲主权危机蔓延,欧元区通胀率在低位徘徊,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负通胀率。

二是金融危机之后,外部环境恶化,出口下滑。

欧元兑人民币亦大幅贬值,中国对欧出口急剧下降。

顺差减少成为外汇占款减少的重要原因,国内货币环境进一步收缩。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

一方面正在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付出代价,如果处理不好,在通胀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滞涨”风险。

也有可能出现的是,由于实体经济投资缺乏吸引力,没有好的投资领域,大量资金从房地产、股市和农产品市场撤出,货币回流到银行系统。

银行也加强风险控制,再次出现“惜贷”景象,企业融资困难,则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上述两种情况出现一种,经济极有可能“补跌”。

  如何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忧外患”,需要政府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并施以果断的政策。

美林全球研究部门的经济研究主管EthanHarris认为,只有当出现政策失误时才会发生经济二次探底,而政策失误包括过快地升息或削减政府开支。

  未来中国的经济何去何从,再一次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

现在,中国的经济现状,从国际的环境来说,就是处在“全球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当中。

从本国来说,就是本国的生产相对过剩。

一方面是老百姓没钱买东西,令一方面是国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没人买。

这就导致本国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而不是太需要的产品相对过剩。

通俗的说,两级分化太严重了,就会产生这样的情况

经济成绩令世人瞩目

“(2010年)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这样评价2010年中国的总体经济走势。

马建堂所说的复杂环境主要包括:

2010年我国面临严峻的各种自然灾害;宏观调控既要保持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状况;世界经济不平衡、不协调矛盾突出。

然而在这样的困难面前,2010年中国经济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首先,经济增长趋稳。

马建堂说,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二季度回落到10.3%,又有人担心“二次探底”;然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应对下,三季度增长9.6%,第四季度增长9.8%,中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发展。

其次,农业基础加强。

去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连续四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给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把物价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经济结构有所优化。

2010年内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在92%左右,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推动更加平衡;包含新兴战略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了8.9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的节能降耗目标基本上可以实现。

 

最后,民生显著改善。

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10.3%的增长率水平相对适中:

既高于2008年后半年与2009年的增长水平,表明我国经济已经有效去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低于前两年经济运行趋热时12%左右的水平,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开始摆脱靠高增长率发展的模式。

从历年的数据看,10.0%左右的增长率应该接近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所以这个增长率水平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信心  

控制物价上涨有条件  

从公布的数字来看,CPI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2010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虽较11月份的5.1%有所回落,但是仍高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4.2%至4.3%的水平。

然而马建堂表示:

“我们要对2011年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充分的信心,因为我们有能力,也有这个条件。

”  

马建堂说,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中国的CPI在2009年年末也开始由负转正,而且在2010年呈现出逐季加快的趋势。

面对这种变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尽管四季度的物价水平仍然偏高,但是12月份的CPI相对于11月份,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展望2011年,CPI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条件。

从上涨的压力来看,比如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比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近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也比较多;再加上2011年的翘尾因素有2.6个百分点左右,还有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国物价确实有上涨的压力。

  

但是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也存在着把今年的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利的条件。

第一,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库存有数千亿斤,这是稳定物价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二,工业领域,特别是制成品领域,总体上还是一个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的格局。

第三,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决定2011年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时调整有利于控制货币的流通量。

  

对于通胀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CPI同比上涨3.3%,比预期的要高点,原来预计的是年中到高点。

今年通胀的压力在加大,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并没过热,CPI涨幅不可能比2008年还高。

预计上半年在5%左右,下半年回落到4%左右。

  

压力  

今年面临三方面挑战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马建堂认为是希望与困难同在。

  

说它是希望之年,主要是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变化,而且当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此外政府已经确定了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然而面临的困难也是三方面:

物价上行压力比较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以及国外经济的不平衡对中国将造成影响。

  

物价问题恐怕是今年中国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未来面对的通胀压力会是核心CPI上涨。

食品价格容易控制,但是非食品价格上涨是难控制的。

中国CPI上涨的压力是长期存在的,预计2011年CPI同比增长4.6%,以后几年增幅也都可能达到3%至4%。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CPI大部分预计是上半年高下半年低,我看上半年高下半年可能会持续高,或者不排除创新高。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困难也不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调结构和保增长方面,2010年由于过多强调了保增长,所以调结构做得不够。

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及早的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这导致了当前经济增速比较高,通胀率也比较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开‘两会’,大体我的感觉是许多地方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都偏高,按照这样的情况中国经济又可能过热。

GDP增长速度今年应该回调一点,这样可以减少结构性矛盾。

”  

来自国际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目前国际经济情况还不是很稳定,虽然美国情况有好转,但是欧洲的情况还不太明朗。

”  调控  

多种货币手段可能同时发力  

由于中国今年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是物价上涨,所以多位专家预测国家将采用货币手段加强调控。

  

交通银行(5.76,0.03,0.52%)预测,2011年上半年可能出现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三率”携手控制通货膨胀的局面。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信贷需求较为旺盛以及资本流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准备金率上调仍显迫切,但考虑到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可能实施并设定过渡期安排,预计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上调和差别上调将会同时进行,其合并影响程度至少相当于准备金率统一上调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

  

在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预计2011年底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会上调2次至3次,每次0.25个百分点。

2011年公开市场操作继续灵活进行,总体方向会偏向净回笼资金。

  

人民币将维持渐进升值的态势,幅度略有扩大,预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在5%左右,并仍将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富有弹性的走势。

  

兴业证券(15.74,0.47,3.08%)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预计:

春节后还将有1次至2次准备金率上调和1次加息。

  

除了货币手段,行政手段也不可缺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李建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强调,调控物价还要加强对食品炒作方面的监管。

他说,针对价格监管的“国16条”还应该继续坚持落实。

同时应该鼓励农业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

摘要:

摘要: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使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使我国国民生活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量和质上都有了飞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未来这种压力依然会存在.本篇文章初步的对我国通货膨胀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今后所应注意的问题及提出自己的建议,而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吧!

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我国全面富裕的奋斗目标.关键词: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外贸易汇率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油价和粮价成为未来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最直接因素,而输入型通货膨胀对今年及未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通货膨胀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可能超出预期.正文:

正文:

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分析:

一,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分析:

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普通大众眼里,通货膨胀就是"钱不值钱了"或者是"又长价了",但是,通货膨胀并不完全等同于物价上涨.所谓,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基于通货膨胀的含义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消费物价指数明显上升,以前吃并不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但现在当你走在大街上,总会听到人们谈论肉价上涨了,水,电,煤气又上涨了,以前只用一小部分的钱用在吃上而现在却不同了,这些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而根据央行发布的200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①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年初发生的冰冻雨雪灾害和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从短期来看,受水,电,交通等方面因素影响,抗震救灾阶段灾区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难免会出现波动.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地震可能推高未来3个月CPI涨幅0.2-0.4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所受冲较大.②报告分析认为以下四方面因素加大了通涨风险:

1)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2)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3)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4)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此外,报告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③

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大量创造货币时,货币的价值迅速下降,导致物价急剧攀升,从而出现通货膨胀.其次,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再次,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而近几年我国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其中,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在这里我不做详细解释).④

我国这几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据200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1.3%,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但非食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涨幅稳中趋升.央行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预期"物价上升"的占比升至44.2%,比第二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为历史次高水平,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与此同时,我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有所反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仍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呈上升状态,且涨幅也较大,这是通货膨胀出现的一个重要方面.2)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自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2007年11月份CPI上涨6.9%,创8年来新高,货币政策10年来首次"从紧".此后,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史无前例.货币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央行这几年实行的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存在的根源.3)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自前几年央行首次对人民币升值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及近几年美国经济呈衰退现象,人民币从可兑换的美元不断上升,这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5)我国近年来持续高增的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巨额贸易顺差,不仅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而且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而外汇储备额的猛增,导致对国外需求量的增长,从而致使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率易涨难落.根据2006年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我国贸易出口,进口累计分别为2.4万亿美元和2.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30.1%和28.3%.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贸易出口,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增至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60.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分别吸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当年出口的21.8%,11.5%和8.3%,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1.4%和18.9%.与2001年相比,2005年东盟,韩国等在我国进口中的份额也分别上升,其在美国出口中的份额则分别下降了1,1.1和0.7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比重上升了5.8个百分点.种种情况表明我国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⑤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数字反映变化,数字演绎沧桑.2007年翻过最后一页,当我们对一系列枯燥的数据进

-2-

行输理时,他们给人以成就的喜悦,又使人感到面临问题的冷静.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我国政府应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对策来治理通货膨胀: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而自通货膨胀以来,央行已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史无前例.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4)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5)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⑥结论:

结论:

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是不错,但由于物价水平呈上升状态,且涨幅也较大,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近年来持续高增的贸易顺差等原因出现了通胀,且未来还存在着潜在风险.那究竟怎样才能抑制通胀本论题粗浅的就"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以下几点:

1)政府应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2)加强与外国进行贸易;3)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4)政府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参考文献:

①:

《金融概论》参考文献②:

财经报道③:

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④:

《财政学》⑤:

《贵阳晚报》⑥:

如何看待2011年的通胀压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对于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很多新的增长亮点,但是通胀压力也会持续整个2011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怎么理解呢?

我个人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以“保经济平稳增长、控制通胀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目标。

  这跟2011年的经济形势有关,实际上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在这一基础上,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不会明显紧缩。

这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紧缩的概念,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发生在经济过热时期;另一方面,由于2011年不会出现明显紧缩,所以加息只是一种预期,并不是全年经济的主基调。

  对过去6个五年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显示,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GDP增长率与其他年份比较,一般处于五年中较低的水平。

这种规律说明,五年规划的第一年,通常是“蓄势待发”的准备阶段,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我们认为,2011年的我国经济应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增长可能稳定在9.5%左右的水平。

同时,政府不会把8%的引导性年度GDP增长指标下调为7%。

我认为这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是顺势因素,国内前10年GDP平均增长9.7%,明年将保持一定的惯性;二是从2010年前三季度GDP增长为9.6%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机,增长基础比较稳定;三是有政策引导,中央在制订“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提出了“平稳较快引导经济增长”的目标。

目前最值得担忧的是地方政府刻意推高GDP的增长,这不仅会激化通胀,还会为将来埋下高通胀、低增长的隐患。

  从国际上分析,亚洲各个主要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都是强劲反弹,这可能和2009年低增长有关系,但是这个增长率都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

泰国是9.1%,越南是6.8%,韩国是7.2%,印度是8点多个百分点。

根据经济学的原则,如果经济连续四个季度呈现正增长态势,那么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我们都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了恢复期。

  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可望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通胀上升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关于2011年的CPI(物价)指数,我们认为由于通胀变数很多,预计会达到4%。

从国内来说,2010年食品价格对于CPI上升所占的份额很大,特别是7~9月份的食品涨价,对CPI的上涨所起的作用就非常大。

另外,我们还看到有非食品价格因素,11月份的数据中,在通胀水平里面,非食品贡献达到1.9%,是2008年10月以来的高点。

同时,国内CPI的增长,还会受到国际资本的流入、大宗商品价格推高等因素的影响。

  回过头来看看2007年的情况,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了通胀水平的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