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98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docx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

樟井小学各学段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为统领,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以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公民教育研究》为载体,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创新、和谐发展,为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是全面提升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的教育行动,它以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规训为行动方略,其核心价值观为“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

遵守规则是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基本的素质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公共秩序常识。

知道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无论与己、与人、与社会、与环境都是有规则可循的。

遵守规则,对人的生活、工作乃至成长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规则的生活,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不利的。

学会尊重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尊重的对象不仅是对人的尊重,如对自己、他人的尊重,也指对物的尊重,如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

学会尊重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尊重师长、同伴和弱者,而且不计较有过于自己的人或事。

担负责任就是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学校、社会,现在及将来所担负的责任。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用心去做事,要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表现出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国家与世界的强烈责任感。

诚信是现代公民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不仅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中,如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努力做到,也要贯穿在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如在学校生活中,爱学习、守规则就要做到有人在与不在一个样,时刻保持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讲诚信,守信誉,不说谎话。

有爱心是现代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重要素质。

爱心不仅表现在对他人的爱,主动地关心他人,爱护弱小,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助,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也要学会善待自己,科学安排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时间,积极参加锻炼、强健体魄,珍爱生命,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主要内容

(一)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是指能关爱自我,尊重自我,珍爱自我,有正确的生命观。

养成衣冠整洁、谈吐得体、举止优雅的礼仪习惯;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反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在低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学会保护自己,在家不玩火、水、电等,遇到危险会求救,独自在家时不随意为陌生人开门;分清可食和不可食的食物,不偏吃、挑吃,定时进食,不吃太饱,不吃零食或饮用人造色素较浓饮料;讲究个人卫生,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饭前便后不忘记洗手,不用不卫生的饮食用具,吃饭睡觉不说话;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时认真倾听,肯动脑筋,积极发言,书写工整,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对学习有兴趣;诚实不说谎,做错了事能主动认错。

在中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分辨能力,上学和放学回家路上不与陌生人搭讪,不上当受骗;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生活有规律,懂得自我管理;积极进取,热爱学习,肯动脑筋,大胆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保持床上用品整洁、不邋遢;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善于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在高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学会自护自救,独自在家时,能进行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遇事会动脑筋,不蛮干;学法懂法,不与黄、赌、毒沾边,不上不健康网络,不到网吧或其他成年人场所去;积极进取,喜爱阅读,学习刻苦,不需要家长老师的督促;未满12周岁,不骑单车上马路;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有科学的理财观;自尊自爱,爱惜自己的名誉,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是指能尊重、关爱、宽容他人,与人和谐共处。

尊重即以礼相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学会平等对话,尊重他人的劳动,并对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关爱,即给予别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宽容,即对人、对事不求全责备,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和接纳,谅解和支持,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低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见面行礼时,面带微笑,颔首问好;在集会、升国旗等重要场合,少先队员行队礼;与人交谈时,语言清晰,不怪声怪气,态度温和,不伸出食指指点对方;乐意和同伴共同活动,知道活动中不能只顾自己,发生纠纷时,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宽容同伴的过失;知道要孝敬父母,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真诚的祝福,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

在中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得体地使用日常礼貌用语,尊敬师长,见面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其名;了解长辈的爱好,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接受长辈的正确教诲并乐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劝告;不欺负弱小,尊重残疾人,愿做学校、班级安排的公益事情;不恶言相向或使用粗俗语言,不拿别人的短处开玩笑,特别不能嘲笑老弱病残等弱者,不给人起绰号,不讲粗言秽语;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与人做事时先协商沟通再行事。

在高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自觉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乐群,学习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能通过谦让化解交往中的矛盾;关爱孝敬长辈,主动帮助长辈做事,关心爱护小同学,同情并乐意帮助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不擅自闯入别人的地方,不翻阅别人的东西或拿走别人的财物;不旁听别人谈话,更不能打断或插嘴,不传、信没调查过的谣言或打听别人的隐私;向别人提意见或批评别人时,要找合适的时间、场合、用词,不能显露着急或愤怒的语言或表情,说话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奖别人,也不要贬低别人;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宽广的心胸、主动的精神和自信的品质。

(三)善待环境

善待环境是指能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能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学习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些基本方法,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行动,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追求居住环境的品位和质量。

在低年级学段,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大自然;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惜粮食,不浪费纸张等学习用品;不大力关闭窗、门、电器开关,不拿扫把、拖把来玩,不弄坏厕所的门或水龙头;不随意采摘花草,攀折树木,不践踏草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大小便,大小便要在厕所正确的地方,便后一定要冲水,用过的废纸和脏东西一定放在指定的废纸箩内;图书馆或书店的书看完了要放回原处,不折叠或弄脏书页,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中年级学段,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行动,做到主动捡拾果皮纸屑,提倡垃圾分类袋装,防止再次污染;所到之处不留任何的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吐痰,擤鼻涕,不向着公共食物咳嗽或打喷嚏,呕吐物弄脏了公共地方,要自己或请人立刻清理干净并消毒,不能置之不理;不擅自向动物笼子或鱼池投放食物或饮料;主动保护绿地,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主动地承担起监督保护环境的责任。

在高年级学段,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技能,提高将环境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消除环境恶化对人的危害;不在公共地方如门窗、墙壁、柱子、宣传栏或画上乱写乱画;不乱堆放杂物或乱摆放单车,影响公共环境的美观;不能擅自拆拿功能室的财物,不擅自动消防栓;借用公共财物如体育课的器材或设备,用后及时归还,不据为己有;爱护鸟类,保护有益动物、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注意保护生物链;关心、参与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关注。

(四)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就是指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遵守社会所公认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要求每个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区等公共场所,都能自觉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规则,讲诚信。

自觉遵守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秩序要求和道德规范,担负起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

在低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知道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公共规则,做到上学、上课、参加活动不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有事先请假;上课铃响,迅速、安静进入教室伏案候课,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下课时,从别班或老师办公室走廊经过,脚步放轻,尽量不发出躁音;任何公共场合按先后排队,不插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不追跑;上室外课、去食堂用餐、放学回家时能自觉排队,遵守路队纪律,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做游戏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集会时,集中注意力,不随便讲话,结束时要鼓掌致谢。

在中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和损害他人的利益;在合适的场合做事情,不在非球场内打球,见到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能劝阻批评;公众场合不说话,要说话时,必须把声音压至最低或迅速离场,遵守会场纪律,听报告或看演出时,安静、不喝倒彩;在食堂用餐、玩体育器械时能保护公共设施,做到有序、讲谦让;借阅课外书籍时能保持安静,并及时归还;校外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高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遵纪守法的表现,了解扰乱公共秩序的一些行为应受处罚或承担其法律责任的基本知识;能积极地化解同伴间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主动协调解决问题,不做伪证或偏袒一方;乘坐公交车(船)、去超市购物、去影院看电影时能尊老爱幼、轻声细语、有序进退场,争做文明小乘客、文明小顾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五)做世界的中国人

做世界的中国人就是指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用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品质及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又具有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发展的新公民。

在低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一些特产和风景名胜;认识祖国的版图、国旗、国徽,知道祖国的首都,会唱国歌,知道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并能积极参加庆祝活动;了解祖国主要的山川河流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名称;能在大人的指导下知道一些国内外大事。

在中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能向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和风景名胜;了解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了解祖国的面积、民族、主要高山、河流、湖泊和一些自然资源,积极参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能为集体、为家乡做好事;能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懂得并善于与人合作,能主动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性的慈善活动。

在高年级学段,主要让学生做到热爱家乡,能用文字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树立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志向;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认识世界上主要的洋和洲,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进行不同程度的了解;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关注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能主动参与一些公共事务和国际性的慈善救灾活动;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实施途径

(一)建立学校公民教育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小组,由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等组成。

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整个教育项目的工作。

在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学科老师具体承担公民教育的任务。

(二)设计形式多样的公民教育活动

公民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要立足于校内,高度重视校外,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传统底蕴,既要有面上的有序推进,又要注意突出重点。

要坚持规训为主,实践体验为主的“双主”策略,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重视和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1、多学科中渗透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现在所开设的课程是公民教育的显性课程,全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增强公民教育的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学段的要求分层次、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并认真实施好课程。

每月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计划中开设二节公民教育专题课。

每周开设一节公民教育专题的晨会课。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道德常识、规范,开放课堂的的教学形式,尽量多地开展一些适时、适度的规训、体验活动,全面提升各学段学生的基本素养。

语文、外语、音乐、美术等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教育的内容,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等内容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也要注意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科学课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一些基本方法。

数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多路径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育课可结合学校各阶段的教育重点开展规训、实践活动。

各科教学在渗透时,学校需要制订全校性的实施计划,及时组织教师交流和协商教育内容,减少重复和疏漏。

2、传统节日中进行公民教育

学校要根据《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传统活动和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性的教育活动。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并形成校本课程,努力为学校特色创建找到适合的路径。

3、日常生活中加强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刻理解“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动方略,加强师生最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的规训,把公民教育中“习惯养成”落到实处、细处。

在日常阅读生活中,推进公民美德主题性文化阅读。

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使全体师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公民教育行动中来,促进公民基本公德的形成。

4、综合实践活动中凸显公民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每学期都要设计并开展全校学生可分层共同参与的以“新公民教育行动”为主题的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1—2个。

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田野、工厂、军营、社区中去,通过组织公共服务活动和公共事务参与,进行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具体行动提高教育活动有效性。

(三)开发和积累公民教育资源

公民教育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等,开发和积累公民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安排公民教育的活动场所;建设好校外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在学校的图书装备建设中丰富公民文化阅读书籍;在校园内设置公民教育场景等;营造充满生命活力、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公民教育的隐性资源;积累公民教育的个案资料、经验成果,开发公民教育的文本资源库等。

学校要充分利用“新父母学校”这一阵地,建设和完善“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及网络。

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公民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亲子沟通、青少年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示范,提升家庭生活的情趣和品位,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充分发挥关工委、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

教师是新公民教育行动的重要资源,其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产生重大影响,学校要结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公民素养。

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研讨新公民教育行动方略,及时反思、总结开展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案例解读、现场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组织与实施公民教育行动的能力。

努力使新公民教育行动实现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德育共同体”的团队作用

新教育德育共同体是新公民教育的核心团队,担负着指导、服务、研究、协调新公民教育的重任。

“高位平台”和“联动平台”的核心组成员要通力合作,既要做好学科教学的研究、经验分享、成果推广,又要化大力气策划、组织、引领、指导面上开展好新公民教育的行动。

尤其要把“新公民教育在行动专题寻访——《心星访谈》”这一品牌项目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五、评价建议

1、新公民教育行动的评价应坚持下列一些基本原则: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单元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以多元评价为主;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自主评价为主。

2、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自主,但要注意把握如下一些要点:

学生是公民教育的评价主体,在各学段的教育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馆生参与公民教育活动中的参与情况,通过“成长档案袋”等,收集、整理学生在公民教育中的行为表现、行动反思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评价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感受和收获,也可设计一些生活社会情景,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以此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学校的公民教育行动加强领导并形成有力的行政监督机制。

局机关相关的科室将结合“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推进、督导工作,对各校开展公民教育行动进行督查。

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公民教育行动的目标、机制建构、实施方式、时间安排,评价考核办法等内容,保证“道德品质分层次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附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德育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德育目标

(一)基本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作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目标:

   就是指导未成年人正确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努力学习、勤俭自强、遵守纪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友善、诚实守信、爱国守法、活泼大方、同时培养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美好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内容和要求

   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德育教育的全过程。

结合小学德育的特点,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从“做人”方面抓起;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同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学生成长教育的原则

(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承接的原则。

使学生逐步做到能够抵制腐朽的思想和外来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从小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实际锻炼和训练。

要求学生把道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这一原则既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又具体体现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讲清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增强学生行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认真检查指导,反复训练道德行为,以巩固深化其道德认识,并帮助学生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小学生身心发展有其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各异;同一年龄段中每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也存在着个性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展变化。

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在教育内容、要求、途径上区分不同的层次,形成序列,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

在方法上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育,避免盲目性和成人化。

(四)集体主义教育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打下的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组织和精心培养良好的集体。

培养集体的过程就是教育学生的过程。

另外通过集体的良好风气、正确舆论又可以发挥集体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把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纳入到集体教育中来,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集体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

个别学生的进步将影响带动整个集体。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宽严适度,教育必须把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热爱尊重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爱要寓于严,严要出于爱。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全面关心热爱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同时对学生要认真提出具体明确、合理适度的行为要求,并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

教育和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决不能放松要求,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

管理也是教育。

切忌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变相体罚。

(六)正面教育、启发疏导的原则

    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就是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就要说服,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做到通情达理。

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使教育入脑、入耳、、入心。

在教育中要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自己教育自己。

特别在新形势下,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比较,增长见识,受到教育,同时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

(七)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教育的各条途径(学校、家庭、社会)按照培养目标统一要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连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在各种教育力量中,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要根据德育目标和各年级内容序列化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