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29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docx

从单片机到工程师

“从单片机初学者迈向单片机工程师”之LED主题讨论周第一章----写在前面

学习单片机也已经有几年了,藉此机会和大家聊一下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想法吧。

也感谢一线工人提供了这个机会。

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都直接跟帖说出来。

毕竟只有交流才能够碰撞出火花来^_^。

  。

“卖弄”也好,“吹嘘”也罢,我只是想认真的写写我这一路走来历经的总总,把其中值得注意,以及经验的地方写出来,权当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吧。

而作为看官的你,如果看到了我的错误,还请一定指正,这样对我以及其它读者都有帮助,而至于你如果从中能够收获到些许,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如果有啥好的想法和建议一定要说出来。

几年前,和众多初学者一样,我接触到了单片机,立刻被其神奇的功能所吸引,从此不能自拔。

很多个日夜就这样陪伴着它度过了。

期间也遇到过非常多的问题,也一度被这些问题所困惑……等到回过头来,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唏嘘不已。

经常混迹于论坛里,也看到了很多初学者发的求助帖子,看到他们走在自己曾走过的弯路上,忽然想到了自己的那段日子,心里竟然莫名的冲动,凡此总总,我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回帖。

很多时候,都想写一点什么东西出来,希望对广大的初学者有一点点帮助。

但总是不知从何处写起。

今天借一线工人的台,唱一唱我的戏

  一路学习过来的过程中,帮助最大之一无疑来自于网络了。

很多时候,通过网络,我们都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

但是,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慢慢发现,网络提供的东西是有限度的,好像大部分的资料都差不多,或者说是适合大部分的初学者所需,而当我们想更进一步提高时,却发现能够获取到的资料越来越少,相信各位也会有同感,铺天盖地的单片机资料中大部分不是流水灯就是LED,液晶,而且也只是仅仅作功能性的演示。

于是有些人选择了放弃,或者是转移到其他兴趣上面去了,而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了继续摸索下去,结合市面上的书籍,然后在网络上锲而不舍的搜集资料,再从牛人的只言片语中去体会,不断动手实践,慢慢的,也摸索出来了自己的一条路子。

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艰辛的,而他学会了之后也不会在网络上轻易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初级的学习资料满天飞,而深入一点的学习资料却很少的原因了。

相较于其他领域,单片机技术的封锁更加容易。

尽管已经问世了很多年了,有价值的资料还是相当的欠缺,大部分的资料都是止于入门阶段或者是简单的演示实验。

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却是另外一回事。

有能力的高手无暇或者是不愿公开自己的学习经验。

  很多时候,我也很困惑,看到国外爱好者毫不保留的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我忽然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哀。

也许,我们真的该转变一下思路了,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能够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将会结合电子工程师之家举办的主题周活动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尽可能从实用的角度去讲述。

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初学者更上一层楼。

而关于这个主题周的最大主题我想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从单片机初学者迈向单片机工程师”。

名字挺大挺响亮,给我的压力也挺大的,但我会努力,争取使这样的一系列文章能够带给大家一点帮助,而不是看后大跌眼镜。

这样的一系列文章主要的对象是初学者,以及想从初学者更进一步提高的读者。

而至于老手,以及那些牛XX的人,希望能够给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多的一些指点哈~@_@~.

“从单片机初学者迈向单片机工程师”之LED主题讨论周第二章----学会释放CPU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开始迈入单片机的世界。

在我们开始这一章具体的学习之前,有必要给大家先说明一下。

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以51内核的单片机为载体,C语言为编程语言,开发环境为KEILuv3。

至于为什么选用C语言开发,好处不言而喻,开发速度快,效率高,代码可复用率高,结构清晰,尤其是在大型的程序中,而且随着编译器的不断升级,其编译后的代码大小与汇编语言的差距越来越小。

而关于C语言和汇编之争,就像那个啥,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挑起这个话题,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到网上搜索相关的帖子自行阅读。

不是说汇编不重要,在很多对时序要求非常高的场合,需要利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才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在我们学习掌握C语言的同时,也还需要利用闲余的时间去学习了解汇编语言。

1.从点亮LED(发光二极管)开始

在市面上众多的单片机学习资料中,最基础的实验无疑于点亮LED了,即控制单片机的I/O的电平的变化。

如同如下实例代码一般

voidmain(void)

{

  LedInit();

  While

(1)

  {

    LED=ON;

    DelayMs(500);

    LED=OFF;

    DelayMs(500);

}

}

  程序很简单,从它的结构可以看出,LED先点亮500MS,然后熄灭500MS,如此循环下去,形成的效果就是LED以1HZ的频率进行闪烁。

下面让我们分析上面的程序有没有什么问题。

看来看出,好像很正常的啊,能有什么问题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去想了。

试想,整个程序除了控制LED=ON;LED=OFF;这两条语句外,其余的时间,全消耗在了DelayMs(500)这两个函数上。

而在实际应用系统中是没有哪个系统只闪烁一只LED就其它什么事情都不做了的。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想办法,把CPU解放出来,让它不要白白浪费500MS的延时等待时间。

宁可让它一遍又一遍的扫描看有哪些任务需要执行,也不要让它停留在某个地方空转消耗CPU时间。

从上面我们可以总结出

(1)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考虑程序的编写。

(2)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CPU白白浪费等待,尤其是延时(超过1MS)这样的地方。

下面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如何点亮一颗LED。

先看看我们的硬件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我手上的单片机板子是电子工程师之家的开发的学习板。

就以它的实际硬件连接图来分析吧。

如下图所示

 

  一般的LED的正常发光电流为10~20MA而低电流LED的工作电流在2mA以下(亮度与普通发光管相同)。

在上图中我们可知,当Q1~Q8引脚上面的电平为低电平时,LED发光。

通过LED的电流约为(VCC-Vd)/RA2。

其中Vd为LED导通后的压降,约为1.7V左右。

这个导通压降根据LED颜色的不同,以及工作电流的大小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别。

下面一些参数是网上有人测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红色的压降为1.82-1.88V,电流5-8mA,

绿色的压降为1.75-1.82V,电流3-5mA,

橙色的压降为1.7-1.8V,电流3-5mA

兰色的压降为3.1-3.3V,电流8-10mA,

白色的压降为3-3.2V,电流10-15mA,

(供电电压5V,LED直径为5mm)

74HC573真值表如下:

  通过这个真值表我们可以看出。

当OutputEnable引脚接低电平的时候,并且LatchEnable引脚为高电平的时候,Q端电平与D端电平相同。

结合我们的LED硬件连接图可以知道LED_CS端为高电平时候,P0口电平的变化即Q端的电平的变化,进而引起LED的亮灭变化。

由于单片机的驱动能力有限,在此,74HC573的主要作用就是起一个输出驱动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74HC573的最大电流是有限制的,否则可能会烧坏74HC573这个芯片。

 

上面这个图是从74HC573的DATASHEET中截取出来的,从上可以看出,每个引脚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5mA整个芯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75mA。

在我们设计相应的驱动电路时候,这些参数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最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的地方。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要留出一定量的余量出来,不能说单个引脚允许通过的电流为35mA,你就设计为35mA,这个时候你应该把设计的上限值定在20mA左右才能保证能够稳定的工作。

(设计相应驱动电路时候,应该仔细阅读芯片的数据手册,了解每个引脚的驱动能力,以及整个芯片的驱动能力)

  了解了相应的硬件后,我们再来编写驱动程序。

  首先定义LED的接口

  #defineLED P0

    然后为亮灭常数定义一个宏,由硬件连接图可以,当P0输出为低电平时候LED亮,P0输出为高电平时,LED熄灭。

  #defineLED_ON()  LED=0x00; //所有LED亮

  #defineLED_OFF()  LED=0xff; //所有LED熄灭

  下面到了重点了,究竟该如何释放CPU,避免其做延时空等待这样的事情呢。

很简单,我们为系统产生一个1MS的时标。

假定LED需要亮500MS,熄灭500MS,那么我们可以对这个1MS的时标进行计数,当这个计数值达到500时候,清零该计数值,同时把LED的状态改变。

unsignedintg_u16LedTimeCount=0;  //LED计数器

unsignedcharg_u8LedState=0;   //LED状态标志,0表示亮,1表示熄灭

voidLedProcess(void)

{

  if(0==g_u8LedState) //如果LED的状态为亮,则点亮LED

  {

    LED_ON();

  }

  else        //否则熄灭LED

  {

    LED_OFF();

  }

}

voidLedStateChange(void)

{

  if(g_bSystemTime1Ms)      //系统1MS时标到

 {

    g_bSystemTime1Ms=0;

    g_u16LedTimeCount++;   //LED计数器加一

  if(g_u16LedTimeCount>=500) //计数达到500,即500MS到了,改变LED的状态。

  {

      g_u16LedTimeCount=0;

      g_u8LedState =!

g_u8LedState;

   }

  }

}

上面有一个变量没有提到,就是g_bSystemTime1Ms。

这个变量可以定义为位变量或者是其它变量,在我们的定时器中断函数中对其置位,其它函数使用该变量后,应该对其复位(清0)。

我们的主函数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示意代码)

voidmain(void)

{

  while

(1)

  {

    LedProcess();

    LedStateChange();

  }

}

因为LED的亮或者灭依赖于LED状态变量(g_u8LedState)的改变,而状态变量的改变,又依赖于LED计数器的计数值(g_u16LedTimeCount,只有计数值达到一定后,状态变量才改变)所以,两个函数都没有堵塞CPU的地方。

让我们来从头到尾分析一遍整个程序的流程。

程序首先执行LedProcess();函数

因为g_u8LedState的初始值为0(见定义,对于全局变量,在定义的时候最好给其一个确定的值)所以LED被点亮,然后退出LedStateChange()函数,执行下一个函数LedStateChange()

在函数LedStateChange()内部首先判断1MS的系统时标是否到了,如果没有到就直接退出函数,如果到了,就把时标清0以便下一个时标消息的到来,同时对LED计数器加一,然后再判断LED计数器是否到达我们预先想要的值500,如果没有,则退出函数,如果有,对计数器清0,以便下次重新计数,同时把LED状态变量取反,然后退出函数。

由上面整个流程可以知道,CPU所做的事情,就是对一些计数器加一,然后根据条件改变状态,再根据这个状态来决定是否点亮LED。

这些函数执行所花的时间都是相当短的,如果主程序中还有其它函数,则CPU会顺次往下执行下去。

对于其它的函数(如果有的话)也要采取同样的措施,保证其不堵塞CPU,如果全部基于这种方法设计,那么对于不是非常庞大的系统,我们的系统依旧可以保证多个任务(多个函数)同时执行。

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从宏观上看来,就是多个任务并发执行。

好了,这一章就到此为止,让我们总结一下,究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吧。

(1)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考虑程序的编写。

(2)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CPU白白浪费等待,尤其是延时(超过1MS)这样的地方。

(3)  设计相应驱动电路时候,应该仔细阅读芯片的数据手册,了解每个引脚的驱动能力,

     以及整个芯片的驱动能力

(4)  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释放CPU(参考本章的例子),这是写出合格程序的基础。

附完整程序代码(基于电子工程师之家的单片机开发板)

#include

sbitLED_SEG =P1^4; //数码管段选

sbitLED_DIG =P1^5; //数码管位选

sbitLED_CS11=P1^6; //led控制位

sbitir=P1^7;

#defineLEDP0      //定义LED接口

bit g_bSystemTime1Ms=0;       //1MS系统时标

unsignedint g_u16LedTimeCount=0;//LED计数器

unsignedcharg_u8LedState=0;   //LED状态标志,0表示亮,1表示熄灭

#defineLED_ON()   LED=0x00; //所有LED亮

#defineLED_OFF()  LED=0xff; //所有LED熄灭

voidTimer0Init(void)

{

  TMOD&=0xf0;

  TMOD|=0x01;   //定时器0工作方式1

  TH0 =  0xfc;   //定时器初始值

  TL0 = 0x66;

  TR0 =1;

  ET0 =1;

}

voidLedProcess(void)

{

  if(0==g_u8LedState) //如果LED的状态为亮,则点亮LED

  {

    LED_ON();

  }

  else        //否则熄灭LED

  {

    LED_OFF();

  }

}

voidLedStateChange(void)

{

  if(g_bSystemTime1Ms)      //系统1MS时标到

 {

      g_bSystemTime1Ms=0;

      g_u16LedTimeCount++;   //LED计数器加一

   if(g_u16LedTimeCount>=500) //计数达到500,即500MS到了,改变LED的状态。

   {

   g_u16LedTimeCount=0;

   g_u8LedState =!

g_u8LedState  ;

     }

  }

}

voidmain(void)

{

  Timer0Init();

  EA=1;

          LED_CS11=1;//74HC595输出允许

  LED_SEG=0; //数码管段选和位选禁止(因为它们和LED共用P0口)

  LED_DIG=0;

  while

(1)

  {

     LedProcess();

     LedStateChange();

  }

}

voidTime0Isr(void)interrupt1

{

  TH0 =  0xfc;      //定时器重新赋初值

  TL0 = 0x66;

  g_bSystemTime1Ms=1;  //1MS时标标志位置位

}

实际效果图如下

点亮

熄灭

“从单片机初学者迈向单片机工程师”之LED主题讨论周第三章----模块化编程初识

 

 

 

 

 

 

 

  OK,到此一个简单的工程模板就建立起来了,以后我们再新建源文件和头文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保存到src文件目录下面了。

下面我们开始编写各个模块文件。

首先编写Timer.c这个文件主要内容就是定时器初始化,以及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

其内容如下。

#include

bitg_bSystemTime1Ms=0;       //1MS系统时标

voidTimer0Init(void)

{

  TMOD&=0xf0;

  TMOD|=0x01;   //定时器0工作方式1

  TH0 =  0xfc;   //定时器初始值

  TL0 = 0x66;

  TR0 =1;

  ET0 =1;

}

voidTime0Isr(void)interrupt1

{

  TH0 =  0xfc;      //定时器重新赋初值

  TL0 = 0x66;

  g_bSystemTime1Ms=1;  //1MS时标标志位置位

}

由于在Led.c文件中需要调用我们的g_bSystemTime1Ms变量。

同时主函数需要调用Timer0Init()初始化函数,所以应该对这个变量和函数在头文件里作外部声明。

以方便其它函数调用。

Timer.h内容如下。

#ifndef_TIMER_H_

#define_TIMER_H_

externvoidTimer0Init(void);

externbitg_bSystemTime1Ms;

#endif

完成了定时器模块后,我们开始编写LED驱动模块。

Led.c内容如下:

#include

#include"MacroAndConst.h"

#include"Led.h"

#include"Timer.h"

staticuint16 g_u16LedTimeCount=0;//LED计数器

staticuint8 g_u8LedState=0;   //LED状态标志,0表示亮,1表示熄灭

#defineLEDP0      //定义LED接口

#defineLED_ON()   LED=0x00; //所有LED亮

#defineLED_OFF()  LED=0xff; //所有LED熄灭

voidLedProcess(void)

{

  if(0==g_u8LedState) //如果LED的状态为亮,则点亮LED

  {

    LED_ON();

  }

  else        //否则熄灭LED

  {

    LED_OFF();

  }

}

voidLedStateChange(void)

{

  if(g_bSystemTime1Ms)      //系统1MS时标到

  {

    g_bSystemTime1Ms=0;

    g_u16LedTimeCount++;   //LED计数器加一

    if(g_u16LedTimeCount>=500)//计数达到500,即500MS到了,改变LED的状态。

    {

      g_u16LedTimeCount=0;

      g_u8LedState =!

g_u8LedState  ;

    }

  }

}

这个模块对外的借口只有两个函数,因此在相应的Led.h中需要作相应的声明。

Led.h内容:

#ifndef_LED_H_

#define_LED_H_

externvoidLedProcess(void);

externvoidLedStateChange(void);

#endif

这两个模块完成后,我们将其C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然后开始编写主函数里的代码。

如下所示:

#include

#include"MacroAndConst.h"

#include"Timer.h"

#include"Led.h"

sbitLED_SEG =P1^4; //数码管段选

sbitLED_DIG =P1^5; //数码管位选

sbitLED_CS11=P1^6; //led控制位

voidmain(void)

{

    LED_CS11=1;//74HC595输出允许

  LED_SEG=0; //数码管段选和位选禁止(因为它们和LED共用P0口)

    LED_DIG=0;

    Timer0Init();

    EA=1;

    while

(1)

   {

  LedProcess();

  LedStateChange();

   }

}

整个工程截图如下:

至此,第三章到此结束。

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color=#FF0000]1.  C语言源文件(*.c)的作用是什么

2.  C语言头文件(*.h)的作用是什么

3.  typedef的作用

4.  工程模板如何组织

5.  如何创建一个多模块(多文件)的工程

“从单片机初学者迈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