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04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docx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继电控制电路设计与组装

1、电路原理与设计

电路原理图如上图。

SB1、SB2为点动开关,KM为交流触发器,KT为时间继电器。

实验电压为380V,而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所以电路中串联两个灯泡。

操作过程:

闭合SB1,灯泡通电发光;交流触发器的线圈KM通电,常开开关KM闭合,实现了KM的自锁;时间继电器的线圈KT通电,由于延时作用,常闭开关KT延时打开。

KT打开后,交流继电器的线圈KM断电,常开开关KM打开,灯泡断电熄灭。

闭合SB2有同样的效果。

由此实现了异地控制与延时熄灭。

2、收获与建议

(1)电路设计部分,通过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回顾,正确设计出实验电路,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电路组装部分。

第一,再次意识到了安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本实验为380V强电实验,实验电路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按照设计的原理图连线,以确保安全。

第二,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两人一组的实验,注重分工,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本实验中,固定器件,连线等等均需要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

第三,实验器件的合理布局对最后的连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多次更换器件的位置,最终使导线交叉弯折尽可能少,布线比较合理美观。

 

第二部分温度检测与报警电路

1、电路原理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可以分为信号检测,声音报警和继电控制三部分。

信号检测部分完成对温度的检测,利用热敏电阻实现温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利用两个比较器,实现对报警条件的控制,即越线报警,并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延长报警时间。

原理图中,R1、R2、R3、R5、R6用于分压,RP1、RP2用于调节比较器两输入端的电位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控制,C1、D1、R4用于实现延长报警时间。

声音报警部分接收来自信号检测部分8脚的信号实现报警。

当温度过高时,8脚输出高电平,555处于工作状态。

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为方波,即有高低电平之分,利用两个三极管Q1、Q2的分别导通即可实现报警器的连续报警。

继电控制部分同样接收来自信号检测部分8脚的信号。

通过三极管Q3的放大截止来控制电路导通开路。

继电器中的电感线圈有储能作用,在其两端并联二极管,在断电后保护继电器。

具体过程:

当温度过高时,U1A的3脚电位高于2脚,1输出高电平,对电容C1充电,使U1C的10脚的电位逐渐升高,当10的电位高于9脚时,8输出高电平,555工作,Q3导通。

555输出高电平时,Q2截止,Q1通对信号放大,当555输出低电平时,Q1截止,Q2导通对信号放大。

两个过程循环,实现报警器持续报警。

Q3导通,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继电器线圈通电,常开开关闭合,风扇启动,降温。

温度低于温度线时,U1A的3脚电压低于2脚,输出低电平,电容C1放电,使10脚的电位逐渐降低,即实现报警时间延长,当10脚电位低于9脚电位时,555停止工作,Q3截止。

报警停止,发光二极管熄灭,继电器线圈断电,常闭开关断开,降温过程结束。

2、电路仿真及结果

电路仿真同样将电路分为三部分。

(1)信号检测。

用电位器RP1代替热敏电阻,以其阻值的变化模拟温度变化。

U1C的8脚接指示灯X1,用以表示输出电位的高低,输出高电平时,红灯亮,输出低电平时,红灯不亮。

电路图如下:

仿真过程:

调节电位器RP2到50%,固定U1A的2脚电位,用万用表测得2脚电位为2.907V,U1C的9脚电位为3.6V。

调节电位器RP1使其阻值逐渐增大(模拟温度升高过程),观察指示灯X1的变化,当RP1增大到60%~65%时,红灯亮,说明8脚输出高电平。

再调节电位器RP1,使其阻值减小到0%(模拟降温过程),观察x1,延时熄灭。

下图为达到越线温度时3、10脚输入信号和1、8脚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化。

(2)声音报警。

用灯泡代替报警器,利用单刀双掷开关和稳压电源模拟信号检测部分8脚输出的高低电平。

当开关接通稳压电源时,输出高电平,开关将稳压电源短路时,输出为低电平。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电路图如下:

仿真过程:

接通稳压电源,4脚输入高电平,555处于工作状态,3脚输出方波,波形如图。

当3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2截止,Q1通对信号放大,当3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1截止,Q2导通对信号放大,三极管输出波形如图。

电解电容C4滤掉直流信号,保留交流信号,其输出波形如图。

将稳压电源短路后,4脚输入低电平,3脚无输出。

(3)继电控制。

同样利用单刀双掷开关和稳压电源模拟信号检测部分8脚输出的高低电平,用灯泡代替风扇。

电路图如下:

仿真过程;接通稳压电源,Q3导通,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继电器线圈通电,常开开关闭合,灯泡发光。

将稳压电源短路后,Q3截止,发光二极管熄灭,继电器线圈断电,常闭开关断开,灯泡熄灭。

3、电路调试与结论

调试:

将RP1的阻值调为4.7kΩ,此时U1A的3脚电位为3V。

加热热敏电阻,阻值减小,U1A的3脚电位增大,当3脚电位高于2脚时,1输出高电平,二极管D1导通,对电容C1充电,使U1C的10脚的电位逐渐升高,当10的电位高于9脚时,8输出高电平,555工作,Q3导通。

555输出高电平时,Q2截止,Q3导通对信号放大,当555输出低电平时,Q1截止,Q2导通对信号放大。

两个过程循环,实现报警器报警。

Q3导通,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继电器线圈通电,常开开关闭合,风扇启动,降温。

随着温度的降低,热敏电阻阻值增大,U1A的3脚电压降低,当低于2脚,输出低电平,电容C1通过R4放电,使10脚的电位逐渐降低,即实现报警时间延长,当10脚电位低于9脚电位时,555停止工作,Q3截止。

报警停止,发光二极管熄灭,继电器线圈断电,常闭开关断开,降温过程结束。

4、收获与建议

收获:

(1)电路仿真环节,通过绘制原理电路,检测输出信号的波形等,对温度报警与检测电路的原理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2)Protel的学习使用过程中,电路的布置连线最为困难,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最后修改电路得心应手,我觉得,总重要的还是对实验原理图的把握。

只有在全面的掌握之后,布置电路才会又快有合理。

(3)电路焊接过程最为顺利。

电路的实际布置与自己设计的PCB图有一定的差距,觉得实际布线更优。

在实习过程中总结出,要想焊接不出错误,就要以支路为单位进行焊接,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才能做到不缺不漏,做到心中有数。

建议:

优化一下实习时间安排,仿真环节的两天过于轻松,大部分人都很闲,PCB图的绘制时间却相对太少,课上时间很难完成,需要熬夜作图。

对软件的使用环节再详细的介绍一下,PCB图做不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能熟悉使用软件,很多功能不会用,操作起来很慢。

 

附件一PCB图

一、声音报警

 

二、信号检测

 

三、继电控制

附件2元件资料

一、三极管

1、9012

结构:

PNP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30V

集电极-基电压-40V

射极-基极电压-5V

集电极电流0.5A

耗散功率0.625W

结温150℃

特怔频率最小150MHZ

放大倍数:

D64-91E78-112F96-135G122-166H144-220I190-300

2、9013

结构:

NPN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25V

集电极-基电压45V

射极-基极电压5V

集电极电流0.5A

耗散功率0.625W

结温150℃

特怔频率最小150MHZ

放大倍数:

D64-91E78-112F96-135G122-166H144-220I190-300

二、运放LM324

LM324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

该四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低到3.0伏或者高到32伏的电源下,静态电流为MC1741的静态电流的五分之一。

共模输入范围包括负电源,因而消除了在许多应用场合中采用外部偏置元件的必要性。

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图1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输出端。

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

LM324的特点:

  1.短路保护输出

  2.真差动输入级

  3.可单电源工作:

3V-32V

  4.低偏置电流:

最大100nA

  5.每封装含四个运算放大器。

  6.具有内部补偿的功能。

  7.共模范围扩展到负电源

  8.行业标准的引脚排列

9.输入端具有静电保护功能

三、555定时器

(1)、低触发:

当输入电压Vi2

(2)、保持:

若Vi2>VCC/3且Vi1<2VCC/3,则VTR=1、VTH=0、S=R=1,基本RS触发器保持,V0和T状态不变;

(3)、高触发:

若Vi2>2VCC/3,则VTH=1,比较器C1输出为低电平,无论C2输出何种电平,基本RS触发器因R=0,使Q=1,经输出反向缓冲后,V0=0,T导通;

四、继电器

1、工作电压 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也就是控制电路的控制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

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4、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

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

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

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附件3

一、设计一个稳压管稳压的直流电源电路,按下列要求设计电路,通过仿真运行进行测试验证。

1、稳压管采用1N5993(5.1V,0.5W,83mA)

2、U1=220V若要求U2=7V,确定变压器的变压器比、整流二极管的型号、滤波电容的参数;

3、若要求U1的范围为220V±10%,负载为0.5W,确定限流电阻的参数(阻值、功率);

实验原理图如下

输出波形如下图

 

二、用设计一个多谐荡器。

1、电容C=0.01Uf;

2、振荡频率为4kHz;

3、占空比为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